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扇搖曳,情依依散文

扇搖曳,情依依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入夏,閒坐書房品茶思遠時,我總愛手把摺扇,輕搖輕擺。儘管眼下解暑納涼,空調,早已是大多都市人的首選。

扇搖曳,情依依散文

秋冬,我小心翼翼把扇子包好,放置陰涼乾燥處。即便面對幾把普通摺扇,我也不願效仿某些人交友的習慣——可利用時偏愛有加,一旦認爲可有可無,便棄之如敝履。

即便兩鬢染霜漸入老境,我對扇子的情懷依然沒有消減。與閒情雅緻、歷史人物、工藝情趣、實用欣賞、交流收藏密切相關的扇子,從古至今,搖曳出華夏文化的飄逸,揮灑出世態炎涼的動感。

北京西城深巷、古槐民居小院,是我出生及幼年、少年生活之地。記得每到炎夏、每到暮色籠罩,衚衕口的多座門樓內,茶餘飯後的鄰里們相聚笑談。伴隨開顏一笑與白瓷大茶壺的物件,自然是散發着縷縷清香的芭蕉扇。直到舒緩的扇影伴着夕輝、棋聲、笑語,迎來明月高懸和萬家燈火……

而今,電子智能化空調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用以驅蚊、解熱、遮陽,飽含人情味兒的芭蕉扇早被冷落。然而,每當我在京郊鄉鎮的集市上見到芭蕉扇,總有感思在心頭。繼而,引發對往事的追憶……

“芭蕉扇”一詞,爲市井人家的習慣稱謂。或許是否受了《西遊記》“行者三調芭蕉扇”的影響?

近年來,我在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所謂芭蕉扇,並非芭蕉葉所制,而是蒲葵的葉子被採摘後,經選摘、晾乾、壓平而成扇。說來慚愧,曾伴隨自己數十年、常勾起兒時記憶的手中之物,其稱謂,被我誤讀數十年。由此,若隱若現的歉疚感,引發我對扇子分外留意。

藉助數十年中國旅遊新聞媒體採編職業,在八方山水間、多處古城鎮,與形態各異、色彩不同的名扇不期而遇,因此眼界大開。擁有畫境般美景的'蘇州與杭州,不僅山光水色靚麗養眼,風味小吃精巧美味,蘇扇、杭扇也是醉人心目。漫步蘇州街市,會輕易嗅到檀香扇的清馨。手把美扇,但見輕靈柔風、纖巧玲瓏,與之親近,若牽手吳中女,若細品碧螺春……記得那日,我跑了很多書店,走訪多家扇廠,追溯姑蘇名扇的緣起,最後空落而歸。只是在清史典籍上,看到幾行與檀香扇有關的文字:“旗人納蘭性德,得皇上所賜吳門香扇一把,題詩三首,以銘聖恩。”那日,我迎着落日餘暉,獨坐虎跑泉青石上仰天長嘆,嘆問一款名扇的出處,爲何如此撲朔迷離?虎跑泉不答,依舊以淙淙流韻,伴隨一彎明月緩緩升起……

來到杭州,我又開始關注杭扇。在西湖之畔的一位藏扇者家中,我拿起一把把杭扇細細賞讀,方知杭扇以黑紙摺扇爲上佳之品,製作歷史已有數百年。我在藏扇老人的書櫃中,看到一段杭扇史話——宋室南移後,這裏遊覽地展賣的細畫絹扇、細色紙扇、異色影花扇……曾成爲“臨安”一景。

出杭城、入紹興,清風扇影依然一路伴隨。在“題扇橋”畔,我聽到一段逸聞:書聖王羲之在會稽做官時,遇一貧苦老嫗賣扇,因長時間無人購買而悲泣。羲之馬上在老嫗的扇上各寫數字並題名。傾刻間,扇子被搶購一空。之後,這座橋也被改名爲“題扇橋”。

2002年,我在報社編輯旅遊商品版,想做個名扇文化專題報道。爲此,走訪了幾處與名扇相關的景區。在湖北襄樊“三顧茅廬”所在地——隆中,我端詳“羽扇綸巾談笑間”所用之物——“孔明羽扇”;在安徽青陽九華山,我驚歎以宣紙或素絹精裱的青陽白扇;在貴州赤水,我曾採記以棕葉、藤皮編織的“三都苗族棕扇”;在四川自貢,我面對中國竹編瑰寶——自貢團扇(又稱自貢龔扇)而陶醉……

扇,有的可遠觀而不宜近賞。有些景區內,巨型扇堪稱一景,扇骨可攀登,扇面人物的身高與常人無異。遠距遙看,像是在山水間舞動清爽之風,而近距或零距離體驗,則有“身在此山中”的侷限感,味同嚼蠟。有些扇,可近賞而不能遠觀。如用顯微鏡方可看到扇面詩句的微型扇。稍遠觀之,則一團模糊。

有些扇,原本就是古代兵器。鐵骨鋼面、暗藏機鋒。在魯西南水滸旅遊線的展館,我曾留意到,水泊梁山“鐵扇子宋清”的“兵器扇”,威風八面且含殺機。有些扇,竟被列入盤中物。精緻嬌美、食之不捨。記得在鎮江一家酒店進餐,巧遇可觀可品的微型扇,是冷拼點綴品。蛋清爲扇面、髮菜爲墨畫、芹菜爲扇墜兒、胡蘿蔔作扇骨……讓人不忍下箸。廚藝小扇,即便身處一隅,也洋溢江南靈秀。

有些以扇子爲主題的景緻,能引發人生感悟。在遊覽北京頤和園時,我佇立於“揚仁風”一景前沉思許久。古時,一段贈扇的故事似乎情景再現……

既有“揚仁風”之稱,也有“扇面殿”之名的小殿,形似扇面,一般不爲遊人注意。殿名出處有些意思。被南朝齊著名文學家王儉譽爲“江左風流宰相”的東晉謝安,那一日,爲好友袁宏上任送行。揮別之際,僅贈一扇。衆人不解其意,甚至有些人責怪謝大名士吝嗇。而即將爲官一任、聰穎達慧的袁宏,則輕搖摺扇爲大家釋疑:“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意思是,你送我此扇,是讓我揚仁義道德之風,以撫慰黎民百姓。區區一把紙扇,竟與爲官之道、作人之道相融相浸,可見一把摺扇的分量。

談了許多名扇,綿長思緒又落在時有蟬鳴、靜長如一幅素描的京城衚衕裏。那畢竟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的居住地。記得夏夜,一覺醒來,母親手中的芭蕉扇仍輕輕地向我搖着。關愛的目光注視着我。那把扇子,凝結了值得追憶一生的母愛和溫情。其分量,豈能用顏值、輕重、價值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