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十年來的鉅變散文

三十年來的鉅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從吃穿住行方面看變化

三十年來的鉅變散文

三十年前,我們吃的是“紅薯渣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年少的我,天天盼望着吃白麪麪條,偶爾吃一頓,還不能吃飽。心裏常常想,這白麪麪條什麼時候管吃飽呢?更不用說吃豬肉餃子了,那只是在過年時的頭一天早上才能吃到的美味,平時你想都不要想。有時甚至連過年那一頓肉餃子也吃不到呢!一年到頭都是早晚紅薯饃,中午紅薯面面條。紅薯饃又黑又粘,剛出鍋時用手抓粘手,用筷子扎着吃粘牙,及至晾涼了,又吃不動了,硬得像幹糞蛋。中午的紅薯麪條也是用剛出鍋的熱紅薯饃壓成的。壓麪條的東西是用一塊厚木板做的。在厚木板的中間鑿個圓榫孔,下面釘牢一個鐵篦,把木板架在兩個凳子上,下面放一水盆準備接面條。在圓孔裏裝進熱紅薯饃,然後趕緊把一個和榫孔直徑一樣大小的榫頭對着榫孔壓下去。榫頭安在一根長棍上,壓麪條時至少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如果是一個人,把木棍那頭綁在一棵樹上也能壓。就這樣一個“麪條機”,每天中午,村裏人都是排隊等着使用。把壓制成的麪條下在鍋裏,放些鹽,撒些蔥花,就盛進碗裏吃了。至於白麪饅頭,那是生病的老人和吃奶的孩子才能享有的“聖品”,或者閨女逢年過節回孃家時蒸幾個白饃,用籃子給孃家爹媽挎過去孝敬父母的,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平時街裏來一個賣燒餅麻花的,他一吆喝,就跑出來一羣小孩跟着他,看誰家的小孩買了吃,饞得喉嚨一動一動的直流口水。

三十年後的今天,雞鴨鵝魚,白麪饅頭,吃啥有啥,倒是又不想吃了,吃煩了。有人還天天發愁吃啥呢!一個個都吃成胖子了,又開始尋找方法減肥。身體都吃出“三高”了,肥肉雞蛋油炸類食品也不敢多吃了。成箱成提的奶油製品,加工的肉類食品,各種罐頭,應有盡有,卻不知道吃啥好了。現在的親戚朋友誰家待客,各種菜餚擺滿一桌,吃一半剩一半。吃掉的大部分是青菜水果,剩下的全部是大魚大肉。說實話,三十年前的縣鄉級幹部,都不可能比現在的老百姓吃得好。

再說“穿”。三十年前,我們穿的大多是粗布衣裳,而且破了補,補了破,補丁摞補丁。常常是哥哥穿過了弟弟穿,姐姐穿過了妹妹再穿。夏天的衣服髒了還能洗洗,冬天的棉衣棉褲髒了,想洗也不能洗,棉花一吃水,就不暖和了。漫長的冬天常常穿得身上生了許多蝨子。就常見一些老頭,在太陽地裏褪下棉褲棉襖捉蝨子,兩個指甲上擠蝨子擠得滿是腥紅的蝨子血。過年或者走親戚時要是能穿一件新棉襖棉褲,那是十分風光的。夏天裏誰要是有一身“的確良”布的衣服,絕對神氣的不得了,比現在的人穿一身貂皮都讓人羨慕。小夥子長大了,該娶媳婦了,相親時常常要借有錢人家的衣服穿一下。姑娘只有在找了婆家定了親以後纔有新衣服穿。那個時候娶個媳婦只花幾十元錢,給女孩買幾件常穿的衣服就算定親了。

看現在人們穿的.衣服,不但樣式繁多,而且講究名牌效應。夏有夏裝,冬有冬裝。夏裝無論是款式,顏色,還是材質,五花八門,讓你穿着既涼快又舒坦。人羣聚集的地方,放眼望去,五光十色的衣服,恍如置身於花的世界裏,衣服如花,花似衣服。冬裝也是層出不窮,不單注重保暖,而且講究美觀,羽絨服,夾克,毛衣,保暖內衣,圍巾甚至貂皮,什麼都有,再也不會讓你在瑟瑟寒風或漫漫飛雪中挨凍受冷了。現在的衣服不但多,而且美觀耐用,基本上不會有穿爛的衣服。款式略顯過時,色澤稍不新鮮,就隨手丟掉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路邊上坑塘裏到處都有丟棄的衣服,有的甚至買回來連穿都沒穿就丟掉了,裏面還不乏名牌和高檔的。現在想一想,三十年前的縣鄉級幹部,明星大款,也不可能有這麼多這麼好的衣服穿。

