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推薦】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十篇

【推薦】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十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提起元宵節的習俗,我們第一時間說出的大概就是吃湯圓了吧,但是再仔細想想,元宵節最有意思的,是不是還有看花燈和猜燈謎呢?

每年元宵節,市裏都會舉行元宵節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琅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花燈和人在光與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衆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着筋斗雲,神氣活現。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鬍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花燈彷彿讓他們一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隻猴子:一隻手抓着樹枝,另一隻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隻桃子,調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並不全是真的,但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麼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在這些節日時,各個地方都進行着自己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中,我最喜歡的風俗習慣,就是端午節的包糉子。

每當剝開糉葉,晶瑩剔透的三角形的糉子映入眼簾,誰見了不咽幾口口水?吃糉子大家都會,而包糉子卻沒有什麼人會。我很慶幸,包過一次糉子。

那一天的端午節,奶奶大清早就去菜場,買來了糉葉、糯米、肉等。東西買回來了,大家就忙開了。奶奶忙着洗糉葉,媽媽忙着洗米、洗菜,爸爸忙着切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包糉子了,我發現包糉子在她們手裏十分簡單。我站在那看,自認爲很懂,在旁邊指指點點,說着自己認爲的方法:“這個要包鬆一點,那個少放點米,要不然綁不緊……”

幾句下來,媽媽不耐煩了,說:“別吵吵,你來包一包。看你到底包得多好,也體會一下包糉子。”聽到這裏,我立馬翹起了嘴,自以爲事地說:“好啊,來就來。這麼簡單的事,難不到我。”

看着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拿着糉葉,我還不知道怎麼包。偷偷看着媽媽怎麼包,將糉葉捲成甜筒樣,放調好的米和餡,加一片折的葉子覆蓋在上面,捆綁好。我一步一步學着,憑着股聰明勁,我還真做了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糉子。

媽媽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錯,等會兒你就嚐嚐自己的傑作。”

糉子下鍋了,我還特意給自己的糉子做了記號,想着吃自己包的糉子。約摸過了一個小時,奶奶說:“好了,好了。可以吃糉子了。”

我趕緊把自己包的糉子拿出來,咦,怎麼像個蛋糕一樣,是散開的?

媽媽笑得合不攏嘴,“看你還吹牛啵?做什麼事都沒那麼簡單的。”

從此,做什麼事,我不再自以爲是、指手畫腳了。經過這個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裝懂,否則就會出醜的。因而,我更喜歡上了端午包糉子這個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着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裏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乾了纔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裏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纔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裏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着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裏,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爲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準備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歡,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爲奶奶說這是用來招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準備妥當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着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爲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着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裏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就是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可是一件既開心又幸福的事情。

傳說張仲景當年辭官還鄉時,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當時人們沒有多餘的錢購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凍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凍爛了,有許多人到張仲景求藥,看到鄉親凍僵的樣子,便舍藥相救,獲得了百姓的稱讚。後來張仲景研製出了"嬌耳",也就是今天的餃子。人們吃過嬌耳,喝了驅寒湯後,渾身暖和,耳朵氣血也通了,吃過的百姓從此都沒有出現凍僵的現象,耳朵也沒有被凍爛了。

除夕當天,媽媽正在廚房包餃子,我也湊上去包,看到媽媽包的餃子一個個活像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麪杖擀麪皮。先把麪糰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麪糰變扁了,就可以擀了。三兩下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麪皮就出現在我面前,我也樂在其中,不一會兒,一堆麪糰便一個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麪皮放上餃子餡,把中間對摺,從左到右捏到一起,一個新月狀的餃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媽媽包的相比醜多了。媽媽鼓勵我說:"再包一個吧。"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點餡,包出來變得鼓鼓的了,美觀多了。半小時後,餃子包完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小巧玲瓏,讓人心裏頗有成就感。

讓人開心的不單單是吃餃子,還有包餃子這有趣的過程,因爲我知道每個餃子的背後都是我辛勤勞動的成果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端午節有包糉子和賽龍舟的風俗。我們淳安縣雖然不賽龍舟,但還總是包糉子吃呢!

