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兒時的美好記憶隨筆散文

兒時的美好記憶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我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陝西關中農村,記事是從小學開始的,從故鄉高中畢業考學進了城至今。然兒時的美好記憶猶新,這些記憶與我的兒子輩形成強烈的反差。

兒時的美好記憶隨筆散文

小學校在村裏一個地沉式窯洞裏,每天放學經過那澇池旁,見池畔有洗衣的村人,也有飲牛的。稍大些便脫掉衣服到澇池嬉水,澇池是農村娃的泳池。那時的學校似乎對學習抓的並不緊,熱鬧的卻是不停的打着紅旗遊行,參加生產隊的學農勞動,在各種批判會上演講等,社會活動不斷,令我的童年歡快又充實。農村的小孩奔跑在鄉間,少不了下溝割柴,少不了上樹掏鳥蛋,少不了在莊稼地裏偷把豆角折杆玉米杆兒。那時玩的東西也是因地制宜的,有紙折的包米,有拆自行車鏈子自制的槍,鋼筋焊的鐵環等,彈弓打鳥都習以爲常了。

初中和高中在外村,得在外村找房子住,於是一般跟在外村有親戚的人合住,不用付費用的。記得上初中住在一個養牛的窯洞裏,臨門是土炕,裏邊是牛圈。冬天的`炕被同學的親戚燒的滾燙,被窩也十分的溫暖。吃飯在學校裏,開水泡饃。現在想不起夏天的中午是否午休。高中住校,幾十個人兩排麥草大通鋪,人挨着人,窗戶敞着,於是鳥兒便飛進來啄牆上掛着的鍋盔,走時卻在被子上拉下斑瀾的糞便,宿舍與宿舍之間的空地總是被男生們尿得臊氣難聞。伙食仍以開水泡饃爲主,伴食的是各家的自制小菜,比如炒青椒、淹蒜薹、淹蘿蔔、蒸洋槐花等隨四季不同。學校距家十多里路,每週往返背饃一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沿着果園、田隴、溝畔走,瞄着五峯山的黛影,聽着四野裏的鳥叫犬吠,既不寂莫卻又親切,因爲我們走行在熟悉的環境中。那時放了假似乎也沒多少作業,我便參加了生產大隊的宣傳隊,爲春節排練《洪湖赤衛隊》,隊上給記工分的。於是我對秦腔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再聽見秦腔的旋律,便十分的親切。

兒時的確生活是艱苦的,但卻很快樂,沒有壓力,沒有妄想,在大自然裏自然地成長,很接地氣人氣的,現在想來這都是因爲沒有功利的原由,也許這正順了人性的根本,所以就很快樂。就連那時的粗糧雜食也令人津津樂道,如那甜玉米杆兒、榆錢錢、嫩苜蓿、洋槐花、桑果果、芨芨菜等。就連兒時的玩樂也令人回味無窮,如那“狼吃娃”、“爭上游”、“彈杏胡”、“混鐵環”等。還有那不時的集體活動時上穿白衫下穿藍褲臉蛋抹紅的妝扮,無不快樂的留在了記憶的深處。

多數時候,我們憶起兒時總是充滿了歡樂。當然還有兒時的歌謠、民間諺語、傳說和祖先的往事,內容十分的豐厚;自然更有那鄉情、親情、同學情的厚重。故鄉是我們的根,無論走多遠多久,故鄉的一切仍然在那裏,在記憶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