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雨不打傘散文

春雨不打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春雨不打傘。這個習慣老安已堅持了三十多年。

春雨不打傘散文

即使清明時節,春雨淅瀝綿綿,老安他依然如故。

你若問他,爲什麼養成了這麼個習慣?什麼時候開始的?老安常常不置可否地笑笑,不回答,或說“不記得了”“不清楚啦”。其實老安心裏比誰都清楚,自己的習慣與貧苦的經歷有關,與命苦的母親有關,與澀苦的初戀有關。

小時候,老安——那時應該叫小安吧——家裏很窮,雨天上學或外出從來沒打過雨傘,更沒穿過雨靴;或穿着溼透的母親做的布鞋,或赤着腳走在鄉村的大道上。大約六七歲時的一個春日,是個星期天,雨下得奇大。小安獨自在家裏寫作業,許是窯檐如注的雨水敲打地面響聲太大了,許是檐下躲雨的麻雀嘰喳得太嘈雜了,一會兒工夫就發現作業中出了幾處錯誤。他想去村南頭的小冉家借塊橡皮,擦掉錯誤之處,改正過來。看着綿密如織的春雨,小安緊跑幾步到了鄰居賴娃家借把雨傘。正好賴娃爺爺在家。賴娃爺爺是全村有名的吝嗇鬼。小安剛說明來意,賴娃爺爺馬上跟話說:“安啊,真不湊巧,家人都打出去了,屋裏沒傘了。”小安正往外走時,猛擡頭看見寬大磚牆的釘子上掛着一把嶄新的雨傘,隨即轉身指着雨傘對賴娃爺爺說:“那不是有一把雨傘嗎?”賴娃爺爺不僅吝嗇,向來也以嘴快手腳快聞名,馬上回道:“你看你這娃眼還怪尖哩,那傘壞着呢!”後來兩人還說了什麼,如今的老安早已記不得了。他只清晰記得自己悻悻而去。幾十年來,老安始終堅信那牆上掛着的是一把新的好傘。

另一件事也與雨傘有關。初中時一個春天的週三,學校讓學生回家取饃下午放半天。小安在鎮上閒逛,忽然下起了大雨。他躲在商店的房檐下很長時間,“雨腳如麻未斷絕”。眼看快到上晚自習時間了,他想幹脆買把傘趕回學校。誰知一問傘價,最便宜的他也差兩毛錢。他給售貨員阿姨說了半天好話,甚至哀求,也無濟於事。於是他橫下心淋着春天的大雨走回校園裏……

小安的春雨不打傘,與母親有關,也就是與貧窮有關,與苦難有關。小安在小學課本里學過“春雨貴如油”的諺語,母親也多次對他說過,但他當時體會不深。農村分單幹後,各家耕種管理收益自家的田地。小安爸是個極不善籌劃經營田地的人,以至於他家田地的產出比別人家少得可憐。箇中原因就是小麥播種時施不起化肥作底肥,春天來臨天旱時又澆不上深井水。因而小安家每年開春都是青黃不接,母親到處借糧。這個時節小麥田裏該澆水了。那時候小安聽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天爺能下場透雨就好了”。耳濡目染,一到春天小安也在心裏默默期盼着下雨——貴如油的春雨。有一年春天,在村裏上小學的小安吃完午飯正準備出門到學校,這時天下起了小雨。小安在滿家院欲找個化肥袋披上去學校卻不得。母親對他說:“別找了吧!老天爺好歹下場雨你還把它遮住,這是對老天爺的大不敬!再說,小孩子家多在風雨中吹淋身體長得壯實!”如今想來,老安覺得母親當時那樣說,不無道理,但也是家裏沒有雨傘甚至有時連一個化肥袋也找不到的無奈啊!

在老安的記憶中,那些年母親常常在春雨中東奔西走,到親戚家鄰居里借糧借錢。有一年春天,父親背上長出個惡瘡。不知母親從哪兒聽說的“偏方”,只要吃百家飯就可痊癒。於是母親就在那年的春風細雨裏到左鄰右舍給父親“乞食”,沒想到一段時日後父親背上的惡瘡竟好了!上初中後小安在外地上學。家境困難,爲節省,他沒入學校開設的竈堂,而是三天回家取一布袋饃。青黃不接的春天風雨中,母親曾多次把饃給他送到學校。

那些年,幾乎在每一年的春天伊始,小安的母親都燃起一種希望:這一年一定將瓦房蓋起來!尤其是春雨開始淅瀝,她就擔憂正住的窯洞的安危。那多年裏小安家的窯頂上是一個碾麥場,碾打完小麥各家就隨地將麥秸堆積在窯頂。夏天雨季一來,雨水往往被麥秸堆阻住淤積,下滲。小安家的'窯頂塌過幾次,以至於後來不得不在窯裏砌堵牆,將窯的少半截封堵在後面。但一年一年過去,母親除了爲家裏準備下部分的木料之外,直到她病逝那座希望的瓦房都沒能蓋起來……如今,母親已去世整25年,漫長的歲月裏一座孤墳在那塊空曠田地的角落經受着風風雨雨……

春雨不打傘還與初戀有關。高中時小安暗暗喜歡上了一個叫每文的女孩。每文是走讀生。學習成績優異。很個性而聰慧。小安一直欲與每文交往,但始終沒有機會。每文似乎也很高傲,根本看不起文弱而自卑的小安。一個清新的春雨天。當小安打來午飯到教室門口時,一個外班男生在雨中舉着一把傘在教室門口站着。小安幾乎與匆匆出教室門的每文撞個滿懷,他端着缸子的右手快速避讓,缸子裏的湯水灑出少許在他的袖子上。當他轉身回望時,每文已與那個男生並肩緊挨着打一把雨傘走遠了……

高三那年一開春雨水就特別多。有一天大早起來還很好的太陽,課間操前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小安想到每文肯定沒帶傘來,趁課間操向好友借了一把雨傘,準備讓每文回家打上。小安知道每文一般從教室出來很晚,因而上午最後一節課後,他故意磨蹭了一會兒等同學們陸續走出教室去吃午飯。等看到每文在座位站起準備出教室時,小安三步並作兩步走到每文旁邊,將雨傘遞向每文說:“我這兒有把雨傘,你打上回家吧!”每文決絕地說:“不用!不用!”說着已走出了教室,走入了室外的綿綿細雨中。小安一直望着每文的身影在雨中消失殆盡,全然沒有意識到教室裏幾位同學齊刷刷注視他的目光……

如今,對老安來說,春雨不打傘,與其說是一種習慣,不如說是一種信仰。與其說是過去的一個心理陰影,不如說是一種對上天的感激感恩乃至敬畏,對年少時母愛和苦難的回味,對青春歲月懵懂情感的懷戀和紀念。三十多年過去,春雨不打傘,老安變習慣成爲自然,化自然成爲理念,融理念成爲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