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生老輪迴誰也躲不掉散文

生老輪迴誰也躲不掉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腦子裏常常出現兒時的趣事,還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一樣。特別是兒時視爲笑話和不理解的那事,沒想到幾十年後輪到了自己的頭上。

生老輪迴誰也躲不掉散文

記得第一次見奶奶紉不上針,是把針和線伸得遠遠的去紉,我不理解爲什麼會放得離眼睛越遠越看得清楚。因爲我們小孩子的眼尖,遠近都能看到,但是還是越近越看得清楚。所以覺得很好玩,就常常學奶奶紉針,把手伸得遠遠的裝作紉針的樣子。不知過了多少年,母親紉針也像奶奶一樣了,需要把手伸得遠遠的才能紉上針。有時我在跟前,母親會讓我幫她把針紉上。終於有一天,我也不得不把字放得遠遠的才能看得清楚了。這我才知道了花眼的滋味。其實我花眼的年齡,要比母親早十年,奶奶當然我不知道她是何時花的眼。我花眼的那年還不到三十五歲,那時我在政治處做黨委祕書,沒黑沒白的寫材料。終於有一天,正常的距離看字模糊不清了,給看書寫字帶來了許多不便。無奈之下,我就把老政委桌上的老花鏡拿來戴上,果然清楚無比。於是就到眼鏡店自己配了一副老花鏡戴上。年紀輕輕就戴一副老花鏡怕人笑話,有人問戴的什麼鏡,我就說戴的遠視鏡。有的人知道遠視鏡其實就是老花鏡,但多數人還是不知道的'。別人知不知道是什麼眼鏡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視覺器官也已經開始老化。也許是看書寫字太多累的,也許是對眼睛的保護不夠所致。但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因爲和我同齡的農村哥們朋友,有的就從不看書寫字,也照樣花眼視物模糊。

再就是喜歡把饃掰成一塊一塊地泡到稀飯裏吃,小的時候喜歡把饃烤的焦黃焦黃的吃,這樣的饃香脆味道好。還有那各種烙餅,放到嘴裏一嚼,既筋道還香甜。但是,爺爺和奶奶,還有老爺和姥姥,卻要掰成碎碎地泡到稀飯裏吃,很不理解。到了後來,父親和母親也開始泡饃吃,哪怕是剛出鍋的新饅頭,也要泡到稀飯裏吃。儘管我都是六十來歲的人了,都還不理解他們爲什麼會把好好地饅頭和烙餅泡到稀飯裏去。大概是從去年的什麼時候開始,我也喜歡把饃泡到稀飯裏去了。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他們的牙齒大都掉了,好像奶奶和姥姥的牙齒全部掉了,也沒有鑲假牙。現在想想,他們泡饃是可以理解的了。父親和母親就不同了,他們的牙齒一出問題,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就給他們鑲了最好的假牙,不過他們泡饃吃是在九十年代後期,此前還是不泡饃的。我滿嘴沒有一顆假牙,不過下牙槽牙掉了三顆,但不是去年掉的,好像是四年前掉的第三顆牙。看來到了一定的年齡,不管你是沒牙、還是假牙、還是真牙,咬嚼的力量都大大的衰退了,只有軟的嚼起來才最省力。

記得最聾的是我九十歲的姥姥娘,那時我只有幾歲,趴到她耳朵上大聲喊他都聽不到。我覺得很好玩,就常在她耳朵邊大聲喊叫着玩。姥爺姥娘六十多歲都去世了,沒感到他們有耳聾的現象。爺爺奶奶都活了七十幾歲,只有奶奶有點耳背。父親和爺爺的聽力一樣好,我常開玩笑說,八十歲的父親坐在屋裏,院子裏掉個針都能聽得到。當然這是有點誇張,聽力衰退還是肯定的,和他說話有時愛打岔就是證明,過去是從來沒有過的。母親七十多歲就開始耳聾了,和她說話感到很吃力費勁,九十多歲以後,好像不怎麼聾了。其實還是聾,不過她從聾的生活中學會了看別人說話的口型,大部分還能判斷準確。近兩年好像輪到了我,想躲都躲不過,別人說話總聽不清楚。

手腳動作遲緩,常常電話鈴響了,等跑去接就不響了。我和老伴總埋怨打電話的人打的時間太短,自己覺得是最快的速度了。有一天吃飯的時候,電話鈴響了,老伴跑去接電話。孫子突然說:“接個電話都慢慢騰騰!”我說:“等你到了我們這個年齡,興許還不如我們呢!”孫子不服氣地說:“肯定比您麻利,不信,打賭!”我說:“這賭打不成,我們看不到你七十多歲的時候。”孫子說:“爲什麼?”我說:“等你七十多歲時,我們都一百三十多歲了,活不到那時候,骨頭早當棒子敲了!”孫子說:“人的壽命是一百五十歲,還早呢!”不管孫子說的有沒有根據,人的老化是不個不可抗拒,這符合自然規律。但我們卻沒有察覺,還埋怨人家電話打的時間太短纔沒有接成電話。

口味的變化更是不知不覺。我從來都不愛吃稀飯,吃饃喝水都成,現在必須頓頓有稀飯,鹹白皆可;再就是愛吃雞蛋,記得父親和母親老年後特別愛吃雞蛋,我給他們說,雞蛋一天吃一至兩個即可,吃多了不好。可他們還是四五個、五六個地吃。沒想到我到了他們的這個年齡也特愛吃雞蛋,一頓也能吃五六個,不吃那麼多就饞得慌。我雖然沒有像父親、母親那樣去吃,是因爲我知道雞蛋吃多了的壞處才控制的。這和愛吃、想吃是兩碼事;過去沒炒菜吃不下飯,菜不香飯都吃不舒服,現在炒菜的油味都讓我感到沒有胃口。這使我想起每次回家的情形,父母八十歲左右以前,一家人吃飯或來了客人,父母總是坐到上首和大家一塊進餐。後來說什麼他們也不坐到正位上去,有時隨便坐在餐桌的一角,把他們最喜歡的一個菜放到面前即可。到丈母孃去也是一樣,我問爲什麼,她們都說這麼多菜沒幾個想吃的,還不如不上桌隨便吃點好。沒想到已經輪到了我對諸多炒菜沒興趣的年齡。

這大概就是生老輪迴的那些事,肯定還不止這些。在沒有步入老年的時候,說什麼也體會不到這些,更不理解這些。就是步入了老年,自己也不一定馬上就能夠理解這些,要不然,老伴就不會說電話鈴響得太短纔沒有接成電話了。何況十幾歲的孫子,說我們接個電話都慢慢騰騰就更不奇怪了。不瞭解老年人的這些特點不等於不應該知道,否則,關愛老人就是一句空話。只有真正瞭解了老年人的生理特徵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