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關於初一拜年作文集錦6篇

關於初一拜年作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一拜年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初一拜年作文集錦6篇

初一拜年作文 篇1

新年是一個開心的節日,用嶄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春節期間,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美麗的煙花綻放燦爛的“花瓣”。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生活、學習會像煙花般燦爛!

“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收紅包”是每年春節都必須做的幾件事,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今年拜年是最有趣的。初一的早晨,我們穿上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了。一路上,我們全家說說笑笑,看看路邊的風景,也別是一番風趣!公路兩旁的高山佈滿了濃密的松樹,由於山裏溫度低,山上的雪並沒有完全溶化,雪水順着山徑流到小溪裏,山巒上的松樹都被雪壓彎了,真是一幅美麗的冬日畫卷!

一進奶奶的家,我就大聲地喊:“爺爺奶奶,我們來給你們拜年了!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孫子,他們最疼我,看到我來給他們拜年,又聽了我一番吉祥祝福的話,樂得爺爺奶奶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爺爺親切地撫摸着我的頭說:“謝謝我的乖孫子,奶奶爺爺也祝你新年好!學習好!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的成長!”隨後又給我發了壓歲錢——一個鼓鼓的大紅包。這時,姑姑姑父、大伯大媽他們兩家人也相繼來到了奶奶家。看到人多熱鬧如此喜慶的氣氛,我就故意調皮的挨個給他們拜年,還很大聲地說:“大伯大媽新年好!姑姑姑父新年好!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接下來,一個又一個紅包進入了我的腰包。我在豐收了壓歲錢的同時,還豐收了長輩們對我的關愛和祝福。

大人們的寵愛,樂得我屁顛屁顛的。經過這番“大拜年”之後,我收穫的祝福,把心裝的滿滿的、美美的;我收穫的.壓歲錢,又把我的腰包裝得滿滿的、鼓鼓的。當然,我也用晚輩真誠的祝福作爲回報,用幸福和甜美裝扮了愛我的長輩們的心田!

拜年,是送溫暖,是送祝福,也是送歡樂。

初一拜年作文 篇2

初一在外婆家,11個人團聚,說着一年裏天氣好了壞了,運氣棒了差了,衣服新了舊了,家人哭了笑了,喜了悲了;電視裏很多人穿紅戴粉在喜氣洋洋的樂聲中舞動;窗外兩個特大的燈籠高掛;菜十分豐盛,一如往年。甜羹幼滑,水果繽紛,果香米香酒香,熱氣騰騰地濃縮在一個大碗裏。外公說:新年甜蜜順利。

然後去奶奶家,七大姑八大姨的,我也認不清,便按年齡亂叫一通。朱文杰特別神氣地特別油嘴滑舌地叫長輩,心安理得的收着壓歲錢,似乎他比大腕還大腕,嘴中一字抵百元。如果真是這樣他或許還會“福如東海”之類的說一大串,拿更多的壓歲錢,然後不可一世地在哥哥我面前顯擺。我告訴他“壓歲錢不是最重要的,說話要真心”之類時,他嗤之以鼻:“反正我的壓歲錢比你多。”

走來走去,在北侖的城鄉間遊走着拜年。敲門見人,進屋放下大包小包,寒暄。

這就是我的拜年,我記憶中春節拜年的縮影。

初一拜年作文 篇3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這是明代詩人文徵明寫的一首關於“拜年”的詩。

拜年又有許多別稱,像“見節”、“拜節”、“賀正”、“賀年”、“賀歲”等等。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監利縣風俗習慣別具特色。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先拜祖仙、後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孃,初三家家戶戶互相團拜。拜年時晚輩要向長輩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那我們爲什麼要拜年呢?

拜年的來歷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但主要的說法是: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物,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出來,挨家挨戶地殘食人羣。人們只能把肉食放在門口,然後關上大門,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人們開門見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獸吃掉。

小時候,我們很早就起來了,出去拜訪親朋好友,碰到認識的長輩就要說一聲:“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新年快樂,祝您身體健康、吉祥如意。”長輩們就會給來拜年的小孩子發紅包,不管紅包裏包了多少錢,我們總是開心地接過,高興地向長輩們說:“謝謝!”

可是現在,時代的發展,信息變得發達了。不再需要很早起來,不需要出去拜訪別人,不需要與別人面對面的祝福。早上躺在被窩裏,拿出手機,打開QQ或者微信,把別人發的祝福語複製,粘貼,最後再發出去,年就拜完了。紅包什麼的也只用手機發一下就完事了。以前人們是在躲避年獸,在不久後的今天人們卻被另一隻“年獸”給吃掉了!

唉,現在拜年再沒有原來拜年的真實感和趣味了!