接下來說“住”。三十年前,我們住的是什麼房子?藍磚小瓦,外熟裏生,門和窗戶又窄又小,屋裏的地坪沒錢硬化,牆角牀下老鼠打了許多窟窿,到處堆積着塵土。屋子裏面連一件像樣的傢俱也沒有。除了兩張沉重的老式木牀,上面鋪着用高粱杆織成的笆可以睡人外,就是幾個低矮的木凳,來了客人可以坐一坐。當時也還沒有用上電,更不用說什麼電器了。後來用上了電,有個別人買上了電視,天黑以後放電視,整一個村子的人都跑去看。我家人口多,家底薄,有人和我開玩笑說:“你傢什麼時候買電視呀?”我窘了一下,對他說:“買電視需要架天線,我家裏的樹小,等將來長到一摟多粗,五六十米高時,架天線信號好,我們再買。”這分明就是個夢想嘛,箇中的酸澀只有自知。一大家人住在幾間房裏,孩子大了,沒有了睡覺的地方。夏天好湊合,拿條席子,和幾個同齡男孩睡在街邊上或者村頭的大樹底下。冬天呢,就睡在生產隊的牲口屋裏。牲口屋裏上面用棍和木板搭成棚,弄些草鋪上去,沿着梯子爬上去在上面睡覺。下面飼養牲口,夜裏聽着牲口在槽裏吃草吃料的聲音,嗅着牲口拉屎撒尿散發的餿臭味,好幾個孩子擠在一起,睡得也很香甜。後來我們家又蓋了幾問草房,睡覺的地方纔寬敞了,就有好幾個發小拿着被子上我家睡覺。父母給我們用草和麥秸打了一個大地鋪,我們幾個男孩子就擠在這個地鋪上睡覺。有幾個冬天我們都是在這個地鋪上度過的。直到後來我們漸漸長大,生活條件也改善了,家家都增蓋了新房子,才各奔東西。當時的草房,幾乎家家都有。雞子鴿子和各種鳥兒經常飛到草房上找食吃,撓得整個房頂亂草橫飛。一下雨,許多地方露雨。白天常常聽見這家那家攆雞子趕鳥兒的聲音。睡在草屋裏,看着露天的房頂,聽着淋雨的聲音,真有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惆悵和幻想。

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農村居住的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家庭都蓋起了幾層樓房。最次些的,也蓋的是幾間大平房,都是鋼筋水泥結構。房屋面積大,住着也敞亮。屋子裏裝修的富麗堂皇,沙發,茶几,組合傢俱,席夢思牀件件不缺。過去的老式大牀,破箱子舊櫃子早都擡出來烤火了。液晶電視,家用電腦,電冰箱,空調,電動車,電子爐等等家用電器給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試想三十年前的我們,能夠夢想到今天這樣的居住條件嗎?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這是有目共睹不可否認的事實!知足吧!

最後再說一說“行”;說行先說路,有路才能行。三十年前出門就是土路,好多天不下雨,風一刮,塵土飛揚;一下雨,滿路泥濘,坑坑窪窪,單行人都不好走。村與村相連的很多都是小路,趕集上縣走親戚,男女老少大部分都是步行。家家戶戶連一輛自行車也沒有,只有個別在縣城上班的人有一輛自行車,愛惜的跟寶貝似的,一般人借不出來,借出來也不會騎。我們當時非常稀奇那兩個軲轆的鐵東西,人騎在上面竟然不會倒。每逢街裏過一個騎自行車的,就有很多小孩攆着看。因爲自己沒有也不會騎,就非常羨慕嫉妒恨,編了歌謠詛咒:“自行車,跑得快,崩罷裏帶崩外帶”,把騎自行車的人氣得夠戧。那時候上外村看電影也是步行,遠的能跑到二十多裏地以外去看。天不黑就拿着饃一邊吃一邊走,常常是走到了,累得滿頭大汗,還沒站穩當看上幾眼,電影就接近尾聲了,還得連夜摸着黑拐回來。後來各家纔有了膠輪木板車,我們叫它架子車,農忙時男拉女推往地裏送糞拉莊稼,農閒時,男人拉着老婆孩子走親戚。再後來自行車拖拉機走進了千家萬戶,娶媳婦嫁姑娘,長長的自行車隊伍,甚是好看。有好些年,自行車當做了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賣瓜賣菜進城上縣都離不了它。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的機動車多了起來。有車纔有路,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寬,現在村與村相連的都是水泥路和柏油路,又寬又平。很多家庭都購買了汽車,電三輪電兩輪一家幾輛,趕上縣接送學生時,真的是車如流水,鋼鐵的洪流。路兩邊街道旁,到處是停放的汽車。誰家要是有個什麼事,單親戚朋友們的汽車就找不到地方停,真的是車滿爲患啊!平頭小百姓都開上了高檔汽車,三十年前的縣鄉級公路上老半天還不見一輛汽車呢!一鄉之長也才只有輛破吉普車坐着上下班,還是公家的。縣局級幹部也沒有屬於自己的私家車。翻天覆地!真的是翻天覆地的鉅變!我再說一遍,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這個好時代來之不易,是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幸福,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同時我們應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愛黨愛國愛家,努力學習,積極創業,在這個新時代好時代裏大有作爲,多做貢獻,努力使我們中國人民更加富強,使我們的衣食住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讓所有的外國人都讚美我們,羨慕我們!

我爲我們三十年來的鉅變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