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情的散文

鄉情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鄉情的散文1

何爲鄉情?鄉情是父母喚你回家時的那份急切,鄉情是走在田間小路上享受微風時的那份愜意,鄉情既是你對家人的愛,也是你對這片土地的愛,鄉情還是?

鄉情的散文

李白曾仰望星空,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膾炙人口的詩篇已流傳了數千年之久,李白對家鄉的愛便可見一斑,我亦對家鄉有着無數的愛。

一提到家鄉,我便想到那“白山黑水”,潺潺的松花江流水聲,清新動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峯巒疊嶂,整個被白雪覆蓋了,有山有水,這豈不是名畫家筆下的山水畫?金黃的麥子整齊排在一起,被微風一吹,便形成了“金黃的海洋”,豐碩的玉米早已掙脫了葉子,個個玉米粒甜美多汁,遠處夕陽下隱約有老農民拿着鐮刀收割農作物呢!

這裏的人們的熱心程度肯定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們的遜色,人人都是“熱心腸”,所以說旅遊者可以放心地來我們這裏旅遊了,完全不必擔心會遇到什麼壞人,當你一需要幫助,這裏的人們會毫不猶豫的向你伸出援手。

鄉情的散文2

晨曦微露,我被夢想喚醒,走在去廁所的走廊上,淡淡的霧氣氤氳整個村莊周圍,清冽的空氣裏有淡淡的拖鞋味,迎面而來的風裏,依然帶着絲絲的涼意,可能是昨晚了一整晚雨的原因,讓人格外清爽,知名或不知名的鳥兒已經在嘰喳歡唱,彷彿要把酣睡了整個晚上的村莊從拖鞋堆中喚醒。

第一次目睹跟我們共度十天漫長光陰的孩子們,孩子們排排站,猶豫麥田裏的小麥一樣,你就好像置身在麥田中,充當他們的守望者。此時,繼續站在麥田中的我,感到我和我的同伴無比的高尚,想想開班儀式過後就要爲人師表了,爲人師表,祖國後花園最偉大的守護神聽首歌吧!呃,看首歌吧!!來自李健的『風吹麥浪』。

遠處蔚藍天空下

涌動着金色的麥浪

就在那裏曾是你和我

愛過的地方

當微風帶着收穫的味道

吹向我臉龐

想起你輕柔的話語

曾打溼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們曾在田野裏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卻沒能等到這陽光下

秋天的景象

就讓曾經的誓言飛舞吧

隨西風飄蕩

就像你柔軟的長髮

曾芬芳我夢鄉

嗯啦嗯啦

遠處蔚藍天空下

涌動着金色的麥浪

就在那裏曾是你和我

愛過的地方

當微風帶着收穫的味道

吹向我臉龐

想起你輕柔的話語

曾打溼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們曾在田野裏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卻沒能等到陽光下

這秋天的景象

就讓曾經的誓言飛舞吧

隨西風飄蕩

就像你柔軟的長髮

曾芬芳我夢鄉

好聽嗎?聽話,看到這就把耳塞帶上,聽聽這首歌,也允許你跟着哼兩句,但不能跑調,絕對不允許您跑調。

開班儀式過後,祖國的花朵們回到教室上課,我去圍了個觀,教室不是我的主場,運動場纔是,所以我上去逛兩圈,高年級的班裏有幾個大佬坐一下就閃了。回到後勤組,幫忙煮了個飯,吃完睡了個覺,睡醒了又去幫忙煮了個飯,邊吃着美味佳餚邊討論着南海戰事,滴答滴答時光在飛逝。

鄉情的散文3

於酒,我自是不敢說貪好,但興致來時,也每每會燒幾樣小菜,或淺嘗輕泯,或索性約上三倆好友呼杯換盞,不求大醉,唯想一品酒入喉腸後心裏那團烘烘暖意,至少,我覺得,酒,且不論它香濃幾許,亦莫論它價高几何,有一種感覺鐵定是嘗過酒的人都無法抗拒的——喝酒時的那種飄然、那種神怡、那種帶着溫軟將身心全部釋放後的迴歸!

收入的原因,我喝酒不多,更不追求酒的檔次。先早在鄉下時,喝的是那種零售七塊錢一瓶的扁瓶信州春,更早時,喝的還是信州春,卻是圓瓶裝的,約略記得,那種酒約莫售價四塊五毛錢,甚至還記得,我父親50壽宴上用的酒就是那種圓瓶裝的信州春酒,52°,性甚烈,但口感極好,壽宴時,一大桌外地來的戰友把桌上兩瓶份內的喝了不算,還讓管酒的相幫端來整半箱子酒,一個個喝的酩酊大醉。在我的記憶中,那次醉酒,在我戰友羣裏應該是最厲害的一次,原因其實很簡單,父親50歲時,正是我從部隊退伍回來後的一個禮拜,這般戰友在杭州喝了三年客鄉酒,乍一回來,突然有了鄉味,地道的信州春酒,怎不讓我們這般離鄉太久了的孩子大膽放縱!

這一回,我便隱隱有所察覺,酒裏,其實一直是裹着鄉情的。

前不久,我生命旅程裏第一次收到了一份價格比較高昂的禮物。三清女子文學會的毛姐讓會裏的吳蘋蘋給我送來了兩瓶酒,說是我來饒半年了她一直難得有空和我聚聚,碰巧有人送她幾瓶酒,便讓人給我送來,毛姐說:“紅粉送佳人美酒贈文士,”兩瓶酒,算是爲我接個小風。毛姐的禮物本來就給了我一個欣喜,打開一看,透明塑鋼外殼裏的酒瓶更是讓我狂喜,酒瓶通體晶瑩透徹,不含一點瑕疵,西湖浮屠造型,顯然也煞費了設計者的一番苦心,圓潤、修長、豐滿、這一堆用來形容女性風姿的詞彙,用在這兒一點也不會覺着不妥,瓶兒上的篆書“信州春”,更極具上饒男人的清秀和上饒女人的溫婉,一瓶酒,滿透出了雄性的剛、陰性的柔、儒家的圓。上饒人的兼容,上饒人的通達,居然被這一用來裝酒的瓶兒表現了個透徹,着實讓我嘖嘖讚歎了一番。瓶裏的酒,則清澄似欲化未化的冰凌。不用開蓋品嚐,單是看着,已經有些微醺了。這時,我已經清晰知曉,毛姐送我的這兩瓶酒該是多麼價值不菲了。

與毛姐相識,是因爲文字,與毛姐相處,更是緣於文字。一年前,我的一篇《蒼涼陳坊》的小文章,竟無意間勾起了原是陳坊人的毛姐共鳴,於是,我與毛姐有了交流,之後,蒙其擡愛,我還在她們文學會小住了一段日子,只可惜,我終於是個不願離開山水鄉村的懶人,不久,我便在對妻兒的不盡思念中爲自己找了個藉口,把自己騙回了遠離饒城百公里外的山村。那時,毛姐說:她有些抱歉,沒有讓我能在饒城紮下根的條件;而我知道,其實是我辜負了毛姐,我對文學的理解和創作上的能力實在還幫不了毛姐的忙。

