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從臺東到花蓮環島走臺灣散文

從臺東到花蓮環島走臺灣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昨晚到臺東,入住五花級綺麗溫泉度假村酒店。拿到房卡,工作人員把我們領出酒店大廳。外面像是一個大公園,椰樹彩燈閃爍,草坪地燈晶瑩,中間的兩個大水池波光瀲灩、水汽氤氳。工作人員說那是溫泉水池。小徑蜿蜒,如夢如幻。穿過公園,是一排排別墅小院,工作人員讓我們按房卡自己找自己的住處。哇,今晚住別墅!

從臺東到花蓮環島走臺灣散文

我的房間就在第一幢第一個小院,推開虛掩的院門,院子裏是泡溫泉的池子,沒有水。走進屋子玄關,左右各有一個房間。寬大的房間佈置豪華雅緻,兩面牆都是落地大窗,夾角電視架上坐着四十二寸平板彩電,兩米寬的大牀上鋪着雪白的牀單,純木製尖屋頂中間垂下三盞不同顏色的圓球吊燈……

小憩片刻,換好泳裝出去泡溫泉。這兒的溫泉溫度適中,沒有硫磺味,不粘不澀,感覺很舒服。

因爲還要早起,十點多就回房間了。洗漱完畢,整理完記敘一天行程的文字,睡覺也午夜一點多了。

一早起來,纔看到綺麗度假村比夜晚還美。太陽從逶迤的遠山走來,給矗立的主樓、挺拔的椰樹、別緻的墅院、碧綠的草坪、蜿蜒的石板小路、鮮花盛開的花壇都塗上一層金色。清澈的水池倒映着綠樹朝霞,像一個羞澀的少女滿臉紅暈,脈脈含情。清晨的度假村,如一幅絕美的畫卷,輕輕地攤開在眼前。

早餐後最先去的是綺麗珊瑚館。紅珊瑚是臺灣的特產,是活躍的火山饋贈給臺灣特有的禮物。據說,深海紅珊瑚二十年長一寸,三百年才長一公斤,千年的便成了非常有靈性的寶物,稀有罕見,有“紅色軟黃金”之稱。

珊瑚館很大,在這裏我們聽到很多關於珊瑚的美麗傳說。因爲沒有買的計劃,隨便轉了轉便走出館。我們想去臺東大學附屬特殊教育學校看看,剛纔路過時感覺校園特別美,也不遠。誰知一問,要走半個多小時,只好作罷。

好容易等到集合上車,已經快到午餐時間了。

午餐後,我們的大巴沿着臺東到花蓮的公路一路向北行駛。這是一條特別漂亮的公路,也是中國唯一可以看到太平洋的地方。路的一側是綠樹環繞、高高的中央山脈,另一側是碧波粼粼、浩瀚無際的太平洋。

從車上看去,白雲悠悠,天連水,水連天,水天一色。由於太平洋深淺不一,海水的顏色差異很大,時而淺藍,時而深藍,時而淺綠,時而深綠。灘岸的沙礫、礁石也不像以前看到的金黃色,而是黢黑黢黑的,巨浪拍過,飛花濺玉。

一路駛過很多觀景點,不少私家車、旅遊大巴停在路邊欣賞拍照。平緩的山坡上,修建了很多漂亮的民居,都掛着“民宿”——家庭旅館的牌子。相對西海岸,臺灣東海岸的原住民比較多,他們的生活更傳統,節奏慢。政府曾打算沿岸修建高速鐵路,引起了原住民的.堅決抗議抵制,他們不想讓高鐵打擾自己慢節奏的生活。最後,政府不得不妥協。

很快,我們到達了北迴歸線標誌塔。迴歸線是一條地理標誌線,位於北半球稱北迴歸線,位於南半球稱南迴歸線。實際上並不存在,是人們假設出來的。

北迴歸線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位置最北的界線。它在地球表面上的總長度大約三萬七千公里,經過十六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境內,自東向西依次穿過雲南、廣西、廣東、臺灣四省。

北迴歸線標誌塔,則是地理學上北迴歸線經過地方的標誌性建築物。我國共建有標誌塔十一座,除了臺灣的三座,其它的在廣東、廣西、雲南,是世界上北迴歸線標誌塔最多的國家。我國最早的一座在臺灣嘉義,建於光緒三十四年,即一九零八年。

我們的大巴在停車場停下,公路對面就是北迴歸線標誌塔和紀念廣場。陽光下,太平洋邊圓柱形的白色標誌塔一柱擎天,蔚爲壯觀。遠遠望去,塔頂尖處有一個圓球,南北兩面刻着“北迴歸線”四個黑色大字,圓柱中間是一條從上到下的狹長細縫,北迴歸線就從這縫裏通過。

嚴帥讓我們在這裏遊覽二十分鐘。

趁路上沒有車輛通過,大家紛紛跑向對面。蒼翠欲滴的山坡下,兩塊古樸的石碑上分別用中文繁體和英文寫着“北迴歸線遊憩區”。塔下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其中那些騎自行車環遊寶島的年輕人尤其讓人佩服。不知誰說,人在塔下影子是圓形的,於是便有好信的人跑到塔下去試。我注意看了看,也沒覺得這裏的影子和別處的有什麼不同。

瞅個塔下人少的機會,我抽空雙腳踏上塔底中央的石板,去感受了一下時間的變化。一腳踩着熱帶,一腳踩着北溫帶,似乎有一種說不出的衝擊力油然而生。中國有句老話叫“立竿見影”,可是每年夏至這天的正午,在這裏立一根杆,太陽當頭,影子也就不知所蹤,成了“立竿不見影”的奇觀!

