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寫徵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徵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歡迎閲讀與收藏。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

今年帶着學生參加校信通舉辦的2008暑期書香班級活動,意外之中獲了獎。看着校信通送來的價值500元的圖書,這些書的內容很豐富,體裁多樣,有經典童話、動物小説、宇宙奧祕、科幻故事等,對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些書的作用?好書應該大家一起分享,想來想去還是辦個班級圖書角比較好。

説幹就幹,在這些書的基礎上,再本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讓孩子們把自己家裏的最喜歡的圖書捐出來一些。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響應,不少同學紛紛拿出自己最愛看的課外書,你一本、我兩本,圖書角的課外書越來越多了。每天都有一些孩子圍在圖書角周圍指指點點,有的忍不住問我:“老師,什麼時候可以借書啊?”看來,小傢伙們看見書眼饞了,胃口也已經吊足了。

接下來就該好好制定一下對這些圖書的管理細則了。

1、培養一個班級圖書管理員。這個人選既要有威信,又要有責任心,根據我的觀察,就先由細心的劉崇擔任吧。等她“業務熟悉”了,再培訓幾個圖書管理員,輪流值班。

2、給圖書建立一個花名冊,內容包括:圖書名稱、主人、價格、出版社、編號等。這個工作主要有我來做。我按照上述內容一項項建立電子檔案,再打印一份歸圖書管理員參考使用。

3、建立借閲記錄表格,供圖書管理員詳細記錄每本書的“借閲人、借閲日期、歸還日期、書籍的愛惜程度(有無亂畫亂塗現象)”。

4、制定借書公約:丟失、損壞的要按價賠償;貢獻圖書多的同學借書的次數要可適量增加(為了保證充足的書源);班級表現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明顯進步的(衞生、紀律、學習都可);讀完一本書要及時寫好讀書的收穫(感受可多可少,重在養成寫讀後感的習慣)……

附:第一次借書時學生的真實感受

亓乙好:老師正要宣佈第一批借書的同學有誰,我便立刻豎起耳朵,心中打着小問號,這些幸運兒到底會是誰呢?“首先是博客的前五名,第一名:董浩然,第二名:亓乙好,……”什麼?我沒聽錯吧!我竟然能成為第一批接到書的幸運兒,我太高興啦!大腦暈暈的,以至於老師讀的後面幾位同學是誰我一個也沒聽到。

接下來,老師宣佈讓剛才讀到名字的同學上台領書,我迫不及待地跑向講台,生怕來晚就沒有好看的書了。我上了講台,兩眼緊緊地盯着那一堆書,心想:我要挑哪一本呢?似乎每一本都很好看,真讓人猶豫不決呀!

第一名先挑選,我看見董浩然手裏一直抓着那本我特別想看的《吵鬧村的孩子》,我的心在咚咚直跳,他可千千萬萬不要選那本啊!那可是我盼望已久的寶貝書呀!啊呀!只見董浩然抱着那本我心愛的書走下講台,我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輪到我挑選了,我隨手拿了一本《瘋丫頭馬迪根》,它與《吵鬧村的孩子》出自同一位作家,封皮也差不多,應該也挺好看吧!我抱着一種僥倖的心理回到了座位上。回到家,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在懷裏,一頁一頁認真地翻看起來。啊,很有趣嗎!我漸漸的被故事的情節吸引住了,入神地讀着,就連蹲廁所也沒捨得讓它離開我半分鐘,一中午就看完了快一半。

今天,我快樂極了!因為我不僅成為了第一批借閲圖書的幸運者,而且還借到了一本十分好看的書。與快樂撞了個滿懷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董浩然:李老師叫我到台上領書,我在花花綠綠的書中,瞟瞟這個,瞅瞅那個,恨不得把那些書全拿過來。我的目光定格在了《吵鬧村的孩子》這本書上,喜滋滋捧着它下去了。

我幸福地捧着那本書,撫摸着嶄新的封面,咧着嘴笑着。心想:這本書一定很好看,是我豐富的精神食糧,我要好好愛惜它,爭取在和它相處的五天裏,讓它不受損壞,成為我最好的朋友。

就這樣,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在我精心設計的小小圖書角里,美滋滋地讀着自己心儀的書,感受着閲讀這一方大舞台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真誠的希望孩子們能在圖書角與書結緣,讓每一個有書相伴的日子成為孩子心中最享受的時光。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篇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去捧讀一本經典,即使書中沒有黃金屋、顏如玉,書也仍舊是精神的追求,因為閲讀不僅僅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性情的.愉悦,使人得到精神的充實,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它如同圍爐傾談,如春光暖陽,也如秋葉靜美般的詩韻。

閲讀可以盪滌我們的心靈,滋潤我們的靈魂,是走進大自然,走進新視野的另一條捷徑。就如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裏,有“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的舒爽,也有滿月籠着輕紗的夢,天上一層淡淡的雲,在朱自清先生眼下,卻是“恰到好處————酣眠固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去捧讀一本經典,即使書中沒有黃金屋、顏如玉,書也仍舊是精神的追求,因為閲讀不僅僅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性情的愉悦,使人得到精神的充實,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它如同圍爐傾談,如春光暖陽,也如秋葉靜美般的詩韻。

閲讀可以盪滌我們的心靈,滋潤我們的靈魂,是走進大自然,走進新視野的另一條捷徑。就如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裏,有“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的舒爽,也有滿月籠着輕紗的夢,天上一層淡淡的雲,在朱自清先生眼下,卻是“恰到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怕也只有在朱先生筆下,那月之美,風之柔,葉之靜,才落的如此這般活靈活現,輕輕閉上你的雙眸,足不出户,便可在閲讀過程中,字裏行間,都能感受文字流露出的美,這便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在領略閲讀之美的同時,閲讀也能練達,閲讀也能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怕也只有在朱先生筆下,那月之美,風之柔,葉之靜,才落的如此這般活靈活現,輕輕閉上你的雙眸,足不出户,便可在閲讀過程中,字裏行間,都能感受文字流露出的美,這便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在領略閲讀之美的同時,閲讀也能練達,閲讀也能智慧。用一顆平淡的心,走進豐子愷的詩,你會有與哲人交談之感。在豐子愷的詩《不寵無驚過一生》和《豁然開朗》中教會我們何為做人做事。當我們內心聒噪不寧時,它教我們“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戀過往,如此,安好!”當我們與朋友交往時,它教我們要做到“深眸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義,深悉小節,已然,靜舒!”當我們努力了卻與收穫遲遲不成正比時,它教我們要“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怍於人,無懼於鬼,人生,這樣!”生活就是這般,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世界”,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讀豐子愷的詩,會讓人智慧,讓人思考,會讓你習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此便可多一些練達,多一份從容,多一分淡定與美好。故,閲讀,更應悦讀。

閲讀也給我們以心靈的慰藉,讓我們體會親情的珍貴。讀龍應台的《目送》讓我更加珍視親情的可貴。初讀這書時,總也不明白這其中的背影意義在哪兒,當體驗過離家與分別,當到了遠離家鄉的城鎮讀書後,當與父母在站台握手離別,聽着媽媽聲聲叮囑時,這才明瞭背影不單單背影,這其中是是濃濃的親情與不捨。車鳴笛催促,即便匆匆,媽媽也要説上一句“照顧好自己”,坐上回校的車,書包裏揹着媽媽準備的美食,望着不遠處父母的身影,強忍住的濕潤的眼眶,此刻,只感覺到滴落在手背的熱度。這才明白“我慢慢了解到,所為父母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漸遠去,你站在小路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轉彎處,而且,他的背影在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讀這樣的文字,總能令人深思許久,讓你感受生活的味道。

閲讀,要眼到、口到、心到。需要寧靜致遠,平心靜氣地去感受每一篇文字的魅力。捧讀一本經典,你擁有的是比黃金屋和顏如玉更無價的東西,那便是在閲讀中獲得思考,在閲讀中享受,在閲讀中體味生活,也在閲讀中成長。自古腹有詩書氣自華,閲讀,更應悦讀!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

一不小心就愛上了你,愛上了你的那些富有哲理的話,愛上了你的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愛上了你的那些流傳千古的史故。喜歡在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或細雨綿綿的陰天,倚坐在窗旁,手裏捧着你,靜靜地享受這與世隔絕的時光。書,請接受我的愛。

第一次遇見你,是在我5歲時。媽媽為我買了許多兒童書籍,一開始我只知道看裏面的插圖,文字是基本不看的。後來,老師教字,我驚奇地發現有許多字家裏的書上都有,覺得好神奇。於是,每天放學後我就捧着那堆書看裏面的文字。一天,老師問我們黑板上的“泡”怎麼讀。班上的寶寶們都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我當時也在絞盡腦汁地想象這個字。

突然,我想起了家裏有一本書上似乎有這個字,對,是金魚吐泡泡的“泡”字!我高高地舉起手,老師微笑着點我。我大聲地説出了這個字的讀音,老師很高興地誇我,我也很開心。嚐到了甜頭,我就更喜歡讀書了。後來,家裏的書都讀得差不多了,我就黏着媽媽給我買新書。媽媽見我這麼喜歡讀書,就給我買了好多好多書。當時是想被老師誇而讀書的,説白了,就是因為虛榮心。不過,感謝虛榮心,讓我愛上了書,愛上了閲讀。

家裏的書一本一本地增加,內容也一本一本地加深,從最初的《格林童話》到《文化苦旅》。進入初中,學習任務加重,空閒時間不似小學豐富。但我還是喜歡在做完作業後,倚在牀上,看那麼幾張紙再睡覺。有時候作業做到九、十點,眼皮實在是撐不住了,讀書計劃才被取消。

説到看書,我還有一件糗事。一個週末,作業全部做完後,我樂呵呵的從書架上取出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倚在飄窗上,藉着温柔的陽光,打開窗子,讓清風光臨,靜靜地讀着,外界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一定要幸福,其實很容易滿足……”突然響起的鈴聲嚇了我一跳,我從口袋裏摸出手機,原來是媽媽,哼,不用説,肯定是問我作業做好沒。“喂。”我按下接聽鍵,繼續盯着書。“喂,馨馨,作業做好了嗎?”看看,我説什麼來着!“當然做好了,你有事嗎?”“哦,做好啦,那你去煮點粥,我在街上有點事。米拿四小桶,記着啊!”“嗯呢,我掛了啊!”“嗯,快去煮吧。”煮粥?這個沒猜到。沒關係,分分鐘就搞定了。我繼續賴在飄窗旁,心跟隨餘秋雨的文字飄向那個地方。

直到我讀到了一篇文章中的吃飯部分,才想起煮粥。我戀戀不捨地放下書,飛奔到廚房。舀米,淘米,倒水,三分鐘。一切完畢,“啪”地蓋上蓋子,按下開關。之後,狂奔到飄窗,捧起書,沉浸在大師的文筆之下……

“馨馨,粥呢?”耳邊突然響起媽媽的聲音,嚇死我了,媽媽什麼時候回來的,我怎麼一點聲音也沒聽到,莫非她練了輕功?粥,粥不是在鍋裏嗎?“在鍋裏啊!怎麼了?”我不假思索地回話。“你給我過來看看!”媽媽的聲音有些不對勁,我立即丟下書,小跑到廚房。“你看看你做的什麼事!還煮粥呢,插頭都沒插!”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一驚,疾步跨上前去一看,果然,插頭整安穩地躺在桌上睡覺呢。

我默默地插上插頭,按下開關,“嘀”那熟悉久違的聲音終於響起,我鬆了一口氣,準備去繼續看書。“你去哪兒?”媽媽威嚴的聲音響起,我像被定住了一樣,小聲的`説:“我去看書。”“看什麼書!你看今天晚上吃什麼!”媽媽好笑地看着我説。“吃,吃,吃粥吧!”“你看外面幾點了,都要6點了,你在家幹什麼的?”“我在家看書。”“看書,看書你就飽了?”“嗯,是有點飽了。媽媽,這個煮得快,一會兒就好了!再説了,你不是買了菜嗎,先吃菜也行啊!”我賠笑着説。“你,真不知道你能幹什麼!”結果,過了幾小時後,我們才吃上晚飯。原因是——我按錯了鍵!應該按快煮的,我按了一個精煮!

雖然因為讀書我做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現在想起連我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我還是無法斬斷我對書的情愫,因為我太愛它了!

