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土 鄉情 鄉愁散文欣賞

鄉土 鄉情 鄉愁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鄉土,曾經令多少文人雅士魂牽夢繞,爲多少人所向往。那靜謐、悠然自樂的田園生活,爲多少人所神往。今天它已離我們漸行漸遠,難覓蹤跡。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更新人們的思想、生活理念、價值觀,中國土地上延續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被改革開放的浪潮所擊垮。

鄉土 鄉情 鄉愁散文欣賞

每次回到故土,看到一棟棟嶄新的房子拔地而起,那古老的村莊又重新披上新裝,平坦的水泥巷道,讓祖輩雨天生活在泥濘中的鄉親們擺脫了久遠的泥濘。大紅的大鐵門,時尚的門面,讓曾經古老的滄桑蹤跡遠遁。村落裏難以看到古老的參天大樹,沒有了去日的樹蔭濃密,似乎一切變得幹練空曠。只有不遠處古老的土城牆依然矗立於風雨之中,目睹歲月的變遷。

村邊那棵數百年的古槐,依然精神矍鑠地站立在路邊,默默地賜予路人萌蔭。那一排蒼老的柿子樹依然一年比一年健壯,不辭辛苦地年年掛滿串串燈籠似的柿子;秋日裏,那火紅的樹葉如同路邊一把把燃燒的火炬。

村子邊不遠處的山坡上,曾經的光禿禿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一顆顆茁壯成長的樹木;夏日裏,走在林中一股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幾聲鳥鳴不時傳來,還有那山雞時不時地引吭高歌,與村落裏雞鳴犬吠交相輝映,一種愜意之情油然而生,那悠然的感覺在喧鬧的城市裏永遠無法尋覓,不由得貪婪地深吸兩口氣,閉上眼睛,靜靜地站立在那兒,清空思緒,讓思緒自由地飛翔,驅趕走往日快節奏的生活、工作壓力,一種輕鬆自在,渾身的舒坦瀰漫與整個身心。秋日裏,這裏層林盡染,風光更是無限。

舉目望去,那村落裏兒時記憶中的東西已遠逝,只能深深地留在記憶當中。那大雜院中,五、六戶數十口人的吵雜聲縈繞於耳旁,還有生產隊收工回來,父輩們放農具的聲音;母親們急急忙忙地演奏着的鍋碗瓢盆交響曲;不一會兒,瀰漫於整個三進三出的黃土高原古老宅院的炊煙,嫋嫋升起於空中;孩子的哭聲,大人們的責罵聲,那紛雜的交響樂時不時的與我夢中相遇。

村子裏的巷道中,沒有了牲畜的蹤跡,路邊再也看不到牲畜的糞便,一切變得乾淨衛生整潔。那曾經豎立於巷子邊的一個個精雕細鑿的拴馬莊,早已不知去向。拴馬莊是用青石爲材料,精雕細鑿而成,上面是形態各異的猴子,下面是高一米有餘的四棱見方的石柱,一部分埋在土中,牛馬等拴在上面。牲畜在這裏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初步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替代了以牲畜爲主的農業生產;村裏僅剩的幾頭牛是年長的父輩們情有的獨鍾,孩子們的記憶裏,沒有驢、騾、馬的一席之地,對它們的認知只能從影視作品中偶爾得知。曾經立於大門兩旁的做工精美的石雕獅、猴等門墩石今日也看不到了。

