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初一讀後感範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初一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3K 次

【篇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初一讀後感範文

當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忍不住再看了一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家長總是以我們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發展需求,這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聆聽與觀察,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我們家長要格外關注。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家長獨具慧心,認真對待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千萬不要用通常的標準和對自己的經驗去要求孩子。往往我就在這方面做的不夠正確,總是以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抹殺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自信。對待孩子也沒有那麼耐心,常常是以自己的情緒來左右了孩子的想法。

當看到這本書時,我就覺得好多專制的事情都正是我正在做的,我想我要改變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以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就會發現孩子的進步很大,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比成長。一個人如果沒有獲得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多半很難在他身上正常實現。

用愛的眼光來觀察孩子,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少一些批評,這纔是她成長的堅實基礎。

【篇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和孩子一起讀完的,說實話,孩子對這本書的體會和感受比我要深刻得多。

這本書好多內容在理論上我都非常贊同和欣賞,可在自己教育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往往不能堅持,一遇上孩子不聽話和不順心的事,就容易急躁、發脾氣,這時,宇辰就會跟我說:“媽媽,你看書中的好媽媽是如何和圓圓姐姐一起溝通、一起解決問題的。我們是孩子,難免會犯錯,需要最多的就是媽媽的耐心和溫柔。”孩子的話提醒了我,給我的感觸最深。現在再遇到這樣的情形時,我會盡量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更多地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孩子也比以往更願意和我講一些在學校發生的和自己生活中認爲有趣的事。多交流、多溝通,這是孩子和家長之間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現在宇辰在很多方面也總拿自己和圓圓姐姐做比較,他經常對我說自己能夠和姐姐一樣堅持閱讀各類書籍,上課專心聽講,能夠獨立完成作業,懂禮貌,長大爭取像姐姐一樣優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是本好書,不光當父母的要看,也值得孩子讀一讀。

【篇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作文】

女兒還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推薦了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開始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同事很驚喜的說,“你也在看啊,這本書寫得不錯的”。此時我纔開始重新認真的閱讀這本書。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良多。

女兒開學已快一個月了,這一個月裏我也看到了諸多書中提及的教育方式。這與我的傳統學習理念有較大的出入。例如:書是應該“讀”的。之前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書中的內容應該要加以消化,用自己的理解去複述書中的內容。但對於剛剛纔認字的女兒來說,用手指指着書本逐字逐句的讀,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獨立閱讀的好習慣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習慣的養成對女兒的幫助要遠勝於識字量的增加。我相信書中優美的語言熟悉更勝過自己的對文章的概括。把認字和閱讀結合起來而不是分成獨立的兩個部分來進行用欣賞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認字。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聯想到當下女兒在進行應用題解答時也時常會碰到讀完題目卻不知所云的狀況。更堅信了“閱”與“讀”結合的重要性。

又例如:關於興趣的培養;每一個家長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因操之過急而適得其反。女兒現在在學拼音,拼音的第二聲和第四聲總也分不清楚。不斷的重複我也有些煩了,態度不自然的就變得有些過火。以致於後面女兒每發一個音時都會思考一下並在口中默唸四聲然後再發音。但最後還是錯,女兒哭着跟我說“因爲我怕錯,我也不想錯,我想對”。我想這時的女兒對拼音應該是深惡痛絕的。此時的學習對她來說應該是一顆苦藥。人最難抗拒的是“成功的誘惑”,最討厭的莫過於“強迫的接受”。回想兒時的我們也曾走過的這一段艱苦歷程,那時的我何嘗不想得到成功呢?書中教我們做一個記錄成長的冊子,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記錄在案,每一個點滴的成功都將化成孩子向着新目標前行的動力。每一個失誤也終將成爲孩子自我修正的座標。我想記錄的本質還不在於對於孩子的指導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家長提出了堅持的要求。用家長的言行去引導孩子用堅持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常說孩子的教育是一場沒有排練的舞臺劇,我們只能隨着時間的年輪不斷的編排劇目,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去認真的思考不去理性的處理,一味的按着自己的性情武斷的做出判斷,這樣可能培養出一個偏激、叛逆、任性的孩子,而凡事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從失誤中體會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有很多習慣性的做法,其實是做反了。對照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我也在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言行、方法。也從與老師的交流和女兒同學家長中瞭解和學習更多的教育方法。還清楚的記得老師來家訪的那一天,當着老師的面和孩子的一句玩笑,當場被老師指正。孩子犯了錯或做了些不適當的舉動,其中一定會有他的原因或是因爲習慣或是他表達的方式不太正確又或者詞不答意等等。簡單的及時的糾正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能力爲目的,對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損害的方式都是不適當的,即便是一句玩笑滿足了家長當時的需求但對孩子的傷害一定是很大的。目前我也發現女兒經常會有從衆的心理出現,或許與之前的這一系列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關係。不適當的教育方式影響的將是孩子多年甚至一生的學習和處事態度。

