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推薦】高考作文七篇

【推薦】高考作文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5K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高考作文七篇

高考作文 篇1

老子曰:不知,知,病;知,不知,上。——序言

“行而知之”是當今中國的主流哲學觀。所謂行,即實踐,就是親身經歷,親眼所見。頗具代表性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之名。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後改名陶知行,又改爲陶行知。馬克思主義者認爲,陶行知在認識論上終於取得真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道家的觀點卻恰恰相反。老子曰:“不出戶,知天下。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又曰:“不行而知”,“以行爲末,以知爲本。”

對於老子的認識論。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們對其評價驚人的一致——“老子的認識論單憑主觀臆測,是片面的、淺薄的和不可取的。”

要正確解析老子的認識論,須藉助儒家經典。在《禮記·曾子問》中,有孔子跟隨老子主持喪禮的記載:

孔子助喪於老子,發生日食。老子命孔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日食過後,才繼續前進。孔子不解,問其故。老子曰:“見星而行者,唯罪人與奔父母之喪者。”孔子卻認爲,僅僅是日食。並未見星辰。老子又曰:“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見星也!”

老子之意是目不見星,未必無星。眼見未必爲實。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受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的制約。

正因如此,孔子纔會稱老子是龍。也就是說,最令孔子折服的,並非老子博覽羣書,而是其對宇宙的認知能力。

受老子點播,孔子終於領悟到認識論的真諦。《呂氏春秋·任數》篇中,有孔子困於陳蔡之事:

孔子厄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孔子晝寢,顏回討米而歸。在米飯即將煮熟之時,孔子瞥見顏回取米而食,便佯裝不知。顏回獻上飯時,孔子曰:“今日夢見先君,當祭之。”顏回曰:“不可,飯已被吾先食!方纔柴草炭灰落入釜中。棄之不祥,便取而食之。”

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即便是最博學的聖人孔子,在看待事物時,也常常被自己的耳目心智所矇蔽。何況我們?智者未必見智,愚者更易見愚。

故曰:“耳目心智,所知甚缺,所聞甚薄,所視甚淺。十里之間,耳不相聞;圍牆之外,目不想見;三畝之宮,心不能知。”

由於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受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的制約。難免對事物產生主觀的、片面的、淺薄的認識。故眼見未必屬實,實踐也未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對老子認識論的曲解和誤讀,就是老子認識論的最好詮釋:

我們的知識、眼界甚是有限,卻以淺薄的知識和有限的眼界去臆測老子的認識論。必然得出片面的、淺薄的結論。而事實是,最淺薄的不是老子,而是我們這些淺薄之人。

一千年來,文壇泰斗,著名哲學家有如過江之鯽。但真正明老子此道者,唯見東坡一人——“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老子的認識論是深刻的,也是科學的。並孕育出先進的世界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人類萬物和宇宙並非上帝創造,而是由客觀規律和自然法則產生。

莊子曰:“有真人,然後有真知。”老子和孔子,便是莊子所言之真人。

莊子又曰:“夏蟲不可語以冰者,篤於時也。”在自然、宇宙面前,人類如滄海之一粟,浮游於天地。

從五四運動開始,直至21世紀的今天。雖然涌現了一百多位思想人文大師,卻未見一位真人。對這些三季人,可一言蔽之——行而不知。即經歷再多的實踐,也不知有冬季。

大地靜止的嗎?太陽是繞大地運動的嗎?在兩千多年前,人們會有一致而肯定的回答。因爲眼見爲實嘛。但老子的回答卻是:“吾不知也。”故曰:不知而知之。

高考作文 篇2

每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都爲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但很多同學在平時作文訓練中一味地模仿滿分作文的技法和文辭,結果高考時把文章寫得不倫不類,爲高考作文“保險”獻計。因此,每位同學都應該在寫作上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量力而爲。如果沒有絕對的實力,就應該力求穩中取勝。

那麼,怎樣就能使作文在高考中穩得基本分而不出閃失呢?有以下三計,供廣大考生參考。

一、擇己之長,專攻一體

每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各不相同,所擅長的文體也不相同。如果考試時我們選擇自己不擅長的文體來寫作,那就好比如流行歌手唱京劇或者唱京劇的來唱流行歌曲,反串了“角色”,效果恐怕就會“打折”。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就要自覺地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進行強化訓練,確保到考試時能夠熟練運用,不在文體上丟分。在選擇訓練的文體上,最好不要涉足詩歌、戲劇、寓言、調查報告等體裁,這些文體看似樣式新穎,但遠比常見的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的寫作要求高得多。而且,有些省市的試題乾脆不允許考生寫詩歌和戲劇。

有一些同學自作聰明,以爲把幾種文體簡單的糅合就叫創新,結果被判爲“四不像”,十分遺憾。

二、平常立意,絕不走題

立意,即確定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必須切合試卷所給話題的意義,高考輔導《爲高考作文“保險”獻計》。如果在審題上出現偏差,作文偏離了話題,便會被判爲四類卷。所以我們在高考作文時務必要準確立意,切題行文。只要不去刻意求新,對照話題,平常立意,就可以保證不走題。

如20xx年高考江蘇卷作文“人與路”,從提供的材料看,可以有如下五種情形的解讀:

①從習慣的理解來說,前句強調的是隻要敢於開拓,就能從無到有;後句昭示的是如果一味走老路,也會從有到無,沒有出路。兩者的共同點在於: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要敢於開拓,敢闖新路。

②前後兩句中“走的人多了”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強調從無到有,後者強調從有到無。由此推及到這是各種事物發展的一種變化規律,一種循環往復的規律。當然,要想改變這種宿命與循環,唯一的出路就是變化,就是革新。

③把重心放在“說”上思考,可以有這樣的理解,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堅持我的主張:無論別人怎麼“說”,我走我的路。突出個性,不爲左右,強調自我。

④把落腳點放在“走的人多了”去思考,我們可以發現:前者之所以“有了路”,是因爲大家人心齊泰山移,衆人划槳開大船。有了一條康莊大道;後者之所以“沒了路”,是因爲盲目跟隨,一窩蜂,一條道,一根筋,結果困死在“掘金的路上”。啓迪是:遇事冷靜,開動腦筋,正確抉擇,纔是明智之舉。

⑤可以把重心放在“問”路的思考上,到底世上“本有路”還是“本無路”?是正路還是歧路、險路、十字路?於是,“敢問路在何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等皆可入文。

以上五種解讀都合乎情理,但是前一、二兩種解讀顯然平正穩實且最切合話題,寫起來比較保險,不會在立意上吃苦頭;後三種解讀確有新意,然而功底一般的同學很難駕馭主題,行文時偏題風險較大,還是迴避爲好。

三、增設亮點,扮靚文章

有些同學可能擔心自己的文章在文體上沒有創新,在立意上也不新穎,難以得到高分。其實,只要你的文章做到了文體規範,立意切題,再加上文辭優美,亮點頻閃,同樣能夠贏得高分。

那麼怎樣在文中增設亮點,使自己的文章“靚”起來呢?只要我們能結合話題,得心應手地運用排比、比喻、擬人、引用、對比等基本的修辭手法,寫議論文時注意反覆點題,寫記敘文時注意描寫細節,整篇文章自然就有“色彩”了。如果再有一個漂亮的“鳳頭”和有力的“豹尾”,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爲了使以上“三計”能落到實處,我們在寫好每次作文後,不妨再給自己來個“三問”:一問自己的文章屬於哪種體裁,二問自己的文章中心是否切題,三問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亮點。只要我們能循此“三計”,堅持不懈地訓練,不斷總結提高,高考作文就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高考作文 篇3