初一拜年作文 篇4

年初三,我一大早就起牀了,天氣特別的好,天空瓦藍瓦藍的,一絲雲彩也沒有。今天我們一家就要外婆家拜年了,爸爸媽媽準備了很多禮物,多得後備箱都放不下了。

七點多我們就出發了,上了滬寧高速很快就到了鎮江,宏偉壯麗的潤揚大橋就在眼前,爸爸減速行駛在大橋上,我從車窗往下看,哇!好寬的長江啊,下了大橋又轉上了京滬高速,這時候爸爸加速向北開,在中午的時候,我們終於到了外婆家,外公外婆舅舅早就等在門口了。我祝外公外婆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我又收到了一個大紅包!真開心,我還送給小哥哥很多玩具和文具用品,小哥哥很高興!下午我們就一起玩抓人的遊戲。到了晚上我們點起了大*花,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夜空中高高綻放,好看極了!然後,我們又放了孔明燈,我讓美好的祝願,帶上高高的夜空。孔明燈飛啊飛啊,一直飛到和星星也分不清了,這時我才發現,天空中星星好多好多,好亮好亮——在靜靜的夜空中眨着眼睛,這是在城裏很少看見的,啊!原來外婆家的星空是那麼的美啊!

很快兩天就過去了,我們要回常州了,外婆外公和村上的親戚們送了又送,我和小哥哥握了手道了別!再見了,外婆的一家,再見了帶給我快樂的村莊,還有空中滿天的星斗!

明年我還會回來的!

初一拜年作文 篇5

過去,逢大年初一,作晚輩的或年少的小字輩們,一大早要來給長輩的跪地磕頭,行禮拜年。我不知這規矩是從何時開始興起的,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們可能對此印象深些。

小時候,我在農村裏還見到過這樣的禮節,城裏不多見了。城裏的人們大多是到長輩家裏串個門,鞠個躬,問候問候,說些祝福拜年的吉祥話。

過去,人們期盼過年,過年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上肉,也能吃上餃子了。那時沒有電視,沒有春晚,也沒有聽說過“禁放”這個詞。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比賽似的“砰、啪”放起鞭炮來。越是臨近年關,鞭炮聲更是不絕於耳,年味十足。到了初五,俗話叫破五,鞭炮會響得更密集起來。直到過了十五六,鞭炮聲還稀稀拉拉的。

過去的大年初一,年長的早早起了牀,家裏已收拾的乾乾淨淨,桌上擺放些花生、大棗、核桃、瓜子、水果糖,也有的擺上幾盤像樣的涼菜,比如涼拌蓮菜、薑末變蛋等,擺上筷子、小酒壺、小酒杯,以及香菸、火柴等,以便招待來拜年的客人,覺得這樣才體面。那時,大人們給小孩子們的壓歲錢,大都是分錢、毛票,也有給幾元的。

隨着時代的進步、發展和變化,有了電視,也有了春晚,好多人熱衷春晚這道“大餐”,樂此不疲。再後來,家庭裝電話的多了,人們帶BB機的,使用大哥大、小靈通、手機的多起來,一浪高過一浪,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短信拜年,電話拜年成爲時尚。

如今,人們使用電腦、手機的那是越來越多,人們竟使出了許多的新花樣來,拜年,微信拜年,聲音圖片都能用上。即便相隔千萬裏,足不出戶,也能把親情傳達給遠方的親人。

其實,無論怎樣的拜年,不光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親情。倒不如把對親人的關心、關愛多在平日裏體現。儘管現在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了,但願親情會越來越厚。

初一拜年作文 篇6

大年初一,按照我們這邊的習俗,都要起的早早的,一家人或者同一家的親戚,要挨家挨戶的去拜年,只用拜自己同村的,我稱之爲“集體拜年活動”

爲什麼要在大年初一先拜鄰里呢?一是方便,都是同村的近些。二是鄰里感情,有句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是長期相處的,也是有感情的。

早晨出去集體拜年後,回到家裏吃餃子。關於過年吃餃子,又是幾番說法,不管是那種解釋,都是我國古代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接下來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拜親戚,去了另外一個村,以我家表叔家爲“基地”先是把拜年需要的禮品全部帶去放在他家。

在我們剛到表叔家的時候,後面我表嬸的姐姐來了,問過我爸,他說也應該叫表嬸,那個表嬸家裏有兩個兒子,都是正讀書的年級,被我們當做“基地”的表叔家,他家也有一個兒子,三個小子湊在一起,一起打遊戲。我留在“基地”陪我的侄女。

初一的拜年進行的很順利。

回家路上我開始思考今天看到的現象。我爸他們去拜年的時候,在我表叔家,中間幾次我舅爺詢問小孩近況,小孩子都是不回答,低頭玩手機,不知道是真的沒有聽見還是不想回答又或者是不好意思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人。手機沉迷,是我國青少年要攻克的難題之一,有些是靦腆,有些是不願與大人交流便拿手機做擋箭牌,不管怎麼樣,我都希望青少年們放下手機,在這個最美好的時間,感受最美好的青春。

拜年看到“銘恩街”我開始關注老家的變化,環境好了很多,路邊的田埂上很難找到垃圾,在村裏也放上了好幾個大垃圾桶,有專門的人來打掃,平時還能看見有穿着警服的警察騎車巡視,原本住在很偏僻地方的貧困戶也都搬進政府幫助建造的房子裏。我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一起努力,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辛勤工作,一定可以打贏扶貧攻堅戰!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