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文化高二作文

文化高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化高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高二作文

文化高二作文1

風吹開那斑駁門扉,虛掩着的。吱呀——門開了。踏着幽長的鐘聲,斜斟半盞清茶,一朝荏苒,驚醒封陳的古意。文化使者悄然走過,伴着一陣微風,那寂寥以久的大河再次泛起絲絲漣漪,他在河邊行走着,吟誦着,徘徊着,孤身一人……

隨着中國改革的不斷深入,西方文化席捲中國大地。愈是有人推崇,就愈是有人抵制,更有成都教育局等明令禁止學生參與。但以我看來,各國文化都是千百年來沉澱的結晶,都有着使其國人驕傲的過往。一味抵制不可行,一味推崇也是不可取。

各國文化不勝枚舉,猶如寂寥夜空中的燦爛繁星,簡單至極,熠熠發光。西方文化可以給我們永恆的思考,充實着心靈。中華文化亦是五千年來歷史的沉澱,澱出了文明,澱出了燦爛,更會是不朽。如晴天可以惠風和暢,風景獨好,也可以似雨天幽怨纏綿,細雨朦朧,體會人世的滄桑。世道雖窄,但世界寬闊,各國文化亦可以同在世界舞臺上各放異彩。

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中華文化無不在倔強繁盛着。日本各地依舊在孔子誕辰的紀念日保持着千年如一日的祭奠儀式;韓國申遺端午節;美國的唐人街依舊熱鬧非凡……國外中華文化已是如此,所以我們更應該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讓它更好地在神舟大地上長出瑰麗的文化之花。不遠處,餘秋雨先生在文化的苦旅中垂頭低吟,“再也說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座既可憑弔又可休息的亭臺……”這是我們所不願見到卻又時刻面對着的。“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後一點少年英氣。”莫讓文化在人類前進的過程中迷失,莫讓文化之殤成爲千古所恨。

但我想看見的,是陽光普照在彼岸,彼岸花開,潮水涌來,激起的不僅僅是浪花,更會是那一抹恬靜和釋然。我們都是歡悅着的,笑臉洋溢在臉上,腳上踩着柔軟的土地,嬉笑着向前奔跑,是詩意的。微風帶來一股涼氣,我們聞到了中華文化的味道,淳厚而又高雅。

在那奔騰的河邊,文化使者不再徘徊,沒有了猶豫,而是信步向我們走來,微笑着,意氣風發着。他看見了東方的日升日落,腳步聲也是愈發轟隆。

文化高二作文2

人們常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支柱,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食糧。文化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卻又看不見摸不着,它用那神祕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爲習慣。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標準之一。一個國家是否強盛,不僅僅取決於它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也有很大一部分看它的文化底蘊。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自堯舜時代,夏商周時期,秦皇漢武,明清時期,都有着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保留下來,如長城、故宮、兵馬俑,這些都證實了中國是古老的東方文化大國,中華文化是悠久的。

然而,文化的悠久卻不能代表它的對錯,因爲所處環境差異,所處時代不同,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往往於古人存在着一些差異,甚至截然不同。所以,我們對文化不能盲目崇拜,跟從,要以正確的目光去看待它,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取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文化。

在當今社會,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因特網的出現,各式各樣的信息不斷地進入我們的大腦,洗去了我們屬於中華民族那種穩重、理性的氣質,將一個民族的劣根性展露出來。如中國大媽在盧浮宮門前泡腳;中國遊客在埃及金字塔下寫下“到此一遊”;中國人在乾淨的會場上留下了垃圾。這種事情屢出不鮮,我們也見怪不怪,卻沒用思考到底是文化在落後,還是我們在退步。物慾橫流、急功近利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這個時候,文化的選擇只有兩種,一種就是隨着我們這些文化的承載者一起墮落,被其他民族所唾棄。一種就是重新它那濃厚的底蘊,神祕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心態,讓我們浮躁的內心能夠得到冷卻,混濁的思想能夠得到洗滌,讓中華文化重登巔峯。

這些僅靠文化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不是需要我們主動接納、吸收文化,媒體也應該積極宣傳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政府也有責任去推進大衆接觸文化,體會文化。我們要用明辨是非的眼光去看待文化,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培養屬於中華民族穩重、理性的氣質。以中國人爲榮,而不是以中國人爲恥。

