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讀書有益的散文

讀書有益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讀書的“益”,不一定是具體可用的東西,讀書從來都不是教你發財,而是看世界的能力。因爲了解得更多,而知冷暖,明是非,能夠接受世界上存在的多元的價值觀,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場理解他人與社會。慢慢的,會變得有趣、淵博、慈悲、心胸開闊。

讀書有益的散文

書讀得多了,就像認識的人多了一樣,發現書也有好惡之分,也有好壞之界。中國每年出版40多萬種圖書,有近三分之二的圖書從面世就註定了堆落在書庫的命運。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良莠不齊,有些書只是喧囂的產物,有些是政治的產物,有些是權貴的產物,所以,我們常捧和常讀的大都是人所共知的一些大家名著。

讀書的人大體分爲兩種:一種是理性的閱讀者,這部分人會用客觀的標準去選擇讀物,也會因爲實際的需要而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去通讀某一套書、某一領域的全部書籍,比如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比如做節目的媒體人,比如研究史學和名著的專家·······另一種是感性的閱讀者,他們會憑自己的生性和喜好去選擇,因此,可能他們所讀的書,可能會比較狹小,卻着實能真正體會到無用之樂。

我是一個偏感性的人,讀書的選擇更多地是以自己的喜好來做判定。當初在師範學校期間,一度沉浸在看“閒書”的自由中。沒進師範之前,在那個唯讀書高,考學校分配工作的年代,每每看到一本雜誌或者一本課外的書,不管是有益無益的,適宜不適宜的,所有的`這些書都會被家長呵斥,要好好讀書,課外書就是“閒書”,是無用之書。上了師範後,終於可以自由地選擇“閒書”,喜不自制。九十年代,是個文化發展極爲繁榮的階段,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各種學術和思潮,包括國內外文學名著和文化名人齊涌進中國。師範的圖書館裏,放滿了成列成列的外國名著,還有很多當時極爲暢銷的香港、臺灣作家的書:瓊瑤、岑凱倫、金庸、古龍系列叢書,席慕蓉的詩歌、羅蘭小語、汪國真詩集·······那真是太多太多了。班上不少女孩子,除去練琴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如醉如癡。那時,我們正流行手抄本,大家用僅有的獎學金,買來精緻的筆記本,一本一本地摘抄下去。還記得當時,我們每晚臨睡前的“臥談會”就是談論書和譯製片,因爲不少名著都是孤本,同寢室的同學自然成了最爲團結的一黨,大家一本一本地傳着看,直到這個宿舍裏的所有人看完,纔將書交回圖書室。閱讀是有感染的,當時的我們,是完全憑着自己的興之所至,選擇讀書,那是比電視劇還吸引我們的所在。

工作後,我大都是選擇和職業相近的書籍來進行知識的擴大閱讀。家裏書櫃的藏書也是涇渭分明,分爲幾大陣營:教育類、社科類、理論類、哲學類、國學類。仔細分析,這一路走來,我經歷了三種職業和崗位,我閱讀書目的大體變化,是和我的工作和年齡階段息息相關。每一人生階段的讀書選擇,都應證了我每個階段對特定知識的所需和體悟。

白巖鬆的《白說》裏有篇文章:讀書讀久了,你總會信仰些什麼。他對讀書有什麼好處,給了一個極爲通透的答案“解惑、解氣、解悶”,讀到此段,我不禁拍案叫絕。

“解惑”我是深有感受。面對林林總總的工作和生活,一個人只要活着,就會有無數掙扎和困惑。我信奉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爲讀得太少,想得太多”。一本一本的讀下去,就會找到自己想要答案。原來,我對聖賢們寫的那些經典國學書籍,遲遲不敢閱讀,總覺得那是放在高堂之上的聖書,它散發着耀眼的光芒,讓我怯而止步。人到中年,本應不惑,但我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來時去路時,依然有太多的困惑,當我無意翻開《論語》的時候,竟然找到了那種久違的安寧與答案。《論語》並沒有那麼高深和遙遠,它可以是每個人的人生座標,也可以是君主治世之道。不是嗎?孝敬之道、誠信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是我們每個生活在世上的人必須修煉的功課,也只有這樣,則“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這句話裏,既包含了爲人、爲友之道,也包含了爲官之道,人正則隨者衆。還有我們現在常說的“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不都是《道德經》給我們警示的道理。那些經典書籍裏,自始自終充滿着智慧,它洋溢在字裏行間裏。我們讀書,是爲了找尋自己的精神寄託,有時候是找尋自己困頓的答案,但更多的是幫助我們增加領悟生活的智慧。

讀書是件孤獨的事兒,也是現代人面對孤獨的一味解藥。至今還記得陳道明的那篇《做點無用的事兒》,文中有句話:“不做無爲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說得極是。生活在礦區,遠離市郊,能自得其樂的事情不多。搓麻將成本太高又傷身,打球健身需要場地和時間的準備,書法美術需要有足夠的興趣和基礎,各類文體活動則對設備和氛圍有要求,這些消遣“解悶”的能事兒遠不如讀書來得容易。先不說省市圖書館裏一年四季爲市民免費開放可供借閱的海量圖書,就算是自己從心選購的一些書,投入的成本是屈指可數的數百元錢。一本書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智慧,通過讀書,我們可以窺見自己的內心,瞭解人性,解惑解悶,何樂而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