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

《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

  《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 篇1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爲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爲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爲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這首《橄欖樹》曾經是一個時代無可替代的經典,它唱出了離家之人的心聲亦寄託了三毛對故鄉的緬懷。

三毛,終其一生尋找愛,得到過亦失去過,到最後傷的遍體鱗傷,卻還未找到屬於她的那份情那份愛。相逢瞬間,相離剎那,來去匆忙,紅塵路上,誰能許誰一個永久不變的諾言,誰又能沒有錯過沒有遇見。錯過了花季,便不可再與青春擦肩,光陰飛逝她還在錯過亦在失去,到最後勇氣也成了奢望,愛情也成了一把利刃,刀口上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年華似水,總是匆匆,離別之期,誰能無淚,異國他鄉,誰不思鄉,只是未來,從無歸宿。或許是三毛本就無緣涉及,就算強求也是無果的,至於世間因果誰又看的懂,悟的透,我們不過是在紅塵中苦苦掙扎罷了。來者自來,去者自去,所謂生死,不過看透或看不透,捨得或不捨得離開。幸福,是一縷飄渺的風,是一團迷離的霧,你靠的越近,就離的越遠。曾經的她也認爲她很幸福,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是最不幸的那個,因爲幸福的彼端即爲不幸。命運弄人,人不自知,似乎一切都只是夢一場,我們只是在夢裏品百態人生,醒來時一切只如初見時那般美好,然而現實卻總是那般傷人。前行的路上充滿了荊棘也有短暫的瞬間不失爲美好這一稱呼,迫於壓力,想過放棄,臨決策時,卻開始彷徨,開始猶豫,到最後,有人選擇放棄,也有人堅持,而三毛選擇了放棄。浮生若夢,一夢千尋,過往皆似夢一般,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想要改變,最後發現自己無力改變。輕生之意,從何而來?或是傷心欲絕時,或是執着於某件事或是如三毛孩提時一時受辱亦或者是如三毛般對生活沒了期翼,沒了值得她逗留的人或事。河山冷,歲月靜,行走其間,每個人都只是塵世中的一個過客,從未有其他。她的死被後人看成了一個謎,其實不然,是我們的'不捨,牽絆了她太多。或許她認爲只有死纔可以安枕修行,與歲月同眠,所以選擇了死去。

她一生,行走與塵世之間,一路流浪,一路成長,在撒哈拉沙漠中與風沙作鬥爭,然而昨日滄海,已是昨日桑田,當初看不破的紅塵到此刻終是了悟。她是一個謎,一個讓人沉醉的謎,亦是一個常人無法看破的謎,關於她的尋常春秋,旁人都無從知曉。這一切,皆因爲,她走的太急,未曾留下任何話語,來時匆匆,去時也匆匆。多希望是誤會一場,待誤會解決,生命還可再重來。可是,曾經終究只是過去,回不去的過去,到如今,感嘆已成多餘,這一切早已不可重來。或許,浮生本夢,夢裏虛虛實實我們早已看不透,而我們在其中悲歡離合也只是夢一場。

  《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 篇2

看完《你是錦瑟,我爲流年》我原以爲自己已瞭解她許多。但是,當你越覺得自己瞭解她時,你越是不瞭解她,越是看不透她。

起初,是喜歡這名字,覺得很有感覺。但翻開閱讀,發現不止名字很有感覺,文章內容句詞都十分有韻味、優美。例如,“這場行到水窮,坐看雲起的修行,總算有了盡頭。以後的歲月,該是煙雲俱靜,日夜長寧。”

說起三毛,我還停留在那個《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好吧,那就重新認識。三毛是一個敏感孤僻,早熟叛逆的人,她從小視讀書爲生活主題,愛上文字,閱讀大量書籍,將自己封鎖在書海里。在她初中時,她把所有的屈辱都隱忍在心底,而自此患上了自閉症。我以爲她離作家擦肩而過。但是人生命中終會有那麼一個人能改變你,顧福生就是改變她的一個人。

