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7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

《本草綱目》是由明朝傑出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針在繼承和總結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多方考證,花了將近30年時間而寫成的。它是東方藥學巨典,具有“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譽。

讀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醫學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體竟可成為治病的良藥。比如水部中的露水,書中這樣註名著,露是陰氣積聚而成的水液,是潤澤的夜氣,再道旁萬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無毒,秋露水凜成夜晚的肅殺之氣,宜用來煎潤肺的藥,調和治疥、蘚、蟲癩的各種散劑。想不到吧,平凡的它們,卻有不平凡的醫療作用,相信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平凡的物體等着人們去發現它們的價值,那將會帶給我們另一個驚奇。從這裏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它會使我們學到很多東西,發現很多東西,同樣也可以解決很多疑問。再剛剛露水的例子中,我們發現書中記載的任何藥物,他都有有註明有毒或是無毒,這跟人差不多有善惡之分,提醒我們用藥要注意,就像我們生活中要小心與人打交道一樣。

《本草綱目》裏還收集了很多有醫療作用的花草樹木的圖片,看了這些圖片,可以説是大開眼界,它們有些長得很漂亮,有些長得很奇特,也有些長得很渺小……它們還解開了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們的名稱,卻不知道它們的樣子,比如冬蟲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們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們的名稱,又比如金毛狗脊等。這樣一來,我有增長了對植物的見識。在這裏我也給自己提了個醒,那就是,對事物的瞭解和對問題的認識,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樣,就會使心中的疑惑越積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開,或許永遠都不會解開。

《本草綱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讀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讓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讓人有方向的前進,把這些道理當作做人的原則,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成熟。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2

暑假裏,我讀了《李時珍與本草綱目》,讀完後我瞭解了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自幼對醫藥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年輕時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就以行醫為業。他刻苦鑽研大量古代醫學書籍,發現其中有不少錯誤,決心寫一本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著作。為此,他走出家門,虛心求教。有一次,在鄉間他聽説曼陀羅花用酒吞服,會使人麻醉大笑,就不畏艱險,攀登雲霧繚繞的武當山,從陡峭的崖壁上採回這種花,親口品嚐,並進行臨牀驗證,説明它確有麻醉的效用。經過27個春秋的研究,他在晚年寫成了《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九十多萬字,收入藥物一千八百多種,醫方一萬多個。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李時珍是個勤奮的人。他年輕時雖然科舉考試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地學習醫學方面的知識。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終於寫出一本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我們要學習李時珍不怕困難,刻苦鑽研這種精神,在學習上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3

《心身醫學》這本書是醫藥教材,並且該書的編委們多在醫學院或者醫院工作,但這本書的視角和中心思想"很心理學"(抱歉,我主觀上將心理學和醫學默認為是兩個領域)。我所説的"很心理學"是指,針對某些疾病的治療,編者主張尋找心理原因並解決心理問題,並不是單純地"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這説明,即使從醫學的角度也得承認心理因素對某些疾病的影響,甚至可以説有些時候心理因素應該是第一位被考慮的。

對書名的解讀是我認為這本書"很心理學"的原因之一。我曾在發言中提過"身心疾病",老師當時提醒我用"心身疾病"更合適,因為這樣更能體現心理因素對軀體疾病的影響和重要性。這次看到《心身醫學》這本書的名字,又讓我想起老師當時對我的提醒。也正是因為曾經有老師的提醒,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知道"心理因素"在這本書的內容中佔據了多麼重要的位置。

書中還有一些思想也體現了編者對心身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視。第一,編者在歸納引發疾病的因素時提到心理、生物和社會因素。進一步閲讀作者對社會因素的解釋會發現,其實很多社會因素也是需要通過"認知"這一中介變量實現,從本質上説,社會因素只是誘發了疾病,真正導致疾病的還是心理因素。第二,編者在介紹診斷程序時,闡明醫生需要詳細地瞭解患者的現病史,儘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同時記錄患者訴説時的表情、態度以及其他特殊情況。

這種對患者的深入瞭解和對其"知、情、意"的觀察也不同於一般門診時的快速問診。第三,編者強調在給患者解釋疾病或作診斷時,除了關注症狀外,還要關注症狀本身給患者帶的心理壓力,即讓患者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症狀,減少症狀帶的焦慮和恐慌。第四,在考慮疾病的影響因素時,編者強調患者的人格特點,尤其是"自我中心"這一特點,這與袁老師説的"絕大多數心理問題背後的核心性格問題是自我中心"不謀而合。第五,編者在討論治療原則時,強調治療對患者人格的完善作用,這與袁老師説的"諮詢的最終目的是幫助訪者完善人格"也是不謀而合的。

關於心身疾病,我覺得它可以被看作是機體不恰當的應激反應。關於應激,我在書中瞭解到"中等度應激可增強免疫應答"也就是説個體適當地經歷中等程度的應激是有益的。這讓我想到,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影響孩子發展免疫應答的能力。此外,書中説"社會支持對健康具有保護性作用",社會支持在壓力事與個體之間起到緩衝作用。從更廣義的角度考慮,可以起緩衝作用的不僅是社會支持裏的人際關係,我們的知識、見識、能力、經濟水平都可以在壓力事作用於我們的時候起到緩衝作用,這就是袁老師説的"長各種本事"所以除了通過中度應激增強免疫應答的能力外,還可以通過"長本事"降低應激對我們心身造成的影響。