是它,教給我知識和常識;是它,擴充了我的想象力;是它,就會我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在逆境之中涅磐重生;是它,給我失敗時的希望,讓我重生……一不小心就愛上了你。書,請接受我的愛。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用我一生的時間去愛你。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3

這是一個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要經歷義務教育,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知識,每個人都能自由的學習,這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如今,如果你想找一個好的工作職務怎能沒有大學生、研究生的文憑?如果你沒有上過大學,你怎能在別人面前抬起頭來?當學習已不在是隨自己的興趣而定,當學習已不在是以提高自身修養與增長知識為目的,當學習已逐漸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必須,當文憑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時,就已經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學習的功利化與學習的實用性降低。學習已不在是學習。這是一個閲讀的時代。

閲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或者説閲讀本就是為學習所生的。翻開一本書,你就如同在與作者促膝長談,深入他的內心世界,這是借鑑前人智慧的最好的途徑。閲讀,還能讓人靜下心來,拋開憂愁、興奮、拋開一切雜念,只有眼前的.書。這是放鬆自我的最好的方法。閲讀本來就是為學習而生,但當學習已經變質,成為了一種有目的的功利性行為時,閲讀也隨之變味。閲讀者開始越來越浮躁,靜下心開始越來越困難,閲讀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當閲讀者是懷着一種厭學情緒、帶着浮躁的心情翻開眼前的書時,終然是一本好書,但真正的閲讀已名存實亡。這是一個書籍的時代。書籍中藴着的是前人的智慧,它是學習的紐帶。一個優秀的作家,總是在自己的作品中灌輸自己的生命,他的作品就好像他本身一樣藴藏着他的精神。

但書籍是與閲讀和學習緊密相連的。在這樣一個學習與閲讀已步入歧途的時代,書籍也隨它們一起墜入萬丈深淵。當閲讀已不復存在,書籍也成為了擺設品。就像它本身只是紙張、只是印刷品一樣,而書的靈魂、那些屬於作者的思想、精神隨着書本一起在書架上被灰塵所覆蓋。就是在這樣一個學習者厭惡了學習,閲讀者厭惡了閲讀的時代中,學習、閲讀都失去了意義,書籍也失去了意義。它不再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不過是一個擺設品。在這樣一個全民學習,全民閲讀的時代中,書籍變得開放,人人都可以得到,但它卻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不過,不是全部,雖然在學習者普遍厭學的情況下,名著早已失寵,它們已不再是人人渴求之物,讓人感覺心曠神怡的良藥,它們變得只能讓人厭煩,它們只能讓人不想再面對它。所以在這樣的時代中,名著不在是點亮人們心靈的精神之光。而取代這些名著的地位的,就是在分數至高無上的時代時無比“珍貴”的教輔書,還有那些能讓厭學的學習者,厭讀的閲讀者感到些許興奮的,能提起他們一些興趣的玄幻小説、言情小説之類的了。於是乎,如果你經常出入新華書店,那麼你應該發現這樣的問題;書架上的名著越來越少,那些原本屬於名著的書架已經一個個被那些教輔資料、玄幻、言情小説,還有那些甚至不屬於“書”的練習卷所征服。而名著在書店中只能居於不起眼的角落中,而那些出入書店的人也在悄然的轉變着,出入書店的大部分人已不在是學習者、閲讀者,而是那些為自己孩子買教輔資料、買練習卷的家長,而學習者、閲讀者卻已離開。

就好像表面上是名著與那些功用書的PK一樣,事實上是它們背後的真正實質的較量。已就是真正的精神與實用性的比拼,名著輸掉了這場較量,也就意味着精神的貶值。面對這樣一個浮躁的、注重實用性的時代,我想説:書籍、閲讀、學習這三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彼此相依、同時存在,當它們的其中一個已逐漸地被時代所扭曲變形時,它們就不可避免的一同步入歧途,這時,它們之間的緊密連接已不再是互補的工具,只能讓它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還能回頭嗎?學習、閲讀、書籍它們還能迴歸正軌嗎?在精神貶值的背後,不禁讓人思考;現在這樣的學習,這樣的閲讀真的有用嗎?所謂的全民學習、全民閲讀真的正確嗎?也許從另一個角度看,讓書籍變得開放,變得人人都可以隨意得到也不見得完全是一件好事,只會讓人變得不再懂得如何珍惜書籍、愛護書籍。或許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屬於學習,也不屬於閲讀,同樣也不屬於書籍的時代!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4

我愛讀書,是因為它帶給我快樂,帶給我知識。他就像一位夥伴,一位導師,陪伴着我,引導着我快樂的成長。

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呀,我們生活中需要精神食糧來充實自我的生活。在我小時候,我總愛看沒有文字只有圖畫的兒童畫報,覺得文字書單調無聊,只有小人書才能帶給我快樂。我經常一個人對着小人書經常比劃,嘴裏咿咿呀呀嘟嘟囔囔個不停。

我最愛看一些想象力豐富的連環畫,有時,還一個人扮演幾個書中的主角在屋裏自娛自樂。

但是上了三四年級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笑貓日記》,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故事中,充滿了各種誘惑。我愛不釋手。有時我會捧着書哈哈大笑,有時我會被書中的情景感動得淚流不止,有時我又會瞪着書發呆陷入想象。《笑貓日記》裏面有很多和現實不一樣的東西:會笑的貓?貓和老鼠會是朋友?貓能聽懂人話?老鼠變球,烏龜有神功——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喜歡它們,有時等的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還有時我想,楊紅櫻阿姨怎樣不快點寫呀!我快把全部看完了,如果看完了楊紅櫻阿姨還沒有寫出來怎樣辦!之後才發現還有很多文字書都很搞笑呢!

自從我領悟到書中藴含的趣味,我便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文字書,並痴痴的愛上了它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狼王夢》……一本本好書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回味無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那種堅強的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我,教育我要在困難面前樹立信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主人公海倫·凱勒理解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應對困境,最後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在困難面前要懷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看着看着,我收穫了很多知識,作文水平也有所提高了。我可喜歡它們了,一有時光就看。夏天午休時,乘爸爸媽媽睡着了,我常常偷偷拿書看。有時往往看一箇中午,而下午沒有精力學習。每當媽媽進來時,我就會把書塞到枕頭裏,開始裝睡。最後媽媽識破了我的伎倆兒,並告訴我:“看書是好事,但就應學會勞逸結合。不好好睡覺但是不行!”。

此刻我已經升到六年級了,學習越來越緊張,但我依舊會抽出一些時光看書,開闊自我的視野。書已經成為我最親密的朋友,我一天也離不開它,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識!書是我最好的導師。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篇漢代學者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愚。”高爾基説:“熱愛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培根説:“書是橫渡大海的航船。”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雖説不是嗜書如命,但書籍不但是我的良師益友,而且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幼兒園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向是我的好夥伴,我對這些書也愛不釋手。放學時讀,睡覺前讀,總之有空閒時光就讀,甚至一讀就忘了時光,連吃飯也要媽媽提醒。而且,我也學會了要像醜小鴨一樣堅持不懈,要像白雪公主一樣純真善良,要像《皇帝的新裝》裏的小男孩一樣勇敢率直……

步入小學,我又結識了一大堆的朋友——科普知識書。這恰恰滿足了我這個左一個“為什麼”右一個“為什麼”的“小問號”。一做完作業,我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以後我一有問題就去翻閲,找到了之後也十分高興,因為我不僅僅明白了問題的答案,還豐富了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

來到中年級我迷上了《小學生作文》、《新滿分作文》等一系列的作文書。每每擠出空閒時光,我就在書海中盡情遨遊,肚裏的“墨水”也多了起來。這樣日積月累,我寫作文一點也不頭疼了,而且還得心應手呢!

此刻,黃蓓佳傾情小説系列、楊紅櫻校園小説系列等校園小説,成了我的知心朋友,就像金纓説的:“讀未見書如見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每當沉浸在書籍中時,我就好像到了另一個世界,成為了書中的一員,與他們一齊玩耍,一齊回家……

但願我以後的“良友”越來越多。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5

“閲讀”,“悦讀”,這兩個讀音一模一樣的詞,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卻有所不同。可以説前者與後者在同一水平,也可以説後者是前者的昇華,還可以説前者是後者的昇華。總而言之,不論是何種説法,都離不開“讀”這個字,讀什麼,讀人、讀心、讀事、讀物,能讀的皆可讀,都可稱為“閲讀”,我們不應僅僅侷限在“讀書”上面,真正的讀,應該是讀遍世間萬物,大千世界,有何不可讀呢?

上文寫的只是“讀書”,也是我們一看到“閲讀”這個詞時,腦海中立馬蹦出來的想法。其實,這只是“閲讀”包含的一種片面的意思,不要為這一常識所蒙弊,眼光不應帶侷限性。“閲讀”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詞,絕不是三言兩語、寥寥幾筆可以説明的,讀這個世界、讀萬千星辰,總能從中找到不一樣的“閲讀”,總能愛上這不一樣的“閲讀”,通過無數的“閲讀”,從而獲得愛、自信、快樂、幸福,這就是“悦讀”力量。

隨着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更和進步,人們已不再侷限於紙質的閲讀了,出現了電子書、淺閲讀等多種閲讀方式。拋開它們的優缺點,暫時不加以評論,這些光怪陸奇的閲讀方式都始終離不開——“閲讀”這兩字。

古人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認為讀萬卷書的價值可以仳美行萬里路的價值,但是我認為,讀萬卷書所獲得的知識較之行萬里路的見識要更多,這並不是説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二者結合結合起來還會產生更大的作用,但無論如何,“閲讀”的重要性總是不言而喻的。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警示,提醒我們應該多閲讀,吸收更多的知識,不要等到需要時才去悔恨自己讀的書太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什麼作家總能寫出那麼多美麗的詞藻,精彩的內容來呢?一方面源於他們擅長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更重要的是他們熱愛生活、熱衷於閲讀。他們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在書中與先賢對話,與偉人交談,不斷汲取新知識,借鑑新方法,從前人的思想中獲取豐富的知識,獲益良多,所以總有寫不完的文章,停不下的評論。讓自己的知識每日更新的方法就是多閲讀,只有保持活水來,才能做到清如許。

這倒不是讓你們個個像“書蟲”一樣終日啃書,也不是讓你們像“學霸”一樣上洗手間都手捧幾本書,這樣對你們並沒有多大的幫助,這樣就能完成“學渣”轉變為“學霸”的逆襲嗎?所以我們提倡“悦讀”,不僅要學會“閲讀”,更要學會“悦讀”。一本好書,感聞書香,細細品讀,可從書中脱離浮躁、獲取寧靜;可從書中汲取知識、啟迪心智,這就是悦讀。

“淺閲讀”一個新穎的名詞,不少人認為這是附庸風雅,對之極鄙夷。“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桃一堆”其實,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五柳先生傳》中,也可以看到五柳先生的“閲讀”,同樣是“淺閲讀”,甚至可以説是“囫圇吞棗”式的閲讀,殊不知,那正是五柳先生陶淵明陶潛的“悦讀”,正因為他愛“閲讀”享受“閲讀”,所以才會“悦讀”,在我們所不看好的.“淺閲讀”中,找到樂趣,享受“閲讀”,做到“悦讀”。不是讓大家都像五柳先生一樣的“淺閲讀”,我們應該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閲讀方式,運用適合自己的閲讀方式來進行閲讀,才會愛上“閲讀”並享受“閲讀”,最終才能做到“悦讀”。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並不是説“悦讀”就是“閲讀”的昇華。“一千個讀者李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你有你觀點,我有我看法,但是,想提升個人氣質,閲讀的確是不二選擇。

書是心靈雞湯,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從遠古世紀至現代社會,從青銅器到竹簡再到紙張,書從未遠離人類的生活。莎士比亞曾説,“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蕭掄又言,“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缺少書的生活是蒼白空洞的。所以,讓我們學會“閲讀”,享受“閲讀”,進而“悦讀”吧!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6

有人説,父親是咖啡,一杯苦澀的咖啡,有時苦得讓人難以下嚥;有人説,父親是山,一座峯巒疊起的山,有時他給我們剛強的意志;有人説,父親是燈,一盞明亮的燈,他有時照亮我們的人生路……但是我説,父親更是書,一本厚重的書。

