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傘語散文

傘語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寒雨時節,

傘語散文

親人手中遞過來的,

不是傘,是親情;

陌生人見你雨中焦急過不了街頭,

伸過來的,

也不是傘,是友情----

雨過天晴了,不必問它(她)的姓名,

因爲,也許下一次雨中,

輪到你有傘。

羞澀的愛情,有時也需要藉助傘,傘下聞到彼此的氣息,

縱然有比較親暱的舉動,

也不會引人驚異;

傘下的天地這般狹小,

耳鬢廝磨是天然般的合理。

這是香港文人東瑞寫的詩散文《傘語》句,主要是歌頌傘給人們的情誼。

傘,古稱“華蓋”、“羅傘”等。據《古今注》雲,“華蓋,黃帝所作也”。相傳古時,黃帝領兵於蚩尤在涿鹿的田野上大戰,當時,皇帝的頭上方,突然出現美麗的五彩祥雲,遠看像金枝玉葉,奇花異葩,籠罩着黃帝。黃帝見有祥雲助威,越戰越勇,終於把蚩尤打敗了。後來,黃帝認爲那祥雲是“蓋”,保佑了自己。於是叫人仿製,第一把“華蓋”便問世了。

《史記》又說,傘是大舜所造。《傘物紀原》則說傘是周初所造,因爲“六韜曰:天雨不張蓋幔,周初事也。”不管哪一種說法,都說明我國很早就有傘了。

不過,傘在古代是天子或達官顯貴的專用品,並且有許多講究。傘的色澤、尺寸區分官職的`大小、尊卑。比如漢代,官是以“石”爲級稱的。規定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等官,用“皁蓋”,即黑傘。隋朝規定,“三司”以上的官和皇親,用“紫蓋”。三品官用青傘,官大的可用幾把傘,官小的只能用一把。

古時,皇帝還用傘來獎賞功臣。傳說,姜太公製作一種“曲蓋”,用以獎勵有功的將帥。三國吳將陸遜營燒七百里大敗蜀軍後,吳王孫權大喜,遂將自己用的“華蓋”賞給陸遜,以資表彰。

傘被民間使用,是在唐以後,宋時東京汴梁的老百姓曾用過青絹涼傘。《東京夢華錄娶婦》在:“手把清涼傘兒,皆兩人同行。”宋真宗時,皇帝下令,禁止民間用布帛傘,這是紙傘後來出現的原因。這種禁令,一直延續到明朝朱元璋那個時代。清朝時,宮廷用傘仍分等級,民間比較隨便些。

十八世紀中葉,傘傳入西歐。出入英美時,傘被他們認爲是“怪物’,到十八世紀八十年代,才逐漸流行開來。

“雪裏送炭,雨中送傘”,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操。

但願人世間多一點“雨中送傘”,少一點刀槍劍戟。

即便是“雨後送傘”,也不是壞事,因爲總還有下雨的時候,總還有烈日當空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