元朝王實甫在《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中寫道:掩家裏有信行,知恩報恩。著名社會活動家趙樸初生前多次提到“知恩報恩”,而樸老的一生也如是做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當今社會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知恩報恩”?倒是忘恩負義的事情時有發生。

相信大家對陳世美這個人物並不陌生,忘恩負義、拋妻棄子,最終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爲負心人的代名詞。

去年7月,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操冠軍張尚武就被隊友陳一冰指責,“他對中國體操隊很不負責任,對曾經對他好的教練忘恩負義。”

當然,也有知恩圖報的正面事例。

有個船主讓漆工給船塗漆。漆工塗好船後,順便將船上的漏洞補好了。過了不久,船主給漆工送了一大筆錢。漆工說:“工錢已經給過了”。船主說:“這是感謝補船漏洞的錢。”漆工說:“那是順便補的。”船主說:“當得知我的孩子們駕船出海,我就知道他們回不來了,因爲船上有漏洞。現在他們卻平安歸來,所以我感謝你!”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范雎信奉“一飯之恩必償”,他上承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皇、李斯統一帝業,成爲秦國曆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

漆工做了好事,沒有留聲,“學習雷鋒好榜樣”。正因爲漆工悄悄做了一件好事挽救了船工孩子的生命,故船工贈錢財以報恩,誠心表達謝意。而我們的社會正充斥着“道德滑坡”的論調,從去年“小悅悅事件”,再到路人扶老被訛事件、名牌牛奶中出現致癌物、地溝油上餐桌、舊皮鞋制老酸奶,無不顯示出部分無良奸商完全散失了道德底線。

當今社會一方面缺乏像漆工這樣的活雷鋒,另一方面也缺少“知恩報恩”的船工。這正提醒我們要知恩圖報學做人,敢於承擔責任,做一名像杭州司機吳斌式的道德模範。

我只願放下步子,在一方靜好無常的土地上,帶着金砂般渺小而閃光的品質,爲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引子

風無償助力,鷹得以搏擊長空;土慷慨匯實,花得以紛繁絕豔;星默然成伍,銀河得以廣邈非常……這世上總有這那麼兩種角色:一方是聚光燈與榮譽追隨的領跑者,一方是倨於靜隅無謂名姓而給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歷史總是將心偏予光芒獨立之人,而我更願爲那卑渺角落裏的慷慨發出敬仰的聲音,即使他們如微塵,淡泊而無聞。

這個世界時常顯得過於忙碌,利益的爭奪早已讓古者恬然處世默然奉獻之言束之高閣。身邊不缺勇於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選秀無休止海選中浮起的慾望與期待,看那層出不窮爭先恐後在書架上佔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與致富“祕籍”。不錯,他們不失爲社會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無慾望便死亡”,可這些追逐時常太過聒噪與不安。

於是我更願意成爲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無聲一員,正因他更淡然,於是便更無私與自由。著名影星金·凱瑞的影片《一個頭兩個大》中有這樣一個感人片段,在影片結束時所有羣衆演員的樣貌與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時如金的好萊塢大片中整整佔去了五分多鐘的舞臺。這便是對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與珍視吧!在主角無上光芒奪人心魄時,他們扮演的小人物在鏡頭吝嗇的角落裏作着錦上添花卻是至關重要的添補,他們中有活潑的孩子,有美麗的少女,亦有白髮如雪的老者,他們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與無私的美麗卻足以鑲於奧斯卡金盃之巔。

在卑渺角落中奉獻掌聲與慷慨亦是歷史前行不可忽視的一種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數人可採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實在的付出。正如英倫博物館曾特意留出一方黃金地段予以英國市民展示其家族的歷史與個人的生活,這何嘗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證明。那些爲倫敦前行奉獻的掌聲,那些爲世界奉獻慷慨品質的“路邊人”,何嘗不是值得世界重視和敬仰的主角?

於是朋友,我豔羨英雄的奮鬥史與無上光榮,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願執守己身純粹的悲喜和品質,在一方卑微無常的位置,爲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高考作文 篇4

1、抓住任務,梳理要素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中國古代的文化領域存在一個“三教合一”的現象,“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和道教。古人從“三教”的主體觀念的價值作用中,提取出很有意思的思想: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對古人的道德精進、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業績都各自起過積極的作用。這三種人生修養的方式在現代生活中也有積極的影響。

那麼,你認爲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個更重要?請做出你的選擇,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這是一個多元立論要素作文題。

看看作文的具體任務有什麼?作文任務是作文的規定動作必須完成。

作文任務是:你認爲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個更重要?請做出你的選擇,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選一,選擇一個你認爲更重要的一個一一這是作文的話題(治世、治心、治身)、也是思維的維度,這是作文的觀點(如,我認爲治世更重要)。

更一一是寫法,必須比較。

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這是文體要求,必須寫議論文。先寫看法(論點)後寫理由,這是作文內容,必須回答“爲什麼”。

與任務相關的立論要素有(這是一個多要素的題注意:分析要素、分類分層):

道德精進、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業績一一這是衡量更重要的理由、標準,也是分論點中的關鍵概念。

人生修養一一這是貫穿全文的紅線。

提綱舉例:

總說:

雍正帝說: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這三種人生修養的方式,

對古人對今人的道德精進、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業績都有積極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治世更能提高人生修養,所以我認爲治世更重要(論點)。

分說:

1、什麼是治世、治心、治身它們的主要觀點評說。

2、治世能使人道德精進。(結合例子對比着治心、治身說。以說治世爲主。)

3、治世能使人思想完善。

4、治世能使人人格建立。(人格:性格、氣質、能力)

5、治世能使人成就業績。(2、3、4是5的因,5可略寫)

6、青年人尤其要積極入世。家事國事事事關心。加強人生修養。(聯繫實際)

總說:

回溯材料,總結全文,升化主題。中國夢我的夢。中華偉大復興。吳炳忠。

2、抓住核心概念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陝西洋縣人爲了保護朱䴉這一古老物種,放棄了很多眼前利益,但十多年後,他們的付出正得到大自然慷慨的回報:這裏的綠色無污染、比普通大米貴好幾倍的“朱䴉大米”十分搶手,洋縣成爲有機產品第一縣,“朱䴉之鄉”的美名也讓旅遊業風生水起。

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嚴重,環保部檢查時,一個當地負責人解釋說:“不發展經濟就沒有面包吃,沒有面包吃會餓死人的。”

這兩則材料,引起你怎樣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立意的準確性表現在整體把握材料的含意,整體把握的一個基本做法就是抓重要概念,然後依據核心概念進行立意。

關鍵概念:

保護物種、放棄眼前利益(追求長遠利益)、付出與回報、生態環保、發展經濟(與保護自然環境)

核心概念:生態環境。它應貫徹文章的始終。舉例子、分析議論,都得緊扣住它。

立意:保護好生態環境,理念先行。(洋縣人用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某自然保護區不保護生態環境,還強詞奪理。)

寫作重點:怎麼樣保護好生態環境。(從關鍵概念得知)

3、抓住中心話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人際關係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和諧社會需要健康的人際關係。那如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呢?有人說需要“微笑”,有人說需要“讚美”,有人說是“共情”(即同感,同理心,同情),有人說是“傾聽”,有人說應當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有人說生活中應多作換位思考……