在記憶中,我反覆地閲讀這本書。翻開封面,上面掉落下一些歲月的塵埃。

在書的第一頁,寫着“鎮定”二字。的確如此,我腦海中立刻閃現那天晚上:晚飯過後,一家人在聊天。這時,調皮弟弟的頭撞到了牀角,鮮血頓時湧了出來。大家都急得找不着北,只有爸爸冷靜地拿出創口貼給媽媽説:“我下樓開車,你們把子策抱下來。”在爸爸的提醒下,我們才從緊張中走出,將弟弟送到醫院。事後,我才意識到鎮定的重要性,如果當時爸爸不在場,都不知道還會出什麼亂子。

第二頁上寫着“嚴肅”。這時,一張臉出現在了我的.面前。每當我成績不理想時,爸爸的笑聲少了,多的是那一句句的話語:“詩琪,你意識到自己在哪方面欠缺了嗎?”“考卷你訂正好了嗎?”“有不懂的要問,別不懂裝懂。”……不僅學習,爸爸對其他事也一樣。那次,我正在寫作業,可弟弟卻纏着我幫他畫畫兒。我的思路全被打亂了。“去去去!老叫我畫。”弟弟一張嘴,“哇”地一聲,哭了起來。這下我慌了,爸爸聞聲而來。問了我後,轉身擦乾弟弟的淚,接着對弟弟説:“子策,別哭了。其實,你也不對,姐姐在做作業,你怎麼能打擾她呢?”我聽了,高興極了,嘻,爸爸幫我説話呢!我正樂着時,爸爸又對我説:“你也不能這麼兇,弟弟還小,不懂事,你應該跟他講道理。”打那以後,我再也不會弄哭弟弟了。

書的第三頁是“堅強”,第四頁有“智慧”,“耐心”兩字竟躥到第五頁上面……我繼續欣喜地翻着,翻着,體會那一份份真摯的父愛,感受那一段段真實的故事,閲讀着這位永恆的父親。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7

曾有人言:“這世界上有兩件事,我愈想愈心生敬畏。一是人頭頂那片星空,二是衷於閲讀的精神。”在這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想要洗滌靈魂,想要精神有所依,閲讀未嘗不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也唯有閲讀,才能丈量世界,於荒蕪中踏出勃勃生機。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人,打着知識改變命運的旗號去開展閲讀,最終,因命運之手沒有翻雲覆雨為其締造奇蹟,便覺閲讀索然無味,更甚者唾棄於閲讀。可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這樣一位富翁,即使走過千山萬水,嚐遍佳餚美味,卻還是不快樂。若要為生活找點樂趣的話那便是跟人打賭了。這天他遇到了一位窮人,於是他跟窮人打起了賭:如果窮人能夠在他的密室裏讀十年書,期間食物由富人提供,書籍窮人自行選擇,富人就給窮人一百萬。窮人欣然接受了,於是開始踐行長達十年的賭約。剛開始,窮人只要一些故事會和冷笑話這類的書,可是慢慢的開始看起了四大名著,再後來他讀的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懂,富人雖然疑惑可是仍像從前一樣,全部為其提供他想要的書。

十年之約到了,富人卻意外的破產了,再也拿不出一分錢來兑現當初的賭約。思前想後他決定鋌而走險殺掉窮人背棄賭約,於是他拿着最鋒利的匕首踱到密室,想乘窮人毫無防備時將窮人殺掉。出乎意料的是密室裏除了滿屋子的書,空無一人。富人在桌上發現了一張字條:親愛的恩人,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離開了,我曾因貧窮而厭倦生活,然而卻因這十年賭約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十年我讀到了很多好書,比起一百萬我覺得從書中得到的知識更值錢。最後我想贈與你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破產的富翁癱軟在地上,死死盯着字條上那鏗鏘有力的大字,開始了他這一生中最痛快的流淚。

讀書並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故事中的窮人最終也還是身無分文。但我們為何要閲讀呢?因為呀,生活本身就迷霧重重,閲讀恰好能讓我們揭開生活的神祕面紗,找到其真諦,而後精神富裕快活與天地。

父親曾問楊絳:“假如讓你一天不讀書,你會怎麼樣?”楊絳不假思索的回答:“便覺這一天都白過了”“那一個星期都不讀書呢?”“白活了”“如果一輩子都不讀書呢?”“白來這世間走一遭了”父親笑了,説:“我也是。”人一旦愛上閲讀,就如古人所言“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言語乏味。”楊絳如此,父親亦如此。生而為人,我們又何嘗不該如此呢?

三毛以孤傲獨絕的姿態踏遍萬水千山,將生活的熱情種在了撒哈拉。很多人都好奇身為女子的三毛是怎樣熬過撒哈拉的惡劣環境的。但三毛説她在撒哈拉的日子並非“熬”,而是享受。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讓人把撒哈拉的`生活過成享受?三毛小屋裏的書籍跟娟秀的閲讀筆記給了我們答案——閲讀的力量。

茨威格説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這無數心靈的眼睛。由於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着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的世界。”我想身在撒哈拉的三毛便是如此吧,反觀自己,也應如此。

寫到這裏,不由得想起前段時間某位網友在知乎上面提出的問題:“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書,但現在幾乎都記不起來了,閲讀之於我們,到底有何意義?”網友們的評論或挪揶或誠懇。但最使我動容的是來自一名網友的評論:“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雖然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我想這才是對閲讀最好的詮釋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裏沒有誇誇其談,有的只是我對閲讀的理解。我知道從尊重閲讀到理解閲讀,從理解閲讀再到愛上閲讀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也許你的命運會有所改變也許不會,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都會因為閲讀而成為更好的自己,生活還在苟且,但精神世界卻會因閲讀富甲一方。當生命的鐘擺停止轉動,但願每個人都會笑着閉上眼,回顧他平凡卻又偉大的一生。

因為閲讀,我曾是高爾基那暴風雨來臨前高飛的海燕;因為閲讀,我曾是筆下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因為閲讀,我曾是泰戈爾詩集扉頁上那朵小小的金色花,給每位可親可敬的母親送去一夜好夢。問曰:“有一行可以終身奉之者乎?”曰:“閲讀。”唯閲讀,深得我心,唯閲讀,方能丈量世界!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8

關於閲讀的討論,多數言不及義。依我看來,如果不能恢復閲讀的本來價值,空喊閲讀就只能是一種一廂情願,不會產生一點兒實際作用。

閲讀的本來價值應該是什麼,大家心裏都明白,都能説出個子醜寅卯來,無需我再來饒舌。可是,看看身邊的實際情況,今天閲讀還剩有哪些價值?説來可憐,今天人們的各種閲讀,十之八九,恐怕都會與考試有關。譬如青少年的閲讀,幾乎全部以各種考試內容為軸心,根本沒有一點兒時間和精力去擴大自己的視野。而父母親的閲讀,如果自己已經沒有考試之憂,則幾乎全部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去應付各種考試。如果自己還沒能解脱,則既要顧自己的考試,又要顧孩子的考試。他當然也要增加一點兒閲讀的功能,但身處此境,有什麼辦法?這種狀況,人人看在眼裏,人人無可奈何。就是有人提出質疑,他以個人之力,也根本無法改變社會這樣一種大環境。除非決計從此不食人間煙火,否則,他只能在這個惡性循環的軌跡之中,亦步亦趨。當閲讀只剩下為各種考試服務的價值之際,責備他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能證明自己過於脱離實際。

真正提倡閲讀,不得不討論閲讀的本來價值到底是怎樣被毀掉的。我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許多人的閲讀,一個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證明某種論斷放之四海而皆準。那個時代,閲讀的價值毀於個人迷信。相比起來,在今天這個滿眼浮躁的社會裏,閲讀的價值到底毀於誰之手,這個問題無法迴避。連續多年呼籲設國家閲讀節的.朱永新,有一個基本觀點,認為“現在閲讀率下降主要是應試教育造成的”。我贊成這種分析。而在博客撰文反對設閲讀日的餘秋雨,則説:“閲讀能啟發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費生命。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為什麼比我們偉大?因為他們的閲讀量不到我們的萬分之一。我們當代人的腦子已被文化垃圾塞滿,即便擁塞的全是精華,也必然導致交通堵塞,營養過剩的死疾。比爾·蓋茨曾説他早已讀過一些最基本的書,今後不會多看書,我很理解。因為當代太忙,第一線的創造者們不會有時間寫書,寫成了書就不再是最前沿了。”這種分析,我看其實與朱永新的直言簡直相輔相成,或者説殊途同歸。兩者觀點很一致,就是,今天閲讀的價值主要毀於“應試教育”,毀於“文化垃圾”,毀於過量無效信息乃至無益信息造成的“交通堵塞”或“營養過剩”與偽“營養過剩”。

這其實不是現代學者的新發現。林語堂説得好:“讀書本來是至樂之事,杜威説,讀書是一種新的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徵新土壤;沸蘭西也已説過,讀書是‘魂靈的壯遊’,隨時可以發現名山巨川,古蹟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到了現在,讀書已變成僅求倖免扣分數留班級一種苦役而已……有人手裏拿一本書,心裏想我將何以贍養父母,俯給妻子,這實在是一樁罪過。”(《大荒集·讀書的藝術》)林語堂又説:“讀書向稱為雅事樂章。但是現在雅事樂事已經不雅不樂了。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寫訃聞,做賀聯;或為當文牘,抄賬簿;或為做相士,佔八卦;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大荒集·論讀書》)這些問題不解決,單純呼喚閲讀,豈非緣木求魚?那是設一個什麼“節”,講幾句大道理,能夠奏效的事嗎?

忽然想起喀山大學一件事。中國貴賓最近來訪時,韃靼斯坦共和國總統沙米耶夫介紹説,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曾經在這裏學習過,又説:“據我所知,當初托爾斯泰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原因是他的文學課沒有合格”。他的話當時引起一片笑聲。我想,如果沒有托爾斯泰拿不到大學文憑的胸襟和氛圍,或者説,還讓應試教育左右人們的生活,還是少談幾句閲讀,多去做一點兒更要緊、更有益的事吧。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9

曾在看到過這樣一幅漫畫:第一個人腳下墊着寥寥幾本書,他趴在牆壁上什麼都看不到;第二個人比他站得高一些,站在書階上看到牆壁外美麗的景色;但當你繼續拖動畫面時,你會發現還有第三個人,他的書階超過了風景,而事實上之前的景色不過是紙板虛假的表面,真正的世界是紙板背後的硝煙瀰漫戰火紛飛;最後一個人的書階深入雲端,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彩與之前所有的景色形成鮮明對比。整幅圖下面配有一段文字:“你看的書籍決定你站的高度,而你站的高度決定你看到的風景”。

沒有人知道究竟要多久才能夠到達雲端的境界,但是天空總在那裏,不去追求就永遠無法碰觸。雲端的景色很美,那是經歷種種誘惑和磨難後真正的現實,更是一種大徹大悟,是在博覽羣書後放下慾望和絕望,對生活的真善美再次充滿希望。

小時候讀名著,人類善惡美醜的辯論描繪令我眼花繚亂。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什麼是純潔什麼是罪惡,什麼是光明什麼是黑暗,當時的我一無所知,而真正懂得名著的經典是在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後。那些名著幾百年來之所以被世人傳誦讚歎,不是因為語言詞藻多麼華麗,不是因為作者的社會地位多麼高,而是因為書的本身藴含太多哲理和故事。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名著相似之處,他們或幸運或絕望,或善良或醜陋,或寬容或自私,或人前位高權重人後勾心鬥角,或平日默默無聞危難時挺身而出。在名著中我讀到的不僅是故事,而是不同的人生: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壞人也可能逍遙法外;和平只是暫時的假象,戰爭一觸即發;身邊看似親近的人也許會反咬一口,而平時被忽略的人關鍵時刻正是他伸出援手。名著中有太多和現實相沖突的地方,我不知道究竟哪一邊才是真正的世界。

我想,那段時間的煩惱就是閲讀帶給我的。

我相信,飽覽人間滄桑的讀者都和我一樣。讀歷史,我們會了解歷朝各代都有奸佞小人;讀文學,我們會發現古今中外都有冤情錯案。世界並不像想象中那樣和平美好,任何契機都可能成為一場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我們究竟該相信誰?究竟何去何從?