我始終不敢以文人自居,毛姐卻顯然總是把我以文友相待的。在今年一次小聚中,毛姐就直白說:怎能沒有酒,怎能不喝酒?嵇康、李白、陶淵明、蘇軾、歐陽修……哪一個不是一身酒香,文字裏也多得是滿篇酒味,所以,但喝無妨,不但該喝些酒,還應該嘗試也能達到斗酒詩千篇的境界哩。她自己不喝酒,卻一直是捨得請文友們喝酒的,而且,她看着文友們喝酒時的神態,也從來都是帶着欣賞、羨慕的眼神。

這也難怪,果然文人大都好酒。嵇康骨格清奇英俊瀟灑,卻一生放浪形骸與酒爲伴,其《與山巨源絕交書》等千古絕唱不僅讓讀的人分明覺出酒味,那通酒後絕罵,更能讓人全身血脈沸騰,爲其高尚人格和偉大情操而震撼;陶淵明潔身自愛,寧東籬採菊躬身稼田也不爲鬥米折腰,可無酒,他怕是也難清心,是以,“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他便欣喜若狂,有酒,則陶公方能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名篇傳世……

酒,從來都是能讓人心機洞徹靈感頻來的。飲酒後那份毫無拘謹羈絆的心境,正如幼年時躺在母親的懷裏一般,心情絕無雜蕪,“此生不屑事權貴,只將醉身付老莊”的嵇康也好,“天子呼喚猶不應,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也罷,還是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歐陽公……一個酒字,酣暢淋漓地把他們的灑脫豪放表現個極致。

我卻有個發現,歷史上與酒瓜葛最緊的一干文人大賢門,通常都是在仕途受挫之後才真正癡迷於酒的,嵇康是不屑於仕,陶淵明是不滿於仕,李白是不合於仕,蘇軾、歐陽修等都無一不是在仕途遭斥後迷戀了酒。於是,這些無意眷戀官場的文士們,不但成就了他們的文章大事,也塑成了他們的酒事。“不慕凡塵笙簫舞,唯羨曠野有空靈,半壺清酒當車馬,一路逍遙到天明。”酒,居然成了躬送他們迴夢裏故鄉的車馬,讓他們並未真正拋開世俗的心得到撫慰。是的,疲憊了,倦怠了,還有比生養他們的家鄉更好的去處麼?又有什麼地方能比家鄉更讓人覺得溫馨可靠!亦唯有生養過自已的故土,才能讓自已心境澄明,無圬無垢。可嘆,家離他們偏偏總是太遠,他們只能籍酒酣醉,在醉夢裏迴歸家園。

當然,這時,如果有盅家鄉的醇酒,那麼夢迴故鄉就更近了。我便有這種感覺,當兵時也好,在義烏飄蕩的幾年也好,那會,想家想得苦了,便花錢買醉,且買的大多是家鄉的醇釀,四特、全良液,最多的還是信州春,有鄉人回鄉,也千叮萬囑要其莫忘帶回一兩瓶家鄉的信州春,因爲“信州春”來的親近——我們本就信州人,信州春,恰恰能讓我們在醇酒的纏綿中找到家的味道,讓我爲它鄉風塵漬重的心靈得到片刻輕鬆。

文人尤累,豐富的情感和滿腔抱負註定他們要飽受侵擾,因爲,這個世界太於噪雜太於現實!一位影響我生命的知己曾與我就中國文人的避隱和嗜酒做過探討,他說,他認爲那是文人們源於無奈而選擇的逃避。聞及此,我無語。我不得不悲哀地從心裏接受知己的論斷,然而,我也無法不認可文人這種用避隱和嗜酒的逃避方式,的確,他們本來就是別無選擇,難道,我該去贊同他們拋卻骨氣隨波逐流麼!難道我該認同那些用虛僞堆砌一通華藻去換取榮華的行徑麼!嵇康等先賢都醉了,醉得可以敞胸露體與天地相通。

我以爲,這種境界是舒暢的,最少,那一刻,他們不需爲任何事情騷擾,能盡情將自己的靈與肉盡付於自然,不需焦躁,不需自抑,就像久別家園的遊子回到夢魂縈繞的故鄉,有的只是無盡的親暱和盡情的釋放,自己早已不堪重負的四肢百骸,就此洗得一個輕輕鬆鬆,這有何不好!何況,接着,他們還會趁此一刻難得的潔淨寫下一篇篇可以流芳千古的乾淨文字,這,即便是逃避也逃得極有價值!

酒,原來始終都有着促人迴歸之效的,讓人卸卻重負輕易歸家。突然明白毛姐送我“信州春”之意了,原來,毛姐果真是把我當作文人相待的,除此之外,我想,送我信州春酒還有一層深意:毛姐是囑我莫忘故土,本性長存。這兩瓶酒,我想我是捨不得開了。其實也不用開,這用哺育了七百萬饒信人民的信江水醞釀的美酒,還能不香甜甘冽麼!

鄉情的散文4

我是一朵望鄉的雲,飄飄散散,隨風輕舞着身姿,倦鳥盼歸巢,月是故鄉明,幾曲離殤,寫不盡這二十餘年的鄉情。

我出生在蝶舞飛揚的秋天,中秋節的前一天,自然骨子裏有着秋季的憂傷與悵惘。在農村,我是一個受到命運詛咒的孩子,成長的足跡被獻上了苦難的厚禮。我的家鄉在虹溪,我喜歡我的家鄉,喜歡大自然賦予它獨特的美,在這片土地上,我可以盡情揮灑孩子氣的青春,可以盡情奔跑於馬草塘邊,不問歸期,不盼花期,只願徜徉在它的懷抱裏。卻不知從何時起20歲的青春,顯得這麼多愁善感。

秋夜的遠處,蛐蛐聲不絕入耳,不時傳來聲聲車笛,我的心微微顫抖着,躲在被窩裏,肆意地敲打着手機鍵盤。

我家在北門,是虹溪鎮的一條主街道,連接着車站、公路、三中,自然夜深人靜也會有車經過。儘管躲在被窩裏,可是我還是能聽到學校學生讀書的聲音,以及上下課的鈴聲,從小在彌勒三中旁生活,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學生的作息時間而感染,當然,我在三中上的六年學,初中和高中,足以可以讓我去感受古老三中的芳華。滄桑的歲月塗抹肆意妄爲的青春,在追夢的路上,我們又是否失去了些什麼,從小,我和我的夥伴們就愛說,“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那個我們口中的“城門”就在我家下面,彌勒三中旁邊,只不過它已年老色衰,荒草叢生。站在城樓處,可以看見整個虹溪的全景,美哉!不過,城樓現已經封鎖,很少有人能夠上去,記憶中我上去的時候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時旁邊的觀音寺請法師來超度,我和我奶奶上去過一次。