村中央的那口澇池,也被廢棄。曾經是村子裏重要的水源地,夏日裏孩子們烈日午嬉戲的樂園,飲家畜、洗衣服、澆菜等用水都依靠它。到了雨季,村子裏的雨水從四面八方被人們引到澇池裏,一部分被引入水窖之中,解決生活用水。曾經的過去家鄉的人們都是靠天吃飯,遇到天旱,澇池的巨大作用就得以發揮,幫助人們渡過難關,迎接雨季的.到來,告慰乾涸的土壤。村民們用水是相當的節約,最大限度地發揮水的作用。每年春季村民們自發集中起來,一起淘澇池,清理雨季沖積的淤泥,以備雨季蓄水。如今家家都接上了自來水,用水相當的衛生,澇池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院落裏的兩面蓋的廂房越來越少了,那考究的門窗也已銷聲匿跡。只能留在記憶中的。記憶中的房門是兩開的,左右兩扇,門扇上有能工巧匠雕刻的浮雕刻畫,以經典的“二十四孝”、傳說故事爲主,人物栩栩如生。窗子是若干個格子組成的窗框,上面用白紙糊上,講究的女主人會在上面貼上自己或請別人剪得剪紙畫。房子裏面還有一個大土炕,上面鋪上席,冬日裏把炕燒的熱哄哄的,大家坐在一起暖暖活活地。房子裏面還有結實龐大的櫃子、箱子、八仙桌……站在遠處可以看到土木結構的房子,工藝依舊的考究,處處撒發出黃土地上獨有的古香古色味道。

電燈替代了麻油燈,過去冬日深夜裏母親們悠悠的紡線聲,還有古老的織布機的織布聲,今日很難聽到。古老的手藝幾近失傳,如今很少有婦女織布,那粗布衣裳、粗布牀單難以見到。就連那紡線車和織布機也所剩無幾,看似圖案簡單粗布牀單,如今的年輕村婦很少有人能織出來。

行走在村落的巷道之中,今天能看到的大多是年老的留守者和幾個年紀較小的孩子。條件好的年老體邁者帶着孩子,悠然地三五成羣地坐在一起聊天,天南地北、海闊天空;憶往昔崢嶸歲月;大家情有獨鍾的地方戲——秦腔;新聞……話題紛雜,卻也不失精彩。條件稍差的老人依舊在田地裏勞作,努力發揮餘熱,爲兒女減輕負擔。

村裏的年輕人幾乎全部離開了鄉村,到城裏去學普通話、務工,努力改善家庭經濟,他們要改變鄉村古老的命運,改變自己的人生。鄉村失去了“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式的詩情畫意世界。田園生活不再是年輕一代嚮往、追求的目標。在年輕一代的農家子弟心中,似乎有一中鄉村很自卑的感覺,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離開,背井離鄉去開創現代人的生活,去實現人生價值的升值,開創人生的輝煌。

在老家生活數日,與幾個打工歸來的年輕人交談。他們的心中有一種惆悵和彷徨。如今的人們不是不再關心鄉村,似乎關注的是鄉村消亡的速度。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鄉村就是窮鄉僻壤的代名詞,一些輿論使鄉村聲名狼藉,自漸形穢,明顯地讓鄉村人日益感覺到自卑,巨大地鄉愁正在人們內心深處蔓延。許多傳統的文化正在不斷地消失,古老的風俗、民俗悄然地被冷落,甚至遺忘。曾經給與我們哲學、宗教、文學、美學、文明、風俗、音樂、舞蹈、藝術根基的鄉村,正在被新思維、新思想所吞噬,正因爲此,我們生活之中將失去更多古老的傳統,古老的傳統逐漸離我們遠行而去,或許我們將失去更多。

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幾個詞語在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在國人的骨子裏深深紮根:“落葉歸根”、“衣錦還鄉”……如今許多人衣錦燦爛,卻難覓歸鄉路,記憶中的鄉土不在了,一切變得陌生起來,在芸芸衆生的心頭蒙上一層鄉愁。

鄉村走向城市化,鄉村人的思想也隨之走向城市化,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讓許多鄉村人遺失了淳樸善良,增添了市儈、狡詐;遺失了鄉情,增添了世故、圓滑;遺失了厚道,增添了勢利……

那鄉土文學、那經典田園詩情畫意、悠閒的農家生活一步一步地遠離我們而去,那曾經魂牽夢繞的鄉愁,思鄉之情,有時只能在鄉土文學或古詩詞中尋覓;那鄉情深深地留在靈魂深處,如同浮雲隨遊子飄蕩四方,默默地關注鄉土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