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巷如竹散文隨筆

小巷如竹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巷,衚衕,里弄,說法不同,實質都是指的小街道。直爲街,曲爲巷;大者爲街,小者爲巷。

小巷如竹散文隨筆

柯靈說,巷,是城市建築藝術中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一幅古雅沖淡的圖畫,這好像還不盡完美。在水一方的興化,一座小巷網羅的小城,翻閱千年古韻的小巷,一半在水上,蜿蜒飄逸,一半在岸邊,逶迤恬靜,凝固着深邃的歷史,沉澱着無聲的美麗,似乎還有另一番意境,是一篇透着古舊的詩書,一帖墨色流溢的丹青。

小城,在地圖上,似一隻腳掌,擡腿就是一汪的潮溼。在傳說中,人到興化心就花,不同版本的謎底,迷惑了幾十個百年。從天上看,像一片荷葉,飄蕩在裏下河中央。幽靜的小巷,自然就是荷紋葉脈了。小巷連貫着東西南北的城門,在那飄渺的風雨中若隱若現,然而,並非四時不變,千年不驚。星移斗轉,山河改造,轟轟隆隆的推土機,填埋了穿城的市河,湮滅瞭如網的諸巷。大南門、小南門不復再見,銀北門,北大街舊蹤難覓。所謂溫泉的發現,灌注的水泥鋼柱,殃及了烏巾蕩依戀的楊柳。唯有已經蒼老的西門巷弄,古樸煤爐的裊裊炊煙,鐵匠鋪的火花,依然保留着曾經的身影。黃昏的餘輝,在迷宮似的小巷中一點點散去,遍地雞毛。

東門是幸運的。明清古民居羣組成的街區,仰仗鄭燮的.靈氣,在開發中得到了保護。金東門的小巷,苔痕澤巷,牆潤縫溼,樸素、悽寂、深邃,清瘦如竹,憨實如簡,更像一位躺在藤椅上,卻西裝革履,滿是閒情逸致的老書生,還在閱盡滄桑。

尋訪“小橋流水古蹟多,商貿興隆人氣旺”的金東門,有一種枯竹又長着新葉的味兒。東門外大街其實就是頎細如竹的百十米六尺小巷,“聊避風雨”的鄭板橋故居,傍生着新修葺的“擁綠園”, 牆報碑林,翠竹青青,花香鳥語。遙想鄭燮當年,穿過高低不平、狹窄的小巷,竹筒般地一直幽深地向東行着……

踏竹而行,青磚鋪砌的街道,縫摺的青苔,似乎殘留着遠古的釘鞋聲。時空隔阻當年的喧囂浮塵,煙雨大觀被壓縮進狹窄的小巷。走近上池齋藥店,風格依舊——前店鋪後作坊,“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招牌,似乎向人們訴說着百年的古事。

竹竿東伸,那些陳年門板啓閉的一家家商戶,竹葉般地散落着,或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一路的店鋪,紅紅花花的小童鞋房,老太太還在搗鼓着針頭線腦;帶着老花鏡的刻字先生們還在有板有眼地做着古老流傳的活計;舊式的香爐燭臺、釘耙刀鐮,依舊守着鏽色;花圈壽衣的店老闆,依舊神態悠閒地撫摸着奠儀生靈另一端頭的黑白,似乎讓人看到,生命的兩端就是那麼有限的長度。街面依舊那麼熱鬧,煤煙嫋嫋,人影接踵。燒餅爐挨着下面餃的,修鎖配鑰匙的靠着削竹織衣針的,鑲牙補齒的鄰接着賣茶葉的……固守家業的商人們的後裔,泰然自若,用與世無爭的目光,漠視着眼前的一切,臉上浮現着淡淡的無奈。

“狀元坊”高大巍然,算是竹節了。轉身折進南邊的家舒巷,悠然深邃,巷東側的趙海仙洋樓,幽靜典雅,卻又不失肅穆寧靜。洋樓始建於清末,主樓是仿羅馬式樣的三層樓房,有房屋28間,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園林建築,爲趙姓三代名醫趙術堂、趙普春和趙履鰲(字海仙)杏林懸壺的問診施藥場所。相傳,光緒年間,揚州一鹽商和江都某大木行主爲報救命之恩,特聘請寧波匠人精心設計建築贈給趙海仙的。《續辨證錄》、《陰陽五行論》、《趙氏祕藥》、《壽石軒醫案集存》等等醫書,竹簡線裝,好像還在告訴人們,當年這裏門庭若市的氣息,求醫問藥的來自四面八方,將洋樓的人氣烘托到極致,所以家舒巷又稱爲洋樓巷。

最東邊的大尖菜市口,該是竹頭了。頷接上官河浩淼水勢的東門泊,當年舳艫相擁,舟楫相觸,漁舟穿插,櫓聲欸乃,條石水碼頭星散河沿,怎一個繁榮了得。如今,竹節漸次凋謝,煙雨早已遮沒了米市河畔的棚屋。歲月蹉跎,冷漠無情,只能撿拾陶瓷瓦礫,在船伕舊竹篙中,遲緩卻堅韌地傳說這裏曾經竹苞松茂的《清明上河圖》。

留步竹巷,青磚、小瓦、馬頭牆,遺風淡淡,寧靜安詳,一邊連着城門口,一邊連着昔日的鶴兒灣。窄窄彎彎竹巷,沒有一處生長竹子,綠意盎然的名聲,來源於一輩輩以編織竹器爲生的篾匠,因竹市而聞名。家鄉的板橋竹,紮成了精緻的掃帚,江南的毛竹,齊齊地排列在屋檐下,竹筐、竹籃、竹椅、竹針……竹器琳琅滿目,還是那麼令人眼花繚亂。匠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在倔犟地用竹子編織着自己的生活。

竹巷漸已被勢利吞噬了半徑,留住的半截,該算是竹梢了。即便如此,小巷依舊洞天幽境,眉目如黛,更像一個小家碧玉般的女子,躲在僻靜的深閨,抿脣一笑,自個在小橋流水畔淺吟低唱,輕易不肯拋頭露面,幽靜疏遠,文靜淡定。

走在東門如竹的小巷,自然會憶起戴望舒筆下的小巷,濛濛細雨下撐着油紙傘的小女子,匆匆腳步下踩踏的麻石,意境是那麼的朦朧。如竹的小巷,在清一色的歲月裏,鱗次櫛比,溢出純樸和平淡;如竹葉的小巷,撻子門商鋪裏,不時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就像《三家巷》中的女人,娉娉婷婷搖曳在街面上,渾身散發着慵懶的氣息。如竹的小巷,三兩隻麻雀撲棱棱地飛落在古煙囪上,幾點淺灰色的鳥糞距人兩三步之遙。

小巷再長,總會走到盡頭。在金東門的板橋街上,板橋竹稀疏地依附着,清影搖風。駐足園圃旁,回首如竹的小巷,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