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後來的我們散文隨筆

後來的我們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昨晚看完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我忍不住想吐槽:粗略看了看評論,微博裏90%在誇,豆瓣裏90%在貶。我只想說,這種電影真的只能騙騙95後的有過戀愛經驗目前沒有穩定感情的單身了。

後來的我們散文隨筆

我對這部電影的好奇,當然是它們成功的前期宣傳造勢,而一開始看,我就……嗯……吐槽了一路,我懷疑坐在我左邊的隔壁那對想打我吧。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7.0,一天之內下降到了6.5。昨天打開,變成了6.4。哦,寫到這一段話時,我又手賤去點了一下豆瓣,發現已經下降到5.9了。所以你問電影票房數據有沒有問題,這個我真的不敢輕易下結論。但是你問豆瓣評分有沒有問題,我是真的沒有見過一天之內可以降這麼多分的電影。

雖說一些細節稍有感觸,但整體沒什麼感覺。看這部電影的背景是我對劉若英《後來》這首歌,一直都特別喜歡,也是真的很有感觸。我去看這部電影時,整個影院都是滿座的,我估摸着周圍都是情侶,但我卻是一個人去看的。影院裏真的有一些人看完之後就哭了,整體的氛圍很容易感染人,情緒很容易被帶動起來。但即使這樣,我還是一臉冷漠地看完了整部電影。

你說這部影片不好吧,但其實很多細節還是挺讓人有感觸的。比如看到林爸爸給方小曉寫的那封信的時候,也比如看到和林爸爸一起過年吃飯的人慢慢減少的時候,以及送走小曉後林爸爸一個人孤獨地關上門的時候。這些細節真的令人非常感觸。但感觸之餘,我發現很尷尬的是,這些都是與“林爸爸”有關的,卻和男主角女主角沒什麼關係。因爲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故事真的感動不了我。太空白了,太簡單了,太理所當然了,甚至顯得老套,無趣,讓我看得幾乎沒有什麼波瀾。這是我對刷遍朋友圈的`《後來的我們》的評價。

雖然是愛情片,不建議情侶們去看。說一下我注意到的一個細節。就我所在的影院,上座率很高,人很滿,但是一眼望過去,很少看到情侶組隊來看。事實上,這部電影適合和閨蜜來看,和兄弟來看,甚至說適合和父親來看,都沒必要和對象來看。因爲題材真的不適合。一個已婚男人在機場見到了自己落魄的前任,然後帶着她去開房,一起回憶往事,一開始也沒做什麼,但隨後說到動情處,就拉着人家去開房。結果碰到熟人,才“出軌未遂”。額,這種電影你說要拉着對象去看,我真覺得不適合。昨晚看SIR電影對《後來的我們》發佈了影評,標題是《從沒見一部國產愛情片這麼爆》,下面被頂到第一的留言是這樣說的:

“今天和男朋友去看,他哭着跟我說,對不起我還是放不下她,然後我們分手了,真的太難過了。”

你看,《後來的我們》變成了《前任3》,這種片你應該偷偷拉着前任去懷念,拉上現任真的不適合。因爲這部影片陷入了一個悖論。它的主題應該是珍惜,因爲你不珍惜一個人,以後當你“學會了如何去愛”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沒有了我們”。但這個珍惜的主題,林見清放着現在的老婆不珍惜,卻和一個前任探討,這不是一種悖論嗎?所以我不建議情侶們去看《後來的我們》,除非雙方是初戀,否則看着看着,發現“最好的我們”不是“現在的我們”,那就得不償失。比如說,方小曉愛一個然後失去一個,這通通在我意料之中,我一開始就知道方小曉不可能跟那些公務員們在一起。所以她一次又一次的失戀,反而讓我覺得沒什麼意思。至於突然間在地鐵上分手那一段,說實話,這一段真的是強行轉折了,看不出太多的鋪墊,只是讓人覺得“方小曉要跑了”。到後面林見清有房子了,然後他找方小曉複合,方小曉說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話:“我現在不喜歡房子”之類的。糊里糊塗,不明就裏。總而言之,在男女主角上的感情戲,生硬又刻意,非常想當然。

本片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林見清的父親。當然,我對演技好不好沒有太專業的評價,我只能說這個角色能不能感染我,林見清的父親做到了。林爸爸穿梭在兩個人的感情線上,但卻比兩人的感情線更吸引我。我上面就已經說過,這部電影所有能觸動我的細節,幾乎都是林爸爸演出來的。給方小曉寫那封信的時候,和他吃飯的人慢慢減少的時候,一個人孤獨地關上門的時候,坐在火爐前面雙手捂着膝蓋的時候。林爸爸那種臻入化境的演技,狠狠地把整部電影的淚點推上了一層。所以我對於整個朋友圈都在懷念那個“後來的我們”真的沒有什麼感覺,我也真的找不出有什麼可以懷念的人。但是林爸爸是真的對得起這部電影鋪天蓋地的宣傳的。其實隔了一天再回憶一下這部電影,滿腦子都是一些固定的畫面,比如在按遙控器的林爸爸,在廚房切東西的林爸爸,坐在火爐前的林爸爸,在火車前等待但已經看不見什麼的林爸爸。似乎都是林爸爸。所以爲什麼明知道這是一部打着《後來》的IP來賣情懷的電影,我也不願意給它差評?因爲有一個亮點,那就是連眼淚都沒有流過的林爸爸,撐住了這部電影。

最後,我覺得吧,可以看,但是你不要抱着過大的期待,說真的,如果你帶着幾包紙巾想去痛哭一把,你還不如呆家裏單曲循環《後來》。再則,你不要和對象一起去看,你完全可以將這部影片看成《前任4》,因爲這部影片一邊和前任煽情,一邊叫你珍惜,這個悖論完全不成立。而且,當你看完之後,你想發個朋友圈,說“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你得知道自己說的是誰。如果你連“我們”指的是誰都不知道,就別發了。萬一給現任看到了,不是自尋煩惱。

其實,對於像《致青春》《前任3》《後來的我們》這類題材的電影,實質上想表達的是讓人們珍惜現在而不是懷念過去,畢竟過去終究過去了,人是向前發展的,你如果真的那麼愛過去,他又怎麼會變成過去?當這類電影熱映時,出現很多神奇的“見解”,甚至可以說是三觀不正。藝術取之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在欣賞藝術時,應該有辯證的思維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去認知、感知,而不是曲解其真意。如果把每天都當成末日來相待,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那麼當下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現在的我們是最好的我們,之後的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樣子便此生無憾……

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什麼都變得“快捷”,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悠閒自在原來那麼的奢侈!

回想去年夏天我和閨蜜踩着優雅的步伐漫步於西湖堤邊,真是一個適合騎單車的地方,圍繞着西湖公園有湖水潺潺有楊柳拂岸。旁晚,我真騎小黃車去兜風,剛上路時,我很害怕,你說車水馬龍車輛橫衝直撞加上異地他鄉,情景描述結束,嘻嘻,其實全過程我都害怕,高德導航已被我在心裏謾罵N次,騎行導航導得什麼路!經過一座鐵橋橋面窄車輛多還有車逆行超車哎欺負我肉包鐵。

曾以爲旅行的意義就是與家人或三兩好友踏青或感受異域風情,再是仗劍走天涯?,用腳丈量世界?,時而在平沙莽莽的塞北?,時而在煙雨迷濛的江南?,步履不停地行遍大半山河。現覺得如能有個雙休周邊遊也不錯!

在最好的年華,想以夢爲馬,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說一聲,我來了。在有限的一生裏,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做的地方,用心去感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