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閱讀年糕的記憶

散文閱讀年糕的記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從前一到過年,鄉村裏家家戶戶都蒸糕,場景十分火紅鬧猛。農曆十二月二十以後,離過年越來越近了,年的氣氛顯得格外濃烈,人們忙着準備年貨。那時鄉村農人的生活特別清苦,所謂年貨,也就是蔬菜多葷菜少,年蘿蔔是必備的,其餘是豆腐百葉筍乾黃豆芽等。葷菜也只是買點肉,買個元寶頭(豬頭),再就是買條青魚,買條跳龍門的鯉魚過年時用,年貨的重頭戲要數蒸糕做團了。

散文閱讀年糕的記憶

記憶裏,鄉村農家蒸糕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左鄰右舍幾家合計好一起蒸糕,每次蒸糕都要忙到深夜。我父親不會蒸糕,因此每年蒸糕時都要請人,約上兩三家,準備蒸糕那天午飯以後,父母就忙着刷門板汏蒸籠,張羅燒火的木柴,糯米粉、粳米粉、紅糖白糖一一備齊。晚飯後蒸糕師付一到,大家就開始忙碌起來,合夥蒸糕的幾家人分工合作,給蒸糕師付當下手。

蒸糕這活看似簡單,但要蒸出好糕也並非易事。我家每年蒸糕都請村裏第一把好手年生,他的蒸糕手藝村裏一流,所以只要一到過年,這家請那家喊,讓他忙得團團轉。年糕的品種一般有紅糖糕、白糖糕、白水糕和粞糕。經濟特別拮据的`人家買不起糖,只蒸白水糕,用開水潑粉就行。粞糕是用次米粉蒸的糕,一般幾家合夥蒸糕時只蒸一籠,然後各自分一些,粞糕是春節期間用來表叫化子的。竈上大鍋裏的水一燒開,先蒸紅糖糕時就泡好紅糖水,先蒸白糖糕時就泡好白糖水。年生伯脫掉棉衣穿件棉背心,只見他先將糯米粉和粳米粉倒進一隻小缸,用手將乾粉和勻,這是蒸糕的第一道工序叫潑粉。這潑粉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是對粳對糯,如這一籠蒸糕是四十斤,那麼粳粉糯粉各二十斤,想讓糕再糯一些,就四六配比,即四成粳粉六成糯粉。所謂潑粉,就是將和好的米粉,用準備好的糖開水或白開水進行初加工,加水多少嚴格控制,必須將米粉拌得手捏成一團,手鬆就散開,否則蒸不出好糕。米粉潑好後,在木蒸籠底裏鋪上溼白布,將粉裝進蒸籠拍平蓋好後上鍋。燒火人在蒸糕師付的指導下加大火力,師付則站在竈前認真觀察,約摸半個來小時,師付開蒸一看粉已熟,就讓立即熄火起蒸。

只見他端起幾十斤重的蒸籠,快步走到早已準備好的門板前,將蒸籠快速地倒扣在板上,然後迅速用一塊浸溼的白布蓋在滾燙的粉上,連續不斷地用雙手捶打翻揉,此時已能看到師付額頭上沁出了汗珠。一旁看熱鬧的人們又說又笑,都巴不得年糕快一點蒸好,品嚐一口新年糕的美味,我們小孩子在一邊更是饞涎欲滴。不一會,出蒸的米粉已成年糕,那一塊大糕從板的這一頭到那一頭,足有兩米來長,師付將糕翻過來複過去橫揉豎揉,最後用白布將整條大糕蓋好,再細細地整形,兩頭整成圓的,將大糕整得光滑漂亮,然後掀掉布開始切糕。切糕不能用刀,而是隻用一根納鞋底的新花大線,,先切下糕頭,留着過年時用,再將那一長條大糕分割成小塊。父親從師付手裏接過一塊塊年糕,將糕攤放在籩裏,全部切完後,在場人員每人品嚐一塊,接着再蒸第二籠,第三籠,直到全部結束。各自將自家的年糕拿回去,人都散盡已是深夜了。送些年糕給蒸糕師付當報酬,送走蒸糕師付後,父母再開始刷板洗籠裏外收拾乾淨,一直忙到很晚。

舊時鄉間過年,每家都要蒸上幾十甚至上百斤米的年糕,從年前一直吃過正月。若臘月裏下大雪,每家一般都要收集一些潔淨的雪水,年糕浸在臘雪水裏不容易變質。年糕可以煎着吃、煮着吃、也可放在泡飯裏吃,切成糕片曬乾後,爆炒米佬一來還能爆着吃,爆糕片那可是地道的鄉村美味。尤其是正月十五早晨,江南人家有吃薺菜烙糕的習俗。十四那天,家家有人到野地裏尋尋覓覓,挑點鮮嫩的野薺菜,洗淨後留着十五早晨炒年糕用。

記憶裏母親做的薺菜烙糕,使我難以忘懷。十四那天晚飯後,母親就切好年糕片,洗淨野薺菜,爲十五早晨的薺菜烙糕做好準備。正月十五的早飯,就是薺菜烙糕。做烙糕時,只見母親將薺菜切碎,然後起油鍋將糕片一一煎好,再起油鍋,將碎薺菜下鍋爆炒一下,再將煎好的糕片入鍋一起翻炒片刻,放上鹽和味精,一道江南鄉村的傳統美食薺菜烙糕就做成了。全家每人一大碗,那美味的薺菜烙糕,至今彷彿仍在我面前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