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十篇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十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牀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麪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麪糰並擀成麪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麪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麪糰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着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閒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着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擡頭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爲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爲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着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擡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一簇紫、一朵雲、一碗香,就在不遠的地方。走過去,你一定不由地讚歎。

一簇紫——紫荊花

我是一個正宗的柳州人,想到柳州,你們會先想到什麼?對,沒錯,就是那無處不在的紫荊花。

整個柳州里,我可以和你打賭,即使是在最偏僻,最無人問津的地方,也至少會種上一棵紫荊樹。整個柳州里的紫荊樹加起來足足有26萬株呢。

你知道哪裏的紫荊花最美嗎?最美的紫荊花分佈在學院路、小桃源等地。學院路的紫荊花有紫有白、小桃源的紫荊花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因爲紫荊花顏色的美,使它上了新聞熱搜榜。

一朵雲——雲上之景

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王大廈吧,它不論在哪兒,都是城市一顆耀眼的明珠。

是的,柳州就有這麼一座地王大廈。

但今天,我要介紹的並不是地王大廈,而是它開發的一個項目——雲頂觀光。

雲頂觀光,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在很高的地方進行娛樂的一個項目。人們在上面可以看到整個柳州的樣子,可以在玻璃棧道上玩,可以在上面喝下午茶……只是一個雲頂觀光,就能幹這麼多的事情,也難怪“雲頂觀光”項目會那麼受人們的喜愛了。

一碗香——螺螄粉

一提到柳州,除了提到紫荊花外,就是提到螺螄粉了。

螺螄粉,一碗螺螄湯、酸筍、螺螄,再加上一兩粉,就是一碗香氣撲鼻的螺螄粉了。在我家門口有一家螺螄粉店,生意非常興隆。

我的家鄉柳州很美,歡迎你來參觀!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在元宵節前一天的.晚上就開始。晚上八點整,“老爺”出廟,十幾個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爺”的後面跟着。“老爺”身高一米,長四分米,寬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帶着紅色的鬥風,在四個人架的轎子上,真是威風十足。當“老爺”經過時,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當架“老爺”的人要換時,先要把鞭炮放響。然後在換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換一次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會有人送來飯。

通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也有點了解了吧。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做你的導遊,爲你服務,讓你親身體驗一下。

家鄉有許許多多的風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點整,一起放鞭炮;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端午節全家一起吃飯,一起划龍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家鄉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強,就走過去摸了一摸“老爺”的頭和臉。誰知,被爺爺看見了,接着我就被爺爺拉到“老爺”前兩米處,然後,爺爺讓我跪在地上,向“老爺”請罪。請完罪後,爺爺訓斥了我:“老爺”,是神,不能亂摸、亂碰。”聽完爺爺的話後,我轉身往後看,看了“老爺”一眼,心裏想:“老爺”真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架“老爺”的這種風俗民情表面上是一個快樂的活動,但實質裏卻是一個嚴肅、認真的民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裏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裏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牀,家家戶戶都飄着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着,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滷,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裏,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爲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面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竈臺上供給竈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着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着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爲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着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裏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裏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裏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儘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餈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牀了,他們把前一天都準備的糯米放鍋裏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裏,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裏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複,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餈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竈裏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儘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餈。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裏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爲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糉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於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糉子,扔到江裏,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糉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糉子。糉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裏,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裏。她要包的是小腳糉,顧名思義,小腳糉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糉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糉葉對着雛形一裹,最後用繩子包紮。外婆嫺熟的手法,行雲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糉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糉葉裏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着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儘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並告訴我:“你捏的太鬆了,所以纔會散。”聽到外婆的指導,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糉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糉子就這麼誕生在我的手裏,儘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糉子嘛。而最後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糉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糉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裏傳來一陣“噗嚕嚕”的聲音,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糉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糉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紮糉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鬆散了吧?被糉葉包裹着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又是爸爸來喊吃飯了,我飛也似地衝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裏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糉子。糉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糉葉裏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糉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廚房裏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並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裏。我拿起糉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糉葉清香環繞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麼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於端午的詩句。端午節當中包糉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己獨有的風俗,而我們家鄉的風俗也與衆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都彰顯着風俗的獨特魅力。

我的家鄉在淳安,我們這兒的風俗——跳竹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在春節的時候,家鄉的跳竹馬活動就開始了,這表演我看過幾次,十分隆重,也極具特色。

我印象最大的是,今年的跳竹馬了。那一天是村裏來了藝人們的一天,說是藝人,其實是村裏平時表演的人。

不一會兒,城裏鄉下,不少人們都聚了過來,到了舞臺旁,大家都趕來一睹熱鬧。

隨鞭炮與鑼鼓聲的響起,竹馬也開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壯年們都從各地紛紛的趕了過來。不一會兒,竹馬錶演到了高潮部分,人們不禁歡呼着,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馬服,與他們共舞呢!

竹馬演出的地方,在村裏的“毛族廣場”上。表演進行到了最後部分,在後臺的村幹部們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領導們的加入,我們就更開心了。

竹馬錶演完了,睦劇也隆重的登場了,主要戲目有《南山種麥》、《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出我們習俗的獨特魅力。我們應該要去保護,傳承這種美好的習俗,讓美好與快樂持續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飯桌前,桌上豐盛的年夜飯散發出迷人的香味,火鍋裏沸騰的豬排也在誘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邊吃,一邊說笑。姐姐運氣好,一下子夾了個雞翅膀,媽媽打趣道:“吃了雞翅膀好會梳頭。”淘氣的妹妹放棄夾着的豬尾巴,將目標轉移到姐姐身上,眯縫着眼睛:“唉,原來你把雞翅膀都獨佔了,怪不得我不及你會梳頭。”“你也不錯呀,吃了豬尾巴也就不會流鼻涕了。”雞翅膀長了腳的飛到妹妹的碗裏。一家人大笑。,快樂和溫馨在昏暗的燈光下瀰漫。

時鐘已敲響了八點,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盤,和諧的分配竟使這碗盤也發出叮噹的讚歎聲。(《團年飯》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響起來。“喔,過年啦,過年啦!”孩子們跟着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音跳進跳出。父親和叔伯忙着貼春聯年畫,母親和嬸嬸忙着端菜上桌。平日裏怕吵鬧的爺爺奶奶坐着看着,臉上寫滿幸福。屋子裏洋溢着節日的快樂氣氛。

“開飯了,開飯了!”隨着這聲吆喝,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讓人聯想到物體的分子作無規則運動時的狀態。

“菜好吃呀,到底是兒媳做的呀!”爺爺嘖嘖稱讚道。奶奶也微微點點頭,表示讚許。夫唱婦隨,爺爺奶奶還是恩愛得很哩。面對滿桌的好菜大夥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風捲殘雲地大幹起來。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熱火朝天,猶如節日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