文化高二作文3

時代的風沙在大地上席捲,撕扯着古老的風華,而我是那挽瀾者。

近年來,外來文化逐漸影響着每一個人,許多人人開始熱衷於西方文化並且隆重慶祝着,爲此,數名博士生聯合署名抵制,成都教育局更是明令禁止學生參加慶祝活動。

日新月異,科技飛騰,無可厚非,全球化的當下必然伴隨文化的思想衝擊,正如鯨向海,鳥投林,無可避免。但是有些人在慶祝洋節日的同時卻對自己本有的文化的遺忘,這確實令人心寒,所以,我們要做文化的挽瀾者,讓文化點亮那萬家燈火。

文化於人心之中又是什麼?愛默生說:“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於是,一些人享受着國外便捷的文化,追趕着所謂的潮流,沒看到文化正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當《阿凡達》熱播,無數人爲張家界所動容,張家界便將乾坤柱更名爲哈利亞路山,所有人都在譴責張家界:崇洋媚外,忘本丟根!而張家界有關部門卻給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敷衍了之;電視劇《琅琊榜》引多地爭搶歸屬地,更有將琅琊山內“會峯閣”更名“琅琊閣”;……這些做法無不讓文化有如黑夜隨着時間劃過時空,消失在春秋演盡,繁華脫落的時代。

當文化如煙花般易冷,恐怕也稍縱即逝,被人遺忘。馬裏託說:“我們將是這個時代的挽瀾者。”不要讓文化成爲我們僅存的記憶,做文化的挽瀾者,於危急中保護文化刻不容緩,守住文化之根。五千年的滄桑歲月鑄就了文化的底蘊,在底蘊架起的不朽中,我們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持,需要一個自強的民族培育,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的保駕護航。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致力於保護民族文化遺產,重視民俗民風,傳統節日清明、中秋等規定爲假日,每個國人也應更加註重文化修養,學習文化,瞭解文化,弘揚文化,將文化化於心,不斷髮酵,發揚光大。如此,我將看到先人的智慧有希望在現代社會一展鋒芒,使文化之根慢慢深植。

時代的風沙依舊在撕扯着,而我已擱足於竹案的墨香,用着泛黑的字跡寫滿山水對白的靜謐:我將被細敏的歲月蹁躚在古老的風華中輕舒漫卷,慢拈一抹幽幽情,將這份獨有的交融繾綣在中央氤氳旋繞爲文化的挽瀾者。

文化高二作文4

你能想象娛樂與文化有所聯繫嗎?

過去的我們自然是不能理解的。娛樂,使我們快樂的活動怎麼能和文化這種古板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呢?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隨着我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出現了新型的娛樂方式,比如電視節目中出現的新類型節目——文化節目。

文化包括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多個方面,這麼一看,文化的確是與娛樂挨不上邊,但是,換個角度看看怎麼樣?《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些新型的文化節目打破常規,顛覆了人們對於娛樂節目的固有看法,吸引了大量觀衆,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熱潮,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文化節目的出現和風行證明了文化與娛樂是可以共存的,甚至兩者之間可以互相促進、互相發展。那麼怎樣才能完成兩者之間的協調,更好地發揮雙方的優勢呢?答案很簡單:創新。

其實更早一些的一些音樂節目、音樂選秀節目也可以算是文化節目的一種。音樂帶給人們心靈的享受,陶冶情操,本是再好不過的文化洗禮,但爲何廣電總局會發布“限唱令”呢?原因很簡單,大量的音樂節目出現,各種各樣的歌曲、音樂轟炸着觀衆的耳朵,音樂節目早已失去了其陶冶情操的作用,變得功利、令人難以接受。這是什麼?這就是缺乏創新。我們只會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種新類型的節目出現並受到歡迎後,許多電視臺就開始跟風,或許改個名字,或許改個形式,但只是換湯不換藥,這樣下去,無論是多新穎的題材,到了最後也逃不了被限的命運。而文化節目若要在娛樂節目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學會創新。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我們絕不缺少文化,關鍵在於我們怎樣才能將這些文化以一種新形式、以娛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漢字、國畫、書法、儒學、四大發明……只是單一地列舉出來當然會令人感到枯燥,但我相信,若能創新進步、加入新元素,不論是文化還是娛樂,都能煥發生機,引起一輪又一輪的新熱潮。

文化通過娛樂可以傳播地更遠,而娛樂也因有了文化增添了其修養、內涵,若要令二者有機結合,就絕對少不了創新。娛樂、文化與創新,三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帶來最好的精神享受。

