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關於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精選6篇)

關於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2W 次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精選6篇)

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 1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進一步落實班主任工作責任,增強轉化“問題學生”的力度,提高教育質量,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行為。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政教處決定從本學期開始,建立校內“問題學生”檔案,實行一對一的幫教活動。

一、提高對轉化“問題學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問題學生”的轉化關係着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關係到素質教育的落實,關係到社會大局的穩定。全體教師要本着對未來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學校負責和對家庭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到轉化一個“問題學生”,不亞於培養一名優秀生;轉化一個,穩定一片,受益一班,影響一校。全體教師要傾注全力轉化“問題學生”,減少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問題學生”的認定。

所謂“問題學生”就是那些年齡差距小,處在同一個集體中,具有比較嚴重的問題行為的學生,屬於教育困難的學生。對“問題學生”的理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認識。第一,這是一個相對概念,是與同齡人,同集體相比較而言的;第二他是個別的,即集體中的絕少數學生;第三他的典型特徵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第四,“問題學生”是暫時的,可以通過教育加以轉化。

三、階段安排。

第一階段:根據學生表現,確定“問題學生”對象,填寫“問題學生”登記表,確定幫教老師,發現一個確定一個。

第二階段(從發現問題開始到轉變為止)

幫教老師和家長取得聯繫,認真瞭解,觀察掌握“問題生”的閃光點,從而提出轉化方案並付諸實施。轉化好以後由幫教老師寫出書面申請。班主任簽註意見,經政教處考察核實,確實轉化好的由政教處宣佈該生轉為正常生。

四、轉化方法。

1、每一位教師都有轉化“問題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學校要把轉化“問題學生”與教師的評模、晉級掛鈎。轉化“問題學生”好的教師學校將給予獎勵;

2、“問題學生”的.確定由班主任具體負責,依據問題學生認定標準,結合本班實際情況確定“問題學生”人數。由學生、家長、班主任及幫教老師填寫“問題學生”登記表,學生和家長負責聯繫確定幫教老師。校內教師不得推辭拒絕。

3、真心誠意關心愛護“問題學生”,嚴禁體罰、厭棄、諷刺、挖苦“問題學生”,嚴禁把“問題學生”推出校門,推向社會。

4、研究、探索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各幫教老師要根據“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研究轉化策略,努力提高轉化效果,傾盡全力解決“問題”,而且要善於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成功的轉化路子,以便及時推廣成功經驗。

5、要加強對“問題學生”雙休日和節假日的管理,幫教老師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通過家訪、電話網絡、家校互訪等多種形式及時交流“問題學生”的表現,掌握其思想動態。特別要留心檢查“問題學生”極易涉足的場所,如網吧、枱球廳、遊戲廳等。及時瞭解“問題學生”的交友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把“問題學生”的再生錯誤消除在萌芽狀態。

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 2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活動初步認識和正確區分現實中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初步形成接受和悦納自己的適當態度;

3、行為目標:通過參與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學會接納自己。

活動形式:

活動情境創設、角色扮演

活動對象:

七年級年級學生

活動準備:

課題黑板、選票、自測卡、一份小禮物。

活動過程:

一、暖心活動

遊戲:《認識紅與黑》

目的:助學生進入活動主題

操作:兩位學生上台,閉上眼睛,教師分別在學生的鼻子上塗上紅點和黑點,讓他們猜顏色。面向同學後讓同學檢查是否正確,最後讓兩位同學照鏡子確認。

二、心靈碰撞:

1、導語:誰沒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誰不為自己編制夢幻般的遠大理想?“我要成為科學家”、“我想成為一名宇航員”、“我想當大明星”……這一個個關於自己未來的設想令我們激動和興奮不已。然而,當我們面對西安市,面對自己的實際條件,會發現達到理想目標的距離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對此,我們會時而躊躇彷徨,時而痛苦不安。

2、講述:介紹“信息卡片”中的內容或安排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建議卡片文字配音)

3、教師引導:

①揭示出初中生所面臨的現實自己與理想自己之間的矛盾或衝突。

②指出適度的自己意識矛盾或衝突是個人身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對於個人的進一步發展是一種重要的內驅力。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確的理想自己是揚長避短或取長補短,起結果必定有利於個人的順利發展;而錯誤的理想自己則是捨近求遠或棄長取短,起記過只能是痛苦和失敗。

三、請你參加:

1、活動一:照鏡子(心鏡)

目的:強化自己認識,簡單反思對自己的瞭解(背景音樂:《少女的祈禱》)

指導語:人對自己的認識,其實就是不斷地自己反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不斷的增進自己瞭解,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知道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對自己的發展大有好處。現在我們做一個活動:照鏡子。

這個鏡子不是懸在你們的面前,而是藏在你們的心裏,叫心鏡。

操作:①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頭腦中有一面鏡子(心鏡),你一面照鏡子,一面在音樂聲中冥想:你看到鏡子中的你了嗎?鏡子中的你是什麼樣的?鏡子中的你是什麼表情?漂亮嗎?快樂嗎?獨立嗎?人際關係怎樣?有哪些優點或優勢?還有哪些不足或限制?裏面的人需要什麼——

②討論與交流:將你看到的心鏡中的“你”和大家一塊分享;説一説你對鏡子中的'你的總體評價是什麼?

2、活動二:請在我背上留言

目的:多角度的瞭解自己,獲得客觀真實的自己認識。(背景歌曲《愛的羅曼史》。

指導語:剛才我們是自己對自己照鏡子,得到的是自畫像。但大家發現沒有,在鏡中我們只能看到我們的正面,模模糊糊地看到我們的側面,看不清楚我們的背面。也就是説,我們身上存在一些優點或不足,我們自己是不知道的,需要藉助別人的眼光來發現。以人為鏡子,可以知得失。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叫“他畫像”。只有把這兩方面信息彙總、整合起來,才能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真實的我。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別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呢?下面我們的活動是:請在我背上留言。

操作:

①每一人一張,在紙的最上面寫下自己的`姓名,互相幫助用大頭針把紙固定到自己的後背上,然後在同學的後背上寫留言,可以在教師內走動。留言過程中,同學們不能説話,要用非語言形式進行交流,留言內容是你對這個人的認識,包括優點、缺點以及建議(寫出個人風格),開可以寫上自己最想對他説的一句話,不用記名,知道活動結束後才可以把紙揭下來。大家都希望能得到真實中肯的評價和建議,那我們來個“合約”:本着真誠、客觀、負責的態度對待這個活動,好嗎?(一段時間以後,請大家坐下,取下背上的白紙)

②討論與交流:教師:看別人給自己寫了什麼。思考:你對自己的評價和別人眼中的你是否一致?哪些方面比較相同,哪些方面有很大差異?為什麼會出現不一致?它是你認知的“盲點”嗎?(確實是你自己過去沒有察覺的一些內容)這些“盲點”內容你自己認可嗎?(有些可能是同學誤解了你,有些可能無法確定。如果你無法確定,請再用一週的時間嘗試進一步求證。)通過這次自己探索之旅,並通過我們師生間的雙向互動交流,相信大家對自己有了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參加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感想和收穫?(請幾位特別有感觸的同學同全班一塊分享他的想法。)

四、體驗領悟:

1、活動一:我是誰?

目的: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個體認識自己的一般情況和達到的實際水平。

操作:5分鐘寫出浮現在腦海中的答案。

教師點評參考:

①能寫出9~10個答案,屬於正常範圍;如少於7個,則可能是過分壓抑自己。對這類學生要注意多鼓勵,並給予更多的表現機會。

②主客觀評價都有,屬於平衡型;如明顯偏向於主觀或客觀,則為不平衡型。對後者要知道其對自己進行客觀分析和認識。

③答案內容涉及未來,説明有理想和抱負;反之,説明尚無明確的理想和抱負。對後者要注意引導,幫助提高其“抱負水平”。

2、活動二:根據四幅圖畫進行角色表演。

目的:通過觀看錶演和同學討論知道採用什麼樣的態度接納自己。

操作:讓學生分組進行活動。

①每位同學各模仿一幅畫中的人物表演,可隨意發揮。

②大家共同討論,説明應採取什麼樣的適當態度來接納自己。

圖解參考:

A:自己封閉;

B:怨天尤人;

C:盲目自大;

D:狹隘自卑。

歸納小結:

接受自己和悦納自己的適當態度是:擴展自己的生活範圍,多接觸一些不同的人或事物,多積累一些新的經驗;學會誠實、坦然地檢討集資的得失,應避免對挫折做概括化的反映;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抱負水平”,應使其體現在個人的特長上;學會比較客觀地或準確地與別人進行比較,要適當考慮個人生活背景的差異,以及個人身心發展的差異。

五、活動總結

同學們,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的認識,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們平時不斷的努力。如果我們平時能有意識地對自己進行分析,建立積極的自己概念,既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什麼,並因此感到自豪和自信,也瞭解自己的缺點何在,且不會因為自己的圈點而否定自己。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有時,有意識地彌補自己的不足,我們就能更好的發展自己。衷心希望大家在今後的日字裏共同努力,進一步“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為自己的騰飛奠定良好的基礎。

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 3

案例:

張某是初一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均沒有養成好。作業馬虎,寫字潦草,課堂上説話説不停,老師提醒批評能安靜一下,但堅持的時間很短。合羣困難,平時獨來獨往,偶爾也流露出想和同學們交往的思想,但顯得不知所措。有時甚至用裝怪或捉弄同學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學們反而更不喜歡他。在班上人緣不好,同學都不願意跟他同桌。但勞動衞生比較積極,樂於為班為老師做事情。

張某是外來工子弟,單親家庭。本來家境不錯,但父親因病而花費不少,最後不治去世,剩下母親一人打工。母親從事發廊工作,遲起夜歸,張某的作息時間不太吻合,沒有時間管教子女,只能在口頭上要求,家庭教育缺乏。晚上張某在其工作地方學習、複習,環境嘈雜,效果很差,導致作業很多時候要重做。假期時候張某基本留守家中,或與其它同齡人活動,家長亦較少監管。 輔導方案:

一、分析學生的情況

1、自身因素分析:張某遭受挫折(如紀律性差,受老師批評,同學不喜歡他)後引起多種反應,從效果上看有積極、消極之分。積極的方面是想要引起同學注意他,樂於為班裏做事情;消極的行為包括攻擊同學、不能專心聽講等。消極的挫折反應是成為他某些心理問題與行為的直接原因。

2、家庭因素分析: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守護者,更是他們生活學習經濟來源的支撐者。在孩子邁向成人的過程中,如果家庭成員由於疾病、天災等離開人世,會對初中生稚嫩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且母親不能很好地管教他,未能給予孩子應有的愛和關心,這是造成他這樣子的原因。

3、學校因素分析:班集體是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學生完成社會化過程的重要條件。班級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於學生髮展的因素,將會對學生產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極影響。其他學生對張某不喜歡也是造成他那樣的原因。

4、社會因素分析:社會環境無形之中影響着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不良的社會環境也就使人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張某生活的環境太複雜,會對他的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 教育方法

為了讓他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在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樹立起信心,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1、聯繫家長,家校合作

通過家訪,電話聯繫等方式,勸説他母親多與孩子交流,及時瞭解他的生活、學習情況。我把他的學習情況、性格、交往的發展狀況分析給家長聽,建議他母親綜合考慮張某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要求,努力營造良好環境,幫助他實現提升學習、友好交往這些目標。要注意觀察他實現目標後的表現,幫助他及時調整並加以鼓勵,循序漸進。

2、採用關愛,樹立信心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叫他到我辦公室做一套題。趁此機會,在班上與大家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他,他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於他的任何進步我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在辦公室裏,作為教師的我主要扮演導演的角色,儘量與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和顏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他。首先要接納他,理解他,更加關心愛護他,併成為他的知心朋友;然後再適當選擇個別或小組輔導形式,讓他在和諧、輕鬆、安全的氛圍中和教師交流。

3、創造機會,融入集體

我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悦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擺脱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温暖着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在他從我的表揚、同學的讚許中對自己充滿自信後,他的情緒產生了一定的興奮性,讓他以進一步成功的“可能”來引導發揮自己的潛能。讓他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讓他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4、自我認識,強化意識