小時候,再經常去的地方便是馬草塘了。現在的馬草塘已今非昔比了,不僅風景秀麗,而且還是全鎮人民的健身場所,實在是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無論是童年還是現在,我都對馬草塘懷着憧憬,未來,我相信它會變得更好。

我是一個遊子,我潛伏在悲情氾濫的柵欄邊,看盡世間繁華,坐看四季,家鄉永遠是最美的春。家鄉,是多少遊子無法擺脫的概念,如果給你一個名詞解釋,你能答出答案嗎?看盡繁華碎落,春去秋來。那些與故事有關的事物不約而至。時光慫恿了多少深愛的人放手,曾幾何時,我和奶奶曾在馬草塘邊割豬草,那時的奶奶還能勉強幹點農活,而現在的奶奶卻已是一位老年癡呆症患者,在時光深處,我的奶奶卻是這個世界陪我走過馬草塘最多的人。曾多少次,一個人在無從適從的城市裏,我們走過那些陌生,卻爲了去熟悉那些陌生,我們在燈火闌珊的街角處,一個人,帶着濃濃的鄉情......

這次趁着考試回來的時間,出去街角走走,看看年復一日的變化,看看那些坐在街角的老人還有多少尚在人世,看看我們是否長大了。相聚離開,有時候,卻是一種愛,在世俗面前,無論何時,我們都有自己所要面對的方向,唯一期盼的是你愛的人有機會等着你回來。

在虹溪小鎮,你會有一種復古滄桑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爲它年代久遠,更是因爲它讓你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久違而不見的人。其實,我們一直都在錯的時間和對的時間交叉徘徊,我能做的便是我所深愛的奶奶可以在小鎮的庇護下健康長壽,希望小鎮可以帶給她好運。

大家總說,愛文字的人總是悲傷,寂寞在作祟,可是,我並不滿足於上述解釋,或許只是我19歲以前的人生,以後我遇到了一個叫左二狗的人,後面我的人生便慢慢陽光起來。

浮生情歡,細水長流。或許我只是捨不得在鄉愁中出現的那個人罷了。

末了。虹溪的夜起風了。

鄉情的散文5

我站在窗前,聽那秋聲的吟哦。星星亮了,蕭瑟中顯出明亮的孤獨。每日的機械式生活早使我麻木。也許,唯一能夠溫暖我的還是那遠方的那份留戀……

流轉的年輪“吱吱”的轉着,一圈一圈,亙古不變。生命的湖瀰漫着沉沉的霧靄,彷彿一顆沙粒就可泛起一朵浪花。冥冥中,有一種聲音在召喚着它,指引它流遠,流向遠方的呼喊。

心中默嘆口氣,披上外衣,伴着那明亮的星空,走出門去。我靜靜地走着,思索着:我在希望着什麼,想要做什麼?迷茫中宛如迷路的孩子無所適從。

“咔嚓!”寂靜的夜中一片落葉的聲音傳入黑暗。我循聲望去,竟發現無數的落葉在樹根前旋舞。猛然間,一種被觸動的靈感隨着那淡淡的愁思傳遍我的全身。

哦,我也在想念那生我養我的土地了!

風中顫慄的樹葉“索索”地響着,奏着孤獨的歌。唯有那份土地,在我們的生命中決定我們的靈魂是否空虛。

我擡起頭,望着那移轉的星辰。聽家鄉的老人說,當你入迷的望着星空時,你就會看到此刻你最希望看到的東西。童年時我就喜歡看着星空,結果發現的只是一顆星星加上一顆星星加上滿天的星星。此後就再也沒有仔細的觀察星空了。

我癡癡地凝望着,朦朧間,家鄉那小小的輪廓呈現在我面前。呵!那是家鄉的小河,不知現在是它否清澈?看!那是家鄉的山坡,不知春天是否還有當年的爛漫?那是誰家的棗樹掛滿了累累的果實?那是誰家的鴨子搖晃着遠去……突然。母親那瘦弱的身影出現在我面前:她站在家門前,向着我所在的城市癡癡地張望。我不知道她是否看到了我,也許她心中正用那記憶組裝着我的身體吧。那種牽掛瀰漫在她老人家身邊,讓我早已乾涸的眼眶流下兩道清泉。微風中,我佇足,想念着同樣想念我的人。

漂泊的人啊,那濃濃的鄉怨是否觸動過你心底的琴絃?

記憶又被拉動初來城市的那一天,當我懷着激動與緊張的心情來到這裏時,不禁爲眼前的奢華與時尚深深震撼。說不清當時的感受,只知道有一種叫做自卑的東西壓在心頭久久不曾離開。當時的我,普通至卑微的我,第一次感到了恐慌。當時多麼希望立刻離開這裏,奔向我那自由的山野。當時我心底就冒出一句話:“這裏不是你的歸宿。”

多少年的城市生活早使我擺脫當年的拘謹,我已融入着嶄新的環境中去。然而,心卻時時感到莫名的空蕩。這不真實的生活與冷漠的人情世故使我的心深感疲憊。麻木中也許我已經變成了一具會思考的行屍走肉。好想回家歇息一下,重溫那被置在角落的記憶。

在我身後,有我的故鄉。只要我回下首,就可看到家鄉的路口。然而人生多少驛站讓我無法停留。時光飛逝,也許留下的只是滄桑的印記與那無盡的悔意。

遠行的人啊,你們漂泊的心累了嗎?說句不累吧,省得又讓遠方的人爲你掛念。

鄉情的散文6

無論季節怎樣變遷,無論遊子身在何方,晝夜縈繞在異國他鄉的夢境裏,依然還是那生我、育我長大的故鄉。是故鄉傍晚時分,小村莊升起的一縷縷嫋嫋升起的炊煙和夾雜着飄來的熟悉的飯香,再次喚醒了遊子無限的眷戀;還有那農村家裏溫暖的土炕和小村莊傳來的雞鳴犬吠聲,都會醉美了今天在異國他鄉奔波遊子的流年、溫潤了無情的時光,讓匆匆的歲月,思念依然,繪製出經年一曲永恆懷念的情愫。

輾轉滾滾紅塵,涉過千重山、萬重水,對故鄉不變的思念,永遠是今天在異國他鄉拼搏的遊子,心目中永遠盛開最豔麗、永不凋謝的花朵。因爲黃土地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永遠是遊子心中最美的一幅幅山水畫,那一幅幅被記憶裝訂成的幀,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靚麗和清晰……

大西北黃土地上的故鄉,那裏是今天在異國他鄉艱辛拼搏的遊子,生命中最快樂、幸福、成長的生命搖籃,那裏是世界上最純真的一道原風景;也是今天在異國他鄉爲生存拼搏的遊子,品盡了人間的世態炎涼,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真正體會到故鄉的味,永遠是遊子心目和生命中最純潔、無私的一片情感聖地!

