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勤奮與熱愛的力量散文

勤奮與熱愛的力量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坐在我面前的李作恩,顯然一副老農的模樣,跟我想象中的畫家似乎有些差距,或許說是缺少了畫家的那種氣度抑或是“範兒”。但從他的眼神裏,我看到一種叫做深邃的東西,我實在描述不出這種深邃是滄桑歲月的沉澱,還是畫家獨具的思想深度的呈現。

勤奮與熱愛的力量散文

凌晨四點半,夜更爲深沉的表情中,天邊閃爍的星星讓寒氣更加地逼人。這個時候,那間並不溫暖的小畫室裏,李作恩已經站在畫案前,反覆端量,然後俯下身來,手裏的畫筆這兒勾一下子線,那兒再塗抹一下……

近十多年來,李作恩總是這樣,每天凌晨四點起牀,洗漱完畢,五點正式進入作畫狀態。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寒,他從來就沒有“遲到”過。這種自覺的行爲,讓他從幾乎將《芥子園圖譜》臨摹了一遍,到每次參加畫展將其中的大部分畫作拍成照片後的臨摹,李作恩始終堅持不懈。

一畫就是幾個小時,已過了天命之年的李作恩,站着的時間超過了他這個年齡段承受的極限,常常是一幅畫下來,兩條腿幾近癱軟。小腿腫得一摁就是深深的坑兒,妻子和兒子也不知勸過他多少次,說不能爲了畫畫這麼拼命啊,可是李作恩卻把這些勸告當成了耳旁風,依然我行我素。用朋友們戲謔他的話說:李作恩是畫界的“癮君子”——畫畫上癮了,“中毒”了。

他把別人喝酒品茶聊天打麻將的時間,全部用在了臨摹和寫生上面來了。那是一種投入、忘我。一位畫家朋友講起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去看望李作恩,當時李作恩正在作畫,朋友便沒驚動他,就站在他的背後看他作畫,他竟渾然不覺,一個小時後,這位朋友嗓子發癢,不小心咳嗽了幾聲,沒曾想,這咳嗽聲嚇着了李作恩,他的手一抖,畫筆掉在了地上。惹得這位朋友緊接着一陣大笑,李作恩回頭,顯得很靦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臉色變得暗紅了許多。

新聞媒體的記者採訪李作恩,談及他作畫勤奮執着的時候,李作恩認爲,自己現在已是花甲之人,學畫的年齡有些晚,再不勤奮點,就來不及了。那句古詩叫什麼來着?哦,“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說完這句古詩,李作恩笑了,依然有些靦腆。

他兒子說起陪着自己的父親參觀一次大型畫展的事兒,說四個樓層的近二百幅作品,李作恩一幅沒落地用相機拍攝,不僅拍全景,還有局部的特寫,邊看邊拍,有時候拍完了還要端量半天。參觀畫展的人都走光了,唯有李作恩還在畫作間流連忘返,兒子實在有些不耐煩了,幾次催他走吧,他就那麼一句“不急不急,再看看。”最後,人家展廳的服務人員要下班鎖門了,李作恩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展廳。

有書畫評論家在談到李作恩的創作態度時說,“他勤奮地作畫,來自於那份對現實的感動,是這份感動,讓畫家幾十年追求不變;是這份感動,讓手中的畫筆成爲一種宗教,信仰如初。”

不錯,正是這份勤奮,成就了李作恩一種生活的絢爛,使得一個生命充實而健朗,使現實主義的血脈始終在他的心靈中律動。

李作恩出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他自幼就喜歡畫畫,後來將自己的愛好發揮在畫玻璃畫、給傢俱烙畫上,所繪的圖畫工藝無論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均有涉獵。20xx年,他正式轉入國畫山水的創作,這之前打下的造型基礎和藝術表現力,爲他日後較快地進入角色並取得一定成績奠定了基礎。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生活的昇華。”李作恩在學習和創作上走的是“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現實主義道路。