書中還提到了我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誤區,就是“管”和“教”的分別,很難說教更勝於管。孩子的觀察力是相當敏銳的,家長的好惡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價值觀和審美,曾看過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他們能從家長的言語和口氣中去判斷對方的地位,並會在以後他自己的言行中把相關的態度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也正如書中所述“身教大於言教”所以在學習教育孩子的同時我也當注重自身的修養,正如作者所闡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一種方式去做去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磨鍊和蛻變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好家長“好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教育方式的差異影響着孩子的一生,我們每一位手裏的美玉必須用相宜的刻刀去精心的雕琢。

【篇四: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當馬老師告訴我們有一本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我心想再好的媽媽在教育孩子上怎麼能比的上一個好老師呢?但是在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在本書以後,我的想法和態度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得知我們每一個家長手上都好像捧着一塊美玉時,就看我們做父母的是在精心雕刻呢還是在用鋤頭刨在塊玉呢?看到這裏就讓我感到很震驚,使我認識到如何能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

讓學習變成輕鬆的事情,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讓孩子喜歡,這個做法很好。作者爲了讓孩子學習計算,在家開“小買部”這樣的遊戲時,讓我得到一些啓發。因爲我是做超市的,在沒事的時候就讓家軒算賬,這樣使家軒覺得自己會算賬而高興從而達到了預習數學的目的。也給他提供了一個認識錢和元角分的換算上的好場所。這使我受益匪淺而家軒也從中找到來了快樂。

用不讓孩子寫作業的方式來懲罰他,讓我感到很有效。有一次家軒不願背《千家詩》,我就說你以後就不用背了,背了又沒有用還很費勁,這話還沒有說完,他先急了,一邊哭着一邊把古詩背完了,還害怕不讓背呢。

這本書記錄的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小事情和一些處理的方法,給我們這些媽媽們好多的啓示。在我們做家長的只看到孩子之間的差距,現在讀完在本書以後才得知區別在於媽媽。作者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的,而我們只是把孩子養大的。

此書講的很多,雖然一些我做不到,因爲有時做起來很難,但是我會用心去做,讓我做一個真正的好媽媽。

【篇五: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假期去了很多地方遊玩,也讀了很多書。但是看似繽紛多姿的假期生活並非只有興高采烈,大多數時間心緒一直處在患得患失之中,吾家有女青春期,吾家有女準畢業生,吾家有女尚不知學習之重要……,同時,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就想起學校“佈置”的作業——寫讀後感,於是讀完這本書就想讀後感怎麼寫,看完那篇文章就想應該如何聯繫自己的教學,真正是有壓力纔有動力,真正做到了“掩倦深思、開卷有益”。

大概是媽媽這個角色擔當的比較挫敗,所以對能做好媽媽的人由衷的欽佩,於是在百度上搜索寫好媽媽的書,介紹最多的就是尹建莉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於是懷着好奇、羨慕、崇敬甚至有淡淡嫉妒的心情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看完之後更加深了我最近歷經各種磨難所得到的結論:世界上有很多事是可以想辦法走捷徑的,正所謂事半功倍,而唯獨父母教育孩子這一項工程,是不能摒棄行動而視方法爲萬能的鑰匙,夢想一勞永逸,期待“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碩果。

