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精華】高一作文集錦六篇

【精華】高一作文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高一作文集錦六篇

高一作文 篇1

文學,是鐵馬冰河入夢的豪情,是飛劍決浮雲的瀟灑,是烽火連三月的社稷憂心,它與中華武術相絲相融。在硝煙中,詩歌染上血氣方剛,在古墨暈染中,君子路見不平而拔刀。文學,武術共同鑄造了中國人的內心。

歷史漫漫長河,若隱着刀光劍影。浪跡天涯,一襲清風,仗劍明月的是俠客。壯酒豪情,除惡揚義的失意英雄,造福一方黎民,形成了一方綠林。

自墨子,中國涌現出一大批俠客,他們的劍意劃開了漫漫長夜。也自墨子的防守聖經《非攻》,中華武術的精髓集結成冊,奉爲典籍。文學成爲武道的載體,記載了一招一式的精妙,孕育了一代代俠客的劍意拳風。一代代的俠骨道義也融入文學,武道大師的靈魂思想透過文學的大門,教導一個懵懂的少年塑造仗劍抗爭天下的戰魂。俠客也就在武道經典中,一代代傳承,俠客精神也在文學中亙古,交融在歷史長河中。

文學則給綠林好漢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水滸傳》中的各路豪傑,深的武術真諦,一烈酒下肚,一飛劍奪魂。文學中的飛檐走壁,水上輕功給武術蒙上了層神祕的面紗,致使一大批中國人習武,也就促使了綠林的形成。但也的益於文學的古墨書香,仁也融進了武術,綠林纔有了好漢,武術也不是害人之道,而是以武煉體,借武衛國,武術有了真正的用道。

武術像束成熟的蒲公英,在文學的春風下,傳播在中國的五湖四海,紮根在中國人的內心,在靈魂上餎上了俠客的俠肝義膽,綠林的見義勇爲。

而反觀武隱喻的戰爭,也因戰爭,文學在戰爭血腥的壓迫下,迸發出了新的生機。文學因染上武的血氣,更益光彩。

辛棄疾練舞,一生夢想成爲號令天下的大將軍,趕跑外族,統一中原。得幸於歷史,世界上沒有多一個霍去病,而是成就了一名大詩人,一名流淌着中華武術魂的詩人,武術給他烙上熱血豪情,他的詩歌中流露出的霸氣於豪放來自他的習武經歷,來自長期的外族入侵。武術造就了一種情懷——保家衛國,這種豪情絲絲縷縷融進文學,如金縷,也顯得文學燦爛。

李白也自幼習武,他在江南煙雨中成長,也染上江南的溫雅。他成了浪跡江湖的俠客。李白一身劍術也殺過人,但爲鏟惡。李白學的應是軟劍吧,武術另一面的柔風細雨,溫暖的孕育了李白,使李白如其詩,盡顯江南的瀟灑。

武術並不單一,他也有爛漫的一面,這如同太極的陰柔,也都一一融入文學。

武煉體,文養魂,魂融入體,就像有了遮風擋雨的屋檐,有了寄託,文的種子在武中生根發芽,也使武作爲大地,更加堅固寬廣,一拳中有了拳風,一生中有了武魂,一世中流傳了傳說,武,魂共同匯聚成了大中華。

文學,它承載了武道武魂,也深受武術的影響。金戈鐵馬豐富了文學,儒雅淡墨也墨染了一個習武者的內心。武術,文學如同兩縷金絲纏繞一起,共同編制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樂土。