那麼,你的看法呢?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此題的中心話題十分明顯:

“那如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呢?”一一規定了寫作的中心話題,必須圍繞這個話題說理論證。(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麼辦、怎麼樣。也就是說作文主要內容必須回答“怎麼樣”,而不是“爲什麼”等。)

“那麼,你的看法呢?”一一關於什麼的看法?答:關於如何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看法。題中的六個有人說都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立意:你可以在六種中選擇一個,也可以自己另擬一個(看法)觀點(省略號,表明可以另擬。)

4、抓住材料內容及含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大學“紙質圖書發燒友”協會通過走訪、問卷調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區觀察,對實體書店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由於網絡書店和電子圖書的衝擊,近半實體書店關閉或轉行:一部分書店改變經營模式,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時書店”設有供“揹包客”借住的小房間,“老書蟲”書店每週舉辦朗誦會、讀書會、藝術電影欣賞等文化活動:極少數書店堅守傳統經營模式,走特色書店、專業書店道路,如那美書店精心打造中國最全電影文字書庫,蒲蒲蘭繪本館專注經營兒童繪本……

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題目有改動)

分析: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事實(社會現象)類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內容爲“實體書店擺脫閒境的出路”。

材料含意可理解爲“傳統行業(或傳統文明)擺脫困境的方式(途徑)”。

立意說明:

可以從材料內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從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選擇主要體現在“出路(方式或途徑)”上,在這一點上,材料體現出一定的矛盾衝突,但末尾的“省略號”淡化了這種衝突。材料對列舉的三種“出路(方式或途徑)"只是客觀敘述,沒有任何傾向,因此可褒可貶,同時也允許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徑)”。

立意大忌:撇開材料的內容與含意泛談堅守、與時俱進、創新、變通、捨棄等(建議評分不超過35分)。

立意參考一一

內容層面的立意:

(1)適應時代潮流,實體書店轉行實爲明智之舉。(實體書店關張,並非識時務之舉。)

(2)爲實體書店改變經營模式點贊。(實體:書店改變經營模式,走出了困境,卻失去了純粹,淡化了書香。)

(3)堅守傳統經營模式,爲紙質圖書發燒友留一方淨土。(固守一種與時代脫節的經營模式,非智者所爲。)

(4)實體書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網絡書店“聯姻”。

含意層面的立意:

(1)優秀傳統行業(文化)豈能輕言退出。(不妨爲傳統行業的自然消亡唱一曲輓歌。)

(2)與時俱進,傳統行業方能脫胎換骨,煥發生機。(傳統行業融入現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爲代價。)

(3)堅守自我,走出困境,傳統行業應有文化自信。(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3.關於立意的層級

第一層:本材料內容範疇內,實體書店擺脫困境的出路;

第二層:文化學範疇,傳統行業(或傳統文明)擺脫困境的方式(途徑);

第三層:哲學範疇,發展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辯證地看待傳統行業的發展變化,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從第一個層面寫起,從第二或第三個層面中立意,體現立意格局高的要求。含意層面立意比內容層面立意深刻,更有優勢。)

……

(以上資料由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有改動)

5、抓住問題,問什麼答什麼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電影表演學把演員分爲兩類,一類叫本色演員,就是按自己的個性去塑造角色的演員,比如演員天生幽默,他就把幽默融入到他扮演的所有角色中;另一類叫角色演員,就是按劇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個性帶入到表演中。

當我們走向社會的時候,該像本色演員一樣活出自我呢,還是該像角色演員一樣活出個超我呢?

對此,你有何看法?寫一篇論述類的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①題目自擬,觀點自定。②不得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分析:

該題的問題是什麼?題目給了,十分明確:

當我們走向社會的時候,該像本色演員一樣活出自我呢,還是該像角色演員一樣活出個超我呢?

面對這個問題,老老實實的給予回答就是了。

如:

1、社會舞臺,本色出演

2、做自己的主宰,活出自我

3、拓寬個性,活出超我。

----------

問你什麼你就首先答什麼,問哪一個更重要,就回答“治世更重要”,這是“態度”,問你的態度,你就必須首先表明態度。你爲什麼說這個更重要(更有價值)一句話回答(理由)就是你的論點了。把這個論點,分解開就形成了若干個小理由,就是分論點了。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都是你說更重要的理由。

其實啊,作文“答題而已”,問什麼答什麼,只不過答800字而已。如,年度人物評選,問:小米雷軍、航天團隊、作家劉震雲,你投誰一票?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論點(看法):因爲劉震雲的小說,深入挖掘了人心、人性,所以我投劉震雲。“因爲--------”是論點,“所以------”是態度,可見,一般說,這樣的題的論點是由論點+態度構成的,或說是由一個因果複句構成的。作文的題目呢?一般情況下是“態度”。

有的學生,面對這樣的題,不表明態度,不說誰更重要,非要弄出個有“哲理”呀“文采”呀一類的論點,其實,是沒有搞清楚“態度與觀點”的關係,思維還在舊的作文材料題裏,思想還在舊的框框裏,造成“答非所問”。作文態度要老老實實,作文一裝腔作勢,準出錯。

6、抓住整體,切合題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國內一所著名高校高分錄取的小王,見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學小劉,聊起各自的大學生活。小王說,他進了大學才發現:身邊有不少人不但學習拔尖,而且多才多藝,課餘生活也很豐富;在這裏,自己引以爲豪的高考分數變得蒼白無力。他後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數時間都在“題海”中度過了。

小劉對他說,不要這樣輕易地否定自己的過去,如果沒有曾經的付出,你如今連說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

胡家俊【試題分析】有改動

材料分析:

材料屬於觀點討論型的材料,材料的背景爲考上大學一個學期後,兩位高中時候要好的同學的感想交流。

立意分析:

這則材料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小王和小劉對是否後悔自己的高中學習生活選擇的感想。這句話就表明了這則材料的整體含意,這是我們寫作的邊界,也是我們整體把握題意的依據。我們的立意,可以從這一句話中提取重點,我們的立意,可以重點放在“是否要後悔”的問題上,可以放在“我們的高中生活應該做怎麼樣的選擇?”

1.是否要後悔?

(1)確實後悔,光是刷題的高中生活,太無趣,過來之後也覺得意義不大。

(2)不應該後悔,這是現實,我們無法改變。

(3)不應該後悔,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應該後悔。

(4)辯證看“是否要後悔”的問題。

……

2.我們的高中生活應該做怎麼樣的選擇?

(1)學習爲主,高考爲目的。

(2)學習爲主,也可以兼顧全面發展

(3)不要以考上大學爲目的,要以自己的全面發展爲目的。

……

立意的層級:

(1)本材料範疇的層面:高中階段是陷於題海還是要全面發展?