一路上,我看到山坡上、海灘邊的高崖上,隔不遠就有一片一片的墓葬羣,高高低低、花花綠綠的頗有特色。我看到,標誌塔後面很遠的山凹裏,也有很大的一片,遠遠看去像一個建築錯落有致的村莊。嚴帥叫它“夜總會”。這個稱謂倒是耐人尋味。夜幕降臨,土葬在這裏的魂靈們會走出大小宅院舉杯狂歡嗎?

離開北迴歸線標誌塔,我們繼續沿太平洋海岸北去。海岸線寬闊起來,不再有懸崖絕壁。灘岸上綠樹掩映,花草葳蕤。大巴駛過一個又一個“遊憩區”,很快到了一個叫石梯坪的地方。

石梯坪距花蓮還有七十多公里,在花蓮豐濱鄉港口村北兩公里處。下車後,嚴帥領着我們沿一條美麗乾淨的鄉村公路往遠處一片白色山頭走去。

路兩旁靠海的一邊,是一個沿曲線玲瓏的海岸線修建的狹長公園,園裏青草如茵,綠樹成蔭,還散落着不少精美的石雕作品。沿着彎彎曲曲的木棧道,我們一邊急匆匆往前走,一邊欣賞最美的太平洋海景,還時不時地跑到路那邊,觀賞綠樹叢中細木條製作的藝術品。那邊山坡上、叢林裏還保留着不少古老的民居,也建了不少漂亮的樓房。新樓的窗口也都掛了“民宿”的牌子。

這裏真美。面朝大海,揹負青山,芳草萋萋,棧橋彎彎,滿眼都是景,閉着眼睛隨便拍一張照片都是醉人的美圖。

穿過一段長滿灌木叢的小路,就是遠遠看到的白色山頭。一塊塊大大小小的灰白色的奇巖怪石,陡然矗立在我們面前,又排着隊似的從陸地走向藍色的大海,形成階梯一樣的石陣,參差錯落、綿延起伏的足有一公里。這景色既奇特又壯觀,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西北大漠中的白色駝羣。那個叫吳光亮的光緒年間的統領,一定沒去過西北,一定沒見過駝羣。不然,他率兵在這裏開路時,怎麼會把這幾千峯駱駝奮蹄追風似的白色巨石,看成一排排階梯,稱這裏爲“石梯”呢?依我看,叫白駝坪才更加名副其實哩!

嚴帥帶我們一步一挪地爬上最高處,腳下靠海的一側是陡峭的巖壁。海風很大,掀起一波又一波太平洋的浪濤擊打着岩石,猶如奏響一曲交響樂。輕柔時,如情人竊竊耳語;激昂時,如萬馬烈烈奔騰。大浪涌來,雪白的浪花激情飛濺;暗潮退去,平靜的海面深情款款。

回頭再看這邊灰白的岩石,每一塊都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孔洞,像一塊塊偌大的搓腳石。據說,當年火山噴發,岩漿從地底冒出來凝固成石灰岩,經過千百年海風不斷親吻,海水不斷啃咬,硬的外凸,軟的內凹,就成了如今這般奇異的景觀。

放眼遠望,這裏的雲潔白無瑕,這裏的天湛藍透徹,這裏的洋碧波萬頃,這裏的島奇異多姿,這裏的美會灼傷眼睛!難怪早在十六世紀中葉,一艘去日本的葡萄牙商船途經這裏,船員們看到這秀麗多彩的風光,不由得紛紛讚歎“啊,好美麗的海島!”

不知不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嚴帥催我們上車去最後一個景點——太魯閣公園。

大巴繼續北去,漸漸地離開太平洋海岸,進入山區。車窗外山巒重重,層林疊嶂,溝壑橋樑,景色迷人。

我們到太魯閣的時候,天色漸漸陰沉下來,好像要下雨的樣子。前面我說過,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是臺灣的三大奇觀。

太魯閣的奇不在於它是臺灣第二大公園,也不在於它地跨花蓮、臺中、南投三縣。它奇在四百萬年劇烈的地殼運動留下的大峽谷,奇在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懸崖斷壁,奇在有歷經千難萬險修建的臺灣第一條橫貫東西的公路,奇在山頭白雪皚皚,奇在百燕鳴谷……

但是,這些我們都沒有親眼看到。我們只是圍着遊客中心的樓廳,看了不少撩人心絃的照片;只是坐在放映廳紅色軟椅上,看了十幾二十分鐘的宣傳影片;只是在公園外的空地上,拍了兩張集體合影。說起來,這也就算我們“遊覽”了太魯閣;說起來,我們沒有缺席臺灣遊的任何一個景點!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說過,旅行的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裏我來過”。但是,如果有人問起太魯閣,我們卻只能說“那裏我去過”。

懷着一肚子問號,我們離開了太魯閣。夜幕降臨的時候,大巴停在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一個叫“晨曦休閒民宿”的農家客棧。

嚴帥說過,臺東和花蓮是臺灣最貧窮的兩個縣。還說,花蓮是臺灣的後花園。

這晚,農家客棧沒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