高一作文 篇2

入秋了,這天還落着細細的秋雨,厚重的綠葉上垂掛着無數個晶晶的雨珠兒。有風在動,雨珠便飄落在草叢裏,到處滴滴答答的雨聲。滿園的綠叢中,不時地傳出秋蟲的鳴叫,有急促,有緩慢,也有清亮的,也有低沉的。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仔細聽聲,你會分辨出這叫聲是油葫蘆的,那是馬三尾,這又是棺材傻,那是白娃娃,其實真叫得好聽的就是蟋蟀了,我把它們都叫做蛐蛐,在這秋天落雨的時節,它們就叫的很響。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是玩過一陣蛐蛐的。那時不象現在,有電視、有電腦、有智力拼盤,有變形金剛,有機器貓……等等,少兒們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各種好玩的有益的玩物是應有盡有,而且還在不斷地開發。六十年代前後,能有什麼!聽聽廣播,聽聽手搖的電唱機,看看小人書,玩玩洋片,打打彈球,滾滾鐵環,要麼就是大人給你講故事,一個內容能給你講七八遍,你聽煩了就跑到外面自己玩,就去捉蛐蛐。

總是在秋天的夜裏,你拿上手電,帶上用紙卷做成的圓筒兒,順着院子牆根兒往後院去,聽到有蛐蛐兒的叫聲,你蹲在那裏,它便不叫了,非等一段時間,它聽不到響動這才又叫了起來,你看準了洞口,打手電照去,那窄窄的磚縫裏,就有着一塊天地,感覺潮潮的,卻很乾淨,那蛐蛐立在裏面不動,你用草眉兒逗它,它便對着草眉兒發威,不停地晃動着腳腿.你逗急了它,它就張開鉗狀的嘴,咬那草兒,這陣你便引誘着它跑出洞口,速將疊好的紙筒張開,直罩着去,待它爬進筒裏,將口封了,這蛐蛐兒就捉到了。若是罩的慢些,蛐蛐就常常逃脫,你就很難抓到它。

時常夜裏能捉到兩三個蛐蛐,回時放到買來的蛐蛐罐中。那是一個陶製的罐兒,裏面放了一層潮潤的土,用手壓平它,再放一個火柴盒般大小的陶屋,那就是蛐蛐的家了。初玩蛐蛐時,經常捉來的蛐蛐就不是蟋蟀,個兒很大,叫聲極響亮,大家都叫它油葫蘆,很是兇猛的樣子。也有捉來的,頭部象用刀子平平切了下去,呈扁平狀,我們又叫它棺材傻,有時捉來了三個尾巴的蟋蟀,就叫它馬三尾,也有捉來白娃娃,它又胖又白,從不叫一聲,卻吃的很兇。捉到最後,就只想養蟋蟀了。

這個小生靈似乎很通人性,從捉回的第一天起,它似乎知道這便是它的家,從不亂跳胡蹦,你打開罐蓋時,它就知道你要給它餵食了,從那裏蹦出來,晃動着身子或把那長眉用前爪兒捋下來,放在嘴中清洗,你放進半截兒鮮辣子或幾顆紅瑩瑩的石榴籽,它就跑着過去,細細地嚼了起來,正吃着還歡快地叫幾聲,你慢慢地合上蓋子,由透氣孔還能看到它晃動着頭兒有亮亮的光在閃動。

有同學說他最近捉到一隻歷害的蛐蛐,要與我的鬥鬥,我們便約好了時間,約好了幾個愛蛐蛐的夥伴。那真是一個特別興奮的時刻,大家都圍着兩隻罐兒,慢慢地掀開罐蓋;幾雙眼睛就盯着蛐蛐在瞅,從個頭看到顏色,再用草眉兒挑逗着它們,一隻在叫,另一隻也跟着叫,似乎它們很想碰面了,便輕輕伸過手去,將一隻撈到手心,又放在另一罐裏,兩隻蛐蛐就開始見面,遠遠地碰着眉須,相互發威,顫抖着身體,翹起那薄羽,清脆地鳴叫起來,突地一隻向前衝來,張開鉗口,去咬對方的前腿,對方轉身躲開了,這隻便接着咬。一隻在跑着,忽的就轉回頭來,張開大鉗,反撲過去,鉗住了對方的一隻後腿,兩隻蛐蛐兒便撕打開來,幾個翻轉打鬥,一隻蛐蛐就掉了一隻後腿,一跳一跳地跑開,勝利了的那隻,便圍着罐兒不停的在跑在叫,在宣佈着自己的戰績,那隻正是我的蛐蛐,我高興地將它放回自己的罐裏,又丟進幾顆紅瑩瑩的石榴籽兒,它高興地在吸那個紅紅的水汁呢。