(2)社會層面: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3)哲學層面:現實與理想的關係

(胡老師說:整體立意就要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提煉出關鍵詞,依關鍵詞立意。這樣才能切合題意。把握整體比部分把握更有優勢。切合題意比符合題意更有優勢。綜合理解材料比單一理解材料更有優勢。格局高的立意更有優勢。)

7、定位好角色,準確立意

20xx年4月福建省高中語文質檢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會形成不同的“共同記憶”。角色不同,“共同記憶”的意義便不相同。例如:

張爸爸:共同記憶是親情的紐帶。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時間陪孩子,見證孩子的成長。

沈老師:共同記憶是精神的家園。我要做一名謙謙有愛、修己達人的園丁。

吳市長:共同記憶是城市的根和魂。我們需要高樓大廈,我們更需要文化底蘊。

上述三位長輩關於“共同記憶”的認識,對你有什麼啓發?你對“共同記憶”的意義有怎樣的思考和聯想?請從子女、學生、市民三種角色中任選其一,寫一篇文章。

分析:

這是一個“交際語境寫作”題。

福州一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兆芳

點評20xx年4月福建省高中語文質檢作文題

還是“選擇式”材料,但未必要“呼應其他”。

衆人矚目的20xx年福建省4月質檢作文的話題是“共同記憶”,與省裏以往幾次大考的“傳家寶”、“二十四節氣”,以及20xx年高考課標二卷作文題“風采人物”的選題相似,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或民族精神入題,力圖引導學生關注傳統,關注國家,關注優秀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傳遞人羣感情,寫出正能量,體現了福建省質檢命題的一貫的努力和追求。

雖然從整體上對“共同記憶”的反思批判餘地不大,但本題提供了另一個較廣闊的寫作空間,那就是材料所示的“不同的交往”和“不同角色”,以及所產生的“不同的記憶”和“不同的意義”。可以看出本次命題在話題和立意上,加大了對考生的限制和引導,也提供了一定的寫作空間。

這種空間體現在三對不同的關係上。“共同記憶”是唯一的寫作話題,“三對關係”是可選擇的空間。子女對應張爸爸,共同記憶是親情;學生對應沈老師,共同記憶是師生情;市民對應吳市長,共同記憶是城市文化。只要選擇其一即可。實際上也只能選擇其一。因爲三者之間是從不同角度切入的,既然是“沈老師”,就不可能是“吳市長”,也不可能是“張爸爸”,可見無法像以往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那樣“選擇其一”“呼應其它”。這是本次命題的一大特點。

另外,題目要求從子女、學生、市民三個角度,任選一個角度來寫,“張爸爸”、“沈老師”、“吳市長”僅僅是各自對應的對象,他們的話也僅僅是子女、學生、市民的輔助、點撥和啓發,而不是“共同記憶”話題的全部,否則就難以拓開思路。比如,張爸爸說,共同記憶是親情的紐帶,再忙我也要陪同孩子成長。若從子女的角度,當然可以贊同張爸爸的觀點,但也可以大膽反對,甚至反思批判,挖掘寫作空間,認爲即使無法陪伴,也不會影響親情;或者,過度陪伴,反而會消磨親情;親情與陪伴無必然聯繫,有時雖遠隔千里,但依然相愛;反而有時近在眼前,卻形同陌路。另外兩對關係也同理。

總之,敏銳發現題目的限制,努力拓展寫作的空間,是每一次考試無法迴避的任務。

優文展示同城共憶

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快,高樓大廈數月峻工已不是神話,而我們對於一座城市獨特文化的共同記憶似乎也隨之漸漸消逝,淡忘在歲月裏,埋藏在童年時,留下的只有鋼鐵森林構築的現實。日復一日的霓虹閃爍、車水馬龍,不免令人心生厭倦。我們只能在記憶深處尋找這座城,這些市民們所珍藏的共同記憶。

城市的共同記憶是具體而微的。幼時常去的老公園,上學路上走過的每一條青石小巷,還有那些見證了城市歷史變遷的老建築……那一點一滴匯聚成鮮明的共同記憶。當然,社會在發展,生活在變化,時代在前進,城市不可能一成不變,永遠保持着同一個樣子。一座城市的共同記憶也恰恰在這變化發展之中慢慢形成、積澱,成爲一座城市的底蘊。作爲市民,我們承續着記憶,也創造着記憶,並在共同記憶中認同一座城市。歷史與現狀交織,市民和城市互相影響,使得城市有了體溫與個性。

現在的問題是,城市發展太快了,快到令人措手不及。公園被翻修了,景觀樹木大量種植,各大商場紛紛入駐,每個現代化的街區都成了同一模樣。我所在的城市,老舊的房屋被“景觀改造”了,從市中心到市郊,灰、白、紅三色構築的模板景觀隨處可見;老街、老建築也沒能擋住翻新和改建的潮流,千篇一律的包漿漆色、青磚黛瓦、檐角飛揚。這些都不是我們的共同記憶,而是他們的。

文化是有邊緣效應的。人們往往不願去品讀前人用生命編著的文化記憶,許多城市的記憶就只能在一代代父母子女口中相傳。方言的失落是無數語言學家心中的痛楚,民俗文化的流失引起老一輩人無聲的慟哭。我們還能在何處尋找它們?在父母、祖父母隻言片語的提及下?在不發達的、偏僻的鄉村田野裏?似乎也只能如此了,在現代化浪潮未曾席捲之處,依稀還能辨識出一座城市獨有的記憶。而年輕的我們,心中關於城市的共同記憶已經是支離破碎的,修復和重新生長的線索,可能只在那些更傳統的“邊緣地區”中了。

拯救、挽回失落的文化和記憶,是我們亟需完成的任務。它是我們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土層,刻印着過去,涵養着現在,映射在未來。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精神之土的涵濡與深耕,正如植物紮根於廣袤的土壤,高樓依託于堅實的地基。

城市的共同記憶應該深埋在每個市民的精神土壤中,城市的魂應蘊藏在每個市民的精神世界裏。文化傳承是它的根基,它與每一個市民共同成長於此,一起記憶於此。

陳文卿老師點評:

與其他提供事件或現象的材料相比,本次作文題情境比較複雜,任務設置看似簡單卻內藏玄機,考生一不小心就會迷失題旨。可以說,省質檢作文題所給的話題並沒有太大的新意,但是任務設置的方式卻非常精巧,對考生準確理解並在寫作中貫徹題旨的能力要求較高。題目要求學生選擇一個角色,思考共同記憶的意義,任務看似很明確,但是有兩個關鍵的問題卻還留待學生去琢磨,其一是和誰的共同記憶即共同記憶的內容,其二是共同記憶對誰的意義即意義的指向。對這兩個問題的提示,自然隱含在材料中三位長輩的話裏,但是這個提示又是模糊的。張爸爸說:“共同記憶是親情的紐帶。”從中可以體會到,所謂共同記憶在這裏可以指父母子女因共同生活而產生的共同記憶,其意義也指向父母子女的關係。吳市長說:“共同記憶是城市的根和魂。”我們就不能相類似地把這裏的共同記憶理解爲市長與市民因共同經歷而產生的共同記憶,其意義也不是指向市長和市民,而是指向城市。綜合三位長輩的話,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清楚了:其一,共同記憶可以指父母子女之間的,也可以指家庭的;可以指師生之間的,也可以指校園的;可以指市長與市民之間的,也可以指對城市歷史與文化的。其二,共同記憶的意義,可以是對子女而言的,也可以是對家庭而言的;可以是對學生可言的,也可以是對學校而言的;可以是對市民而言的,也可以是對城市而言的。

如上面所言,這個作文題的任務設置看似簡單,其實不易準確把握。不僅如此,材料中三位長輩的話,各有兩句,前一句是核心,後一句看似重要,其實卻造成干擾。考生立意去闡釋這後一句話,強調父母應該多陪伴子女,強調高樓大廈和底蘊的關係,就是受了誤導,忽視了身份的特點。

