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民俗六年級作文集錦15篇

民俗六年級作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民俗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俗六年級作文集錦15篇

民俗六年級作文1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與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爲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與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與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與與美美,團團圓圓。

民俗六年級作文2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說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衝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佔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後,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鬥馬、鬥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於貴州、四川、雲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着同一曲調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着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爲盛裝和便裝。盛裝,爲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着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和傳說故事流傳至今。“飛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捨不得走。

民俗六年級作文3

一年之中,最令人興奮的節日當然是春節了。春節裏的民俗和飲食,如同錦上添花、畫龍點睛。

先說春節的民俗。臘月二十三這天,便是小年。按照民俗,這天裏,人們需要祭竈王爺,讓竈王爺上天說自家的好話。

臘月二十四,要打掃自家的房子,意味着掃除一切對人們不友好的事物,迎接歡樂、財富、健康,這是辭舊迎新的象徵。

再過幾天,到了大年三十這天。人人都盼着這天,因爲這天晚上是一年的最後一晚。晚上要吃餃子,還能看各地的春節聯歡晚會,難怪會讓人人掛念。

大年初一初二,人們都會穿上新衣服,外出遊玩,也會燃放鞭炮,使年味兒在爆竹聲中越來越濃,讓人們十分享受。

再說過年時的飲食。臘月二十五,人們吃凍豆腐。在北方,人們把做好的豆腐放在室外,寒冷的天氣使豆腐在一夜裏凍成蜂窩狀。凍豆腐怎麼燒都很好吃。

臘月二十九,要蒸饅頭吃。饅頭也有很多花樣,有的捏成花形的、魚形的,還有元寶形的。味道也有不同,有酒釀的、紫薯的、夾豆沙的。味道和形狀各有千秋。

三十晚上,餃子是主角,也有年夜飯。餃子也有元寶形的,但餡料多是豬肉。還有一些農村裏,在餡里加一枚硬幣,吃到包有硬幣餃子的人,在下一年裏會很幸運哩。

年夜飯也有在模子裏被製成各種樣子的米粿,有的是元寶,有的是錦鯉,這兩樣居多。米粿裏摻進豆沙,摻進一些堅果,十分好吃。

現在已進入立春,但“過年”這個詞鐫刻在每個人的心中。懷念過去的年,期盼將來的年,民俗飲食是不變的,每個人對年下的定義也會不變。

民俗六年級作文4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且只說茶,就種類繁多。比如:龍井茶、普洱茶、莫幹黃牙……真是數不勝數。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們德清特有的,“茶中奇葩”——烘豆茶。

在《史記》中有記載:大禹治水的時候,下渚湖周邊,洪水氾濫。於是大禹封汪芒氏爲防風王,前來與百姓一同抗洪。但抗洪期間,防風操勞過度,身患重病。當地的百姓用烘青豆、醃製的陳皮和野芝麻泡茶給他喝,結果很快大病治癒。但是大禹聽信佞臣之言,誤殺了防風王。後來得知實情,後悔不已。於是爲他建造廟宇,塑像立碑,歌功頌德,供世人瞻仰。所以烘豆茶又名“防風神茶”。

烘豆茶是用烘豆、陳皮和芝麻等,數種香料配製而成的。但主料是黃豆,它的製作可不簡單。首先是要把皮剝開,在鄉下有一句俗話:“誰家剝黃豆,大家都來幫。”大家一起剝,速度可是快了好幾倍哩!在家剝好的黃豆,用水煮熟。最後把熟黃豆放入圓形竹匾上曬乾,用炭火烘上幾日。那黃豆從黃變綠,香噴噴的烘豆也就烘好了。製作一杯烘豆茶也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東風”是什麼呢?哈哈,是一隻精美的杯子!一隻金邊白瓷杯,好似一朵綻開的花兒。不同的人家,杯子當然也不一樣,但都令人賞心悅目。杯子中,碧綠的茶葉,青綠爽口的烘豆,橙紅色的胡蘿蔔乾和金燦燦的陳皮,組成了一幅絢麗的彩色畫卷。捧在手裏,水不燙,溫溫的。呷一口,水中帶着鹹鹹的味道,伴隨着幾聲嘎嘣聲,烘豆,陳皮和芝麻的香味兒,蔓延整個口腔,舒適感傳遍全身,沁入心脾。正所謂“茶不醉人人自醉”。