那是碑林孔廟的后街裏,有一株幾人圍繞不住的古槐樹,樹下有一斜棚,是用油氈搭的,記得那棚裏總坐着一個老翁,身邊就摞着許多的瓦罐兒,有灰黑的,也有深紅的。總是有蟋蟀在那裏鳴叫,也總是吸引着孩子們整天圍繞着那兒在看。我常常捉到了蛐蛐,有了幾次勝績,便帶它去到那裏,叫幾聲蛐蛐老爺,那老翁便幫我看看蛐蛐是好還是差的。若真是好了,他便不會放你,說用罐兒換蛐蛐的事,但十有八九,他只看一眼,就讓你走了,因爲好蛐蛐是不多見的。

這一次我就帶着那隻鬥勝的蛐蛐,又叫了蛐蛐老爺一聲,他半理不採地掀開了蓋子,立即他的眼裏就有束神光,那長長的壽星眉一挑一挑的,臉上有了興奮勁兒,他仔細地看着那隻小蟲,又用手兒伸了過去,用個竹眉兒一逗,那蛐蛐便跳進他的手掌中,只見他用手托起,放在眼前又仔細觀看,突的他另一隻手往託蛐蛐的手臂上一拍,那個蛐蛐便彈出手掌,在空中翻着跟頭,剛落回手心,又是一彈,蛐蛐又在空中翻轉着,這麼三四下,他便打開一個紅色的罐兒,把蛐蛐丟了進去,那罐裏就有一個蛐蛐,個兒很大。我想,這下可完了,個頭差一半,光剩下咬斷腿了。那老翁極有興趣的玩起竹眉兒,這兒逗逗,那邊擾擾,一羣孩子便都伸過頭去。

一輪、兩輪、三輪,我那蛐蛐竟不示弱,看着被擠到罐邊裏,忽的一跳就立在了罐中,不停地鳴叫着,再往後,我那蛐蛐就有了強勢,咬的大個子開始竄逃,最終是跳出了罐兒,讓老翁收到另一罐裏。我原是想用它來換個罐子的,可看到這時,卻不想換了,我想帶它回去。老翁滿臉笑紋,長長的壽星眉搭拉着下來,他捋了一下鬍鬚,笑着讓我坐在他的身邊,問我是在什麼地方捉的,平時喂什麼給它吃。說着他拿出一個嶄新的罐子,要與我交換,我有些捨不得了,他又笑着找出一個用磚雕刻而成的小屋,放進罐裏。我被誘惑着,突然就想,好蛐蛐還能再捉來的。我竟然毫不猶豫地抱着那罐兒就往回跑。之後的好多天裏,我上課都在想着晚上去什麼地方捉蛐蛐,也一連數日,我幾乎天天捉到半夜。說來也怪,自從有了這隻心儀的罐兒,就怎麼也捉不到滿意的蛐蛐了。

記得第二年的夏末,我捉到了一隻上好的蛐蛐,個頭很大,通體泛着紅光,薄羽的下面,有着兩個金黃的小點子,特別喜歡鳴叫,而音色很特別,極清亮又有一種銅鈴兒般的金屬感。我喜歡極子,便叫它金籽兒蟋蟀,我很想帶去讓老翁瞧瞧,在我心中,他是一位蛐蛐專家,一個蛐蛐老爺。不巧的是,那日下午這城裏就起了大風,滿天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如注般的落了幾個小時,過後又是一夜的中雨,這座古城象是被水淹透了,老人都說:幾十年沒有見過這種暴雨,大的怕人。