當長大之後,離開故鄉,走過千重山、涉過千重水,飽嘗了人間的百味,才從骨子裏真正體會到故鄉的“情”,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遊子離開家門,風塵僕僕走向遠方,故鄉,一定必依相送;我留,故鄉一定深情相擁。天上人間,無論怎麼樣的畫筆,也永遠描摹不出遊子心目中故鄉的純潔、無暇的韻致;天下所有詩詞歌譜,也譜不出遊子心目中故鄉的憨厚、淳樸和真情、厚意。

在異國他鄉,在拼搏、艱辛和無助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牽掛和療傷的好地方,便是祖國大西北黃土地上我那美麗的故鄉;風起塵落,在得意失志時,永遠不會忘記大西北黃土地上我的故鄉,因爲那裏的每一寸黃土地,都是我生命全部的根,也是給予我生命的源;也是我成功的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離開生我、育我的那一片蒼天厚土,走向生活的開端。即便花開花落、潮起潮落,在異國他鄉遊子每個夜晚的夢境裏,大西北故鄉的山山水水、一間間民房,都會形影不離的入夢來,父老鄉親的慈祥面目,久久不肯離去。

今天在異國他鄉艱辛爲生活拼搏的遊子,無論祖國大西北黃土地上的故鄉是多麼貧困,還是多麼富有;無論是多麼蒼涼和繁華;那裏,永遠是遊子心裏最美的好地方。因爲那裏有心地善良、我可親、可敬的父老鄉親;因爲那裏的每一寸黃土地,都植下了我童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感覺到黃土地上自己的家鄉如此貧困和落後,只期盼自己早點長大、翅膀長硬,想盡一切辦法,飛出自己黃土地的家鄉,溫暖的巢穴,出去看看外面多美令人神奇、嚮往的世界。今天終於掙脫了家鄉的束縛,遠離了故鄉,在異國他鄉這片永遠不屬於自己陌生的土地裏,艱辛拼搏的時候,當受盡屈辱、艱辛、無助的時候……眸然回首,發現鄉音,纔是天地間最動聽的語言;遠離了故鄉,孤獨的遊子,發現故鄉的米酒,纔是世界上最醇香的佳釀,外面世界琳琅滿目、品種繁多的洋酒,永遠品不出家鄉米酒的那個味!尤其是看到一張張又陌生到逐漸熟悉的那一幅幅面孔,整天裝的人模狗樣,暗地裏卻爭權奪利,爾虞我詐,讓我產生了極度反感的情緒。才發現天上人間,唯故鄉的那片天最純潔、湛藍;故鄉的山泉最靈動;世代生存在黃土地上面的人們心裏最善良、樸實、厚道,永遠保持着和黃土地一樣質樸、純色的本質。

在異國他鄉的工作之餘,偶爾看到天空的一片流雲、一隻小鳥、一道夕陽、一輪圓月、一盞燈火、一縷炊煙、一聲汽笛聲…….都會喚起遊子無限的思鄉之情和無盡的思念!

在異國他鄉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爲了生存艱辛拼搏的過程中,經歷了風風雨雨、走過了山山水水,看慣了權利之爭。今天,背井離鄉的遊子,無論成功和失敗;無論榮辱和得失。大西北黃土地上的故鄉都會以溫情包容,寬厚以待。縱使遊子風塵僕僕;縱使遊子滿面風霜;縱使傷痕累累。只要想起祖國大西北黃土地上的故鄉,那片熟悉、溫柔的蒼天厚土,顯得如此的親切;尤其是那一張張熟悉、慈祥父老鄉親的笑臉,讓遊子滿身的疲憊、憂傷和無助,都化作風輕雲淡,一路遠去、消失……

在經年裏,走過了山山水水,經歷了風風雨雨,故鄉的“情”,永遠是不會被任何人和事情替換的。因爲那裏有故鄉的母親,每時每刻都站在老地方,爲我遠方的遊子守望、祈禱!已經爲遠方的遊子望穿了秋水;因爲那裏有故鄉的母親,對遠方的遊子,隔山隔水的守護和聲聲的呼喚!因爲深厚的黃土大山,是祖國大西北我的故鄉,固有的品牌;柔韌的黃土地,是那裏豐富的資源。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黃土地上的故鄉人,用勤勞、善良、智慧孕育着那裏樸實、地道的文化遺產和淳樸、厚道的鄉風民俗,已經成爲我生命中難以釋懷的記憶!那裏鄉里相鄰人們的厚重,已經成爲我深情呼喚的鄉愁!

今天,不論遊子的船兒,行駛到哪裏;不論遊子的腳步,走遍天涯。遊子永遠不會成爲故鄉的棄兒!

鄉情的散文7

霧,早早的就瀰漫了山崗。如果我說我就藏在霧裏的某一座山上,越過千山萬水,你能找得見我嗎?或許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早就暴露了我的身跡,只是你還毫無察覺,矇在鼓裏。聽得見滿山的天籟般歌唱麼,那是我呀,隔着滄海桑田,在聲嘶力竭的呼喚你。

憑我一聲吶喊,也能響徹山谷,憑我一夜守候,也能安撫這一夜滾燙的淚珠。在你的手中,那些悲情的故事早已司空見慣,無須再予描述,在我的眼裏,你仍是那一聲聲低吟淺唱、千迴百轉的歌謠。看不見你到底在哪裏,隨一片潔白的流雲,把寸寸相思,寄放在天涯的那一首無韻的歌裏。如果策馬揚鞭,就能讓你出現在明天的幻影,那麼我願意,此生,爲你顛沛流離!

春,繁衍了一樹一樹的美麗,晴天白雲,你是那一抹憂傷的情緒,明朗的照徹在湖心。波紋裏,是你狡黠的神情,在嘲笑我的癡心,流光中,你是那一片神聖而莊嚴盛放的璀璨,見證我生命的皎潔。是你,讓我的生命變得煥然發亮,也是你,讓我的生命有時也黯淡無光。你在哪裏呢,你是夢裏的那一簇虛幻的流螢。

像一棵雄偉大樹,堅守在自己的位置,只爲實現那一份堅守的美麗,實現曾堅定許下的諾言。春暖花開,柳絮飄飛,唯美了一世的情結。用腳下這一片滄瀾的土地來丈量你我之間相隔的距離,原來,我們只是一個不小心,就走失在了彼此擁有的塵世。轉眼,塵埃已沾滿褶皺佝僂的年輪,等到再次轉身,等待我們的卻早已不是那個人。

