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兒時的年味兒散文欣賞

兒時的年味兒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新年的鐘聲又要敲響了,然而童年的鐘聲卻時時迴盪在我腦海裏,久久不能逝去。

兒時的年味兒散文欣賞

記得小時候,家裏不是很富裕,又加上孩子多,平日裏總是穿兩個姐姐的舊衣服,只有過年纔可以穿上屬於自已的新衣服。過年的新衣服母親早早就買好或是做好了,但要熬到三十才讓穿。大年三十便成了我日夜祈盼的日子。那天中午,早早地我就拿出了新衣服,放在炕上,待匆匆吃過餃子之後便急不可待地穿上那盼望已久的新衣服。心裏那個美呀,撒腿跑出去要串上好幾戶人家,拉上同樣穿着新衣服的夥伴,滿街跑呀,轉呀,待聽到大人們有意無意的誇獎時,心裏真比吃了蜜還甜。

平日裏父母總是捨不得花錢,一到過年,父親卻早早地買下幾十斤肉。不知什麼時候,父親煉就了煮肉的特長,每年年底便到了他大顯身手的時候。還不到傍晚,父親便開始了他的準備工作,先劈好柴,掏好灰,鍋裏放好了水、肉及作料,待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父親便點燃了竈堂的劈柴。搬一個小凳,坐在竈前,一會用燒火棍支一支已燒得不太旺的劈柴,火焰就又燒了起來,一會用筷子扎一紮鍋中的肉塊,看一看是否軟了。從沒見父親這般投入地做一件事,彷彿鍋裏煮的.是孩子們一年的希望。待鍋中的肉飄出怡人的香味兒時,我們姐弟幾個那不安分的口水情不自禁的直往肚裏咽。我們草草地應付了晚飯,給肉留足了空間。在父親的筷子紮了無數次之後,噴香的肉終於能吃了。父親先挑出幾塊肥瘦相間的大肉,我們姐弟幾個便衆星捧月般圍攏了上去,品嚐着父親的傑作,不鹹不淡,軟而不爛,香而不膩,我們感覺美極了。看着幾個貪婪的孩子,幸福寫滿了父親的臉,從鍋中夾了一塊又一塊,倒是母親心細,怕吃多了,着了涼,硬是把我們拽到了屋裏,不讓到院子裏去,以免讓冷風颼着,頂了食。

小時的我,脾氣酷似男孩,喜歡放點兒小鞭小炮,尤其羨慕那些膽大的男孩子手拿二踢腳放的勇敢勁兒。女孩子放鞭炮雖談不上大逆不道,卻有些不相宜,當父母的更怕一不小心讓炮蹦着,所以他們對鞭炮的存放位置都很是用心,不是放在高高的我夠不着的地方,就是放在比較隱蔽的地方,生怕被我摸索了。初一早起等父親放過鞭炮之後,那香噴噴的餃子便端上了飯桌,我無心品嚐,待父母出去拜年之際,我便趕忙趴在地上,用手扒落着找“呼呼”,所謂的“呼呼”就是截捻的小鞭,雖說沒有了鞭捻,但兩手用力一掰,小鞭便從中間斷開或有一層紙連着,裏面露出了或黑或白的藥,拿一根點燃的香或是劃一根火柴放在有藥的地方,只聽“呼”一聲地響,冒出一股夾着火星的白煙,我們所謂的“呼呼”也許就是這樣來的。其樂趣何在?也許會令今天的孩子們百思不得其解,但確切地說那“呼”的一聲和隨之而冒出的火星與白煙,的確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

“壓歲錢”是我盼望過年的又一個重要原因。那時農村的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壓歲錢”給得少,一開始有的給兩角,五角,後來慢慢長到了一元、兩元。雖說錢不多,但對於沒有“經濟收入”的小孩子來說,過年也是一個“收穫”的好時候。由於是年,賣東西的也較平日裏多了起來,可以從自己的“收入”裏支配一部分,供自己享用。不過,我們的“小金庫”往往不到兩天便被母親以怕丟了,替我們保管爲由給沒收了,盼了一年的“收成”竟“充了公”,雖說老大不情願,但漸漸地我們理解了父母生活的不易,由被迫“充公”慢慢地過渡到了主動“交公”。

年味日漸地濃了,心情卻沒有兒時的那份兒激動。細細地咀嚼兒時的新年,是那麼地回味悠長,留在記憶深處的還有那時過年特有的甜甜的粘窩窩,那黃燦燦的鬆軟而飄着米香的爐糕,那夾着蔥香與肉香的暗紅色蒸血糕,那跟着大人走親串友的熱鬧場面,那鑼鼓喧天的民間耍獅隊,那綵綢飄揚的秧歌隊……。

劉景滿於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