兩日後,天空有着朗朗的陽光,我帶着那隻罐兒滿心歡喜地去找老翁。快到那棵老樹跟前時,我就感覺那樹有些怪,枝葉好象少了許多,樹的主杆兒似乎是斷了一樣,當我靠近時,才發現那個樹下的棚子不在了,蛐蛐的罐兒沒有了,那蛐蛐老爺也不見了。我很納悶,便去打聽,有人告訴我:前兩天那場大雨,電閃雷鳴,把老漢的蛐蛐棚都吹倒了,老漢冒着雨去支撐他的棚子,蛐蛐沒有損失,他便守在這棚裏過夜,說來也怪,那夜這雷電響的不停,老漢的兒子勸老漢回去,他就是要守這蛐蛐棚,頭一陣雷雨過去,又來了第二陣,那電閃得極怕人,就是最利害的那道雷電一下擊到孔廟的大殿上,大殿的一角都起了火,又一下電閃雷擊,就擊中那棵老槐樹,槐樹被擊穿了,冒了很大的煙,當人們圍着過去看時,老漢被雷擊倒了,斜躺在樹杆上,已經嚥了氣,衣服都被燒焦了一片。聽了這話,我心一陣寒顫,一陣哀傷。想起那蛐蛐老爺的樣子,我抱着罐兒回到家。

這隻金籽蛐蛐我整整養了一冬,最冷的時候,我把它放在暖爐旁,它時不時的在叫,眼看着春暖花開的時節到來了,不想在一天清晨,當我掀起罐兒蓋子時,它卻靜靜地躺在那裏,不再動了。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不再捉蛐蛐玩,但這段記憶卻永遠忘不了,特別是那蛐蛐老爺,那興奮時不停跳動的壽星眉,那紅色的、灰色的蛐蛐罐兒,我真就忘不掉。

高一作文 篇3

好友說:高二太無聊,高三太累,只有高一纔有我們的笑聲。好友又說:高二太平淡,高三太黑暗,只有高一纔有我們精彩的一面。高一,我們會把難題留給老師,接着團團將他圍住探出個究竟來。

然而更多的時間我們會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裏,稀裏糊塗地揹着不知東南西北的單詞和數學公式。初中的同學見了,顯出一臉的百思不得其解:何必那麼自討苦吃呢?高二、高三的哥姐們更是一副“過來人”的模樣:這算得了什麼呢……

從此,我們會開始嘴角飛沫地談論起羅納爾多在綠茵場上如何地瘋狂,開始感嘆喬丹那巨人般的身軀讓人望而生畏,也會開始研究中國的足球爲何進軍不了世界市場……

我們珍惜上天給予我們的一分一秒。我們愛一路小跑着去上學,我們愛着那黑夜裏昏暗的燈光,我們同樣愛着那不是星期天的星期天;我們會去尋找三毛到底流浪到了哪裏;會“資源優化配置”地利用所剩無幾的一點課間來扯些關於某個女生漂亮

而慕意不斷,某個男生長得帥氣而賞看不絕……

我們喜歡陰天特別是陰雨綿綿的日子,更喜歡打傘不打傘都沒關係地在雨中漫步,不去理會這是老天在哭泣在發泄還是在幹什麼,只要自己有一片晴朗的天空就ok了。

見面永不說“同鄉”或“同學”,因爲在我們的世界裏,僅有的永遠是“同類”;我們不喜歡口口聲聲叫“老師,老師”,而是用鹹澀不通的蚯蚓文拼出,“mr”和“miss”來。這或許就叫做“飄的一代”吧……

從不對任何人發誓。做得到搞定它,做不到拉倒。友情是不需要承諾的。在“飄的一代”裏更不需要。

我們喜歡擁有夢也喜歡發夢——無論黑夜或者白天;我們會去尋覓小鳥留下的喜怒哀樂,會去翻譯雨水寫在玻璃窗上的故事;一會讓風兒告訴我們前面的路,會讓時間印證自己的心……

高一,我們可以什麼都做什麼都來個第一次,因爲我們讀高一。 高一,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聞不問,還是因爲我們讀高一……