我開始明白書中殘酷背後的真諦,也明白自己是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歷史上,有奸詐小人陰謀詭計,就一定有清正廉潔的士人扭轉乾坤;文學中,有勢利殘暴之徒橫行作惡,總會有無畏的英雄維護正義。也許結局並不是正義戰勝邪惡,並不讓讀者心滿意足,甚至會使讀者失望憤慨,但閲讀過程就是隨着主人公的情感而愛恨糾結,隨故事的曲折而內心起伏,這就是從閲讀中獲得的.財富。我們逐漸學會理解,學會懂得,學會適應所有的美好和不好,也學會如何接受這些不盡人意的現實。

閲讀需要持之以恆,就像適應社會需要整個人生。無論是充滿活力的少年,還是頭髮花白的老人,任何時候閲讀都不會失去價值。讀書影響潛在,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思考、邏輯、談吐、與人共事等各個方面。但是,閲讀的目的不在於拿文憑或是發財,而是為了成為有温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獲取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和文化。一個國家需要有文化的人民,一個民族需要有文明的歲月。消滅一個民族只需瓦解它的文化,人民會忘記自己是誰,會忘記自己的過去,也會忘記前進的方向;而振興一個民族,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發展科技,學習和創造文化都是首要和必要的。民族擁有了文明、人民擁有了文化,經過艱苦的歲月後他們創造的才會是一個不同於書中的世界。

閲讀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需要文化和知識的積累,如果有一天文學故事的發展不再跌宕起伏,民族歷史的發展不再曲折反覆,那它們就不再值得用時間和歷史去閲讀。書雖然不能幫我們解決所有問題,但能夠給我們一個更好的視角。讀書到了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0

閲讀是春風,吹拂文學的草原;閲讀是陽光,照耀求知的殿堂;閲讀是雨水,流入知識的海洋。保亭圖書館,就是那遼闊的海洋。那裏應有盡有的圖書,是帶領我乘風破浪的帆船;電子閲覽室,是為我指引方向的指南針;圖書借閲卡,是跟隨我披荊斬棘的鋒利武器。

第一次“光臨”圖書館,我就像一個初飛的雄鷹,滿懷着新鮮與好奇,還略有些害怕。我踏着小心翼翼的腳步走進去,生怕打破這份寧靜與愜意。走進閲覽室的門口,周圍響起了“滴滴滴”的聲音,我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這時旁邊的圖書管理員阿姨笑着對我説:“小姑娘,第一次來吧,你書包裏面裝有書,門口的感應器就會響,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從這裏拿書出去。”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往裏走,裏面的書可真是應有盡有,哲學、文學、學習資料、興趣愛好……我選了一本書,把書籤插進書本在書架的位置,就到安排好的椅子上去看書了。圖書室的對面,是電子閲覽室,裏面擺放着好多電腦,並且每台電腦都配置有耳機,為那些需要上網查找資料的讀者提供良好的.條件。

保亭圖書館,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閲讀。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我覺得,圖書館就是我通往人生萬丈高樓的道路。在裏面,我感受到古典文學的温文儒雅,感受到心靈雞湯的潔淨,感受到廚房料理的養顏潤肺,感受到現代文學的青春熱血。愛上閲讀,就好像擁有了一架可以在宇宙自由飛翔的飛船,我乘着它遨遊於知識的天地。

保亭圖書館它不是草原,卻給我帶來了立足於草原的遼闊視野;它不是薄荷,卻給我帶來了品嚐薄荷時的清新淨脾;它不是太陽,卻給我帶來了站在陽光下的那般温暖與熱情;它不是山泉,卻給我帶來了飲泉水時的那一份甘甜……我想説,書籍不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更是人類的營養品。像油脂,像糖果,像鈣,像鐵……,總之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無窮的能量,滿足了我的求知慾,更是填充了我的心靈世界。

保亭圖書館,就像坐落於七仙廣場的一座聖殿。有句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那麼對我來説,圖書館裏就有着成千上萬的黃金玉石吸引着我,對於一些男性同胞來説,圖書館裏就有眾多婀娜嬌媚的吸引着他們啦!保亭圖書館,是我們學生的第二所學校。週末假期,拿着作業去寫,在那裏不僅有很多學習資料,還提供聯網電腦給我們查找資料。它更是文學愛好者的天堂,在那裏邊看書邊寫作,靈感猶如泉水般湧現。總之,保亭圖書館就像是保亭縣裏最閃耀的一顆星星,點綴着七仙嶺山腳下的這個小城鎮,讓它更加優美迷人。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於這個我熱愛的圖書館,作為一名高中生的我對圖書館提出一些我個人的想法與建議。

首先,我覺得圖書室的圖書僅靠保亭的政府購買是遠遠不行的,再者説了購買圖書的資金僅僅由保亭政府承擔也未免有些沉重。因此我建議保亭圖書館定期開展一些倡議捐書的活動。重點對象是各個學校的學生、各大書店和社會上的一些熱心市民、成功人士。人人捐出一本書,就為圖書館描繪一筆豔麗的色彩。

其次,我認為圖書館的環境衞生單單由幾位圖書管理員打掃是很不合理的。應該提倡一些志願者人員,在空閒時就去圖書館幫忙整理打掃。打掃的主要事項如:拖地、擦窗、擦拭書架上的灰塵、桌椅上的污垢。電子閲覽室的電腦也最好安排技術人員定期對電腦進行檢查和殺毒,保證電腦的高效優越性。

最後,我對圖書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不允許進去看書的讀者帶任何零食和食品進入,但可以帶水,不過要保證人進水進,人出瓶出。

2、建議帶手機進入的讀者,把手機調成靜音或震動模式。

3、圖書室內備些紙和筆,供一些忘帶紙筆卻又要作筆記的讀者使用。

4、雨季時讓讀者們自備袋子,進入時用袋子套住鞋子,以免把圖書室踩得太濕而讓書架下層的圖書回潮。

以上就是我對貴圖書館的一些建議,希望採納。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1

氣勢磅礴的長城,在文字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它的氣魄雄偉和高大堅固。一望無邊的蔚藍大海,在文字中可以領略到它的波瀾壯闊和心曠神怡。連綿起伏的山脈,在文字中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的心絮也一次次被文字拉到了遠方……是什麼讓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是書本,讓我翻山越嶺體會到了文字的無窮魅力。

在《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我看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身上的高貴品質;在《綠野仙蹤》一文中,多蘿茜和她的朋友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闖過重重關卡回到了家;在《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中,我明白了只要有熱情、期待和信念就能成功;在《查理九世》系列中,一個個生動奇妙的故事紛紛映入眼幕……

閲讀時,精彩的故事片段時而使我捧腹大笑,時而讓我感動不已,時而使我焦急萬分。西漢的劉向曾經説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對我來説,就像一個重要的朋友,可以給我精神上的鼓舞,讓我變得堅強、進步、使我走向勝利的彼岸。

閲讀,給我帶來快樂。

寂寞的童年,沒有想象中的藍天、白雲與碧海,但那一本本美麗而神奇的書籍,卻讓我的生活美不勝收。

我閲讀的動力來自爸爸,準確的説是來自爸爸的一個故事。記得爸爸與我講的第一個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剛開始還聽得津津有味,重複幾遍後,就發現了“玄機”。我要爸爸講一講其他的故事,爸爸不説話,神祕地走到那典雅的書架前説:“看書吧,書裏有看不完的故事。”這就是我閲讀的最初動力。

帶着好奇心理,我翻開了書架裏那些有精美插圖的.書。起初,我看到的是書裏可愛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是書裏漂亮的美人魚與滑稽的小丑,不到幾天工夫,幼稚的童心被徹底征服,我如同一個飢餓的人聞到了麪包的香味,彷彿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着我走進那美妙的世界。後來,我走進了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我暢遊了讓人心生遐想的海底世界和茫茫無際的宇宙空間。書裏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美妙。

轉入中學後,一本本精美的書籍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成了我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動力。在一篇篇滿含思想的文字裏,我讀懂了魯迅;在一個個曲折的情節中,我讀懂了高爾基。在那裏,我遇到了給予我生命力量的保爾·柯察金,在身心受挫之中與命運抗爭,不僅激起了他生存的希望,也給了我信念與頑強。在那裏,我遇到了馳騁球場的貝克漢姆,頑強的拼搏逼近讓他撐起了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也教會了我奮鬥。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粘着塑像,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脱貴族生活的決心。

閲讀,讓我品味到了不同於課堂的味道,在我心中升起了一輪太陽,這是一輪催我奮進、促我進步的太陽。

有了閲讀,我的生活將永遠充滿着動力,永遠充滿着激情,永遠充滿着快樂。

閲讀是一艘小船承載着你的智慧,在大海中遨遊;是一匹駿馬,帶你在草原上盡情奔放。閲讀總會給你帶來無窮快樂。

這篇閲讀給我帶來了快樂—《事不關己嗎?》。他教給了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一位大美女乘坐公交車時,吃了一根香蕉,結果香蕉是壞的,那位美女一氣之下將香蕉扔在了車外面,恰好被一位小孩吃了,當晚小孩發起了高燒同時那位大美女家的工廠被燒了。原因是管理工廠的警察家的孩子吃了壞香蕉發了燒需要照顧,所以沒發現火災。

讀完故事後我頗有感觸,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就會得到報應,相反,做好事就會有好報。

記得有一次三年級時,放學後排隊出去,在校園內有個垃圾,我看離我不遠就將他撿了起來放進垃圾箱裏,老師看見了誇了我一番,心裏除了高興還是高興!

閲讀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時又因為這個道理,我收穫了快樂,獲得了開心。我喜歡閲讀因為他給我帶來了無窮快樂!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2

書籍猶如一葉小舟,載着孩子們走向無比美好的未來。

我們班被評為“書香班級”後,同學們的讀書熱情更是一浪高似一浪。課餘時間同學們有的三五成羣湊在一起談論《三國演義》,他們崇拜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寧願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生性善良,愛民如子的劉備等人。有的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小天地”裏,貪婪地讀着自己喜歡的書,從他們的神情就可以判斷出,其讀書內容的情節曲折;有的則走出教室,來到中廳的書架前挑選自己最鐘意的書閲讀,直到上課鈴響起,才戀戀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其實同學們如此痴迷讀書,並非我們班被評為“書香班級”後,才有瞭如此的動力。

記得一年級,他們就熱衷於讀童話、寓言故事,兒童版的四大名著,《十萬個為什麼》《腦筋急轉彎》《恐龍百科全書》等等。一直到今天,他們讀書的視野越來越寬廣。原來總是找老師給他們推薦一些書讀,現在這些孩子已經會自己選擇書閲讀了,他們開始讀少年版的四大名著,讀《名人傳記》,讀曹文軒的《草房子》,讀科普書……現在他們還會沿着課本中的課文去尋找書讀。例如學習了冰心的《憶讀書》,他們找來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繁星》《春水》等等。在讀書中,不僅拓寬了視野,而且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學會了用書中的知識幫助他人。

就在一個課間,下課的音樂響起,我一邊收拾講桌上的的課本,教案,一邊與幾個學生聊天,平時下課後,總是會有幾個同學圍過來給我聊上幾句。當我走出教室,我們班的趙一光同學緊跟上來小聲説:“老師,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是《你在為誰而讀書》,書中的內容我覺得對改變我們班的張亮同學的那‘怪’脾氣非常有幫助。”我驚奇地問:“是嗎?一光同學,你想怎麼幫助他呢?”“老師我想給他要個QQ號,週末的時候跟他在手機上説”。“行,可以啊!”,沒等我説完上課鈴的音樂響起,趙一光迅速回到教室裏上課了。我也回到辦公室忙着批閲作業,當時我真沒把他當回事兒。

出乎意料的是,趙一光同學下午放學後又找到了我。他還是那樣小聲地説:“老師,我怕張亮同學誤會,覺得他是個’怪’人,我想以一個朋友的身份,運用書上的內容,給他寫封匿名信吧。我已經想好了,放學後我把這封信放到他的書桌內,你看,這樣行嗎?老師?”當時我雙手輕搭在趙一光同學雙肩上,用讚賞的目光看着一光那自信而又充滿愛的雙眼。親切地説:“趙一光同學你想的可真周全,我都沒想到,老師期待着你的好消息,老師替張亮同學,以及張亮的`媽媽謝謝你!”(張亮同學從小跟奶奶長大的,現在奶奶離開了他,他也很難接受他人,甚至媽媽對他的教育。)趙一光同學聽了老師的話,連蹦帶跳地出了校門。冬日的夕陽,照着孩子的背影,真成了學校門口最亮麗的風景線。

週一的早上,張亮同學果然在抽屜裏發現了那封“匿名信”。後來,他根據筆跡知道了是趙一光同學給他寫的信。信的內容果然走進了張亮同學的心。緊接着他又給趙一光同學回了一封信,信中説:“謝謝你,這封信的內容讓我看到了希望,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了,就是情緒上來控制不住自己。其實我也不想這樣,你能不能把那本書借給我看一看?”

