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品】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四篇

【精品】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四篇

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 篇1

今天老師怎麼要我們帶玉米來?原來老師要教我們包餃子呀!

老師會包好多種餃子呀!有四角餃,有三角餃,有小鳥餃,有太陽餃,還有普普通通的餃子……

老師教我們包太陽餃,先把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然後把餡料放在皮的中間,再沾點水在皮的周圍,最後再拿一張皮蓋上原來那張皮。

到我們自己包餃子的時候,老師把我們分成兩組比賽,看哪一組包得快。比賽開始了,我馬上開始包餃子了。我按照老師教的方法來包餃子,我本來想包一隻小鳥餃的,可是一不小心就包成了四角餃。比賽結束了,我們輸了。不過我們沒有很傷心,因爲包餃子的過程實在是太有趣了。

老師開始煮餃子了,我們吃着自己親手做的餃子,覺得實在是太美味了。

我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包餃子,我真是太高興了!

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 篇2

說來慚愧,讀書十餘年,做飯卻是去年才學做的,更枉論包餃子之類,於我而言實在是超出了我的水平,前段日子過春節才勉強學會了包餃子。

父母總說我十指不沾陽春水,所以我出現在廚房的那一刻着實把他們嚇得不輕。廚房裏已經備好了餃子皮,要是讓我和麪擀皮,我自己看了都會覺得慘不忍睹的。豬肉餡倒是我自己剁的,這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徒有蠻力便可。沒吃過豬肉總看見過豬跑,我還是知道里面放些什麼好吃,細心地加上了捲心菜末和細蔥混入。自信滿滿地圍上了圍裙,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大勺陷就盛在了皮上。最後的結果是捏也捏不攏,陷也入了麪粉裏,只好捏做一團,告訴自己,我做的是顆丸子。包了五六個才勉強好轉,雖然歪歪扭扭的實在不雅觀,但至少不是丸子了,於是我又興奮地繼續包了十餘個。但現實往往很骨感,後面的'幾個越包越是難看,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再對餃子皮下手了。人就是這樣,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的同時,會給你開一扇窗。上天給予了我在學習上可以突飛猛進的能力,卻沒有給予我在家務上伶俐聰明的那股勁。

蒸餃子的時候獨獨給我備了一個鍋,全家人看了我包的餃子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樣子,一時間讓我哭笑不得。我一個人吃了自己包的所有餃子,約莫二十多個的樣子。但我仍然沒有吃飽,這便是母親常說的,自己做的東西再難吃都是山珍海味,這大概就是那時我的心情,愉悅滿足。

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 篇3

今天我要學習包餃子,我呀是個小饞貓,別看我是貓,其實我是吃素食的,我最喜歡吃的是我媽媽做的芹菜餃子啦,因爲我喜歡吃芹菜餃子,所以爲了滿足我的肚子,我要學包餃子。

首先和麪。媽媽說要把面倒入盆裏,再倒一點水,不要倒太多。再把手伸進去邊翻着面邊活,得一下一下的揉。我按照媽媽說的一步一步的做成功啦。然後剁餡。我把綁芹菜的繩子解開,拿一小把芹菜,摘好以後菜洗乾淨控控水。接着放在菜板上,拿起刀小心翼翼的切碎,最後把羊肉切碎放在盆裏和切碎的芹菜一起攪拌。

我把活好的面切好去拿麪粉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麪粉撒了一地,我也摔了一跤。起來的時候我成小白人,衣服上臉上手上腳上都是麪粉。媽媽笑着說:“你這孩子,小心些,你都成了小白人了”我一聽自己也哈哈大笑起來。最後包餃子,我用勺兒把餡放入麪皮兒,學着媽媽的樣子包餃子,可是我包的餃子癟癟的沒什麼餡,我又舀了滿滿一勺放入裏,結果餡寶寶都擠了出來,好奇地打量着世界。我不管怎麼努力,她都不聽我的話,弄得我是手忙腳亂的。我只好放棄他,心想:包餃子太難啦,我不包啦,這時候,我彷彿又聽到餡寶寶在說:“真的這麼快就放棄啦”我一聽心裏不服氣了,我一定堅持學會包餃子,終於我包出了不露餡的餃子。最後到了,我最喜歡的環節——煮餃子。我先把水倒入鍋中,放在電磁爐上燒開。再把餃子放入水裏,五分鐘後餃子煮熟了,聞起來可香啦,吃着自己包的餃子,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經過包餃子這件事我知道了,不管做什麼事只有多堅持,認真仔細才能做好。

包餃子三年級的作文 篇4

記得四年級上冊的一個星期三,老師讓我們議論星期五搞什麼活動。經過投票選定,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包餃子。

星期五到了,我們包了許多姿態不同、形狀不同的餃子。有波餃、有元寶餃……我們先把餃子皮放在手上,再放一些肉。如果你想放一些料也可以,可以放糖、花生、棗、栗子等食品。吃到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早生貴子。

聽說,吃餃子還有來歷呢!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300餘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了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驅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的形狀,煮熟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百姓,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餃子”,也有些地方逞爲“扁食”或“燙麪餃”。這就是餃子的來歷。

包餃子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