李作恩說他沒去過名山大川,因爲他鐘情於家鄉的山水。他所有山水作品都源自東港市山區的影像。要麼去山裏寫生,要麼是用相機拍攝下來回到畫室,反覆琢磨再度創作。知情人這樣表述過: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年來,李作恩騎着那輛二手的自行車,揹着畫板和照相機,幾乎是走遍了東港的山山水水,渴了,喝幾口山間的水,餓了,就啃幾口乾麪包

徜徉在家鄉的山水間,李作恩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愉悅,束縛身心的利益和名譽在這裏得以釋放。飽覽風雲幻滅、世事滄桑,時間長了,便可以“寫山真骨”、“與水傳神”了。家鄉美麗的山水,讓他的山水作品無不體現出地域的特色。那種中西調合、南北融洽、墨彩交融、虛實相生的山水畫作,既具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也彰顯了現實主義特徵,有很強的視覺感染力、衝擊力。

說李作恩的山水畫作體現的地域特點,我認爲那更是他對家鄉山水熱愛的強烈的個性情感的闡發。家鄉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變成了畫家的一種生活情趣、人生態度、人生情懷,飽含着畫家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哲理探求,兼具了人格化和文化內涵的審美追求。

李作恩對我說,家鄉魅力的山水,總是讓他魂牽夢縈,每每拿起畫筆,就會情不自禁地勾勒出現實與夢境交織的家鄉山水影像。家鄉的山水在他的畫筆下呈現出的是那種“天地爲之開闊,豁人心胸”的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因此他的山水畫作在表現上總能給人一種視野開闊、真切自然、境界高遠的感覺。

當我一遍一遍地翻閱李作恩的諸多山水作品時,我感受到了一份十足的現實力量。筆與墨交錯經營,除了景物的傳神和意象的造設外,山嶺的環抱之中,澗水的傾瀉之側,一定有茅屋幾間,又另有牛棚、柴垛、豬舍、籬笆等等,相扯相擁,一派“世外桃源”的境象,既有山水的傳統哲學意味,又有活脫脫的現實氣息。在陪着我翻看的過程中,李作恩只是偶爾指指點點的介紹。他說對待山水畫的創作,一切都是以原初的真實感受爲念,以寫生爲基礎,以感悟爲內運,根據鮮活的素材去“應物象形”、“隨類賦彩”。我邊看邊聽邊想,看來,李作恩對南齊謝赫的《六法論》不是停留在理論的揣摩上,而是靈活地運用到了創作實踐中了,因此,他的畫作個個有新意,幅幅有區別。

對家鄉山水的熱愛以及親近,賦予了李作恩的山水畫風格的厚度與重量。他的畫中有生活喘息的知覺,有生活律動的`感嘆,有情感起伏的溫暖,有精神亢奮的足跡。這樣欣賞的角度,讓我定義李作恩的山水作品是那種文化上的山水。因爲山水畫“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氣質與自然山水精神上的感應和共鳴,注重的是自然與人的道德襟懷之間內在的同形同構或異質同構”。因此,用文化的視角去解讀李作恩山水畫所呈現的生命之外的神韻,真切地感知其作品獨具的意境美、情韻美,纔是頗具意味的享受。

李作恩除了在本地區畫界是出了名的勤奮者之外,還有被很多藝術界朋友讚歎不已的謙虛低調的爲人,他從不自滿。他曾真切地對採訪的記者表述道:現在覺得,這畫,是越畫越難,但我就是願意畫,不會停下畫筆。儘管我畫過了很多的畫,被人購置收藏過,也多次獲過獎,但卻沒有一張是自己滿意的。

有“不滿是向上的車輪”的思想境界,有勤奮而執着的創作態度,有熱愛和真誠的人生情感,我們有理由相信——李作恩的山水畫創作定會從“高原”走向“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