現在,人們吃的都過於油膩。但是隻要喝上一杯香噴噴的“烘豆茶”,就能把人從迥異的當代拉回樸實無華的從前。

民俗六年級作文5

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關於彝族有趣的風俗和生活特點,所以我把這些有趣的特點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裝都是一樣的,男人通常會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腳長褲。女人多數會保留自己民族服裝特點,一般頭上會圍上包頭,還會繫上腰帶和圍裙,有些婦女會穿長裙,確實非常有特點。

有衣服穿了,還要有東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飯和麪食,這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時還吃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彝族人雖然也吃麪和大米,但不像我們吃的次數多,他們只是偶爾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獨特,他們把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去燉,漢族人稱這種肉叫“坨坨肉”,光聽這名字就能想象這肉好大。彝族吃飯時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對於彝族人是一個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糾紛,而且還是交結朋友等各種場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麼事都很容易解決。

吃的穿的都有了,還差一個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漢族很相似,他們夯起幾面牆,再用長長的“板頂”蓋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節日呢?當然有,比如火把節就是一個,節日曆時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裏的人宰豬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趕回來吃團圓飯,還會有人在村子裏建造祭壇,接着點燃聖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驅趕病魔和災難。第二天叫贊火,也是火把節的高潮,人們會舉行賽馬、唱歌等熱鬧的活動,我也非常想參加,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節的尾聲,夜幕降臨時,全村人手持火把,競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裏的人會聚集在一起那場面一定非常壯觀,一條條火把組成的火龍向着一個地方前進,等人差不多到了,點起一個大篝火,人們揮舞着火把,載歌載舞,迎風引吭,希望日後可以團結有愛,爲期三天的火把節就結束了。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彝族的風俗特別有趣呢!

民俗六年級作文6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有着傳統的風俗,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中國春節的民風民俗。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羣衆之中,歷來爲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民俗之三――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爲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民俗之四――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兒童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兒童的枕頭下面放壓歲錢,保護兒童。在明清時代,“以彩繩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因此一些地方把給兒童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爲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兒童,祝願兒童“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這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民風民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民俗六年級作文7

我的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着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爲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爲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爲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纔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民俗六年級作文8

細膩、精緻、美麗,把樣式與雕刻,民族文化與人物性格結合在一起,它既是特別的工藝品,也可以組成一部經典的雅俗共賞的戲劇。它,是一種具有千年歷史的飾品,它就是皮影。

人們都知道,陝西是皮影的發源地,但是,你知道皮影是怎麼做成的嗎?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上等的皮影,首先材質就要好,應選牛皮或驢皮做材料,先用一種薄木板把皮子上的毛刮乾淨,刮完了要放涼水裏浸泡幾個小時,然後拿出來接着刮,一直要刮到皮子變得透明爲止。接下來用熱水浸泡皮子,使它變得柔軟,還要用的不停地揉搓,爲的是讓皮子沒有雜質,這樣雕刻起來就會更加流暢。下面要把軟軟的皮子緊繃繃在木框上晾乾,過了幾天後,皮子就會又硬又平了。

現在可以在皮子上雕刻了,人們用一種特殊的炭筆在皮子上畫好形狀,然後把它刻下來,該鏤空的地方要鏤空,這時人們就用鮮豔的染料給皮子上色,上完了還要把刻好的皮子放入火中烤一烤,這樣會固定顏色。至此,一個美麗複雜的皮影就誕生了。

皮影大部分都是戲劇中的著名人物,尤其是女子最爲美麗。你看那個精心雕琢而成的女子,頭梳羊蘭發,還戴着宮花,耳朵上點綴着一顆金光閃耀的紅寶石,她身穿錦織雲紋袍子,腰間佩帶着丁冬作響的綠色玉佩,手指爲蘭花狀,姿態顯得大方而端莊。一個個生動精緻的皮影,一出出經典絕妙的戲劇看得我眼花繚亂。

皮影,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它鄉土氣息深厚,緊密地結合着生活,它是受大地水土孕育的工藝品,也包含着文化的精華。“手承心承手,人傳世傳人”,皮影也固化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體驗。

民俗六年級作文9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家家都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竈儀式。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要昇天想玉帝稟報這家人一年裏的善惡,供玉帝據以懲罰。於是,百姓們供上紅燭,糖瓜沒期望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據說在大年三十晚上,他還要與衆神同來人間過年,這個時候,家家則會舉行“接神”,“接竈”的儀式。