高一作文 篇4

這一週發生了很多的事,感覺過的還是很與意義的。給我印象最深的和給我快樂的還是要屬星期四那天。

星期四下午,班主任老師走進了教室,對同學們說:“明天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演出”,我們都議論要上哪裏演出啊?又不是過節,同學們的心理都產生了種種疑問。老師接着說:“我們不是要到哪裏演出,也不是因爲過節演出,而是要演我們課本上學到的第十二課《半截蠟燭》”,哦…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都非常驚訝,也非常高興。

老師把我們班分成了幾個小組,兩個女生四個男生六人一個小組,一個演伯諾德夫人,一個演她的兒子傑克,一個演她的女兒傑奎琳,剩下三個一個演德國少校,兩個演中尉。教室裏開始熱鬧起來,各個小組都在討論着並開始分配角色,我們小組自己都報上了自己喜歡的角色,我要演的是中尉甲。分配完了等放學回家後都各自準備自己要演的角色。

我在家裏反覆把課文讀了幾遍,心裏琢磨怎麼能演好那個中尉。到了第二天下午,我們班的節目開始上演了。一個小組接一個小組的演,當看到他們演的都很好時,我的心裏變得越來越緊張,懷裏像揣着一隻小兔子一樣,“嘭嘭”亂跳,又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又像一口吃了二十五隻小老鼠————百爪撓心。臨到我們組了,我特別緊張地出了教室,在門外,心想“要是我念錯了詞,就會給我們小組丟臉啊!我一定要演得像德國佬那樣的氣勢來”於是我盡力調整了一下緊張的心情。我鼓足勇氣“嘭嘭嘭嘭”敲響了門走了進去。結果,念得一字不差,表演的.都出乎我自己的預料,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我感到非常高興,也感到有一股力量向我衝來。

演完後,我高高興興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裏還一直在跳,不知是緊張還是激動。

高一作文 篇5

“唉,命苦啊!”咦?是誰在哀聲嘆氣?噢,原來是一本被遺棄的作業本。作業本有什麼命苦的事呢?

我走近它,把它撿起,撫平它的皺紋,拍掉它身上的灰塵,親切地問它:“你怎麼拉,怎麼會在這。又怎麼苦命?”

它一邊抽泣,一邊訴說着它命苦的事:你是不知道,我這本作業本實在是太命苦了。第一,我的主人,一把我買回家就在上面亂塗亂畫,等要做作業之時,就把塗過的紙頁撕掉了,那可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哪!在他撕的時候,也不顧我的感受,那可是心如刀絞的滋味啊!

第二,我的主人做作業粗心不說,而且特別吊兒郎當。就拿昨天的事來說吧:前天,主人一回到家就玩,一直玩到八點多鐘才急急忙忙拿出作業本,也不知他在上面亂寫些什麼。到昨天,老師批好,發給他時,一打開——我身上幾乎全是大大的“×”!他不覺得丟人,我還嫌他丟人呢!“訂正!”老師一聲斥責,他又“嘶哩嘩啦”拼命地用透明膠將我“毀容”。啊,我那……那光潔的皮膚,現在已成了粗糙黝黑的“爛相”。我那心裏真不是滋味啊。

第三,有時主人把我當摺紙,一有空閒就“嘩嘩”地撕下幾張紙來折這折那。如果折得好那倒無所謂,可是他卻折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而且,三折兩折就撕成碎片扔進垃圾筒。唉,那一刻啊,就連垃圾筒都爲我感到傷心難過。你說,這樣的主人是個合格的少先隊員嗎?

第四,主人把我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瞧我不順眼了,便“嗖”的一下把我扔進了垃圾筒裏。就這樣,我最終成了廢品。原本是爲人民服務的,到頭來卻淪落到這種地步。“哇哇……”

你聽了我的訴說,你知道爲什麼喊命苦了吧!我這本作業本是投胎沒投好,願下輩子投胎投個好人家。

聽了作業本的訴說,我們真是不該啊,想想作業本是爲我們服務的,不是我們的折磨品。我們真應該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爲了!