她是那麼的灑脫,來了一場流浪。在流浪中,又邂逅一場愛情。我自是羨慕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他們用六年的時間錯過,又用七年的時間來擁有,最後用一生時光來別離。其實,荷西爲三毛放棄了很多,原本計劃着去愛琴海,但又因與三毛的撒哈拉衝突。荷西放棄了去愛琴海的計劃,與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沙漠。

在撒哈拉沙漠裏,荷西亦是爲三毛準備了一個家,又是沒日沒夜地工作賺錢,給三毛一個家的幸福。你說,多好的時光!一切都這麼美好。可接連的噩夢,落到了三毛身上。她失去了疼愛她的荷西,永遠的失去。她成了書中說的“荷西的未亡人”。對於悲劇重演,三毛情緒低落,可最終,她還是走出了“陰霾”。她開始工作,沒日沒夜地寫文章,把自己的身體累垮。

書中說三毛多次自殺未遂。是啊,她經歷了那麼多的悲劇,累把她壓垮。所有的不幸讓她本不該承受的都承受,她真的很累了吧。那就讓她休息一會兒。“我的一生,到處都走遍了,大陸也去過了,該做的事都做過了,我已沒有什麼路好走了。我覺得好累。”這是三毛對她母親說的話。就像書中說的,她想自殺,你會有千萬種解救她的辦法,可無法制止她求死的心。我以爲我對她的懂深入了,可到頭來連淺層的懂也是模模糊糊。

讀了這本書,三毛的神祕感自然襲來。那樣一個灑脫的女子,選擇遠方,選擇流浪。就那一句“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也讓我喜歡。

三毛,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從小喜歡在墓地前看書,終又成爲了墓地的主人。我也想像三毛那樣自由行走,到處流浪。可真實的答案是,不會。那就從現在起做一個灑脫的人吧。

  《你是錦瑟,我爲流年》讀後感 篇3

白落梅的文章這是第三次拜讀,前兩期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以及《因爲懂得,所以慈悲》。之於林徽因,之於張愛玲,因爲個人喜歡偏散文詩的文段,而白落梅全文都是這種華麗優美又很有禪意哲理的語句,總是讓我看的愛不釋手、蕩氣迴腸。前兩年閱讀的回憶還清晰記得,以及讀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時候,正值大學室友失戀,我還用裏面的文字爲她療傷,後來,她和我說,當時和她說的話,讓她倍感寬慰。所以,我深感白落梅老師的偉大!

這次拿起《你是錦瑟、我爲流年》,和以往不同之處在於,林徽因傳記在大學便讀過,再讀是一份同是讀者的重新釋義,重新溝通;張愛玲是自己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因爲的小說魅力,再讀是對她一生重新的理解和認知;而三毛,我覺得是一種從空白到喜愛的提煉,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思索。因爲之於三毛,我之前對她瞭解實在太少。

三毛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一個女子,敢於活出自己,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用一生的時間去周遊各地,深入,體驗,思考,記錄,她用一生去詮釋生命,多麼的寶貴,又是多麼的不易。這種女子本身就是充滿了磁場和吸引力,所以她一生愛與被愛,都是那麼閃耀,那麼刻骨銘心,那麼轟轟烈烈,那麼深入骨髓,又是那麼寂寞孤獨。

她是“煙花一樣寂寞的女子,月光一樣驕傲的女子,沙漠一樣荒涼的女子”,她和荷西用了六年的時光等待,七年的時光相守,一生的時光緬懷。那麼轟轟烈烈的愛過,那麼蕩氣迴腸的相依,此生,雖然不能白頭,但是已經足矣!因爲不是所有人都能嫁給愛情,也不是所有人都堅守誓言,相濡以沫,至死不渝!

讀完這本書,耳邊一直迴盪着兩首歌,一首是《橄欖樹》,一首是《滾滾紅塵》。他們是對三毛最好的詮釋!除此之外,就是決定要去好好讀一下三毛的作品啦,《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夢裏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