在臘月二十四,我隨媽媽、爸外婆和奶奶一起打掃家裏的每一處地方。以前 打掃的時候,都是胡亂打掃一通。但是,這一天是“掃房日”,所以可不能馬虎了。此後家幾乎胡煥然一新,店鋪、百姓人家,新帖的春聯光線奪目,顯示着家富人寧,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

除夕這天,家裏祭祖、接神、接竈,非常熱鬧。大家也已經不工作了,在外的遊子也千里迢迢的追趕回來。家裏的長輩和晚輩匯聚一堂,隨後我與弟弟妹妹們等待這發“壓歲錢“。”壓歲錢”的名字還有一個小傳說:“年”好比“歲”,過年時,人們怕“年”來搗亂,就把壓歲錢放在小孩子的牀頭枕底下。當“年”來到百姓家吃孩子時,枕頭底下的紅包發光,就把“年”給嚇走了。從此,人們便有了這個習俗。

吃過團圓飯,一家人陸續來到了門外,將鞭炮整齊有序的擺在兩道中間。然後爸爸和舅舅把火線點燃。門外的鞭炮聲跟鞭炮的名字一樣——“震中雷”。看着一家人臉上露出的歡悅的笑容,聽着門外震耳欲聾的聲音。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除夕之夜,通宵燈火齊明,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在電視機旁看着各種節目,一起拍手叫好,歡歌笑語連不停,盡情娛樂。人們辭舊迎新。當新年的鐘聲響時,四面八方鞭炮齊鳴,歡慶活動進入高潮。

初一一大早,熱熱鬧鬧的拜年便拉開了序幕。 ”

民俗六年級作文10

盼啊,盼,終於,一年一度的篝火會到來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過元宵後,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衚衕口,這時滿衚衕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這裏,有說有笑。忽然有人喊:“開始烤火了。”於是人們都趕緊跑到家抱柴禾,不一會的功夫就抱來一大堆柴禾。我點着火,人們齊聲喊:“篝火會開始嘍!”大人們圍在一起興奮的說:“終於盼到篝火會了,這一年過得真快啊!”奶奶也慈祥的說:“是啊,這日子好過啦,年的味道更濃了。”對門笑着說:還是新中國的新農村好啊!我家今年新添了一臺電視機還有一臺拖拉機,另一個也搶着說:“我家也添新電器了……

我們小孩圍在一起,嬉笑着,打鬧着,我說:“今年我買了點小女孩玩的小花炮,你們呢?小宇說:“我也是,媽媽還給了我壓歲錢,現在媽媽掙的錢多了,出手也大方了。”他滔滔不絕地說着,我趕緊打斷他說:“我們開始放花炮吧。”我點着一個“滿天星”然後藉着燈光用“星語”寫下了我今年的願望。又閉上眼睛祈求這個願望的實現,夥伴們也不約而同的寫下了自己的願望。按照家鄉的習俗,我們就該一起放跑了,於是,人們都拿出各式各樣的炮來,天空中頓時出現了多彩的圖形,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瞬間中。

哥哥、姐姐們也聚在一起,說着自己新一年的夢想和計劃。最後就是表演節目了,我們紛紛來到抽獎臺抽獎。“耶”!今年是我表演。我不由自主的喊出聲來。我用嘹亮的聲音說:“我爲大家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恰。”雖然沒有音樂,但是,我隨着觀衆的掌聲跳出了節奏。

伴着一陣歡歌笑語,篝火會結束了,在笑聲中,我們又走進了新的一年。我們也會微笑着去迎接和麪對每一天。

民俗六年級作文11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端午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我剛起牀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穿好衣服就發現一門把手上掛了幾捆捆好的艾葉。後來我問爸爸這件事,爸爸笑着對我說“艾葉可以辟邪,還可以做藥材用。”我聽完後匆匆下了樓,看見媽媽外婆在包糉子…

媽媽包糉子的動作可嫺熟着呢!先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紅豆、豆沙、糯米等做餡,將這些餡煮熟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之後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文火煮半個小時就可以了。鍋裏不時地飄散出一股糉子的香味,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饞嘴的我不住地問媽媽:“糉子有沒有好啊?我等不及了!”媽媽有時耐心地回答我一聲:“沒有。”有時卻懶得回答我。再過半個小時後,饞嘴的我終於吃到了香噴噴的糉子,心滿意足了。