適時給予他鼓勵,讓他自我認識到這段時間的改變,找出他改變後現有的優點,使他找到自信,然後慢慢地意識到自己該如何融入班集體,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5、轉移重心,設立目標

在他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重新恢復自信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明確地告訴他: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最起碼的任務。

三、成績與效果

在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後,他改變了,已有了一定的信心,成績又上升了。課堂上也能較認真地聽講,積極發言,比以前進步了許多,偶爾有特殊情況發生,也能領悟到並自覺改變。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且質量較高。對其它同學也熱情友好多了,能團結同學,關心集體,受到很多老師的歡迎和關愛。

在一次交談中,他講道,當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是老師幫助了我,讓我要勇於面對現實,並戰勝困難,讓我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壓力,儘管我的基礎很差,但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會學好的,一定不會讓老師失望。當然,作為教師我相信他所説的話是發自內心的,也相信只要他一直堅持下去,他一定會更加優異的。

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 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明白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戰勝挫折的方法,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本事。

3、每個人都應當以進取、健康的心態正確對待挫折,用勇於挑戰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戰勝挫折,取得成功。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本事。

一、用實例引導思考

1、教師帶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講述兩個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學的一位高年級學生,頭天午時放學時,告訴教師有人欺負他。教師説“明白了”,沒當場解決。第二天該生便在自家跳樓身亡。事後,家長、教師在日記中瞭解到他是因常受別人欺負想不開而尋短見。

B、一所農村小學的低年級學生,因長期完不成作業,受到教師批評,放學回家用紅領巾把自己系在門柄上勒死,教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

2、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思考:

(1)兩名學生的'死給家庭、社會帶來了什麼?

(2)他們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關?

(3)如果你是教師,在對待學生時會不會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兩名自殺的學生都有一種怎樣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健康嗎?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

二、拿子照自己

1、教師引導學生用下列情形對照自己

(1)當家長批評或者責罵自己時自己有怎樣的表現?

(2)當教師對你的態度稍微有一點冷漠自己有怎樣的表現?

(3)當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壓力或困難時,你有怎樣的表現?

2、學生交流

3、點撥

三、看錄象激起興趣

1、播放錄象

2、學生閲讀材料

3、學生討論

四、寫感受

小結:現實和未來都要求人們從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些都與人的心理品質有關。能夠説,如果沒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適應21世紀的激烈競爭。另外,現代社會的快速提高和發展也使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面臨着更多更大的壓力和挑戰。社會的發展變化對學校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讓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二、工作目標:

培養後進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三、我班後進生情況分析:

後進生的特點主要表現:

1、自卑感強。後進生由於各方面較差,受到批評多,父母的訓斥、怒罵,同學的諷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師的“另眼相看”,使他們感覺低人一等,進而自暴自棄;

2、逆反心理較強。因為深感別人對自己的輕視,例如:學生認為違反紀律是“勇敢”,向老師反映是“出賣朋友”等,他們在處理同學關係時重感情、講義氣。在日常道德行為上言行不能統一。

3、認識特徵上特別是認識能力低下,對道德、法紀愚昧無知,常常是非常模糊或顛倒,形成錯誤的人生觀。

4、表現學習上,學習水平、能力水平、基礎都比較差,學習習慣及學習心態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動機。

我班後進生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1、學生本身素質差,不求上進,覺悟低。

2、家庭的不良影響和社會的不良影響。

3、教師教育不得法,師生關係緊張等造成的惡果。

4、後進生的形成固然與家庭、社會學生等因素有關係,但與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關係,事實上,後進生也有其長處和閃光點,教師應該能夠做好每一個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四、工作措施與方法:

1、動之以情,消除戒備心理。

消除戒備心理的唯一途徑是教師對後進生愛得真,愛得深,將嚴格要求滲透在愛之中,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温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將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平等對待是轉化後進生的關鍵。

3、曉之以理,增強後進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4、堅持正面教育,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後進生,在生活上體貼細心,在學習上幫助提高,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後進生。