從作者簡介中,瞭解到尹建莉的女兒非常優秀。在讀了她的作品之後,才知道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品味作品中的一字一句,我能體會到她對女兒的教育是何等用心,她的教育方法是多麼自然無痕!同樣作爲母親,我帶着深深的不安與自責,責問自己的靈魂:當我們得到一塊璞玉時,該如何去對待?丟三落四是孩子普遍存在的惡習,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有一段時間經常忘拿鑰匙和手錶,又有一次她沒拿鑰匙,到學校無法鎖自行車,恰被查到,違反了校規,要寫檢討書,還要影響班級的評優選現,這讓圓圓很難過,尹老師雖然心裏也有責怪,但沒有說“早提醒過你”這樣的話,只是開玩笑說她像牛頓一樣,難免犯小錯誤。“像牛頓一樣”玩笑式的批評,既是家長如何理解孩子的問題,也是以什麼方式批評教育孩子的問題,既讓孩子知道他錯哪裏了,又不傷害他的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孩子肯定樂意接受。我的女兒粗枝大葉、大大咧咧,像我小時候一樣,經常忘帶作業,把六看成九,考高中的時候居然一道大題漏做。可是今天面對同樣犯錯誤的女兒,除了嘮叨甚至謾罵,好像忘記曾幾何時我也這樣磕磕絆絆的走過。對待學生還有等待花開的心態,到自己孩子身上卻只有恨鐵不成鋼的份了。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的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很喜歡文中的一則寓言: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而它們的形狀始終像石頭,並且越來越失去價值。作爲父母,我們也得到了一塊玉石——聰明可愛的孩子;作爲老師,我們更是得到了難以數計的玉石——多姿多彩的學生。面對着手裏捧着的玉石,兩種角色都要求我們精心雕琢璞玉。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而錯誤的教育方法則如農夫的那柄鋤頭。反觀我們的教育歷程,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輕率的拿起鋤頭指向了璞玉呢?

誠然,作爲一個母親,我挖空心思的想讓家中小女有所建樹;作爲一名教育者,也本能的希望能帶給學生最大的進步。可現實中令人失望的結果帶來的巨大反差,還是以它不可扭轉的力量將我送上了另一個極端:抱怨孩子沒有出息,真是朽木不可雕啊!“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西方的這句諺語如一記重錘,擊打在了我的心坎上,極大地震撼了我的心靈,終於明白: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其實,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在一起成長——沉澱自己的煩躁與不安,睿智的看待孩子邁出的歪斜腳步,包容孩子的過失,引導孩子跨出沼澤地。要具備這些能力,還需一番修煉啊!

“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當然,也並非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要想在教育的舞臺上邁出華麗的舞步,必須處處用心,見微知著。母愛博大,智慧的愛孩子,一個細節足以讓生命感受這世界的溫暖和美好;師恩浩蕩,無私的愛學生,一段時光便能造就他們無量的前途和彼此間的流金歲月。在我,願傾一生之力,不斷向好媽媽、好老師的標準邁出堅實的每一步!

【篇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今天我要向各位老師推薦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前段時間,孩子的老師推薦我們讀一讀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買來後,我隨意翻了翻,馬上就被吸引住了。第一個晚上我就看到了將近12點。隨後的兩天我讀完了整本書,真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正如該書序中所寫到的,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爲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爲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爲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此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爲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爲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語,每個家長都這樣想,每個家長都這樣說,每個家長也都是這樣做的,你看,每到休息日,最沒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無論是大到上高中的學生還是小到幼兒園的孩子都在各種的特長班學習着,家長們在孩子這方面的投資比家庭中任何一種投資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有的孩子整個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奔波在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中,曾經有的學生告訴我說最不想休假了,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長向我們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懂事,不體貼父母。但爲什麼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後了?爲什麼失望的家長總是大多數?我覺得這個問題彷彿是在問我,更是在問所有的家長。究竟爲什麼呢?書中爲我們找到了答案:從小的閱讀差別纔是最重要的“輸贏”差別,從沒有獲得閱讀薰陶的孩子,是真正從起點上就落後了一步。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總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現在想起來我這真是“好心辦壞事”啊。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孩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

看這本書,真的受益頗多!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接下來我想和老師們一起分享一下這本書中的經典語句。

【篇七: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王萍說有一本好書,值得一看。就向她借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看後我覺得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我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的名字:當我們手上有塊玉時。是啊,我們每位家長的手裏何嘗不是一塊玉呢?只不過多年後,有人手裏的玉變成了藝術品,有人手裏的玉因爲不會雕琢而變得失望。

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爲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該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加上作者作爲教育專家的獨特視角爲讀者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和點評。把我們一般家長經常會認爲很正確的事情從孩子和教育的角度進行了顛覆。而通過她自己對女兒16年的實踐教育,告訴家長們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難,把一塊玉雕琢成藝術品靠的是正確的工具。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尤其是我這樣根正苗紅講政治講覺悟的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往往細細揣摩後,纔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的正確。