最近我經常看到課外活動時間,張亮同學捧着那本《你在為誰而讀書》看呢。我裝作不知情的樣子,拿過他手中的那本書一邊翻看一邊説:“張亮最近愛上讀書了?還看的如此入迷,繼續看吧!”他不好意思的站起來,笑着接過那本書,再無桀驁不馴的樣子。而他最近的變化,我也深信讀書的作用。

後來,我在翻閲《你在為誰而讀書》中,發現封面上有這樣的一段話:“世上沒有一片樹葉是相同的,每一個人都會有差異,強硬、温和、熱情、冷漠、開朗、沉默、叛逆、順從、衝動、冷靜等等,你的性格與心理特徵是什麼?只要你把握了自己人格特徵的規律。克服了不良心理問題和行為習慣,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從這段話中,我似乎明白了趙一光同學推薦張亮讀這本書的原因了。

浸在“書香”中的孩子們,我堅信:他們會在這片“沃土”裏,找到他們人生的方向,他們也一定會健康茁壯地成長。

閲讀,點亮孩子們的人生。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3

幾千年來,中國就像一條屹立在東方的巨龍,而它的文化,它的精神,就像一顆閃閃發亮的夜明珠,但更像是一本書。它以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為書頁。翻開它,我們可以看到從古到今的一切,從“懸樑刺股”到“襄英映雪”;從“韋篇三絕”到“鑿壁借光”;……再翻開一頁便是以“仁愛非攻”的諸子百家,一直到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那句豪言;從“關關雎鳩”的《詩經》最後停靠在了曹雪芹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紅樓夢》裏。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讀書,我們怎能知道書中所蓄含的深刻哲理,怎能知道王安石那“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豪言;怎能讀出杜甫《絕句》中的“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怎能讀出陸游的“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憂國憂民之情,怎能讀出詩人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再談四大名著,它是我國文學經典裏的一顆巨星。看《西遊記》,我們不能不被孫悟空的那般七十二變化而吸引;看《三國演義》,我們不能不被其中的鬥智鬥勇所吸引;看《水滸傳》,我們不能不被梁山好漢的一起而感染;再看《紅樓夢》,我們不能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段悽慘的愛情故事而悲傷。

我們應該慢慢的學會從生活中去體會文學,散文、詩詞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是自然的流露,是天性的流露,如陽光下的飛絮而去,在我們的心坎上留下絲絲縷縷的影子,牽引着我去遨遊知識的海洋。

同樣,我們也背誦過《唐詩三百首》、《三字經》,那時候覺着挺枯燥無味的。許多背誦的都只是應付應付,而今天,在我看來古人所作的那些詩句,精於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密切相關,甚至連失意的人,能從中找到重新站起來的信心,那些悲傷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有利山水的樂趣,那些成功的人,更能在其中找到信心。

記得我小的時候,很頑皮,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聽故事,其中聽的最多的,最愛聽的便是《醜小鴨》了,那時候也只是覺得醜小鴨很可憐,至於媽媽再將萬古時候的一句“真金不怕火煉”到現在才開始明白了。小時候也喜歡讀書,小學時在白水,學校的兩旁各有一家小書店,可以借書看的那種,可以讓學生閒暇之餘可以去裏邊看一看書,其實更重要的是放鬆精神,放鬆自己。那時我經常在晚飯後去哪兒看書,每次來到那小書店,我就彷彿進入了知識的海洋一般,一個個文字都拉着我的手,讓我盡情的遨遊。至今那時候看過的一本畫冊,名字叫《孔乙己》,講的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當時那本事上的畫面和似懂非懂的.文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原作者的名字很響亮,我就暗自立誓,長大後也要做一個像魯迅爺爺一樣的筆耕者

轉眼看一看現在的一些人,他們不瞭解經典的文學,知道周迅而不知道魯迅,淡忘了祖上那些書的存在,拿起一些自己也搞不懂得外國書來裝飾一下門面,他們不知道四大名著的存在,但是又能隨口説出上萬種的四大名著,什麼《哈利波特》、《20xx》、等等。先賢們所作詩詞、警句沒學會兩句以至於鬧出“舉頭望明月,低頭看股票”的笑話。在此我只想深深地告訴人們,不要因潮流而人云亦云,迷失自我,而是應該真正的走進書籍,在那裏尋找做人的本分,找回本來的自己,去感悟生活。

體味文學,感悟生活。文學給了我們超凡脱俗的境界,文學洗刷了我們的感官,讓我們體會到別樣的感受,而我們也要用一個全新的姿態、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明天,大氣十二分的精神,昂首挺胸的再知識的海洋裏的遨遊,再次去學習知識,理解文化,再一次去接受一場靈魂深處的洗禮。

感悟經典,感悟人生。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文學經典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緊密相連。經典文學和人生、與那些名言警句是如此的息息相關。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文化,理解了經典,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陽光,我愛經典閲讀!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4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悦的季節裏,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記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經典誦讀是讓我們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十分珍貴的作品。誦讀是指對經典作品的閲讀、朗誦,並對一些人民耳熟能詳的作品有一定地瞭解。當我瞭解了這些以後,便可以開始誦讀了。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唐詩三百首》到《論語》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來説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打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裏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選自《農夫》);(選自《稻田》); “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得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假如説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和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盛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進校門,便聽見朗朗的讀書聲,讀書聲那麼清脆,那麼洪亮,迴盪在整個校園裏……這,便是我們每天二十分鐘的.誦讀時間。我們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每天的二十分鐘,讓我們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脈中流淌,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學生人格的脊樑。

對於這寶貴的二十分鐘誦讀時間,同學們十分喜歡。有的時候同學們也會感到經典文章難懂,但是老師會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我們講解,還會加入生動的事例。學校還組織了讀背小組、幫扶小組,形式多種多樣,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在快樂中誦讀,在誦讀中體味快樂。

走過歲月的長河,往事悠悠,彷彿就在昨天。我們品唐詩宋詞,我們誦優美的詩歌,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還在我們耳邊迴響,中華經典的千古風韻還在我們心頭盪漾。知識要靠積累,沒有記憶就沒有積累,記憶力訓練是智能開發的重要手段。只有讓同學們通過讀、誦、背,去拓寬視野、積累知識、才能提高語文能力,養成讀書習慣。我們學校根據大家的年齡特點,給每個年級提出了誦讀篇目建議,讓我們在朗朗書聲中成長!

在我們學校,在每一節課前誦讀經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老師們深厚的文化底藴更增添了孩子們的書墨之香。經典的誦讀,還推動了我們才藝的全面發展。經典誦讀,也為弘揚民族文化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學校將沿着“親近中華經典,誦讀中華經典”的道路繼續品味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感受中華經典的萬世情懷。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樑。讓中華詩文藝術之花在學生的生命中永遠芬芳,讓五千年文化的血脈在九百六十萬的神州永久傳承!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5

從來不主張在博客上轉別人的帖子,因為BLOG就是個人日誌,轉許多別人的帖子過來充實自己的博客,那就失去了開博的意義,還不如放在自己的收藏夾裏好。可是昨天在五木的博客裏發現了他轉的這篇劉惠雯女士寫的文章,感歎之餘,我毫不猶豫地把它轉到自己的博客裏,一為了自己能更方便的温習領悟,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孔子,關注孔子。

五木在留言中説我用心良苦,但可能會失望,因為他想在這裏沒有多少人會看此類文章,我很感謝他對於我的這份理解,但我不悔我的做法,世事不是自己能夠支配左右的,但不能因此不做,這是我的一番心意。

我對於孔子的關注大概在一年前,驚詫一個二千年前的人物,何以對中國有如此大的影響,然後又對他有深深的不滿,覺得正是他的一句"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讓中國婦女幾千年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能自拔,就算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當今,也還有許多條條框框束縛着女子的言行,難以達到真正的平等。

於是心裏有個願望,想更多地瞭解孔子,看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但由於生性懶惰,並沒有真正地探究,[論語]雖也讀過,但以我的古文水平難以詳盡的解讀,終歸是一知半解。近來興起了國學熱,于丹在電視上將自己的論語心得公諸於世,今天又看到這篇文章,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才逐漸地鮮活起來。

我佩服他思想的高深,見解的精闢,品德的高尚,修為的到位。其實敲打鍵盤的時候,我知道這些形容詞於他都是很蒼白的,但是我不知道該換用什麼樣的詞語來表達;應該説他近乎完人,所以才能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神。他隨意説的話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他的思想人格就象啟明星,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照亮國人前行的路。他的道德倫理又規定了國人的行為準則,讓大家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是非善惡標準。

儘管他的觀點不完全正確,也有白璧微瑕,但是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一國人幾千年尊崇的對象,而且現在我輩咀嚼起他的話來,仍感覺如飲甘醪。實在另人佩服之至。至於那句我一直耿耿於懷的話,聽説也有另解,説不過是他的一句玩笑被弟子們當真了等等。

加之我最近重看魯迅的[祝福],文後的註解中説對女子的束縛其實是從宋朝之後始,程朱理學才是罪魁禍首,(劉的文章中也提到這一點。)所以我竟然從心底完全解除了對他的敵意,甚至有點喜歡這個古代的老頭了,不是嗎?你看他跟弟子相處的那種平等和諧的關係,談到理想時那種毫不遮掩的嚮往,説錯話被別人識破後那種幽默的自嘲,見到美女時不怕別人誤解,敢於跟着感覺走的勇氣(當然也是一種心底無私天地寬的無畏),邦有道而出,邦無道而隱的明智,顏回死後那種入骨的悲痛,聽到好聽的音樂後還要求人家再唱並和之的天真等等,正如惠雯小姐所言,真的是可親可感。從惠雯小姐的隨意順暢的文字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活生生如鄰家老人一般的.孔夫子,於是又生出一個想法:影視劇的作者們整天拿着唐宋明清幾代帝王將相説事,四大名著也拍了個遍兒,腦子裏的素材想必枯竭了吧?於是變着法折騰,除了戲説就是重拍,就連近兩年搶眼的幾部大片,也是隻注重有一個離奇完整的故事情節,以及宏大的場面,絢目的色彩,只強調一時的娛樂轟動,不注重實質。何不把孔子的形象性格行事特點以及一生行蹤好好地編排一下,把他的道德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穿插其中,用白描式的手法拍下來,定是一部既有思想性又有故事性,題材新穎,且寓教於樂,對國人產生重大影響的佳作。對不對呢?