高一作文 篇6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霜雪未融,暖陽依舊,桃花十里,逢故人,迎新年。此情此景,年味兒依舊,我心所向。

春節將至,我們一家便“抄起傢伙”搬移回到老家衡陽,探望親人,體會年味。這不,正值臘八,大街小巷便已是張燈結綵,熱鬧非凡,一眼望去,一條街都是些年貨、雜拌,以及各種新奇的玩意兒,別提多有意思了。這一天裏,老人們還會搗鼓些瓶瓶罐罐,將臘八蒜吶,蒜蓉吶,都統統倒入罐中,再放上些醋,拌勻了,密封起來,以求入味。等到過年了,再取出來,那時蒜味兒淡了,醋味也淡了,少了嗆鼻的氣味,卻添了些許香味,那味道纔是讚不絕口。不過,我們時常會耐不住性子,好奇地戳破密封條,在被辣椒薰的“潸然淚下”後被長輩訓斥一頓。即便如此,那時的我們依然樂此不疲。

看着大人們爲了籌備吃穿用度的年貨而忙得焦頭爛額。最高興的恐怕就是我們這些孩子了,大人無暇顧及我們,我們便上街撒野,捉迷藏,猜燈謎,甩響炮,偷吃蜜餞,都令我們不亦樂乎。在歡聲笑語中,迎接盛大的春節。那啊,是年味兒。

清晨的第一炮將我們從夢中喚醒,彷彿宣告着着“年”的降臨,又彷彿象徵着忙碌的一天的到來。天微亮,晚輩們便將包餃子、包子材料準備好,肉餡啦,韭菜啦,紅豆啦,擺的滿滿一桌。一家人熟練地揉捏着麪糰,不出一會兒,幾百個鼓鼓囊囊的“白肉球”便成形了。我們不會包,到也依葫蘆畫瓢,捏出了幾個怪模怪樣的“扁豆”。不過終究耐不住性子,在收了紅包後,便上午成羣的跑沒影了。直到暮色垂簾,油香四溢,我們才循着香味。回到家中。那兒,是年味兒。

剛進門,撲鼻而來的糖味兒便饞得我們“口水直下三千尺”。可那些糕點,甜食是用來供奉竈神的,我們只能眼饞的看着。外婆見人齊了,笑咧咧的,將大家聚於供臺前,親自點上香,開始拜佛禱告,祈求安康。一縷縷,煙香繚繞,靜人心扉,虔誠安詳,那是年味兒。

經過虔誠的祈福,終於開始吃團圓飯了,大家圍坐在桌前,只見幾盤魚肉,幾籠包子,一碟晶瑩餃子等佳餚,擺的滿滿一桌,還有一大鍋老火湯。大家動筷子,互相敬酒,其樂融融。外婆將臘肉啦,青菜啦,蔬果啦,“嘩啦”一聲,全倒入老火湯中,一鍋端。霎時,老火湯沸騰了起來,那氣勢活像“鴻門宴”一般,蘸上自家拌的辣椒,那味道,也真是堪比《舌尖上的中國》!餘香繚繞舌尖,那啊,便是年味兒。

吃完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溫情脈脈的談笑風生,陳年舊事,雞毛蒜皮,過得去的,過不去的往事,似乎都成了談資。遠在他鄉的兒女,爲這一場團聚,千里而來,獨守空房的父母,爲這一場團聚,喜笑顏開。年味兒,何嘗不是家人團聚之樂。

不過,我們可沒這閒情雅緻,撒開腳丫跑向屋外,看着千家萬戶所燃放的煙花,交織繚繞,看着火花星子在天空中綻放一輪月圓,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若羣星璀璨,將沉寂的夜色照亮如同白晝。幕幕絢爛,倒映在孩子們的眼眸中,那,是童年的倒影。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年月更迭,年味兒卻是久久不散的,徘徊於心,我們顛簸一生,所尋的,何嘗不是,久違的年味,遙遠的故鄉,熟悉的故人,一段溫暖的過往。

年味兒,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