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但是吃糉子和賽龍舟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走過來告訴我:“春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仗義執言遭到革職放逐,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自己有心報國卻無法挽回,心如刀割,但是屈原不肯放棄自己的國家,於是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紛紛划起龍舟到汨羅江去憑弔屈原,有的還拿着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食用,這樣魚蝦就不會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擔心飯糰被蛟龍所食,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發展成現在的糉子了。以後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爲的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聽得津津有味,想不到糉子和龍舟的“背後”竟有這麼悲傷的歷史故事。我以後要更加珍惜五月初五這個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一個擁有歷史故事的節日,我愛這端午節。

民俗六年級作文12

剪紙是我們中國的一門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面對眼前這幅精妙絕倫的剪紙,我不禁拍案叫絕,嘖嘖讚歎。

這幅剪紙展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臉上掛着甜甜的微笑,身着五彩繽紛的長裙,頭頂頂着三個白碗在翩翩起舞呢!

看着看着,我入神了,彷彿身臨其境:晚上,新疆的大廣場上正舉辦着篝火晚會,異常得熱鬧。這時,一位美麗的姑娘款款走上了舞臺。她身着紫色輕紗演出服,衣服上繡着各種各樣彩色的花紋,讓人目不暇接。頭髮上掛着許多珠子,一朵鮮豔的珠花嵌在發間,着實耀眼。脖子上掛着一串小鈴鐺,細細的手腕上戴着許多手環兒,閃閃發光,讓人感到很隆重。

正當我在思考着爲什麼要穿成這個樣子時,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陣美妙的音樂,姑娘那輕盈的身姿也隨着音樂擺動起來,脖子上的鈴鐺發出了清脆的響聲。音樂聲、鈴鐺聲和熱烈的掌聲形成了最動聽的天籟之音。

這時,另一位姑娘拿着幾個白瓷碗走上了舞臺,把一個碗拋向那個跳舞的姑娘。只見那位跳舞的姑娘靈活地把身子一扭,頭正巧頂住了那隻碗。就在她一扭,一頂之間,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小心呀,姑娘,別摔着,別一不小摔碎了碗,扎到腳。”我還沒看清怎麼回事,那姑娘已經隨着音樂又轉了幾個圈,接着那個拋碗的姑娘把碗一下子全部拋到了空中,跳舞的姑娘如旋風一般,用手和腳同時接住了碗,然後像雜技演員似的把碗全部一下子頂到了頭上,開始做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她時而跳,時而連轉好幾個圈,時而劈叉……最後收場時,她頭上的碗已經有八個了。頓時,觀衆席上傳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想到這裏,我不由念起了一句俗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表演難度如此高的舞蹈,一定得下很大的功夫吧!

一張小小的剪紙竟然能讓人聯想出這麼生動的情景,剪紙的魅力不言而喻。了不起的剪紙;了不起的人,更了不起的是創作。

民俗六年級作文13

生活越來越好了,可是人們卻感到年味淡了,過年沒意思了。民俗文化逐步遺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重要原因。走,跟着杭州市濮家小學四(5)中隊的喜氣洋洋小隊去千年古鎮——塘棲,訪民俗、尋年味。

一踏進廣濟橋邊標有“古鎮年味節”的大紅“牌坊門樓”,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一串串的大紅燈籠。紅紅的燈籠,映紅了人們的臉,瞧,我們站在這裏合影,個個臉上喜氣洋洋。

下了廣濟橋,街道兩邊店鋪林立,年貨琳琅滿目:匯昌米糕、粢毛肉圓、糉子、鑊餈、梅花糕、臭豆腐……我們不僅大飽眼福,口福更是不淺。最吸引人的要數老火竈打年糕了。高高的老火竈上,炊煙裊裊,米香瀰漫。用這個竈頭蒸出來的年糕又黏又緊,咬在嘴裏軟而不鬆,有彈性卻不粘牙,好吃得不得了。

剛出鍋的米團,還冒着熱氣,一位爺爺揮着大木槌,不停地給米團翻身。

看着爺爺的動作這麼輕盈、熟練,我們也手癢癢了,想試試。一拿,才知道大木槌是這麼沉重,我們四個小夥子一起來也很費勁,爺爺太了不起了!