我耕田來你織布。轉眼,終已年華不在,人已不在!帶着前塵的懺悔,在萬千人海尋覓,可還能捕捉到你的身影?不想聽到你說,在那緣分斷絕的時刻你就已將所有的都遺忘,那時我該多落寞,那時,我該會有多傷心。

輾轉世事,聊賴於生活瑣碎,你不會責備我在忙碌的時候就把你忘了,在百無聊賴中,你才從思緒深處跳出來,與我,在黃昏的靜謐中翩躚起舞。你像一隻蝴蝶自由自在地尋找生活的快樂,而我,註定爲了生計,四處奔波,像一個手腳被鐐銬的囚徒。撿起一枚石子,將它貼在胸口捂熱,你說,我爲你,曾這樣無助。原來我會這樣冷漠,在崇山峻嶺之中,我的心已冷卻得像一塊石頭。

煮酒,是消解歲月無奈時最好的消遣方式,但你會不會覺得我也太墮落了些。以爲我天不怕地不怕,能頂天立地,但是卻爲了你,我成了一個懦弱患者。問遍世間名醫也拿我束手無策,可誰知,我這病入膏肓的痼疾,也惟有你能妙手回春。你會不會一時不忍,心生惻隱,馬上站出來救我一命。或者也眼看着我無藥可醫,一命歸西。

但,我不怪你。世間萬事皆有規律遵循,你我之間的這段緣分亦是。縱然你不能給我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我也對你有着海若枯,石若爛的情意。萬象歸心,此生有你,亦是我午夜夢迴的甜蜜。讓我以風爲晷,以路爲跡,茫茫塵世中去尋你。那時,你要披上一件青山似的嫁衣,描上霞光一樣的眉宇,跳脫塵世束縛的這座監獄,嶗山腳下,與我終生相依,永不分離!

鄉情的散文8

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線照進房間,我知道,媽媽已經開始在打掃庭院。因爲門外傳來的“沙沙”聲,已經讓我不好意思繼續躲在被窩裏偷懶。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門前,果然看見媽媽揮動着手中的掃把,應該用了很久了吧?掃把上得竹葉已經脫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殘破的竹杆。但它依然能攬盡地面的上得殘葉和灰塵,在媽媽有序的一前一後中,盡顯它的責任與堅持。看着媽媽略顯駝的背,我突然覺得心裏有點發酸:應該屬於遺傳吧?因爲外婆的腰現在已經駝的幾乎與腿垂直了,每次看到她那種辛苦的走路姿勢,心裏都會想:也許媽媽老了以後,也會如此吧!

“還愣着幹嘛?還不趕快洗臉吃飯啊?”在我愣神的當兒,媽媽已經掃完地,站到我身邊。我走過去,擁抱了一下她,裝乖的說:“是,遵命,媽媽你好勤快哦!”“呵呵,鬼丫頭,你以爲都像你啊,像只懶貓一樣。快去,要吃飯了。”媽媽戳了一下我的笨腦袋,我做着鬼臉跑開了。

等我匆匆洗漱完畢,媽媽已經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飯桌:香噴噴的小米粥,豆腐炒青菜,還有我最愛吃的鹹饃。一份簡單而又豐富的早餐,卻讓我覺得好幸福,因爲飯菜裏有媽媽的味道。我吃的特別香,特別香。

當晨起的孩子揹着書包奔跑在鄉村的小路上,聽,天真爛漫的笑聲迴盪在鄉間,仿若走進了一個純真的世界。讓你感受他們的快樂和無憂,那種與世隔絕的輕鬆,那種不知愁滋味的灑脫,真想念童年的時光啊!如今,鄉土依舊,只是,當年的小女孩已經爲人母,遠離家鄉,常常體會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遇見小時候的那些爺爺奶奶們,笑着過去打招呼,他們看着身邊的媽媽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風兒啊,如果單獨遇見,怕事認不出來了。只記得小時候那麼瘦弱,這麼大了還是那麼瘦。”“呵呵,是啊,她一直都這樣。”媽媽笑着應着他們。因爲,我一聽別人說我瘦弱,就不好意思再講話了。看着他們已入花甲的年紀,當初覺得老當益壯的感覺蕩然無存。到底是年紀大了,斑白的頭髮,深陷的眼窩,都是不爭的事實。才體會到“歲月催人老”“光陰似箭”的意境。

當孩子們的笑聲消失在村口,大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農忙到了,摘花生,掰玉米,割豆子。我和媽媽拉着那輛老舊的架子車向田裏走去。好些人已經開始在忙了,真是勤勞的人們啊!經過他們的天地,笑着和每一個人打招呼,大家都離得不遠,他們勞動着,調侃着,辛苦着,快樂着。我開始崇拜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他們在辛苦的勞作中,尋找着別樣的快樂,在枯燥的生活中,體會着不一樣的鄉趣。我也開始幫着媽媽掰玉米,捧着碩大的玉米棒,像是在捧着全家的希望,那份量,賊重!今年雖然鬧了旱災,除了水稻,各類作物收成還算不錯。辛苦了一季,終於有了收穫。穿梭在一人多高的玉米杆之間,儘管汗流浹背,儘管心裏直喊累,可是看着媽媽微駝的背,比起媽媽,這點汗算什麼?比起那些成天在田裏打滾的人們,這點累算什麼?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灑在滿載的架子車上,玉米棒愈發的金黃。血紅的晚霞映在媽媽滿是汗水的臉上,綻放處美麗的花。“收工了!”哪個漢子喊出了一嗓子?大家笑着,調侃着,載着滿車的收穫向村子趕去。我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看了看髒兮兮的手,用略顯乾淨的衣袖擦了一把臉體會着這難得的“狼狽”和這溫馨祥和的鄉趣。

鄉情的散文9

故鄉,一個溫暖的字眼,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故鄉的點滴故事,時不時的這些故事畫面像微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播放。

一次和朋友閒聊談起了家鄉冬天烤火用的火桶,也許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吧,呵呵,這可是我們家鄉的發明。我們處在湘西山區,冬天寒冷,由於山區林木繁多,所以燒製木炭方便,家家都喜歡用木炭取火 ,很溫暖,所以木製火桶也就發明了。一個長方形的大木頭箱子,裏面很深,有一層木柵欄隔開,下面可以放火盆,裏面是燃燒的木炭,人坐在火桶裏邊很舒服,蓋着一牀棉被擋風,暖氣都被圍在火桶裏邊了。一家人圍坐在火桶的方形條邊上,腳放在火桶裏取暖,然後嗑瓜子,看電視,聊天,打撲克,真是很開心,那溫馨的場面這一輩子也忘不了。人少就乾脆窩在火桶裏邊睡覺,對了,還可以把紅薯和土豆、花生、板栗埋進木炭的熱灰裏邊煨熟,吃起來那個香呦,比山珍海味還香甜。