最後,我想總結一下:心身疾病的作用機制很像埃利斯的認知理論——各種刺激就是A,我們的認知加工了這些刺激形成了B,心身疾病就是不是刺激A造成的心身疾病,而是B造成的心身疾病。所以看,捯飭好我們的加工機制B,就能避免這些心身疾病。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4

昨天媽媽給我買了本書,名字叫《探祕微創奇的醫學》。回家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這本書。看完這本書,我瞭解到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侯,就開始享受現代醫學的種種保健和檢查了,而其中有不少檢查和保健都採用了先進的診斷儀器,新型的實驗試劑,靈敏的檢查方法,也許還用了高效的治療手段呢!所以毫不誇張地説,我們出生時,就和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也許你覺得醫學太神密了,確實如此,醫學要研究人體的結構和功能,而這是不能把人體拆開進行的,這樣人體就像是一個靈巧,多變,有許多不解之謎的“黑箱”。科學家只能藉助各種間接的方法,來“偵查”體內的情況。

在今天的`這個信息社會裏,許多高新技術都在醫學領域裏大顯身手,飛速發展的生物技術使試管嬰兒成為可能,使藥物的發展進入新的領域。

電子技術的發展,使科學家們不但探知了人體內的電活動,還發展了電子耳,心電監護等技術,也使殘疾人的康復有了新的希望。

也許你想不到能源技術的發展,使心臟起搏器成為可能,它是心臟病人的生命監護神,是起死回生的發動機。

這本書就是要介紹一些先進的醫療技術,讓你領略醫學與高新技術的密切關係,領略這一切看似神祕而又不神祕的事件,他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他正召喚我們進一步探索。

這本書看完以後讓我感覺到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待學習要有嚴謹的態度,假如我們遇到難題時我們一定要把它弄懂弄通。不能讓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因為還有許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征服,就像這本書説的那樣,沒有紮實的知識基礎,想探索一切科學知識那都是空談,所以説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努力學好各們功課。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5

讀此書時,同為醫學生的我在書中的字裏行間裏找到極大的共鳴:醫學是一門需要付出極大恆心與毅力不斷鑽研的學科,只有在醫學生時期耐受住各方面的壓力,努力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不忘關愛病人的赤子之心,學識和膽識最終都會得以昇華,最終歷練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作者在書中以一個醫學生的視角分三個章節對於兩年理論、兩年實習的醫學生培養過程進行敍述,一些對於我而言熟悉而又陌生的場景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看時津津有味,不忍卒讀。

第一年是好奇而又好令人深思的。“病人-醫生”課程讓作者對於“醫患關係”這個詞語有了初步的認識——“我曾以為醫患關係是一種合作關係,但我很快意識到這種關係裏存在着先天的權力失衡;我曾以為勇敢面對死亡很難,後來我認識到更困難的是眼看着生命消失”。生命的價值的實現、臨終關懷的陪伴……都是作為醫者應當為患者考慮到的問題。

第二年是信念更加堅定的一年。“我相信自己已經站在了實現夢想的邊緣,也是我進入醫學院的目的:治病救人。我在努力學習如何才能維護病人的價值觀並保護他們的自主權,以及如何與病人相處”,隨着與病人接觸時間的延長,作者對於病人這個“人”有了更多的同理心,病人不是冷冰冰的病例夾,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故事的“人”,隨着“病人”“醫生”角色互換,醫生對於病患情感的關懷顯得尤為必要。

第三、四年的臨牀實習作者見到了更多的生離死別與世態炎涼,對於“生與死”的認識也有了質的改變,“人們經常批評醫療機構只顧徒勞地延長生命,不在乎生命的質量,但是作為醫護人員,我們在還不確定他們沒希望之前,又怎能袖手旁觀放任不管呢?”,即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無條件地反對死亡。

本書其實是一名哈佛醫學生四年學醫經歷的真實記錄,從剛入校穿着白袍宣誓,到和病患交涉的小心翼翼,再到面對職業帶來的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的焦慮,最後克服重重困難蜕變成一名真正的醫生。從作者的論述中我對於醫學、醫生都有了更深的認識: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走上這條路,除了要有不斷鑽研的學習精神外,還要胸懷一顆關懷病人的赤子之心以及恆心、毅力與信心。學醫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醫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6

大半個月的時間,做事與修學總是提不起幹勁來找了堆藉口來安慰自己。也對,該是冬眠的時間了;呵呵。好在絞盡腦汁想想自己有何許收穫時,該是看了部分的《皇帝內經》吧;原文是皇帝與當時名醫和臣子談論時記載下的文字,古文初讀時不難理解很容易可以知曉其意;閲到第六篇卻猶感古時聖人們學醫者不僅學術甚深也精通多門學術。

中國的文化用博大精深形容也不為過,光是簡單的一本1080個字《弟子規》就教育了世人一生的該遵循的德行;仲尼的《論語》更是深入淺出地向人們道出處於何地位何年齡該明瞭的事理;這次的《黃帝內經》才讓我真正體會到讀聖賢書是人生多有意義的享受埃處於本能地我又開始質問自己,為什麼經典的文學我們從小從未接觸過呢?不讀聖賢書的現代人還會有什麼不敢做的麼?如同孔老夫子所言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常聽到家長和朋友談起現在的孩子太不好帶了,總是抱怨孩子們不聽話不知道好好學習,老是搗亂的;出於禮貌我不能直接地告訴他們是教育出了問題,家長和教師是要明白身教大於言教的道理;太多經典的教育全被世人遺忘了,他們不在願意遵循古聖先賢的理念,多可惜呀。如果今天是中國的xx向人民提議要多讀中國文學,多學習古人們求學的精神;太平盛世就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