面對這樣的題目,只有寫作基礎非常紮實的同學才能“隨機應變”。能夠充分理解題旨,並能言之有物地圍繞中心話題進行闡釋,這樣的文章已算得是佳作。

通常來講,考場佳作有兩種情況:一是高度吻合閱卷老師對本次寫作的期待;二是發人所未發,讓閱卷老師感到耳目一新。那麼,對這次省檢作文,我們期待看到的佳作是什麼樣的呢?就議論文來說,既要有比較深入的闡發,又不失於抽象枯燥;既要有具體鮮活的體驗,又不失於細瑣感性。 譬如,從市民角度立論,應基於具體可感的甚至親身經歷的典型事件,採擷城市的風物、生活習俗、重大事件等,進而就城市的共同記憶的留存與消失、遺忘與珍藏深入思考,既有可讀性,又有思辨性,這樣的文章自然可稱佳作。就記敘文來說,則應該有曲折生動的故事、貫穿始終的題旨以及自然的昇華。記憶本身是私人的,是感性的,是帶着情感的,而不同的人在一起又自然形成共同的記憶,從而體現出羣體的、理性的、普遍的特點,能夠通過個別的人物與獨特的事件,寫出對家庭父子、校園師生、城市人羣的共同記憶的體悟與感懷,也會很精彩。

俳羽這篇文章能緊扣題旨,內容樸實具體,對共同記憶的理解不空泛,其中還不乏細膩精彩之處,能反映出其閱讀與表達的素養。至於其不足,則主要在不夠大氣,視野稍狹。

8、抓住不同角度,深挖信息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陳了自己醞釀很久的一個想法:辭職回家和父母一起養螃蟹。父親覺得小朱好不容易讀完大學,當了大公司的網絡工程師,待遇又好,工作又體面;如果回家養螃蟹,這些不都白費了?母親則建議小朱先跟着他們到蟹塘去體驗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體會到父母養蟹的辛苦。不過,他仍然覺得發揮自己的專長,做“電商”賣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爲鎮裏第一個賣螃蟹的大學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

語文月刊副主編胡家俊分析:

一、對材料的分析

這是一個事例類型的材料,人物就涉及三個:小朱、小朱的父親、小朱的母親。我們從文字上簡要分析一下這段材料:

小朱:“坦陳”自己的想法,表明了小朱對父母是很信任的,兩代人是可以交流的。小朱的想法是:辭掉待遇又好、又體面的大公司的網絡工程師的工作,回家養螃蟹。他的想法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提出來的,而是“醞釀已久”的。按照母親的意見,小朱去體驗了一天抓螃蟹,得到的收穫是“才真正體會到父母養蟹的辛苦”,“才”字,表明小朱以往對父母養螃蟹的辛苦有所瞭解,但未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辛苦,這次的體驗,要比他想象中的養蟹生活要更辛苦。但是他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仍覺得發揮他作爲大公司網絡工程師的技術專長,認爲做電商賣螃蟹也很有前景,而且他的心態很樂觀,如果成爲鎮裏第一個賣螃蟹的大學生,也是挺光彩的。

父親:心裏是糾結的,培養小朱讀大學,希望就是他以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待遇高又體面,不用回家務農;現在小朱提出辭職回家養螃蟹,跟他的想法出入太大,要是養螃蟹又何須費那麼多時間去讀書,辛辛苦苦那麼多年讀大學呢?這不是以往的讀書都是白費了?他對兒子的想法感到不解。

母親:建議小朱先跟着他們到蟹塘去體驗一下。母親沒有直接反對兒子的想法,而是讓兒子去體驗養蟹的生活,讓兒子對真正的養蟹的辛苦有所體驗纔來作出決定。

二、對題目立意的理解

整件事情就是一家子對於小朱想辭職回家養螃蟹的不同看法,這個就是整個材料的整體含意,在這個整體含意的框架內,可以有不同的立意方向,大致歸納起來,大的立意方向有三個:

1. 兩代人關於擇業的不同心態的比較:小朱不安於現狀,希望通過發揮自己的專長,實現自己的價值;父親則是希望他安安穩穩地工作,不要太辛苦。學生對這樣的擇業觀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評價,無所謂好,無所謂壞。

2. 兩代人對於讀書是爲了什麼的理解的比較:小朱是爲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父親則認爲是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與判斷,進行相關的立意。

3. 家庭交流方面的立意:這個家庭的氛圍是很好的,大家坦誠交流,沒有家長霸道作出決定。無論結果是如何,小朱作如何的決定,對於父母和小朱來說,都不會是一件遺憾的事情,因爲他們之間經過了真心的交流。

學生能夠把握這樣的要素,在這樣的要素提煉出自己的立意觀點,寫出自己的感受、體驗、觀念,都應該是符合題意的。

注意: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審題要點(葛福安)

1.要對敘事中的人物、情節、問題有總體把握解讀。尤其要關注關鍵情節和關鍵句背後的問題指向。

2.關鍵情節指向問題的核心,在行文時無論哪個角度選取觀點都不能繞過關鍵情節。本材料中不能繞過的關鍵詞與情節是:小朱辭職創業的想法及實施、小朱和父母的意見交流。

附:

如何寫好贊類的文章——以深圳市一模作文題目爲例

牛程

“點贊”本來是網絡語言,源於各大網絡社區的“贊”功能,後引申爲“贊同、喜愛、認可”等意思。在高考作文中,我們會遇到一類材料作文,其中體現出來的價值觀不僅正確,而且讓人高度贊同,讓考生情不自禁爲之讚歎、欣賞、鼓掌、喝彩,這類文章可以統稱爲“點贊類”。但是,“點贊”只是表態,就如同對着你欣賞的人高高豎起大拇指,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姿態,至於你爲何點贊,背後的理由有多充分,寫出的文章有多深刻,顯現出的語言有多見功力,可能不能僅靠豎一個拇指就能獲得的。因此,點贊只是這類文章寫作的起點,就如同選擇了一條路,站在路的零公里處,你要讓你的點贊深得被點贊者的內心,那還要看你一路上的功力。因此,點贊文章的好,更在點贊外!在具體的寫作中,申述點讚的理由是不可省缺的內容,點贊理由的申述順序也是不可不考慮的問題,寫出文章,要讓被點贊者覺得是“真點贊”而不是“浮誇”或“忽悠”,還要讓讀到你的點贊文的人覺得你這“點贊者”水平高,寫作能力強,價值觀正能量,有情懷。因此,要寫好點贊並不是三分鐘熱度,浮於表面的情感流露,而是要寫出材料體現的價值觀“好在哪裏”,“爲什麼要點贊”,“怎樣點贊”因此點贊類作文不僅要重發乎情,要重論乎理,更重論乎序。

1.態度背後有觀點

人們常說,議論文寫作要有明確的立場、態度和觀點。其實,這三個詞語是有區別的,立場,是站在何處,態度,是傾向於什麼,而觀點則是立場、態度的具體表達。它是一個“點”,由這個“點”,可以看出寫作者的思想的集中表達,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表達的力度和表達的藝術。因此,點贊類文章,在豎起拇指的同時,就要有明確的觀點句提煉出來。而且,這樣一個觀點句還要成立文章的寫作核心,它是類似“金句”般的有表達力的句子,是文章意思的核心表達。在20xx年深圳一模的高分作文中有爲數不少的“點贊類”題目,有的表明了小朱行爲背後值得點讚的精神價值,如“爲堅定自己的想法點贊”,而更多的則是僅僅確定了值得點讚的“行爲”,如“選擇職業值得點贊”“爲小朱回鄉創業點贊”“辭職想法,值得點贊”,那麼,這類只是在題目中標明點贊內容的文章,應該說,並沒有把點讚的精神層面的內容明確出來,還要在文章中再次明確。如《辭職想法,值得點贊》一文,作者最終得出的值得點讚的理由是“收穫的是一個嶄新的人生新篇章”,這個理由,應該是非常明確的。