我二姐最喜歡窩在火桶裏打瞌睡了,每次睡覺之前都要躺在裏面睡個舒服,全身烤得暖呵呵的才肯上牀去睡覺,要是誰把她吵醒了,還得捱罵呢,嘻嘻。老爸很疼我,爲了方便我寫作業,做了一塊活動木板正好架在火桶上,這樣我就可以搬個小板凳坐在火桶裏邊寫作業了,一點都不冷。可是有時候我也偷懶的,我把書皮套在小說的外面,偷偷看小說,有一次看得正入迷呢,被老爸發現了,氣得他把書扔到外面的院子裏去了,當時嚇得我還以爲會捱揍呢,興虧有老媽當擋箭牌。我們家的火桶是暗紅色的,老爸買來油漆把火桶仔仔細細的刷了幾遍,漆的油光發亮。那油漆的光亮一直在夢中縈繞,溫暖的火光一直照亮着我的心。

過年去大山裏的姨媽家裏過年,以前沒有汽車的時候要走兩個小時崎嶇的山路才能到達姨媽家。走累了,就在路邊的石頭上坐下來休息一下,看看路邊的風景,一片原生態的森林鬱鬱蔥蔥,一眼望不到頭,時而有野兔和山雞從草叢裏竄過,肥肥的,可愛極了。野兔膽子挺大,還敢停留在離人不遠的地方回頭好奇的張望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口渴了,不用自帶礦泉水,這山間就有一股清冽的山泉水能解渴,井邊有好心人放着的木瓢,用來勺水喝。夏天,清涼甘甜的井水喝到肚裏,涼爽極了,整個人都精神百倍,疲倦一掃而空。不時有山裏人揹着土特產從大山裏出來,他們是到外面的鎮子上去趕集,賣了錢就換些生活必需品。他們走慣了山路,不曾覺得累,也不用休息,腳步如飛,趕着回家幹農活呢。也有那牧童牽着牛兒來放養,牛兒怡然自得的吃着草,十來歲的牧童就在一旁玩耍嬉戲。歇息夠了,我們繼續前行,終於看到村口的那顆大松樹了,每次經過這棵松樹,媽媽都叫我作三個揖,她說這松樹公公會保佑我長命百歲的。

姨媽家的房子是用山上的杉樹做的,有上下兩層,冬暖夏涼,整個樓房的木板都用桐油漆了一遍,姨父說防潮防蟲蛀,隔個幾年又重新油漆一遍,再經過風吹日曬,木板呈現出一種古銅色。樓上的閣樓很通風,姨父在哪裏養了一羣蜜蜂 。說起姨父來還真是挺能幹的,他是大隊的幹部,能讀會寫,會養蜂,會做米糖和麥芽糖。

小時候我最愛吃那白白糯糯的米糖了,還有那黃黃的麥芽糖可以拉扯的很長很長,亮晶晶的,嚼起來很有韌勁。姨父家裏還種了花生、紫薯、和板栗,那些紫薯很甜很粉。有一次我們去摘板栗,高高的板栗樹上結滿了開了口的板栗。板栗外面是一層帶刺的殼,用棍子一敲,板栗就掉下來了,我沒摘過,直接用手去撿板栗,誰知道那殼扎手,哎呦,那個疼,眼淚水都出來了。表姐和表哥都笑話我,他們給我一個特製的夾子,用來夾板慄,這樣就不會扎手了。姨媽家的板栗很大一顆,除了留一些自己吃,其餘的都拿去集市上賣掉。揹着滿滿一揹簍的板栗回家,我們把板栗,花生、紅薯扔進火坑裏用材灰埋起來,帶殼的板栗發出一聲聲爆響,噼裏啪啦的像放鞭炮。姨媽家的火坑和我們家烤火的火桶不一樣,直接在地板上挖一個四四方方的坑洞,就行了,燒的是材火,山裏的木材多。大家圍着火坑吃着香香的板栗,紅薯、和花生,有時候還有烤雞蛋和土豆,別提多開心了。過年的時候,就在廚房的火坑上面掛上自己家裏殺的豬肉燻烤臘肉,切成五六斤一塊抹上鹽,風乾後用鐵絲穿起來掛在火坑上面用橘皮、茶殼,木屑燻烤十幾日,烤得直冒油,烤的黃黃的,香香的土製臘肉就制好了,可以放上幾個月也不會壞的。

過年前的幾天,家家戶戶還要做年餈粑,用自家種的上好糯米放到鍋上用大木屜蒸熟,然後放到石臼裏用一根大木棒使勁擂,幾個年輕力壯的男子漢輪流上陣,是個費力氣的活。寒冬臘月,大家打着光膀子輪番上陣,喊着號子,嗨呦!嗨呦!全身直冒熱氣,那場面真是一副最美的寫真照片,男子漢的力量美都展現了出來,可惜那時候沒有現在的條件,不能用相機記錄下來。通常要幾個小時,餈粑才能做好,等餈粑做好了,女人們也把飯菜做好了,男人們圍着桌子喝酒吃肉,興高采烈的談論一年的豐收,女人孩子也高興的穿上新衣去放鞭炮了。剛出爐的餈粑軟軟糯糯的,直接可以入口,又香又糯,好吃極了。放硬了以後可以泡在水缸裏儲存很久,只要經常換水就行了。還要做一個磨盤大的餈粑,中間有一個洞,可以用繩子穿起來掛在牆上,這是慶祝豐收的意思。要吃的時候用刀切一塊下來煮熟就行了,餈粑有很多種吃法,可以燒烤、可以油炸、可以放白菜豬油煮着吃、也可以撒上白糖吃,或者是包上黴豆腐和酸菜、蘿蔔。不管哪種吃法都深受大家喜歡,所以過年做餈粑的習慣一直保留了下來。

表哥結婚的時候,我也去了,他們是按當地的風俗習慣拜堂成親的。我記得那年下着大雪,婚前幾天,表哥帶着未過門的新娘子和我一起去集市上買一些生活用品 。路上下起了大雪,林子裏一片雪白,那一片片厚如棉絮的白雪讓我們都不忍心留下腳印。雪很大,一會兒,松樹枝就掛滿了雪花,很美,見過霧凇嗎,美的觸目驚心,雖然沒有相機,沒能留下最美的照片,但是那一副最美的圖畫留在了我的腦海裏邊。我們三個人童心大發,拾起地上的雪搓成雪球打起了雪仗,玩累了就直接往雪地上一躺,彷彿天是被,雪地是柔軟的席夢思牀,強烈的白光讓我眯起了雙眼,真愜意啊,正在享受的時候,忽然從樹上飄落一層雪花,落在我的臉頰上,脖子上,涼絲絲的,睜眼一瞧,原來是調皮的表哥搖落了松枝上的雪花,要結婚的人了,還這麼頑皮,我說我回去告訴姨媽去,表哥笑嘻嘻的說:“好妹妹,你不告狀的話,回頭到了集市上我幫你買新衣服穿,怎麼樣阿?”我氣鼓鼓的說看在新衣服的面子上就放你一馬吧。