文化高二作文5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裏,大多時候,人們的思想都是被束縛的。爲了迎合當代統治者的需求,爲了榮華富貴和高官厚祿,他們不得不把自己定義在求富、求強之上,卻忽略了在物質之上的精神。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一個牢固的觀念,緊緊套在國人的頭上。然而,與中國的“唯利主義”相比,一些發達國家的“精神主義”則要有內涵的多。當今國人總嘆息爲何中國總產生不了有世界影響力的名家,殊不知我們在思想觀念上與精神價值上已經把未來的名家給扼殺了。

“想要有偉大的精神創造,就得先有高尚的精神價值。”然而中國人的實用品格太過於重了。國人在認識一件新事物的時候,總會問這有什麼用,或能吃,或能家用,或能賣錢,一旦得無用的答案,他們就會放棄它。而那些有成爲名家天賦的人,他們也許從小就會與衆不同,但這在大人眼裏,就如同包裝盒上一個不平的突起,他們總會一錘子把它打平,卻不知連帶碎掉的,還有裏面精美的瓷器。

在此,我不妨奉勸大家,我們應該做一下所謂的“無用功”了。早在19世紀,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這時的電與其相關知識都婉如初生的嬰兒,絲毫沒有顯示出半點威力,而法拉第在當時也受到不少恥笑。而看如今,地球有哪一天可以離開電?只要地球停電一分鐘,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不會比汶川大地震低多少。然而,這在兩百多年前誰又會想到這麼不可思異的事呢?

因此,我們的目光不妨放長遠一點,去看看物質之上的精神世界。百年中國的主題是富強,這在當時被外國列強打壓的時代是正確的,然而到今天卻不大適用。人們的精神文明就如同民族的靈魂,有着龐大的物質身軀而靈魂卻如此渺小,着難道不可笑嗎?爲了物質的富足卻放棄靈魂,這又何異於野獸?因此,我們在思考時,大可放下“百事利爲先”的觀點。先去看看那事物本身之上的文化與精神。

孟子也有言“上下交徵利,則國危已”只有放下“利”,放下文化功用體系,用真誠的態度去追求精神文明,才能在精神上、真正意義上的振興中華。

文化高二作文6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棗樹的根深紮在黝黑的泥土,我的鄉情常在鄉下的二層小樓徜徉,那麼文化的搖籃曲又在何處飄揚?

時光流轉,小小的我也曾爲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忍俊不禁,小小的我也曾倚着自家前院的兩株棗樹,在時光的縫隙間觸摸到他寧爲孺子牛的錚錚鐵骨。然而,光陰荏苒,魯迅先生包含血汗吶喊的文字卻也消失在中小學生的生命中。雖然魯迅先生以筆爲刀槍,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愚昧民衆靈魂的審判,也許人們因而讀來心絞氣悶,但先生字字珠璣,句句真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文化不能沒有先生。

反觀當今社會,文化之樹凋零,風花雪月之風盛行。熒幕上紙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受人追捧,層出不窮的心靈雞湯在網上橫行,文化市場的繁榮僅僅是如泡沫般的假象。文化工作者大肆宣揚,他們海妖般迷人的歌聲引誘人們一個個跳入快餐文化的海洋。文化已成了被人娛樂的玩物,人們一個個地被趕上追逐潮流的路,然而文化也已不是那路旁可供心靈棲息的村,它已然成了夢中的海市蜃樓。

但路總是有的,而村卻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地走了一輩子路,到頭來還是沒找到那柳暗花明的村。這一生漂泊無依,豈不是悲哉哀哉。

老舍跳湖後,京味兒的嘮嗑還在茶館繼續,而當人們沉溺於快餐文化的深海時,誰還爲當今的時代唱起文化的哀歌?是那些日更萬字的網絡小說家,還是那些追捧抄襲作品的影視工作者,又或者是大力支持文化尋根的他們?

他們捧起暑假靜僻處的四大名著,烹上一壺熱氣嫋嫋的香茗,燃上氤氳香氣的小爐,沉心於書中文字,忽喜忽悲,忽拍案而叫絕,忽蹙眉而深思。時間從他們的指尖流過,在靜謐的空間中徘徊,好似不曾離開過。靜默文化的美好在這裏低吟,小聲地爲這淨土吟誦着讚美詩。

也許有人會對他們的皓首窮經冷嘲熱諷,那麼除了他們,又有誰願意成爲那隻爲了信仰而戰的牛虻?

誠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幾經沉浮,仍如崖上青松巍然屹立。古語有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文化之根仍藏於你我心中,於靜默處燃起星星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