2、分析出價值觀的個人價值

值得點讚的價值觀一定包含着很有意義的個人價值,諸如生命的真實感、事業的成就感、靈魂的自由感、生活的幸福感、選擇的智慧與勇氣等,這些都是在個人方面能夠引起讀者共鳴、具有普世價值的內容,自然值得點贊。

比如,深圳一模作文題目中的主角“小朱”放棄了虛榮、選擇了質樸、遵從了本心,不顧體面工作當起了自己喜愛的“泥腳子”,進而活出生命的真實感,這一點值得點贊;同時他開拓了自己的事業,獲得了事業的成就感,擁有自己的一畝三分“蟹塘”,不管辛苦與否,均獲得一種令人羨慕的成就感,值得點贊;小朱之所以放棄網絡工程師的體面工作,他更喜歡廣闊的蟹塘與網絡電商,他獲得了靈魂的自由感,這讓人敬佩;他和父母在一起,家人團聚,共同謀劃“螃蟹大業”,是一種生活的幸福感,還有什麼比這種生活還幸福呢;同時,他的勇氣都決定都透露出一種智慧,別出機杼,這一點也值得點贊。因此,點贊作文要分析出具體的點贊原因,否則不就變成了溜鬚拍馬屁,空洞而引起閱卷老師的厭惡而難以獲得高分。

3、深挖價值觀的社會意義

點贊作文要寫的更好,立意高妙,分析深刻,還要深挖價值觀的社會意義。社會意義是比較空泛的概念,不要求全,只要被大多數人認可就行。如果材料的價值觀體現出時代感,引發了正向反應,爆發出正能量,給平凡普通的人智慧啓發或者心靈震撼,讓渾渾噩噩的人猛然驚醒,使尋尋覓覓的人突然找到答案,讓那些迷途羔羊找到了青草地,讓那些浪子們幡然醒悟、痛哭流涕,甚至透露出深沉的大愛、感動了芸芸衆生,天地爲之動容,這些都值得點贊,甚至歌頌。

高考作文材料中提到的一般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卻能夠“以小見大”,折射出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這顯然需要客觀公正地分析材料,既不拔高,又可以深挖出具體的社會價值。

深一模有一篇題爲“選擇職業值得點贊”的54分作文,開門見山,採用平行結構來給小朱的選擇點贊。雖然是高分,但不是滿分,這篇作文仍然可以升格。這篇作文的作者認爲:

我們無法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有多少人願意真正邁出那一步,站到一些偏見目光的對立面,弘揚職業的平等性?很多人不是在人云亦云中迷失方向,就是在紛紛議論中退縮,回到大衆羣體。而小朱,他認爲成爲鎮裏的第一個賣螃蟹的大學生光彩何其真摯。他不忘初心,始終堅守內心的嚮往,值得點贊。

這一點挖掘得非常好,很機智!可以推測,小朱選擇回家養螃蟹應該不是要主觀上體、宣言職業平等,但客觀上的確起到了這個作用。從材料中間也可以看出來,父母潛意識裏面認爲網絡工程師高於賣螃蟹的,但是小朱的選擇卻帶給那些有職業分別心的人一定的啓發,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職業平等和認識到職業平等的重要性。這一段寫得很精彩,遺憾的是處於文章末尾,抑或是時間不夠,沒有深入論述。人的職業,不僅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更是社會奉獻的載體,不分貴賤。農村也需要小朱這樣的網絡工程師,來做好螃蟹電商。

筆者點評了一篇名爲“給父母的一封信”的53分作文,其最大的亮點就是發掘了小朱的社會價值:回到家鄉,運用所學網絡知識爲鄉親們服務。高考真正的目的是“立德樹人”,這篇考生的語文基本功一般,邏輯性並不強,但高在能夠想到爲鄉親們做貢獻,帶動大家致富。這一點立意,超出了絕大多數考生緊緊圍繞“個人發展”的見解,獲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4、各個點贊原因的層次與邏輯安排

點贊原因既然分析好了,考生還要考慮如何安排點贊理由的層次和各點之間的關係。比如《選擇職業值得點贊》這篇文章三個理由:一是自由擇業的明智,二是舐犢情深的孝順,三是正視職業不論高低的真摯。這三點,其實是並列結構,但三個分論點之間關係不大。如果改成層層遞進的結構邏輯會更加嚴密一些。自由擇業的明智,其實背後的原因是有更多的機會來照顧父母,這二者就構成了因果關係。小朱自由擇業回家與父母呆在一起,其實不僅是從行動上體現“小孝”,更是讓父母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的大孝。孝有四層,讓父母身體健康,心情愉悅,更要讓父母獲得人生的意義、充滿智慧。如此安排,各分論點之間不再是各自孤立的,作文不再是一個拼盤,而是層層推進、邏輯嚴密、結構清晰的整體。

小結

點贊作文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語言。在大文化背景下,夸人的語言一定要客觀公正,語言切莫過分誇張,否則就變成了“浮誇”,讓人生厭甚至引發閱卷者懷疑考生的人品有問題。只要理由站得住腳並且論述到位,各理由之間相互聯繫,一篇正氣凜然的高考作文產生,高分也自然功成。

【作者系深圳科學高中高三年級語文備課組長。】

9、信息解讀法立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

清朝初年,爲紀念定居浙江省開化縣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後的山腳種下一棵紅豆杉,金家後人將保護此樹寫入家規,世代守護。每當災難來臨,金家人總能挺身而出護樹。經過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護,這棵紅豆杉已長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大樹,繁育出幾十萬株紅豆杉苗,村裏大大小小的紅豆杉苗,大多來自這棵紅豆杉。目前,大郡村紅豆杉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每年給村裏帶來數百萬元的收益。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信息解讀法的具體演示:

1、信息切分:

材料共有四句話,且以爲有四條信息。

(1)清朝初年,爲紀念定居浙江省開化縣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後的山腳種下一棵紅豆杉,金家後人將保護此樹寫入家規,世代守護。

(2)每當災難來臨,金家入總能挺身而出護樹。

(3)經過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護,這棵紅豆杉已長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大樹,繁育出幾十萬株紅豆杉苗,村裏大大小小的紅豆杉苗,大多來自這棵紅豆杉。

(4)目前,大郡村紅豆杉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每年給村裏帶來數百萬元的收益。

2、信息解讀(角度與含意):

(1)清朝初年,爲紀念定居浙江省開化縣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後的山腳種下一棵紅豆杉,金家後人將保護此樹寫入家規,世代守護。

一一樹的來歷:紀念定居,族祖種樹。

一一怎樣守護:後人定家規,世代保護。以法的形式定下來,時間長。

(2)每當災難來臨,金家人總能挺身而出護樹。

一一怎樣守護:遇難挺身而出。不怕犧牲。

(3)經過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護,這棵紅豆杉已長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大樹,繁育出幾十萬株紅豆杉苗,村裏大大小小的紅豆杉苗,大多來自這棵紅豆杉。