到了集市,果然熱鬧非凡,我第一次逛這種小鎮上的集市,做買賣的,買東西的都是農村人,大家討價還價,熱火朝天。集市不大,就是一條街道兩邊擺滿吃的、穿的、用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價格便宜。表哥沒有食言,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和一雙雨鞋,因爲來的路上我的鞋子被雪水打溼了。逛完集市,買了該買的東西,我們回家了,一路上依然嬉笑打罵,鬧個不停。

第二天是結婚的好日子,我和娶親的隊伍走了很長的山路來到了新娘子的家,這個家看起來和姨媽家差不多,也是木頭房子。吃了早飯,長長的隊伍出發了,因爲要趕在中午之前拜堂成親,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趕路,怕錯過拜堂的好時辰。在鞭炮聲中,隊伍穿過村口的水井,回到村子。井邊栽種了兩棵柿子樹,這兩棵柿子樹總是結滿又大又甜的柿子,讓人眼饞。新郎倌和新娘子牽着一條打着同心結的紅綢走到堂屋,向兩位老人實行禮拜,這也是我第一次看老式婚禮。新郎官和新娘穿的都是老式婚服,新郎官頭戴禮帽,新娘子頭蓋紅帕頭,新郎官滿面春風,新娘子則是嬌羞動人。在大家的喝彩聲中,主持人開始舉行儀式,三叩首,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雙方就算禮成。

我們簇擁着新娘子回到洞房,洞房佈置得很喜慶,大紅的`喜字貼滿了牆壁和衣櫃,木板牆上和地板上都用新的塑料布蒙了一層,很好看。雙人牀上整整齊齊的擺滿了陪嫁的新被子,有十幾牀呢,紅的,綠的,花的,手工刺繡被面煞是好看,上面繡着龍鳳圖案,預示百年好合。牀的中間灑滿了紅棗、花生,意思是早生貴子,民間都有這風俗的。鋪牀的大嫂都是家庭和睦,生過幾個孩子的,新娘子坐在牀上等待新郎,而新郎這時候出去敬酒去了。等新郎回來的時候,大家還要鬧洞房呢。大人鬧,小孩子吵着要吃糖,真是把耳朵都要吵聾了,不大的房子擠滿了看熱鬧的人。新婚就是圖個熱鬧,越鬧越好,沒辦法,新娘子還不能生氣。俗話說新婚三天無大小,無論是大人小孩都能開新娘子的玩笑。

婚禮結束,我帶着姨媽送的板栗、臘肉和餈粑回家了。記得那時候我揹着重重的背蔞爬了兩個小時的山路,再坐公共汽車回到家中放下揹簍的時候,我累哭了,坐在地上撒潑,老媽望着我任性的樣子哭笑不得,直說,你這個傻丫頭,將來怎麼出嫁哊?童年的故事真的是說也說不完,家鄉的點滴記憶早已匯流成夢中的河流,經常流淌在我的夢裏,永無止境。

鄉情的散文10

鄉情如一縷輕煙無形無味但卻讓我魂牽夢縈,在外地三年零十五小時三十五分四十七秒,我無時無刻不與它同在,它使我一遍又一遍在腦中放映那蔥鬱的叢林,高聳的山峯,清澈的河流,綠油的草地。故鄉彷彿有那麼久都磨滅不掉的魅力,縱使是山澗屹立的一棵枯枝也令我心潮澎湃。

春日,走在林間,枝頭的鳥兒唱起歡愉的樂章,清風與綠葉也應和着奏起大自然的交響曲。脫下束縛的鞋子,踏在濺濺流水中感受着水流細膩的輕撫,魚兒的親吻。即使是在夢中,它也是如此的真實,一遍又一遍的呼喚,召喚我回到故鄉,這,也使我不能不回到故鄉。

鄉情,細膩如絲,它纏繞在我的腦海中,與我同眠,高山低谷與我低語,他們訴說着無盡的鄉情。

鄉情是一位漂浮的少女,她常頑皮的鑽入我的臆想中,用它那遼闊纖細的臂膀擁抱着我挽起我的手與我共舞,我沉醉在她甜美的氣味中;她催眠曲般低細的歌聲中;她溫和如風清澈如流的眼眸中。她的腳步引領着我的心緒,邁着輕盈的步履踏上歸鄉的歸途。

那清新的草香,誘人的果香,沁人心扉的花香伴隨着歸鄉的腳步縈繞在我的身邊,輕輕的吸了一下使還能感受到那帶着露水的空氣深深的刺入了我的神經。

我的故鄉,您偉大,神奇,引領着這片土地上的兒女桌越成長。您身上無盡的姿彩終有一天會成功召喚您所有的兒女回到這片土地,回到你的身旁!

鄉情的散文11

在這個喧囂、浮躁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渴望有個蒸發疲憊,洗滌靈魂,撫慰傷痛,浸潤心靈,衍生溫馨的地方供自己休憩。與我心靈柔韌相接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走不出故鄉的泥土清香,忘不了故鄉的草木炊煙。故土的芬芳編織着兒時的夢想,故鄉的炊煙牽動着遊子的情懷。記憶中的那一棵滄桑老樹,承載悠悠的歲月,見證着兒女對親人的無限牽掛。記憶中的那一盞昏黃油燈,映照父母殷殷的守護,觸動着遊子心底的萬般思念。記憶中的那一聲鄉音,纏綿濃濃的深情,溫暖着異鄉異客人的孤寂心靈。萌動涼爽的故鄉情,能濾去人生的浮躁;浸染清純的故鄉夢,能捋去生活的紛擾。它是盛夏時節的一份清涼,它是雨後時節的一份清新。它,充實了我們的生活,它,豐盈了我們的人生。

稍有閒暇,心便早已飛回老家,唯有在哪裏才能尋覓到我想要的,那裏纔是我心靈的棲息地哦。仰望山巒,佇立在河畔,或漫步於村中的小道,眼到之處,無一不有舊時的美好記憶。去山坡上採一把野菊花,嗅一嗅花兒的清香,摘幾顆野山楂,放在嘴中嚼一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間。下到河裏摸幾條小魚,捉幾隻螃蟹,鳥兒在頭頂啁啾,蜻蜓在身旁戲水,牛兒在河畔吃草,農人在田間勞作,好美的田園風光呀!