于丹的心得的確更多的是講自己的一種感受,兼有濃重的説教氣息(可能跟她是大學老師有關)我的感覺是稍顯空泛,不如惠雯女士的文章通俗易懂,更接近孔子和論語本身,讓我對孔子其人有了更多的認識,所以我願意把這篇文章在這裏向大家推薦,希望如我一般想學而又懶惰的人們對孔子有更多的興趣,不知不覺中一步近似一步地走向孔子,走向智慧。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6

美國文學史家J。梅西在其著作《文學的故事》一書的序言中説道:他這本書就是為那些讀書人寫的。他説:“讀書也是一種優美的藝術,雖然不像其他藝術那樣顯赫偉大,那樣有創造性。

即使如此,‘在接受中創造’仍然是個真理。讀書的人就是創造者。”應該説善於讀書的人才是真正的創造者。在閲讀的過程之中,我們不僅可以得到些許精神方面的慰藉,還可以發揮自身未曾意識的潛能獲得一些內心渴望得到的東西,不過有一點定要記住——你得真心喜愛“閲讀”這一活動。

人獲得知識的途徑,大部分是通過閲讀這一行為取得的。當然。另一種途徑是直接體驗生活,因為具體的生活也是人類知識的一部分。閲讀所獲得的知識是間接的,我們一輩子(如果我們真心熱愛知識的話)會花大量時間在閲讀活動當中。人類的知識有如浩瀚之銀河,無窮無盡、無始無終。而人的生命則是有限的,無法將其窮盡。

我們選擇閲讀來增加自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積極同生命有限性做抗爭的`一種有力表現。在閲讀的時空當中,我們會選上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在一個陽光温和的午後,泡上一杯綠茶,然後端坐在窗台邊專心致志地投入到閲讀的活動之中。

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就能忘記周身所發生的一切,彷彿那些時刻是停滯的,現實的生活也漸漸離我們遠去,書本的世界卻不斷向我們敞開。我們一心一意地在書本創造的美妙世界裏遨遊,超越時空的界限,穿梭於天地之間,領會到了知識的無窮的奧妙。而這正是我們在閲讀活動中所要獲取的結果。

在閲讀那些美妙的文字時,我們會深深地佩服那些寫下這些偉大智慧的人。他們是人類知識的承繼者和發揚光大者。他們在創造那些對人類歷史有影響的書籍之前,也一定進行過大量的閲讀活動。他們有選擇性地吸收前人的知識,然後再加以自己的創造,從而使人類的知識得以傳承下來。

而現在,我們正在閲讀這些偉人所遺留下來的著作,從他們的著作中我們獲得了自己一直在找尋的東西,這些東西極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面對這些偉大的知識,我們有可能感到欣慰和焦慮,我們企求超越,從而加入到他們光榮的行列。

但在超越之前,我們必須選擇閲讀來增加知識的視域。這種閲讀不僅令人感到愉快和欣慰,還需要糅合我們自身的創造力予以重現。只有善於閲讀的人,才能獲得真正所需的知識。這裏,“善於閲讀”是指閲讀不僅僅在於吸收,更着重於消化和轉化。吸收是其前提,而最後的結果是要有所再創造。

閲讀的樂趣,更多時候指向一種心理效應。從表面上看,我們只是坐或站在某個地方看書,中途偶爾穿插一些其它事件,但我們的內心卻處於瞬息萬變的狀態。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高興、歡欣、喜悦,或者沮喪、失落。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在體驗另一種生活——一種和現實保持着適當距離的生活。

儘管那種生活並不實在,我們卻感覺那是真實的,似乎某時某刻我們也會融入那種生活。因此,我們的樂趣並不指涉什麼實際目的,然而從另一層次來説,它又是有目的性的,也就是樂趣本身。只為了這樣一個微乎其微的目的,我們才選擇閲讀——這一和心理活動有着諸多關係的行為。

正如意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言,理想的閲讀環境是不存在的。儘管閲讀與我們的心理活動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外部的環境卻並不為我們所左右。我們總是趨向於選擇理想的閲讀場所,不過結局更像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們應當將更多心思投入到內心的變化之中。當你在閲讀之後感受到內心起了微妙的變化,那麼,有種閲讀的樂趣才會期然而至。只有產生了那種對你而言必不可少的樂趣,哪怕它是一丁點兒,那麼,閲讀——這一人類不可或缺的尋求知識的行為才會影響到你的思想和觀念,甚至包括你的整個生活世界!

即使青春再殘酷,只要我們珍惜了,為我們擁有現在的美好青春而感到驕傲,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會熠熠生輝。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7

有的人讀了一輩子書,心靈品質也沒有很大的提升,攫取、執著、傲慢的思想仍然很深重。這樣的人始終處於一種矛盾糾結狀態,兩種不同的聲音經常同時出現在他的頭腦中,一種聲音要求這樣做,另一種聲音卻又強求那樣做。心理層面產生分裂,內心自然沒有幸福感。有的人讀書不多,卻從中汲取了人生的要義,獲得了幸福的祕訣,一生受用不盡。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收益不同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所讀的書品質不同。一個人的閲讀史就是他的生命成長史。閲讀催生思想,思想產生能量。好的思想能滋養人的身心,讓人更有智慧和力量;而壞的思想猶如病毒,能侵蝕、毒害一個人的靈魂。所以,我認為讀書的原則應該是“取法乎上”。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以讀書為例來理解,就是説,你讀世界大師的作品,能到達中等水平;讀中等水平的書呢,只能在下等水平徘徊復徘徊;但是如果讀下等水平的書,恐怕就沒有什麼收穫了。經典是先賢智慧的凝聚,我們只有從閲讀經典開始,才能開啟心智,進而邁向高等心靈。

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高官、平民,無論富商、窮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靈魂皆為高貴,人人均應平等。這種平等關係不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還存在於人與動物、植物、微生物,甚至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空氣之間。既然萬物是平等的,這個世界就應該處處祥和,不應當有戰爭、恐慌、分裂等不和諧的因子。

宇宙浩渺無涯,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個點,而人類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而已。如果我們打開心胸,不拘泥於任何學科、宗派或傳統,也別太在意別人的誤解或批評,放下我們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邁向高等心靈,這樣才不至於死守一隅,畫地自限,人類之間、人類與大自然之間才能達到和諧的境界。

假如我們把眾生的心靈境界分為一百個品質層,就像一百層樓那樣,人類處在其中的第三十到三十九層之間。站在這樣的高度,跟站在八十層、一百層的高度,視野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心靈品質越高,胸襟越豁朗,視野越寬廣,對生命的實相、宇宙的真理了解得越深入。我們以五十層樓做一個分水嶺,這以上的稱之為高等心靈世界,自五十層以上,隨着樓層的增加而不斷升高。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心靈品質處在五十層以下,也就是説尚未到達中間的層次,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虛心學習,努力成長。

為什麼要提倡“邁向高等心靈”?因為這是全人類現在及未來的人生必修課。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靠科技逐漸改變了以農業為主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脱離大自然而向城市集中。為了追求利潤和經濟成長,鼓勵消費,吸引大量人才進行高科技的研發,從而開發更多資源供人類享受、揮霍。在物質享受和經濟成長的社會追求中,人性良心、企業信譽、社會道德……全都淹沒掉了。無窮的貪慾迫使人類開發出更廣大的資源,於是人類竟然以“殺雞取卵”的愚昧方式,不斷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同時又製造出更多、更大的污染。一百多年的揮霍、破壞與污染,已使地球病入膏肓,大自然的調節功能也逐漸異常。

一向以“萬物靈長”自詡的人類,看似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實際上卻在做最愚蠢的事;看似地球上的成功者,卻是地球各族羣中唯一扮演破壞者的角色。如果人類沒有及時反省並積極提高心靈質量、開啟高等智慧,則人類的未來堪憂!

我們要開啟高等智慧,與萬物和諧共處,而不是隻偏重發展高科技。高科技如果沒有高等心靈配合,就會像盲目狂奔的野馬,將帶領人類衝向災難的懸崖。為了化解人類的生存危機,當今最需要的不是高科技、高利潤、高經濟成長指標,而是重新來認識人與生態萬物的密切關係,認清生命的實相,淨化心靈,開啟高等智慧,邁向高等心靈。

當人類具備了高等智慧,自然會用愛心與感恩心來善待生態環境與萬事萬物。不但人與人的關係能夠和諧,人與萬物也能和諧相處,大家共存共榮,共同構建真正和諧的家園。當代人類受益,子子孫孫也都受益。

擁有高等心靈的人,不會自私自利,而是視眾生為平等,全面考慮自己與眾生及生態的共同利益,從良心、愛心出發去做。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8

我在《兒子回家》博文中曾提到他離家時説的話:直到暑假都不再回來了。當時我特別生氣,特別失落,沒有答話,任他自己去趕車,連樓門都沒出,同時決定我也不去看他——他不想我,我為什麼要想他呢!

就在上週,和兒子通電話,兒子告訴我,端午節要回家,我心中狂喜,但不動聲色,還假裝沉吟了一下,才問:“有事?”“沒有”,兒子回答,“我認為端午節和中秋節必須和你們一起過。”聽了這些話,我心中湧起的就不僅是高興了,更多的是感動,感動於孩子心中那始終記掛着的濃濃親情。趕緊告訴了先生,我覺得先生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掩飾着更多的激動和期待。我們就在期待中度過了一週,而且在朋友們問到孩子時都驕傲的回答:孩子回來!

昨天早晨,先生在客廳走來走去,似有心事,晃得我迷糊,猜測他也許無法言説而忍住不問。終於等到他開口,卻是“孩子來電話沒有?回來不?做哪趟車?”原來他一直在等兒子的消息!聽到“沒有”的回答,忙着抓起了電話,聽還在朦朧中的兒子説已經買好票了,車次不變時又忙着放下了電話,催促我吃飯,他好去給婆婆買肉——公公和我兒子最喜歡吃婆婆做的紅燒肉,所以我們無論過節還是過年,紅燒肉是必備的一道菜。我理解他急不可耐的心情,但還是覺得沒有必要:畢竟還有一天才過節,而婆婆也有個特點,那就是過節的日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改變,肉買那麼早有什麼用呢。

誰知我的判斷真的失準了!中午就接到婆婆的電話,讓先生晚上去取紅燒肉,原來婆婆知道孫子回來再也不堅持已經堅守幾十年的規矩,就為了讓大孫子回家就能吃到。而先生呢,更是過分。買好菜之後,連一直堅持的散步都不去,要在家給孩子做飯,還讓我一定給孩子做炸丸子。我以為孩子在電話中告訴他了,他卻説沒有,只是孩子上次回來想吃,這次一定還想吃。我不答應,晚上有紅燒肉,還有豆腐和鹹雞蛋,臭菜我也已經洗好,那麼多吃得下嗎?再説我也不想讓孩子晚上吃太多太膩。但先生不答應,説丸子可以改天做,不過孩子喜歡吃的茄子燉土豆還有青豆炒香腸一定要做,我看也説服不了他,索性不説,去散步了,但聽到先生的囑咐,回來給孩子買水果。

散步回來,買水果時發現,比每天貴好多,如果兒子不回來,我是説什麼也不會買的;再説家裏還有些,就將就吃吧。但情知先生那關過不去,趕緊買好回家,就怕錯過兒子回來那一刻。在樓下看到廚房的`燈光,知道先生一定等到孩子快回來才會把飯菜做好,怕孩子吃時涼;而且會趕在孩子回來前做好,否則餓着孩子怎麼辦?據此判斷孩子還沒到家,趕緊快步上樓,就等着孩子。

等待是最難熬的,我聽到腳步聲趕緊開門,結果人停在了二樓,不是兒子。回屋再等,有點豎起耳朵聽的意味。不停的看時間,再和先生討論,先生也覺得比平常回來的晚,而婆婆也不停的打電話問,我們又急又無措,先生才想起侄女要小弟給看行李到了沒有,會耽誤時間。但還是忍不住發信息後告訴我兒子快到家了,就要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我的淚終於忍不住的流下來了。

孩子終於敲門,我們忙趕到門口迎接,看到兒子的形象我真的太高興了:頭髮和走時一樣沒有過長;也沒有胖;穿的衣服樣式也不怪異,這無疑增加了我的高興程度,再也不考慮胖瘦問題,一家人坐下來吃起了晚飯,畢竟我的形象和享受天倫之樂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

而且飯後還主動把新情人讓給兒子玩,如果讓給先生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兒子只是回家陪我們過端午節,就把我們激動成這樣,想我的公婆和我的父母一定懷着同樣的心情在盼望。婆婆不是堅持要我們早點過去嗎?而且我問她想要什麼鞋時一定要我買最便宜的布鞋;而媽媽呢,告訴我家裏什麼都有,只要回去就可以了,切不可花錢買東西。老人最在乎的是一家人團聚的快樂,而很少在意孩子物質方面的孝順。我是如此,父母公婆也是,相信普天下的父母都是。那就讓我們在端午節中秋節乃至任何一個節日,無論我們身在家鄉還是異鄉,無論我們為了生計正滿目憔悴地日夜奔忙還是悠閒地享受時光,如果可能,都儘量的趕回家去陪陪老人,讓每一個節日,因為有你在身旁,而使親人們感到更加喜慶,更加馨香。

我想輕輕的問一問:這個端午節,你回家了嗎?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19

從我識字以來,便要閲讀書籍。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上學後的課本,閒來無事所看得散文,名著。閲讀這些書不僅讓我們的課外知識更豐富,也讓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多了一分樂趣

閲讀是我們成長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讓我們多閲讀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告訴了我們如果我們想要進步,就必須要多閲讀書籍。“閲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我們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要儘早閲讀。

從小我就讀書,小時候,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童話故事,我就高興的手舞足蹈,立馬跑到房間去看書,書中的“白雪公主”“海的女兒”都成了陪伴我成長的人物。到了中學,我便喜歡上了作文書,一去書店,就買了《分類作文》。在閲讀的過程中,每一篇作文都吸引了我,看了一篇又看了一篇。

記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吃飯,我當時正在看一篇長篇文章,無奈就應付了一句:“馬上來,馬上。”隨後爸爸又叫了我,我還是沒有去吃飯。爸爸見我還不出去吃飯,便命令我出去吃飯,沒法,我只好去吃飯,但吃飯的時候還是一邊看書一邊吃飯,過了一會,書被爸爸拿走了,只見爸爸滿臉怒色,對我説:“你喜歡讀書好,但也不可以這樣啊”,我被嚇得一句話也不敢説,但沒過幾天,還是照範。

還有一次我去同學家,發現了好幾本在書店裏沒有找到的課外書,便呆在了她家裏在那裏看,本來是一起約好去玩的,卻一直呆在那裏看書,等到書看完的時候,她用無奈的眼光對我説:“你不記得今天我們是出去玩的了嗎?我佩服你了!”聽她一説,我才晃過神來,便答應她明天出去玩,她才消了氣。

我也很佩服那些寫書的人,佩服他們怎麼那麼厲害,怎麼會有那麼好的文采,能夠寫出這麼好看的書。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有好多因為書而發生的趣事,我也曾發誓不能犯這種糊塗,但最後還是發生了。朋友們也説我太入迷,但我對她們説:“你不是也有過這種事嗎!”