一一守護時間:十六代,三百多年。時間長,持之以恆。

一一守護結果:參天大樹,幾萬株樹苗。碩果累累。

(4)目前,大郡村紅豆杉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每年給村裏帶來數百萬元的收益。

一一守護結果:種植面積1000多畝,收益數百萬。恩澤後世,惠及百姓。

3、信息總結(求同):

(1)材料的核心概念:守護。

“守護”在材料中出現兩次,與“守護”直接相關的詞語:“保護”出現一次,“護樹”出現一次,我以爲,“保護”“護樹”兩個詞語,在這個語境中,與“守護”是同義詞。都是“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的意思。這樣多次出現“護”,顯然是命題人的有意提示:作文時要圍繞“守護”哦。另外,材料從事情的起因、經過到結果,也是緊緊圍繞“護”在敘述。“守護”是材料的核心詞語無疑。

(2)從分析的信息看,主要敘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怎樣守護和守護結果。這也暗示了作文內容也要有這兩方面的內容,否則,作文內容殘缺。

4、信息延展追問(立意):

一一紀念定居,族祖種樹。是種一顆紅豆杉那麼簡單的事嗎?是先輩警示後人不忘先輩的艱苦卓絕,那是一棵樹啊,是一座紀念碑,紀念定居有功績之人,紀念定居這個重大事件。紀念是一種是守護,守護是一種敬畏、一種信仰。今天應該紀念什麼、怎樣紀念?紀念是一種守護、堅守。

一一後人定家規,世代保護;遇難挺身而出。守護,以法的形式定下來;不怕犧牲。懷念祖先,不忘初心。守護是一種恪守,一種傳承。今天我們怎樣守護我們應該守護的?

一一世世代代歷經十六代、三百多年的守護。守護一棵樹(好規矩、好家風)養成世代人;守護需要共同奮鬥,需要持之以恆。

一一參天大樹,幾萬株樹苗;種植面積1000多畝,收益數百萬。碩果累累。恩澤後世,惠及百姓。守護是一種付出,是一種回報;守護美好,結出碩果;守護美好,繁榮富強;守護美好,福如東海;守住美好,夢終成真。

10、抓住核心矛盾立意

閱讀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大學生小閆發現自家大門外有個鳥窩,和朋友架了個梯子將鳥窩裏的12只鳥掏了出來,養了一段時間後把鳥的照片發到網上,沒想到有人願意出價買鳥,兩人因此獲利1200多元,後來他們又掏了4只。原來,他們掏的這種鳥叫燕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結果,小閆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分別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並處罰款。此事引發不小的爭議。

小閆父親:兒子對小動物特別喜歡,在我們心裏,農村孩子逮鳥抓魚不用管,沒想到會被判得這麼重。

熱心網友:量刑太重,10年牢獄生活足以毀了人的一生。

法律專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級保護動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嚴懲,這叫法律認識,法律認識錯誤是不免責的,理由就是公民應當知法守法。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材料中的事件,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小閆和朋友掏鳥、將照片發到網上、賣鳥獲利、再次掏鳥、小閆及其朋友被起訴並判刑、小閆父親的意見、網友的意見、法律專家的意見。這些事件是不是寫作的話題與選取的角度呢?例如從這些事件的側面可以提煉出如下觀點;興趣與道德的衝突,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觸犯法律就要受到懲罰,不要將興趣“利益化”。其實,這些都不是材料的核心立意。

舉一個反面例子,也是較多同學會選擇的立意,即“公民應當知法守法”,這個立意是法律專家的意見,那是不是文章最主要的討論話題呢?或者說,這則材料要求討論的話題是公民要不要知法和守法的問題嗎?很明顯不是。從學科性質上看,“公民應當知法守法”是一個政治學科的話題,不論其思維還是語言表述,都不是語文學科的考查內容。從話題本身看,“公民應當知法守法”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個公理,是大家普遍認同的道理,不需要證明。寫作時,肯定沒有學生對這個觀點提出異議,認爲“公民不應該知法守法”。既然是一個不屬於語文學科的又無需證明的觀點,那肯定不是這篇文章的核心話題。

仔細閱讀小閆父親、熱心網友、法律專家的三種意見,我們進一步發現,三種人在“小閆和朋友是否犯法”這個問題上持相同的意見,即都認爲小閆和朋友觸犯了法律。但是他們的區別在於:小閆父親和熱心網友認爲量刑過重,法律專家認爲罪罰相當。換一句話說,三種人在“公民應當知法守法”這個問題上的意見是一致的.,即使是小閆的父親,也會認爲公民應當知法守法。他們意見不同的焦點在於(核心矛盾):量刑的輕重。表面看,量刑的輕重也是一個專業的法律問題,但材料並非要求學生從專業的眼光幫助或評價法院的量刑,而是表明自己對“判刑10年”的態度及原因。也就是說,這則材料要求學生論述的不是公民應不應該守法的問題,而是如何看待小閆和朋友分別被判處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的問題。可見,只有把握到材料事件中的具體的話題與寫作對象,即找出材料的主要矛盾衝突點,材料準確立意。

高考作文 篇5

Part 1

六月,日光傾城。

一輛磚紅色的列車從女孩面前呼嘯而過,她的裙襬飛舞,如同盛開的波斯菊。她張開雙臂,在鐵軌上搖搖晃晃地前行,鐵軌延伸,向着遠方,那個列車駛向的遠方。

列車上掛着深黑色的牌子,女孩默唸上面嚴肅莊重的文字。世界忽然變得寂靜,彷彿古老的吊鐘將要敲響,釋放出最後的魔咒。

“高——考——”

列車駛往六月的高考,而女孩在鐵軌上緩緩前行,小心翼翼,迷惘得如密林的風,沉默得似深海的魚。那個遠方似乎遙不可及,又似乎近在咫尺。她向前方伸出手去,時光如漏沙般從指縫間滑落,在斑駁的光線中濺起紛紛揚揚的塵埃。

Part 2

有時候,我會想起那個乘着K155紅色巴士去尋找永遠站的阿狸。兜兜轉轉,他最終沒有找到永遠站。而我們在人生的岔路上兜兜轉轉,卻已經不知不覺地漂泊過了一站又一站。

高考,就這樣成爲莫名其妙地多出來的一站。

才只是高一,這一年老師已經多次召開動員班會,苦口婆心地給我們講高考的重要性,說要爲了高考而奮鬥,高一不努力就真的晚了。可是,眼看着一整年的光陰就要如一點點熄滅掉光亮的菸頭,窸窸窣窣地從歲月的罅隙中墜下,我方纔驚覺,我真的就這麼晃去了高中時代三分之一的時光了。

班裏教室後面的牆壁上,貼着大大小小顏色各異的便利貼。班長組織我們在上面寫下自己心目中的大學,有人給它起了個溫暖的名字,叫“夢想的星空”。我站在那片“星空”前,輕輕撫摸着那一張張用心寫下的夢想。蘇蘇說要去浙大,小苑說要去有櫻花的武大,淇淇想去港大,還有其他人寫下的北大、清華,甚至是哈佛大學。每一份夢想都是沉甸甸的,每一份夢想都光芒四射。

最後只剩下我,在夢想的邊緣若即若離。明明夢想滾燙到幾近灼傷時光的掌紋,可我的害怕偏偏不依不饒,將我不停地往逃避的角落裏推。大概夜半驚夢醒來,洶涌而來的暗夜潮水也會嘲笑我的懦弱吧。

Part 3

恍恍惚惚間,又一個六月打馬而過,一場又一場滂沱大雨沖刷着整個世界,這一年的高考已經到來。

我終日在本子上塗塗寫寫,只留下一句話:“高考是什麼,能吃嗎?”我合上本子,賭氣得眼淚快要落下來。對呀,高考當然不能吃,可是它究竟是什麼,值得我們幾乎拿命去拼?