【篇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剛開始只是被題目所吸引,在網上粗略地看了一下內容簡介,但卻一下子被作者的新穎的觀點吸引住了,於是就買回了一本。看完這本書後,身爲人母又爲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

這本書總的分成七大點進行講解:1、如何提高愛的質量。2、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其中讓我感觸頗多的是:孩子們爲什麼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業?是的,我們的孩子們剛進校門時無不對校園充滿了憧憬,充滿了嚮往。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們越來越不喜歡上學,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業了?孩子們所做的作業是否真的是有效的作業?帶着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我開始了我的探索之路。首先我從日常最多的作業--生字、詞入手。我改變了往常的硬性作業--抄一行,而讓學生們做到忠實於自己:如果已經會了的字寫一遍即可,如真的不會的話,可把這個生字、詞多寫幾遍。爲了防止學生的惰性,我堅持做到:學完生字詞的第二天必定聽寫。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效果真的比原來的要好,當然也有個別的幾個同學無法控制自己,純粹爲了偷懶只寫一遍,即使不會也不肯多寫一遍,但這是我預料之中的。身爲老師,如能讓我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將是我最大的樂趣。

文中“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作爲老師的我們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是自己的主觀感覺。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怎樣讓我們的教學,我們的教育真正有效?這是一個迫在眉睫,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我認爲:也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文

【篇九: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暑假期間在書店買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認真看了一下,感觸很深,書中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媽媽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對於沒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家長們較爲有用。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是一生,媽媽的職責不僅是把孩子養大,更要精心教育和栽培,養育孩子是同步進行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爲媽媽應該不斷增長相關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不斷琢磨相關的技巧,這樣對教育孩子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相信閱讀的神奇魅力,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理解文字的作用,讀的多了,生字白字就自然融匯貫通了。並且也增強了孩子的語言能力。但是在孩子的閱讀過程中,媽媽需要認真地指導,及時糾正錯字白字,有補理解的地方耐心去講解,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學習的興趣慢慢融入日常生活中。

其次,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圍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了認大人們認爲不好的行爲,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要歸結爲錯誤的話,也應該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應該從大人身上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媽媽是個關鍵。

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機,關鍵是你擁有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讓我們記住書中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成長或成功。”成長,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要融於濃濃的愛中。

【篇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學會放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有着深刻的影響,對於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話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性格可以有所區分,但即使同樣外向的孩子之間,仍存在着不同,這樣的不同來自於家庭的教育。

孩子的性格形成、生活和行爲習慣、自理能力、人際交往等都是在家裏形成、學習的,在幼兒園中,教師更多的是進行引導、糾正,引導孩子學習好的榜樣,引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等,由此可見家庭教育不僅不可或缺,在教育中也擁有者重要的教育地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書寫的教子手記,用實例來告訴讀者家庭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家長不僅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朋友。這些教育方法,對於幼師的我來說,同樣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方法,教師對於幼兒來說,有時候,不僅僅是老師,也可以是朋友。

書中的很多教育方法值得學習、借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中“不管”是最好的管。

一個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會逐漸從權威家長手下的“聽差”,變成自身壞習慣的“奴隸”;他的壞習慣正是束縛他的、讓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裏不想擺脫,是他沒有能力擺脫。孩子漸漸長大,在家中形成的習慣,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在糾正不良習慣時,幼兒孩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在他(她)們漸漸長大的時候,他(她)們在依賴家長的同時,又希望有一定的獨立,他們的能力也在變強,家長要適當的學會放手,教師亦是如此。

對孩子不需要管的很細,大到生活、學習,小到衣服搭配、穿戴。對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原本孩子在某一階段就能學會的本領,有時候會推遲,有時候會因爲管制而提前,這樣的管制是不符合孩子的發展的。

孩子是一塊璞玉,正在等待雕琢。若家長是雕刻師,在雕刻時,將孩子當做是一塊沒有彈性的石頭,隨着雕刻師的意念,刻什麼樣長什麼樣,那麼再完美的璞玉也會變成頑石。完美的雕刻品應是順着璞玉的紋理,雕刻成合適的作品。

對於孩子的管制也是如此,家長在大方向上管制好,其他的方面便可適當的放手,孩子自己選擇衣服的搭配,能夠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孩子選擇玩耍的時間,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等。在班級中,也應該給孩子相對的自由,自由是每個人骨子裏最珍愛的東西。兒童尤其應該舒展他們的天性,無拘無束地成長。

教育方法有千千萬萬,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因爲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是完美獨立存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