閲讀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樂趣,過得十分充實,也使我開闊了視野。在書中許許多多人物,作者把他們刻畫的栩栩如生,對那些狠毒的人咬牙切齒,對那些可憐的人惋惜,對那些愚蠢的人感到可悲。

閲讀還可以讓幫助我們分辨好與壞,美與醜。在閲讀的世界中,充足了我的精神食糧,得到了一些知識。我們現在應該多多讀書,千萬不要“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啊!關於寫閲讀的作文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0

人們常説“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但我覺得我的父親給予我的愛是温柔細膩的,如涓涓細流流淌心間。

記得年幼時,家長父親常常缺席,似乎他對我的關心和照顧遠不如母親。那時候,看見別的小夥伴在空地上玩過家家,我的心裏就直癢癢,無奈我卻只能站在一旁看着,飽飽眼福。爸爸如果發現我玩這種遊戲,一定會責罵我的。大概在他的眼裏玩這種遊戲是幼稚、無知的表現吧。然而,大人終究不會理解孩子的樂趣。當時的我在心裏想:你也有過孩提時代,難道你們就不玩遊戲麼?為什麼平時很少管我,而我玩的時候就來管束我?再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知道父親的工作是多麼忙,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我,可是年幼的我有怎麼懂呢?

初中三年,我每晚都回家。可是學校離我家很遠,父親擔心我,就三年如一日:大清早送我去學校,晚上到學校接我回家。無論嚴寒酷暑,校門口那塊熟悉的地方總會站着一個熟悉的身影。我知道,每次來來回回的路上陪伴他的只有星星或者茫茫的夜色。也是從那時起,我才真切感受到父親對我的關愛越來越多,愈來愈深沉,並開始逐漸理解他,讀懂他了。

現在長大了,回眸過去,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從未抬手打過我,只是偶爾責罵幾句。當我犯錯誤的時候,他那兩片嘴皮好像永不知疲倦,直到我的耳朵都聽累了,才肯罷休。那時我真的無法理解他,甚至覺得不能與他溝通,實在太囉嗦。如今我也開始明白他的每一句囉嗦都是對我真摯的愛,是在向我傳遞做人的道理啊!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陪父親去理髮。當我看着理髮師傅仔細地撥弄他的頭髮時,忽然一片閃閃的東西如鋼針一般刺探了我的眼睛,是白髮!是父親那烏黑濃密的頭髮間藏着許多白髮,在燈光下閃閃的,閃得我的心一陣陣刺痛。霎時,驚愕、內疚、心痛、五味雜陳。以前從未留意到那一縷縷銀絲,現在突然發覺我的心,頓時有種無法抑制的酸楚,那全是因為父親為我操勞才有的啊!

我長大了,父親老了!現在的我讀懂了父親,也深愛着父親。父親的愛是做兒女的一輩子也讀不完、品不夠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是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遵照他的教導用心去熱愛整個世界,做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這就是對父親最好的回報。

我讀懂了你——如水般的父愛!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1

書是大海,能讀懂他的人就能感到他澎湃的湧動;書是春風,能讀懂他的人就能感到他柔和的吹拂;書亦是陽光,能讀懂他的人就能感到他温暖人心的觸碰。

從小時候第一次接觸文字開始,書籍便與我們如影隨形:小點兒的時候,我讀了《唐詩三百首》,於是便與王之煥一起登上鸛雀樓,欣喜地吟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與杜甫一起悲傷的`感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歐。”或是聽他温柔地低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就讀長短不一的散文籍,於是便記住了冰心温柔並舒服的文字,記住了張曉風懷鄉的、“温柔中帶剛勁”的作品。等到更大一點時,我又開始閲讀小説――首先是我們中國的瑰寶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看它曲折動人的情節;然後是三毛的《滾滾紅塵》,看它感悟人生的真諦;再然後看的就是當代作家郭敬明寫的《幻城》,幾米寫的《地下鐵》,還有羅琳寫的《哈利波特》。雖然現代文學融入了大膽和前衞的色彩,但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真我本色,於是我理解了,並且感受到了他們內心所要傳達的東西。

一本好書,一杯清茶,一張睡椅,幾束午後西斜的陽光,安靜地度過下午。我喜歡讀書,喜歡他憂鬱的濃香,喜歡他輕快的旋律,喜歡他如一把具有靈性的鑰匙,打開了我的知識之門,讓我在書海里暢快地遨遊,同樣喜歡他像一位博學的老者為我排憂解難,為我治療心傷,讓我沐浴在陽光下,讓我看清大千世界,讓我自由地飛翔。

感謝書香帶我走進文學的殿堂,讓我擁有一顆富有奇思妙想的頭腦,一雙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張能説會道的嘴巴。書如風景,永遠浩蕩無際,永遠無邊無垠,只是現在的你是否願意持一顆求知的心,攜一身渴望,走進書香,從閲讀身邊輕輕走過呢?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2

薄樂是個很幸福的小孩兒,他的幸福絕對源於薄樂媽對工作的不上進。我在20xx年10月1日正式下崗,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家庭主婦的生活。説到薄樂的幸福,那是因為我有大把的時間陪伴他!給薄樂講故事最早還要追溯到他兩個月大的時候,嚴格地説那時候實在不是“故事”,只能説是跟他説説話而已,我會挑他吃飽喝足、精神特別好的時候和他説説話,想到什麼就説什麼。比如:“樂樂,奶奶從早市回來了,買回來大白菜、排骨、黃瓜,今天晚上我們吃排骨米飯,你想不想吃啊……”諸如此類的閒話。一兩個星期之後,我發現小傢伙會很“專注”的“聽”,差不多四個多月的時候在我説話的時候樂樂就會“嗯嗯呀呀的”説話,當你臉上的表情好的時候,他也會很開心。當然一開始的時候時間一定不能太長,一分鐘左右,但是如果一直堅持去做,你會發現孩子專注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

四個多月的時候,我就會把他抱起來,在屋子裏走動,一邊走一邊指屋裏的擺設,比如我會指着枱燈説:“樂樂你看,這是燈,到了晚上可以照亮屋子的,我們家的燈是綠色的。”同樣的一件擺設要多重複幾遍,然後再進行下一個,這樣差不多六月大的時候家裏幾乎所有的東西薄樂都認得,雖然不會説話,但是隻要你説“薄樂電視機在哪兒?”他就會用小手指一指。

七個月的時候,我開始購買認物之類的書及卡片,開始買的全是那種一面只有一種東西、而且顏色非常鮮豔的書和卡片,最好是不容易撕爛的。我開始慢慢的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但是一次不要教的太多,等到他記住了要不停地問他,答對了就一定要表揚他,然後再進行下面的內容,這樣反反覆覆到了薄樂十個月的時候,家裏所有的書他已經全部都能認識,而且當他看到書中的實物時,他會很得意的馬上找出書中的圖片來給我看,我很驚訝,因為我都記不住在哪本書上有。

十個月再往後,我發現薄樂的記憶速度比以前明顯的快了,而且讀書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我覺得這一點非常的重要,要知道現在的孩子普遍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培養孩子記憶力的專注遠遠要比逼孩子學很多東西重要得多。而且在這期間,我發現薄樂開始有自己的興趣,比如他很喜歡車的書和卡片,但是對於一些食物、花草之類的卡片不太感興趣。於是我開始給薄樂購買大量關於車的書,於是無論是書還是車他都開始非常着迷,這一個階段,薄樂開始主動要求大人和他一起看書、給他講書!

一歲之後,我開始給薄樂買一些語言簡單的故事書,以及一些認知訓練的書,這一階段書已經成為薄樂的生活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或者説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午睡和晚上睡覺前都是薄樂的故事時間,一般會講上兩到三個故事薄樂才會滿意的睡去。

在薄樂一歲半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知道了繪本,一種畫面精美、文字淺顯優美的圖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光薄樂非常喜歡,我也深深的為之着迷。每晚臨睡前,都是我們母子最好的親子時光,我會讓薄樂自己去選一本他想要聽的書,然後我們倆個靜靜的倚在牀上,我用心的去讀,小傢伙眼都不眨的靜靜的聽着,我們倆的'規矩是每天講三本故事,講完之後薄樂會主動而且很快活地説:“媽媽,我們睡覺吧!”我從來不為薄樂睡覺而發愁,相反我覺得睡覺前的那段時間是那麼的温馨與美好!

自從知道了繪本,我和薄樂都深深地迷上了繪本,繪本已經成為我們兩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個月我都會給薄樂買一套或者幾本繪本,薄樂現在差不多應該有八十多本了。通常一本新書,在我講完之後的第二天,薄樂就可以把書裏面一些句子大段大段的複述下來,而且所有見過薄樂的人都會驚訝於薄樂語言中詞彙的豐富,以及用詞的準確,大人們對於薄樂的評價是“這孩子説起話可真不像個三歲的孩子,淨説大人話!”我想這一切除了繪本書中語言的朗朗上口、淺顯易懂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得益於一直以來的閲讀培養。

最後再羅嗦一句,閲讀本身就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那麼親子閲讀更是加進了母子、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無論對於孩子還父母都是一件好上加好的事情!

今晚就開始,試着和孩子一起用心去讀一本書,你會發現閲讀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3

自敞開我的閲讀世界大門有記憶以來,一點也不誇張地説,大概要感謝房老師了。我這多年來自認為還算優秀的語文成績與語感全靠老師一手栽培,可以説沒有她,也許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恐有刻意恭維讚美之嫌,但感激是僅用一篇文章無法表達的。

從小不算是書蟲,但也愛看看書,四年級以前讀的書大抵已經想不起來了,也就是一些圖畫書,帶拼音的故事書,兒童文學類算是少見。在我心目中真正意義上有目的性、有價值的閲讀是在四年級時,遇見了房老師這位算是我最愛的恩師。第一次見印象中是一位精幹的女性。記得老師誇獎我文筆不錯,然後就是“一定要多看書,養成閲讀的習慣”了。

每週一次的閲讀課,在那間最開始的老房子裏,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每週都要看看書寫寫旁批,還要背誦枯燥的《三字經》《弟子規》,加上一些初高中的古詩文,那曾經是我最大的苦惱之一,現在想來,也只剩下感謝了吧。一開始就讀一些兒童文學。例如方衞平的兒童文學選集,有趣的的故事吸引着我一步步鑽了進去。後期幾次課後就讀起了四大名著。《西遊記》是我最愛看也是看得最認真的一本,老師推薦我去買的半白半文版的《西遊記》真真是讀的我如痴如醉。那時雖年紀不大,倒還研究起了87版的電視劇《西遊記》,想來真是有趣極了。

再到後來一步步班裏的同學越來越多,也換了幾次教室,我的書也閲讀越多。在我看來,老師的閲讀課已經算是每個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已經把這節課,每週這段時間看做自然而然的享受時間。後來從老師那裏淘得的《阿信》、《我是一尾沉默的魚》、《朝花夕拾》、三毛全集、《四世同堂》、《做個快樂的讀書人》、《悲慘世界》等等吧。太多太多的好書闖進我的生活,腦袋裏充滿奇思妙想,每一位作者風格都不同。當時常常看得太入迷就趴在書上睡一夜。書香撲滿我的房間,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語文,無法自拔地去讀書。

