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以誠信爲話題散文

以誠信爲話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你們都回班去吧!下第一個晚自習再來!”隨着我的一聲斷喝,幾個孩子從宿舍樓前走了。剩下的人怔住了,其中的一個用渴望而又失望的眼神望着我:“老師,我們班也是麼!”

以誠信爲話題散文

“我都說了,我剛給主任打完電話,都回去。”

他們沒有走,還是在等。直到又有兩名學生過來說會電話通知他們才走。

我是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城的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寄宿制初中,這裏的孩子們都是兩週回一次家的寄宿生。這夜他們中有兩個班的男生要換牀,一批被別的學校淘汰的牀放在外面,而更差的在寢室裏。他們下午已經將裏面的搬了出去,此刻他們按照事先通知的計劃來往裏面運輸。這個時段是在晚飯時,於是他們匆匆的扒完了飯,便跑了過來。

這是在東北的xx月,這座古城的風還是不小的。很慶幸這兩天氣溫在回升,更慶幸的是沒有下雪。縱是如此,要知道這是東北的xx月,雖說不是農曆。然而他們的熱情卻足以驅散寒冷,大概是因爲他們要換他們想要的牀了。一個個瘦小的身軀在廢木板和鐵架間穿梭着,搜尋自己想要的那個漂亮的、結實的寄宿之材。然而隨着我的聲音,他們都走了,走得是那麼地失落,走得是那麼地無奈。

我吃過晚飯,路過寢室,見到門口一羣人,便過去看看,這也就遇見了這麼個風波。寢室的門上了鎖,學生們在等。我陪着學生們在風中等着,看着他們焦急而又熱切的面容,我總是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那是一個熱情無知而又充滿希望和幻想的時代。初中時候正是埃裏克森所謂的勤奮與自卑的衝突伴着自我同一與角色混亂衝突的階段。這個時段的孩子最容易被一點點激勵而見到莫大的'希望,他們自我認同就會更加努力而獲得激勵,進而再次的獲得希望。然而反之便是壓抑的人性,王明的有個比喻很妙:“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然而今天他們得到的卻不是時雨沐風,更多的是冰霜而已。這冰霜不僅來自天氣,更多來自我們這樣的所謂的教師——所謂的教育工作者。

見到這些孩子在等,我便給相關人員撥通了電話,結果給我的答覆是告訴他們回去吧,下晚自習再來,舍監老師都吃飯去了。的確,一日三餐必須要吃,俗語云:“人是鐵,飯是鋼”。然而,既然如此爲何又給孩子們通知了這個時段!他們不要吃飯麼?還是他們不用注意消化?要知道,他們正在青春期——整個人生第二個發展的高峯。對此我不但不解,更懷有出離地憤怒。這是對孩子們熱情的打擊,這是對孩子的欺騙。想象曾參爲什麼殺自己家本不該吃的小豬,只因爲妻子的承諾。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出離的憤怒,是因爲我不知道在我們這樣天天在某個不經意間就對不起學生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下祖國明天的花朵是不是還會向着陽光。

也許有人會說我小題大做。是啊!不就是幾個學生麼!在老師眼裏,在班主任眼裏,或在領導眼裏……他們微不足道。但對於學生,我們都曾是的學生!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而且進一步說我們是爲他們服務。“教育”一詞是舶來品,古代我們除了孟子幾乎沒有教和育連用的。最早連用教育並賦予今天意思的是日本人,也就是那個日譯漢語的年代,它的源頭是英語,英語中這個詞彙來自古希臘語的“教僕”。也就是最早的教師是學生的僕人。我們今天呢?天天以人類靈魂工程師自居,卻對我們的主人如此,看來還真得江山易主。但這樣培養出去的學生,哪怕他們是什麼狀元,他們又會怎樣的成長呢?換句話說就算以後他們見得到了光明,但是他們的現在,這個人生中最不可複製的青春年華卻被我們糟蹋了。

是的!這樣的事太平常了,平常到它可能藏匿在人世間的每個角落。但套用魯迅在《狂人日記》中不起眼的一句作結:“從來如此,便對麼?”切莫讓校園成爲誠信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