故鄉的秋天迷人。放眼望去,滿山遍野,一叢叢,一簇簇的紅葉連成一片,似火燒山坡,一陣風過,好似滿山坡涌動着火苗。來到近處,摘一片圓圓的紅葉,你會發現它不同於別處的紅葉。適值深秋,紅葉正嬌豔時,我回到故鄉,如往常一樣,我緩步走出小村,走走停停,尋覓着兒時的記憶。走入一片金黃色的禾苗地,看到籽粒飽滿的禾穗時,想到爺爺常唸叨的一句話:“做農民好,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勤勞,回報的會更多。”掬起一捧黃土,想着爺爺的話,感受着肌膚與土壤接觸的愜意,黃土的清香,禾苗的芳香,成熟了的糧食的醇香,讓我沉醉。

一直不明白,在城裏待了多年的我,總有一種浮飄不着地的感覺,還有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感覺,那就是身處喧囂中的我竟然沒有時間概念了。初時,隨着自己身上的添衣減衣,尚能對時間有所感觸,慢慢地,對四季的變換也鈍感了。於是,一個沒有時間概念、沒有方向感覺的人,昏昏噩噩地存在於華麗、輝煌的城市裏。

此時此刻,才明白出身農村的我與禾苗的那份情結。當發芽的禾苗頂出土層,由嫩綠變爲深綠,由開花傳粉,到抽穗籽熟,春夏秋冬,一路走來,禾苗的生長猶如樹的年輪一樣,涇渭分明地顯着時間的刻度。看着禾苗的茁壯成長,體會生命的進程,享受四季賦予人們的愉悅。在這樣的氛圍裏,怎能沒有時間的概念呢?怎能是渾噩迷茫的呢?此刻的我便有一種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的感覺了。

柿子樹是故鄉的一道風景。層層疊疊,虯曲的枯枝,皴裂着一道道褶子,滄桑得讓人窒息。站在樹下,你感覺不到柿子樹有一絲生氣,然而,當春風吹過樹梢,嫩綠的葉芽便綴滿了樹枝。橢圓形的葉子長到巴掌大時,便有了鵝黃色的柿子花。那時節,小夥伴們忙不迭地在柿子樹下撿柿子花,挺有趣的是柿子花長成方形,中間有一個孔。大家各自從自己家裏找來麻繩,把柿子花串成項鍊,掛在脖子上,做成手鐲套在手腕上,於是,蹦跳着,歡笑着,時不時地擡起手腕,吸吮一口柿子花,或者低下頭舔一下柿子花,那一絲的甜味便沁入心底了。

鵝黃色的柿子花項鍊枯萎了,再也沒有了甜味的時候,哦!青色的小柿子便掉落在樹下。小夥伴們歡快着,把一個個硬硬的小柿子撿回家。等啊等,不時地用手捏一捏,終於,青色的小柿子軟了,便急不可待地吞一口下去,雖然多有澀味在口中,但誰也顧不得這些了。

收穫的秋天來了,深綠色的柿子葉變成黃色的時候,這時的柿子猶如紅燈籠似的誘人,樹上有熟透了的柿子,軟軟的,甘甜醇美,清涼可口。這時的小夥伴們成羣結伴地挎着籃子,上樹摘軟柿子。這是小夥伴們極其樂意做的事,是挺有成就感的事兒,也是一件神聖的任務吧,因爲,在農村軟柿子便是奢侈的美味零食了。到處可見的是小夥伴們手裏捧着軟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早上,沒有吃早飯習慣的大人們匆匆上地時,也是帶上一塊饃,再拿兩個軟柿子,權當湯水就着幹饃填飽肚子。

軟柿子摘得多了,便一個個地揉爛在鍋裏,用火慢慢地煮,漸漸地,空氣裏瀰漫了濃濃的醇香,濃濃的甜味時,鍋裏只剩下了一層黑黑的渣滓,揭開那一層渣滓,看到的便是黃澄澄的蜜了。那種柿子做出的蜜可真甜喲!每一家做出來的柿子蜜夠吃一年,是做甜味食品的佐料。有時,我和妹妹幾個嘴饞了,母親便在麪粉裏摻上蜜,揉啊揉的,揉出如擀麪杖那樣的麪條來,切成一坨一坨的,貼在鍋底,烤熟,呵呵,自制的煮餅便成了。

霜降後的幾天,是農家加工柿子餅的時機。太早了,柿子的水分多,不易成柿餅,一定得等到霜降後,常刮冷風,這纔是成柿餅的有利因素。小夥伴們仔細地把連着柿蒂的小枝折斷,要讓兩段均勻地留出一段,不長也不能短,這樣才容易把柿子串起來。接着用兩根麻繩系在預先支起來的橫杆上,將鏇掉柿子皮的柿子串起,這個工作還是得細心才能幹好,首先得將特意留下的果柄插進兩股麻繩的合縫之間,然後,輕輕地轉一圈,使得柿子不鬆動,一串柿子就是這樣串起來的。隨後大人踩着梯子,把一串一串的柿子掛在自家的房檐下,哦!像紅色的霓虹燈,煞是好看。

一個月後,風乾了的柿子成深黃色了,人們把串子上的柿子一個個地摘下來,放在大瓷缸中,捂幾天,在太陽下曬一曬,這樣反覆幾次,雪白的柿子霜便出來了。碩大的柿餅,沾滿了白霜,輕輕地撕開,金黃的肉汁,透亮的,絲絲縷縷地撕不斷,輕輕地放在嘴裏咬一口,哦!又不是軟柿子的那種味道了,濃濃的醇香,爽口的甜,只要嘗過,你會忘不掉那種美味。

故鄉的人兒淳樸,讓我懷念,不捨,每次和他們分別,總感到遺失掉什麼東西似的,所以總是夢迴縈繞的。我曾在故鄉的一個小山村工作過三年,那裏有我美好的回憶。村莊挺小的,村口那幾棵參天槐樹,就能把小村隱匿在樹葉中,一陣槐花馨香好像能把它淹沒。

單位的門前,有一戶農家,大哥是村長,忙於工作,整天不着家,嫂子是個實誠人。我們每天忙完枯燥的工作,幾個同事便結伴到他們家中串門。夜幕降臨時,村裏人陸續地來到這裏,幾句問候之後,便不再多話,他們一般不同於城裏人的喜形於色,而是把飽受苦難的心深深地隱藏起來,顯在臉上的卻是近似於木訥的坦然。這裏沒有誰是主導者,所以也顯不出主人、客人的生疏之分,其樂融融,呈現出農村人特有的融洽。

就這樣,我們在這裏得到心靈的舒緩,感受到村人的樸實及他們的堅毅。嫂子好客,知道我們離家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上處處照顧我們,大哥更是如此,在工作上給我們提供方便。至今我常常地懷念他們,多次回去,總要去他們家轉一轉。臨海方知水,分別情誼深,大哥,嫂子,你們好嗎?

悠悠的故鄉情,觸及心靈的情感。古老的故鄉,宛若一首老歌,讓人沉醉;好似一份經久不衰的雜誌,讓人耐讀;彷彿一張泛黃的舊照片,使人心中升起暖意;猶如一段褪了色的純棉布,讓人愛不釋手;又像古樸的名勝,淳樸的民風,讓人沉靜。一份懷舊的心結,一份故鄉的情結,伴我們走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