對我們淳安來說,糉子不僅在端午節包,在其他時候也包。不過,在端午那天會包多一點,有時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糉子是種吃食,主要由糯米、糉葉、五花肉、棗、慄來做。有時包臘肉香腸,少時還會放紅豆排骨。糉子是從古代屈原跳江之後有的食物。傳說,屈原跳江以後。楚國百姓怕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糉子投進江中,希望魚吃糉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糉子就傳到至今。

我喜歡糉子。不僅僅是因爲糉子的美味,糉子的多樣。還因爲這表達了楚國百姓對屈原的敬愛與讚美。屈原不在了,但糉子卻從兩千多年前,一直傳到今天。

我們家經常包糉子。首先是準備好原料。把肉切塊放鹽和老抽醃漬一個晚上。把綠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準備好了。將兩張糉葉捲成一個鬥狀。往其中加糯米,儘可能填滿,放上小塊的醃肉。蓋上,抓緊,手不能鬆。如果折口太小,還能再加一張糉葉。拿根繩子,要足夠長,首尾相連。把繩子尾巴的那兩股扭在一起,然後開始繞。繞到最後在另外兩個角上打個八字形。最後抽繩首,拉緊就好了。

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品嚐糉子。糉子雖然有點難做,但吃起來卻很美味。單看那樣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裏品嚐着人間美味呢!

我相信,家鄉包糉子的風俗,會一茬茬往下傳,直到永永遠遠!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除夕一過,便到了大年初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這一天是要祭祖的。

大年初一,全市的人都在忙着祭祖的事宜。我們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媽媽將米飯煮成三成熟,堆到了兩個碗裏,再一扣,米飯便高高的隆了起來。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將桌子搬到了門口,然後將一張紅紙放在桌子前,用燭臺壓好。而我正和媽媽一起準備祭品。我拿起個一個碗,在底部鋪着沙糖桔。沒一會兒,碗底便鋪滿了。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我的心就像被跟繩子綁住一樣,被緊緊的勒住,喘不過氣來。

很快,橘子就和米飯一樣,高高的隆起了。媽媽也將豆腐、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盤子裏。燭臺上也插上了蠟燭,香爐上也插上了三根香。一家人又忙了許久,木桌上才擺滿了祭品:年糕、豆腐、茶水、米糕、橘子……如果出去逛一圈,家家都是這副光景,而且上午時,還不能吃葷食,只能吃素食。

到了下午一兩點鐘,家家掛起祖宗的畫像,然後就開始放鞭炮。全村鞭炮聲不斷,香的煙從家家的門中飄出。媽媽將豬肉、魚、雞蛋等肉食裝進木籃裏,放到桌上。也是從下午開始,就可以吃葷食了。

就這樣,一直襬到大年初三,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聽爸爸說祭祖是爲了祈求祖宗的保佑,也是爲了讓人們不忘根本。從很久以前便一直傳下來,直到現在都在繼續。

我們家鄉的祭祖別具特色,同時寓意美好,我爲這習俗感到驕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從前,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總會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愛吃青團。上至70歲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歲的小弟小妹,沒有哪一個不愛吃青團。

青團,顧名思義,就是青色的小圓球,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顆綠色的寶石,圓滾滾,胖乎乎,叫人覺得它可愛。

我們姐妹幾個,在清明節前總會幫着大人做青團,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包裹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揉成球狀,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們在做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偷吃幾個。媽媽見了,皺眉道:“咦,怎麼少了幾個青團?”每到這時,我們便躲進屋子裏偷偷地笑。

等青團一上桌,我們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顧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團。平日裏的什麼淑女優雅,此時早就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點青團,一隻手上拿着三四個青團,另一隻手還在不停地搶着,等到別的菜都上齊了,我們一個個眼睜睜的望着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吃着雞鴨魚肉,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青團已經塞到喉嚨眼了,還能吃得下去嗎?於是便在心裏暗罵自己當初爲什麼要吃那麼多的青團。可是等到來年清明節時,我們見了青團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去搶。

現在的我,看到街上有賣青團的,便會纏着媽媽給我買,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團時,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這些節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日喲!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吃糉子,糉子裏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糉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糉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最好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着糉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着槳奮力划動着,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糉子了。

中秋節也是我過得傳統節日,中秋節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爲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後昇天了,人們爲了紀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可真悲傷啊!

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爲了讚美嫦娥的高尚品質。中秋節是我最愛的節日,因爲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過中秋節,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總是開開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