自打上了初中吧,小夥伴們越來越多,老師也許顧不上,就停止背誦。(這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你們科目繁多,尤其是地理、生物登堂入室,補習背誦,皆訴苦:哪裏還有時間背誦語文課外篇目。)曾經的小夥伴也換了一批,甚是想念。隨着年齡增長,耍小滑頭的本事長了不少,經常偷懶不寫旁批,也是自愧不抓緊學習機會吧。到現在,家裏的書籍幾個櫃子幾個箱子都裝不下,隨着年齡增長,青春期的來到,慢慢地學會了挑選書籍,我也會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例如韓寒和他培養的青年作家的書,和東野圭吾先生做主的推理小説都成了我的最愛之一。閒時撫摸過每一本書,都是一種享受。

再到後來因實在是擺不下,媽媽只好在牆上新裝了兩排書架,隨手就可以拿過一本書,睡前讀上幾頁,裝點了我的每一個夜晚,連夢都變得繽紛多彩。現在語文成績大概有所下降,但很不好意思的説,我還是有一顆愛老師的心的。能認識房老師真的很幸運呢,我也很慶幸我堅持了下來。因為在我看來,閲讀帶給一個人的不僅僅是表面紙張上的詞語、詩句、知識、文筆,而是長久以往對一個人內在文學常識、文化素養與道德品質性格等各方面的積澱。

人的'一生離不開不斷的學習,學習一定離不開閲讀。好的書籍閲讀千百遍有千百番滋味;好的閲讀重複千百遍有千百番體會。我的閲讀之旅,其實在我看來倒像是我和房老師——這位我的閲讀啟蒙老師,師徒二人之間的有趣故事。我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給出一份受房老師多年薰陶該有的成績,可我自覺不錯的性格與成長過程中因受書籍影響形成的為人處世風格與修養,已成為我的傲人之處了吧。這是房老師帶領我、指引我走上去的一段永不停歇的旅程。

閲讀讓人由內而外產生美,培養好的修為。雖然現在讀書量因為學業和貪玩遠遠下降,但也一定會堅持讀書;書,已經成為了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相信,我的閲讀之旅才剛剛開始。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4

在書的大地上,我想一株小草,沐浴着何須的陽光,吮吸着知識的玉露;在書的海洋裏,我像一隻小魚,盡情的享受着書海之旅,細心的體驗着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歷程,凝聽着一則則撲朔離迷的故事,遨遊這一個個前真亦幻的神祕境界;在書的海洋裏,我是一隻小鳥,隨着朵朵白雲我越過一座座高峯,一片片草原,一條條河流,飽覽着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這片寶土上快樂的飛翔。

從小,我就與書結緣。幼時,我被厚厚的一本《安徒生童話》吸引,每當深夜,我就拉着母親給我講書中的故事,隨後,母親那温柔的聲音伴我進入甜蜜的夢香。那精彩的故事情節更是在夢中迴盪着,迴盪着......我看見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聽見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在森林裏追逐嬉戲的聲音,也被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感動得留下了熱淚......在這一則則捫人心絃的童話中,我懂得了美與醜,正義與邪惡的真諦。

幾年後,我步入了小學生涯,琳琅滿目的書籍令我日不離手,一本本好書豐富了我的生活。從《十萬個為什麼》中,我看到了動物世界的奧祕。還幫我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充實了我追求科學的渴望。後來,世界上掀起了一陣“哈利波特”熱潮,讓我懂得了正義的力量————邪不勝正。

讀書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滋潤了我的心田,他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轉眼間,我上了中學,我的思想逐漸成熟,見識逐漸增長,眼界逐漸開闊。雖然學習氣氛更加緊張了,課程更重了,讀書的時間也少了,但是書依然不能從我的手中逃脱。家喻户曉的四大名著便成了我的筆讀之物:羅貫中筆下的百年曆史之作《三國演義》,曹雪芹筆下可歌可泣的`愛情小説《紅樓夢》,施耐庵筆下08位英雄好漢你起義的《水滸傳》,吳承恩筆下唐僧四人歷經磨難,取得真經的《西遊記》,都使我受益匪淺。

書是最燦爛的朝陽,書是雨後繽紛的彩虹,書是沙漠中的大片綠洲,書是開闊視野的窗户。在書中,我與李白一起攀登不老山,採摘白雲紅霞;我與蘇軾共賞一輪圓月,飲酒作詩;我與杜甫一起遊覽泰山;與李清照在荷花叢中爭渡;在書中,我與孔子,司馬遷,莎士比亞成為知心朋友,和魯迅巴金進行暢談;在書中,我看到了劉胡蘭,黃繼光,一幕幕動人的英雄事蹟。

好書伴我走過了十四個春秋,它陶冶了我的情操,淨化了我的心靈,改善了我的思想,充實了我的生活,他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5

書籍將無知的我領進知識的殿堂,使單調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它向我展示了前輩的輝煌成就,使我樹立了崇高而遠大的志向。 ――題記書是天,讀書是飛翔;書是海,讀書是遨遊;書是山,讀書是攀登;書是人生,讀書走過一生。書給了我精神食糧,給了我另一個天地、另一個世界,在淡淡的墨香中,我陶醉的是豐富的世界,在整齊的字裏行間,我擁有的是無限的廣闊。所以我曾經如飢似渴地捧着書,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裏,沉浸在中國幾千年燦爛的文化中,沉浸在世界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中。由於讀的書很多,不能每一本都細細研讀,所以讀書的方式就不同,我最喜歡的兩種讀書方法是:概讀和細讀。

概讀,是一種廣泛的興趣的讀法,是指讀書的面廣,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無論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還是世界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無論是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還是社會科學方面的書,都一一地閲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我發現概讀需要默讀,不要讀出聲音來,而且一定不要倒回去重讀。所以我喜歡夜深人靜的時候,泡一杯香氣四溢的茶,在柔和的燈光下,翻開一本書,在書的世界裏遨遊。由於廣泛地閲讀,擴大了我的知識量和知識面,對瀏覽過的材料有了大致印象,等以後需要時,再根據印象查閲各種資料,使以後的學習活動更有目的性;通過概讀還可以網羅知識,待以後一一整理,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繫,為以後的學習活動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概讀使我獲取了源源不斷的知識,知道了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多少令人景仰的先知先賢和英雄人物,但光陰荏苒,斗轉星移,他們猶如曇花一現,默默地消逝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他們的偉大精神卻載入書冊,傳之四海,於是我有幸以概讀的方式和偉人們一起重温過去,再現那一段段令人嚮往的崢嶸歲月……

細讀,是一種與概讀相對的讀法,是指讀書時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批註,再加以更深地理解,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在概讀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細讀。細讀要求在讀書過程中一絲不苟,逐字逐句,細嚼慢嚥,精神高度集中,思維非常活躍。細讀首先:要做到讀懂文章內容,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就是要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説的`中心思想。閲讀時,每看一節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讀完全文之後,再前後串聯起來想一想,找到各節之間的聯繫,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段文字,一章內容或一篇文章。其次: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提出問題。細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另一種是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有一些不懂的問題。隨着細讀的不斷深入,閲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廣泛閲讀有關書籍,並作深入思考,收穫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最後:還要運用批註,在細讀過的文章上作批註。在已經理解過的內容旁邊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來,以備日後查用。曾有人説過,讀一本書,要清楚它的梗概,瞭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在最重要的東西的旁邊做上批註,方便以後查閲。

路不可以不走,書不可以不讀,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好似在布自己人生的那盤棋,也許此時我們正徘徊於人生的岔路口,但只要遵循書中的規則,我們就能成功地到達人生的彼岸。書讀多了,就會領略到自己一生都不會親身經歷過的美麗,不管你是快樂還是悲傷,得意還是失落,總可以在浩如煙海的書中讀到相同的聲音,引起感情的共鳴,書引導我們與最優秀的人物為伍,使我們置身於歷代偉人巨匠之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同他們的情感交融,悲喜與共,人的一生是多麼的短暫和有限,人生的際遇是多麼的變幻無常,然而我們可以以讀書的方式體會到我們所不曾經歷過的快樂和悲傷,可以以讀書的方式領略到自己一生都不會經歷的美麗情感。在書中可以和英雄對話,與偉人同行,雖然我如痴如醉地讀書,雖然我運用了概讀和細讀的方式博覽羣書,但這輩子不可能把書都讀完,只要自己能從書中學到知識就足夠了。

閲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通用26

幾千年來,中國就像一條屹立在東方的巨龍,而它的文化,它的精神,就像一顆閃閃發亮的夜明珠,但更像是一本書。它以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為書頁。翻開它,我們可以看到從古到今的一切,從“懸樑刺股”到“襄英映雪”;從“韋篇三絕”到“鑿壁借光”;……再翻開一頁便是以“仁愛非攻”的諸子百家,一直到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那句豪言;從“關關雎鳩”的《詩經》最後停靠在了曹雪芹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紅樓夢》裏。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讀書,我們怎能知道書中所蓄含的深刻哲理,怎能知道王安石那“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豪言;怎能讀出杜甫《絕句》中的“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怎能讀出陸游的“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憂國憂民之情,怎能讀出詩人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再談四大名著,它是我國文學經典裏的一顆巨星。看《西遊記》,我們不能不被孫悟空的那般七十二變化而吸引;看《三國演義》,我們不能不被其中的鬥智鬥勇所吸引;看《水滸傳》,我們不能不被梁山好漢的一起而感染;再看《紅樓夢》,我們不能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段悽慘的愛情故事而悲傷。我們應該慢慢的學會從生活中去體會文學,散文、詩詞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是自然的流露,是天性的流露,如陽光下的飛絮而去,在我們的心坎上留下絲絲縷縷的影子,牽引着我去遨遊知識的海洋。

同樣,我們也背誦過《唐詩三百首》、《三字經》,那時候覺着挺枯燥無味的。許多背誦的都只是應付應付,而今天,在我看來古人所作的那些詩句,精於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密切相關,甚至連失意的人,能從中找到重新站起來的信心,那些悲傷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有利山水的樂趣,那些成功的人,更能在其中找到信心。

記得我小的時候,很頑皮,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聽故事,其中聽的最多的,最愛聽的便是《醜小鴨》了,那時候也只是覺得醜小鴨很可憐,至於媽媽再將萬古時候的一句“真金不怕火煉”到現在才開始明白了。小時候也喜歡讀書,小學時在白水,學校的兩旁各有一家小書店,可以借書看的那種,可以讓學生閒暇之餘可以去裏邊看一看書,其實更重要的是放鬆精神,放鬆自己。那時我經常在晚飯後去哪兒看書,每次來到那小書店,我就彷彿進入了知識的海洋一般,一個個文字都拉着我的手,讓我盡情的遨遊。至今那時候看過的一本畫冊,名字叫《孔乙己》,講的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當時那本事上的畫面和似懂非懂的文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原作者的名字很響亮,我就暗自立誓,長大後也要做一個像魯迅爺爺一樣的筆耕者轉眼看一看現在的一些人,他們不瞭解經典的文學,知道周迅而不知道魯迅,淡忘了祖上那些書的存在,拿起一些自己也搞不懂得外國書來裝飾一下門面,他們不知道四大名著的存在,但是又能隨口説出上萬種的四大名著,什麼《哈利波特》、《20xx》、等等。先賢們所作詩詞、警句沒學會兩句以至於鬧出“舉頭望明月,低頭看股票”的笑話。在此我只想深深地告訴人們,不要因潮流而人云亦云,迷失自我,而是應該真正的走進書籍,在那裏尋找做人的本分,找回本來的自己,去感悟生活。

體味文學,感悟生活。文學給了我們超凡脱俗的境界,文學洗刷了我們的感官,讓我們體會到別樣的感受,而我們也要用一個全新的姿態、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明天,大氣十二分的精神,昂首挺胸的再知識的海洋裏的遨遊,再次去學習知識,理解文化,再一次去接受一場靈魂深處的洗禮。

感悟經典,感悟人生。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文學經典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緊密相連。經典文學和人生、與那些名言警句是如此的息息相關。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文化,理解了經典,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陽光,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