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五篇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五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高考專題輔導:常見作文文體之說明文

說明文由於其對象的科學性強,而學生接觸的生活有限,因此,命題有一定侷限:若命制學生熟悉的,如鋼筆,又容易被老師壓中;命制學生不熟悉的,學生又不好寫。故而在高考試題中,說明文作文大作文來寫,可能性不大。但作爲一種常見、常用、適用的文體,可放在語言運用中考查。也可以作爲小作文考查。如重慶市的《筷子》(20xx年)。因此,我們不能懷着僥倖的心理,放棄這一塊的複習。

說明文的特徵及相關的知識

一,說明文的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

1.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瞭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徵,我們稱之爲事物說明文,如《松鼠》,《中國石拱橋》等;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個事理,我們稱之爲事理說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等.其實,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釋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

2.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爲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

三、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

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只有抓住特徵才能說明白這一事物或事理的獨特之處.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古之聖人孟子曰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熊掌而取魚者也。”

常言道:幸福啊,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

又有人說高中時候不轟轟烈烈地談場戀愛,就像貓沒吃過魚一樣。

這不,關於這幅貓吃魚的漫畫,就是諷刺那些生活在如此美好的今天卻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吧!

孟子是幸福的,貓是幸福的,但因爲子非貓,子非孟子,子非奧特曼,所以無從論證這種幸福的真實性。但我恰好是一個高中生,恰好也談了戀愛,所以我能親證高中談戀愛是幸福的,只因爲那種情多了一分單純,少了一分慾望:多了一分新奇,少了一分麻木。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社會裏,那是一種難得的快樂與幸福。

人生苦短,即使百年,也不過三萬多個日夜;幸福短暫,即使每天一刻(一刻爲15分鐘,許多老師不懂,標註一下),百年中幸福的總和也不過一年;可以這麼說,人生百年的意義就在於這一年的幸福!

我們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更是坎坷的。就如貓捉魚時可能被淹死,就如奧特曼打小怪獸時可能沒電,就如我在學校和女友親熱時可能被封建的老師捉到。但無論是貓還是奧特曼或者我,都不會因爲因噎廢食,都不會因爲幸福路上的挫折而放棄幸福。因爲我們都寧願數錢數到手抽筋,寧願如李白般爲了酒抱明月而長終。只因幸福,爲了幸福,只爲幸福,我們都該一往無回,一路高歌向前!

幸福也很簡單,因爲捉條魚不難,泡個妞也不難。難的只是現代人已不懂去幸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我們整個青春在無休無止的學習,鋪導班,學校,食堂,宿舍中無知無覺地浪費?還是在社會上爲了錢拼死拼活,直到如富士康的員工般跳樓割脈?不!不是這樣的!放鬆你匆忙的腳步吧!花叢中的素蝶,雨中的綺璉,夜裏月光傾城的溫柔……這些你有注意到嗎?最簡單的幸福,最簡單的快樂!

停下你尋覽的腳步吧!爲了幸福!只爲幸福!我無從預知明天是否能從容瀟灑,我只能努力讓今天快樂,讓今天無悔,而不是讓未來無悔!如果我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是無悔的,直到老去,直到天荒,那麼我就真的敢說我一生無悔!而不是如別人說的般讓未來無悔,每一天都說讓明天無悔,請問你的一生到底那一天才是無悔的?

我真的不知道下一刻我所處的腳下是否會發生地震;我也真的不知道20xx是否是末日。我珍惜此刻“貓吃魚”般簡單的幸福。因爲地震了我拉着女友我們跑不快,末日了我們也沒有船票。我不去想未來的無路可逃,我只想此刻的從容淡定,即使下一刻我將恆久在這裏,再也無力,也要如小人魚化作的泡沫一般。

品貓吃魚的幸福,只看日升日落的平凡,至少,我此刻是幸福的。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到了初中以後,用楊奇函的話說,那就是他遇到了伯樂。“我是個好動的孩子,剛上初中時經常會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後,老師又讓我寫檢討,我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我當着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我念完了之後,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同學們一致表示,沒聽夠,要求我再念一遍。”

從那次寫檢討以後,無論班級裏有什麼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參加競選學生會主席時發表的競選演講則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天爲何高,因我們有豪情萬丈;海爲何闊,因我們志上驕陽;何去何從的方向由我們何去何從的翅膀,我們期待,我們渴望……”他的競選詞點燃了校園裏文學熱的第一把“火”,結果順利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

楊奇函點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學們對周杰倫的批評,他說,學校裏有一部分學生聲稱周杰倫連歌詞都唱不清楚,你們還崇拜他幹嘛。就這件事,他寫了20xx多字讚美周杰倫的詩詞,在校園裏“火”了起來。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爲常用且最爲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準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爲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採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裏,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爲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爲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着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裏,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裏,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爲文章的論點。

四、細節切入法

示例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從局部細節來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鄭板橋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啓示人們要“善於借鑑”,學會融合;“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提示我們要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係的和諧,即“和諧就是美”;而“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則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方能體現其價值、立於不敗之地的真理。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深山裏有兩塊石頭,第一塊石頭對第二塊石頭說:“去經一經路途的艱險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夠搏一搏,不枉來此世一遭。”“不,何苦呢,”第二塊石頭嗤之以鼻,“安坐高處一覽衆山小,周圍花團錦簇,誰會那麼愚蠢地在享樂和磨難之間選擇後者,再說那路途的艱險磨難會讓我粉身碎骨的!”

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涌而下,歷經了風雨和大自然的磨難,它依然義無反顧執着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塊石頭譏諷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圍花草簇擁的暢意舒懷,享受着盤古開天闢地時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景觀。

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歷盡塵世之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讚美稱頌,享盡了人間的富貴榮華。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那樣擁有的成功和高貴,可是一想到要經歷那麼多的坎坷和磨難,甚至瘡痍滿目、傷痕累累,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便又退縮了。

一天,人們爲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藝的奇葩,準備爲它修建一座精美別緻、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造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他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粉了身碎了骨,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