經過千錘萬擊的年糕到了案板上,爺爺把年糕搓成長長的橢圓形,用一根細繩將年糕切成了饅頭狀,太神奇了。

接下來開始捏年糕,爺爺先把年糕切出兩塊薄片,捏成圓形,黏在小方塊的年糕上,用紅顏料一抹,真沒想到,爺爺那雙粗糙的手,一轉眼工夫竟能捏出如此好看的元寶。

我們隊員們也來體驗用細繩切年糕、動手捏年糕,跟着爺爺學做元寶。

爺爺還告訴我們,打年糕是中國古老的年俗,寓意着年年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古鎮濃濃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嗎?

民俗六年級作文14

“黃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詩句中的“白玉”和“玉珠”形容的是德清有名的美食——洛舍魚圓。

洛舍魚圓美味爽滑,柔綿而有彈性,白嫩宛若凝脂,但你們知道它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相傳於楚文王時代,文王第一次吃魚時,被魚刺卡住了喉嚨,當即怒斬廚師。此後文王吃魚,廚師必先斬魚頭,剝魚皮,剔魚刺,剁細製成魚圓,文王吃來覺得香鮮可口,完全不用擔心魚刺會卡在喉嚨裏,連連叫好。從此,將魚肉製成魚圓成了荊楚一帶的風氣,慢慢蔓延至了江浙一帶。

我的外婆是一個洛舍人,我有幸看到了魚圓製作的全部過程。

外婆先從菜市場買來一條鰱魚,外婆說:“買魚可考究了呢,不能大也不能小,大約四斤左右的鰱魚最適合做魚圓。太大了肉質粗糙,做出的魚圓不夠鮮美,不細膩;而太小了,可以做魚圓的肉就很少,肉質太嫩,粘稠度不夠,做出的魚圓數量太少。”魚買來了,外婆沿着魚背切開,將魚分成兩半,把其中一半固定在木板上,再用鋒利的刀,把魚背和魚尾上的刺剔下來,把肉刮下來,剁成肉泥狀。肉泥裝在一個大容器裏,慢慢分批次地倒入1。5倍的水,用手攪打成粘稠狀,再把它捏成圓形,冷水入鍋燒熟,這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魚圓就出鍋啦。

它們白嫩宛若豆腐,口感如凝脂般絲滑,輕盈如浮萍般漂浮於鍋中,垂涎三尺的我連忙撈起一個放入碗中,一陣陣魚香縈繞在鼻尖,一口咬下去,極富彈性,略微咀嚼即化,我禁不住誘惑,一口氣吃了六七個。

洛舍魚圓果真名不虛傳,味道如此鮮美,我一定要傳承外婆的好手藝,到時候歡迎大家來我家品嚐哦!

民俗六年級作文15

除夕之夜,熱鬧非凡,鞭炮爭先恐後地響了起來,一束束火花竄上天空,轟地一聲在天空中綻放,我越來越激動,可我激動的並不是可以拿到大紅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們老家那兒過年常有的“福餃”。

福餃福餃,顧名思義,那便是有福氣的餃子,這餃子可不是一般的餃子,它分爲三種味道、三種外皮。加起來便是六六大順。

首先,餃子的三種外皮十分特別,並且純天然無色素,第一種是胡蘿蔔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麥粉和新豐收的胡蘿蔔壓榨成汁後又和的麪皮。成品紅通通的,寓意着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第二種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豐收的芹菜壓榨成汁後又和成的麪皮。成品綠油油的,寓意着身體健康。第三種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細細的艾草和成的麪皮,又糯又軟,寓意着新的一年裏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其次,餃子裏面包着不同的食材三種味道,也分別寓意着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種包的是蜜棗,寓意着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種包的是金色小魚,寓意着年年有餘;第三種甚至會包一元硬幣在裏面,寓意着新一年財源滾滾。這三種味道,三種麪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種福餃,寓意着我們相處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是奇妙!

“終於端上來了!”

我心裏一陣狂喜地叫着,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福餃,閉着眼睛選了一個,送入口中。一陣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迴盪,“咯噔!”我的牙齒咬到了一個堅硬的金屬,我連忙吐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我的腦袋一轉,心想:這一年,我肯定會無病無災,無憂無慮,我們家會也會財源滾滾喲!

傳統的民俗風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們要盡力保護它們,可不能在新世紀的海洋裏沒有了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