5、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轉化觀念。

6、教育過程要分層漸進,以創造成功機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核心,改革教育方法

問題學生轉化的教育方案 6

十一月二十五曰下午我校開展了班主任經驗學習交流活動,認真聆聽了黃家新《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經驗介紹,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所謂“問題學生”

通常被我們老師稱之為“後進生”或不良少年。這類學生身上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如:打架、賭博、上網成癮、抽煙、酗酒、曠課、遲到早退、講享受怕勞動等等。一個班上若有三五個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就會不勝其煩。但是,在我們九年義務制學校由於“普九”,所招學生整體素質難以提高的狀況下,每個班上存在幾個問題學生就在所難免。作為老師,我們的職業道德不允許我們放棄對這些學生的教育,我們不能把他們打入另冊,更不能對他們放任自流。

二、及早關注,摸清根源

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是在社會因素影響下,經過一定時期的錯誤認識、體驗、實踐形成的。這些問題學生無論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毅志和道德行為習慣,還是同周圍人的社會關係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必將對他們個人、對學校、對家庭甚至對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要使他們轉變,必須儘早發現,儘早處理。新學期,學生進校報到時,通過交談,在言行上就可體現出一些端倪,老師要利用報名註冊這短暫的幾天時間與學生多接觸,及早鎖定目標,並摸清問題根源,以便及早制定對策。產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大體上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大方面外因主要指:社會、家庭和學校這三方面。

⑴社會因素:社會上的歪風邪氣是造成青少年不良行為的重要社會因素。社會文化中的不健康因素(如網絡、書籍、音像製品等)都給學生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社會上壞人的教唆誘導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原因。

⑵家庭因素:有的家庭對孩子過於溺愛,有的過於嚴苛,有的家庭突然發生變故,有的家庭裏父母本身就有惡習,這都是造成孩子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

⑶學校教育:老師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與方式(片面追求分數對犯錯誤的學生冷嘲熱諷),對學生過於鬆散或過於嚴厲苛刻,發現問題不及時與學生溝通等。內因主要是是學生本人道德意志薄弱、精神空虛、缺乏理想和明確目標,另外性格上偏激、孤僻、自高自大等缺陷,再加上缺乏社會經驗,認識能力不強,對複雜的.社會現象難以分辨判斷,本學期我所任八(3)班轉入的兩名學生就屬於此。

三、深入交流,發現優點讓其建立信心

“問題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是不正常的,由於他本身的不良行為危害了自己或其他人,因而經常處於自責或被批評、訓斥,甚至嚴厲懲罰的形勢下,他們在心理上會阻抗學校和老師給他們的關注與幫助,反而會把對他們的教育看成是“吹毛求疵”、“整他們”、“和他們過不去”。要幫助他們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必須想辦法讓學生打開心扉,願意與你交流,幫他分析形勢,找準問題的關鍵,樹立明確目標,怎樣讓學生願意與你交流,我覺得這要注意這幾個方面:

1、師生交流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問題學生”也不例外,本學期我找他們多次談心,我知道他們內心有所戒備,所以我們請他們坐下,給他們倒了一水,象朋友似的拉家常,從他們感興趣的打籃球的話題入手談,首先給予他們一定的認同,再慢慢引導,切入正題,幫他們分析問題。這樣,他們也心悦誠服地接受我的建議,同時我請班主任也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2、老師要善於發現並肯定問題學生的優點。問題學生往往內心很敏感,自卑。他們的行為是遊離於正常集體活動之外,可內心裏他們又很需要集體的接納,再壞的學生都有關其好的一面,我在日常工作中只要發現問題學生的優點、長處,就會對他們及時加以肯定,這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並以此為契機開始他們的轉變。工作堅持三週後,我發現他們有了極大的轉變,學習變得主動積極了。

總之,做“問題學生”的轉變工作我覺得有多種多樣的策略,但關鍵在於老師對學生的深厚感情和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尊重關係。只有在這種關係的基礎上進行轉變工作,才可能有所成效。此外,老師及時主動地發現問題、掌握情況、耐心溝通、熱心幫助也是關鍵,只要我們老師勤於工作,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