那麼或許——

高考是一樹繁花,你選擇盛放,它便有驚鴻一般的爛漫美好;高考是滾滾長河,你選擇逆流而上,它便會擁你抵達風光旖旎的彼岸;高考是滿天星辰,你選擇發光,它便會將夢想跨越幾億光年送到你的面前。

高考是那一趟駛向遠方的列車,載着青春和夢想,沿着不變的軌道轟隆隆地離去。

這便對了。不管前方是要翻山越嶺,還是要披荊斬棘,我們都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高考。因爲高考其實就是通往夢想的列車,翻過那座高山,我們才能更好地奔赴夢想。

我不能再逃避,只有鼓起勇氣去掙破蝶繭,纔會有機會經歷那一場驚豔人心的蛻變。

我帶着孩子般的虔誠,在折成星形的紙張上寫下:

“復旦,等我。上海,等我。”

Part 4

還會是那樣一個夏季,還會是那樣一個日光傾城的六月。

還是那個裙襬綻放如波斯菊的女孩,她張開雙臂,踮着腳走在蜿蜒的鐵軌上。她走得如此小心,她走得那樣從容。

磚紅色的列車呼嘯而至。這一次,她緩緩地登上了列車。

她低着眉,噙着清淺的微笑。

那個女孩就是我,我望着她背影中的從容與堅定,剎那,心中那隻蝶掙破了禁錮的繭,跌跌撞撞地撲向眼前晴暖的陽光。

以成長爲名,兩年之後的那個六月,我將登上高考這趟列車。

列車會駛向遠方,而遠方的遠方,深藍的雲海深處,夢想閃着光。

高考作文 篇6

臨近高考,少不了的是過去的師兄師姐回到母校,爲我們這些即將高考卻在迷途的小羔羊指明道路,幫我們理清一下思路,以便我們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另一階段。師兄師姐回來之前,我們很多人都把高考尊做一個“解放”的典禮,我們很多人都認爲,只有高考考好了,那麼一切就都好了。然而,從與他們的談話中,我卻隱隱意識到了一個真正的事實:不管你進入哪一個階段,前行的路上總是充滿勞累的,都需要努力拼搏。

我好奇地問師兄師姐:“高考後的生活還會勞累嗎?爲什麼我聽一些人說,高考結束後就是歡樂時光了,不用做習題,不用擔心考試不及格,你有絕對的自由,這些難道都是假的嗎?”師兄師姐們默默的笑着並說道:“這些當然不是真的了,你要知道,高考只是意味着階段性的考覈,並不代表着結束或終止。大學給予你的自由是讓你自己約束自己,並不是讓你胡作非爲,要有所成就,還是少不了努力與付出。”另一師姐說道:“你高考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你高考的目的就是想早點結束這拼搏勞累的日子嗎?其實,高考只是一個橋樑,它只是提高一種方式讓你進入下一個階段吧了,下一個階段的路還是需要我們拼搏努力,沒有誰能夠拼搏一時就能享受一生的!”

我聽完師兄師姐的話,深有感觸。的確,沒有人能夠努力一時就能換來一生的享樂,每個人都需要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拼搏,那麼,在汗水的澆灌下,快樂的花兒才能燦爛盛放在我們的人生路上。一個階段的結束不是永遠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端,階段性的學習或工作是有限大的,但是努力拼搏是沒有終點的,如果能夠一直保持着拼搏的狀態,那麼成功與快樂也不會與你分開。

當高考到來時,我們應該是做好準備來迎接新的人生階段,而不是放輕鬆或是追求自由;我們應該憧憬的是因拼搏而美麗的將來,而不是期待高考後無所事事的混沌前景。

高考作文 篇7

親愛的弟弟:

此刻,一歲的你也許正在酣睡。而我,正在20xx年的高考考場上。

這是18歲給予我的禮物,我必須伸開雙手笑臉相迎,就像去年全家人迎接你的到來一樣,也像18年前年輕的父母迎接我的降生一樣。不同的是,20xx年初生的我被稱爲“世紀寶寶”,而你則是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後的“改革寶寶”。

等你從“時光膠囊”中取出這封信時,已是20xx年,你也到了和我今天一樣的年齡。18歲的天空沒有陰霾,而你的18歲,註定豔陽高照。

因爲,按照20xx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20xx年正好是中間的“加油站”和關鍵點,你看到的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大幅躍升,是平等、法治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社會文明的新高度,是青山綠水中的富裕生活,那是咱們的“美麗中國”。

那時,你也許不會再像現在的我一樣爲明天的高考焦慮,也許“高考”已經成爲一種測試而不再是進入高等學府的門檻——真羨慕你們這一代享受均等教育的陽光普照的年輕人。

請你記住,歷史是層疊的過程,當我們注視當下時,必須給予過往的時代以應有的尊重。因爲,你們所擁有的一切,是時代鉅變的結果,更是前一代人拼搏打下的基礎。

如果沒有20xx年取消延續了兩千年的農業稅,如果沒有載人航天的一次次遨遊天際,如果沒有令世界爲之側目的精準脫貧工程,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的狂飆突進,如果沒有“中國製造”和“一路一帶”的戰略實施……

20xx年不過是時序中一個普通的標記,怎麼會有你我看到的輝煌?

咱們的老家,曾經是一個不通公路的山村,父親當年要翻過一座山頭,花一個小時時間步行到學校。他考上了大學,背井離鄉到了城市定居,卻與貧瘠的故鄉揮手告別,留下了守着大山裏的特產賣不出去的鄉親。

那是父親心中的痛,是一代人無奈的嘆息。

現在,鄉村公路修通了,產業扶貧進山了,土特產成了市場的熱銷品,幾百年沒有變樣的山村幾年之間成了旅遊的熱點,歡笑合着枝頭果實的碰撞讓曾經沉寂的山村充滿了生機。

如果有一天你去那裏旅遊,別忘了,那是我們的故鄉,我們根系深埋的土壤。

你看到的現實,曾是我們奮鬥的夢想。

20xx年,那一年,我8歲,卻記住了一個陌生的名字,汶川,也從此懂得了“國難興邦”內涵:近7萬人的生命死於災難,8000億元的經濟損失……

但是,在巨大的哀痛之後,就在你看到的地震廢墟的旁邊,一座座新的城市和村莊拔地而起,誰都拒絕不了萬物的生長,誰也無法遏制一個民族崛起的力量。

所有的輝煌都伴隨着苦難,所有的夢想都傾注着希望。

你看到這封信時,按照時下的劃分,我已經是“油膩”中年男,但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我雖至中年,但絕不會“油膩”,因爲,有夢想誰都不會油膩。

所以,20xx年,你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我也將以年輕的笑容行走在路上。

米蘭·昆德拉說過,“永遠不要認爲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着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選擇的終點。”

我想說的是,夢想永遠沒有終點,過了20xx年,還有20xx年,那時,你已經成爲社會的中堅力量,你的奮鬥在路上,你的夢想也在路上。

有夢想,誰都會健康成長;

有夢想,哪個時代都了不起。

共勉!

你18歲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