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粘豆包記憶散文

粘豆包記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豆包,是我們小的時候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它的粘甜勁道的口感是大多數東北人的最愛。好多年沒有吃過正宗的大黃米麪的粘豆包了,偶爾去農家菜館或超市購買黃米麪的粘豆包,卻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綿甜勁道潤口的味道。

粘豆包記憶散文

小時候一進冬臘月,母親就開始張羅着淘米做粘豆包了。在我的老家幾乎沒有水田,因此粘大米特別鮮見,大都是旱田種的糜子,糜子磨出的米就是大黃米。“淘米”是進冬臘月後很隆重的大事,前後左右的鄰居竄換着淘,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的,主婦們一碰面就達成了共識。原因是每家每戶都要做很多粘豆包,凍起來過冬吃,一家的餑餑大家做,那場面熱鬧得就如過節一般。

我老家做的粘豆包,基本都是大黃米兌玉米碴子,先將米淘洗乾淨,濾出米里面的沙子。早先在沒有電磨的時候,用驢拉水磨,磨出的面子稀稀的,然後母親會把面盆上放一塊屜布,屜布上放上草木灰,等草木灰溼透了,黃米麪的乾溼度也就差不多了。後來有了電磨,將米淘洗乾淨後控成七八分幹就可以磨成粉了,和麪是力氣活,因爲要和好幾大盆的面,還要掌握好乾溼度。我家的黃米麪基本都是父親和,母親掌握乾溼度。等幾大盆面和好後就要騰出熱炕頭準備發麪了。這時母親就得開始烀豆餡浸泡夏季陰乾的椴樹葉了。烀豆餡也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活,要掌握好湯和火候,將熟透的小豆搗碎,拌點糖精(小時候的白糖或砂糖屬奢侈品),用手攥成小球狀,香甜的豆餡就烀好了。若湯大了,不僅看起來沒有食慾,吃起來也很泄口。等你的準備工作做好,東鄰西舍的張大娘,李大嬸,七姑八姨的不用招呼就會齊聚到你家,開始包粘豆包了(我們小時候又叫黃米糰子)。

母親包的粘豆包有點尖尖的,高爽的,蒸出來不矮扒,特別好看,母親打出樣子來,女人們也就效仿起來,我們小孩子禁不住熱鬧的`誘惑,也躍躍欲試,操起麪糰來包個小不點,再弄個餑餑王,或者包成自己也看不出是什麼的奇形怪狀,鼻尖上,臉蛋上,額頭上都蹭有面粉的痕跡,這時就會遭致母親的“一邊玩去”的轟攆。心靈手巧的女人們不一會的功夫就會包出幾蓋簾的粘豆包,伴着趣味橫生的鄰里故事,和爽朗開懷的大笑聲。廚房裏的兩口大鍋也早有人做好了準備工作,在浸泡好的椴樹葉上抹上豆油,鋪在蒸簾上,開始裝餑餑了。一個一個挨擠着裝得滿簾都是。竈坑裏架上柴火就開始蒸粘豆包了,開鍋後蒸十五分鐘左右,粘豆包就蒸好了。廚房裏熱氣蒸騰,香味四溢。那種香味似乎今日想來還繞鼻盤旋,但它卻已實實在在的消散在時光裏。

蒸好後的粘豆包金黃錚亮,個個精神飽滿,滿鍋裏透着喜氣洋洋。父親早已削好了餑餑板,就是用木片或竹片削成小鏟狀,用餑餑板沾水把蒸熟的粘豆包仨一夥倆一串的分割開來,擺放在事先用高粱秸稈穿好的長方形的簾子上,擺滿後拿到室外的倉房,只消一宿的功夫,就會凍的實實成成兒,然後裝在大缸裏,準備過冬。

請幫工的吃飯,當然主打也是粘豆包,因大鍋都佔着蒸粘豆包,沒有燉菜沒有炒菜誰也不會挑理兒,母親會去醬缸裏撈出平時捨不得吃的醬豬頭肉,還有醬南瓜,醬蘑菇之類,順帶着上一盤香油拌芥菜疙瘩絲,扒幾棵大蔥,叨一碗大醬。大家圍坐炕桌,咀嚼聲,吧唧聲,對粘豆包的讚不絕口聲,攀得上的姑嫂們相互間的打諢罵俏聲……不絕於耳!

凍好後的粘豆包也是送城裏親戚的上好禮物,母親每年都要送一些給我的姑姥姥家,或請姑姥姥來小住一段時日專程來吃粘豆包。

粘豆包的吃法很多,可以蒸着吃,用油煎着吃,在火盆上烤着吃,在竈坑裏面燒着吃,我們小孩子喜歡趁凍啃着吃,我就曾在寒冬臘月從倉房的大缸裏拿出粘豆包就啃,那凍的槓槓的粘豆包把我的舌頭都粘出血了。不知跟我同齡的朋友們是否有過和我一樣沒出息的經歷?

前幾日我跟婆婆說,特想吃大黃米麪的粘豆包了,也不知這小城哪裏有能磨黃米麪的地方,婆婆說實在不行我就去鄉下給你做吧,我哪裏捨得勞駕我八十歲的身體不太好的婆婆大冬天的下鄉給我做呢。我知道,即使我有條件再做大黃米麪的粘豆包,也再不會找到從前的味道和從前的感覺了!

那金黃燦燦,喜氣洋洋,綿甜勁道的大黃米麪粘豆包只能在我的記憶裏惹我口水了!那濃得化不開的鄰里之情也只能在時光的隧道里惹我貪戀回首,想起就淚水漣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