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茶禪一味散文隨筆

茶禪一味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在飲茶習慣的傳播上,佛教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爲佛教提倡坐禪,這種清淨需要提神,驅睡,而茶葉正具有這種功能,故寺廟以及僧人種茶、製茶、飲茶蔚然成風。這也足見金沙寺僧人發現“五色土”,首創紫砂壺,把茶、禪和壺鏈爲一體是再自然不過。此茶禪一味之一也。

茶禪一味散文隨筆

禪能怡情養性,然非一日之功,且須靜心參悟,方能頓悟其中機妙。茶亦然。不管何種茶,品出真味,須要時間,更須悉心體味,方功到自然成,有朝一日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別人說這茶如何如何,那是人家的感受,如果你沒有品過這款茶,只能“被接受”,是說不出人家那切身感受的,只有你一如人家那樣悉心體味,你纔會感同身受,首肯認可。茶如禪,禪似茶,都有苦盡甘來,濃去淡至,回味不已的特質。此茶禪一味之二也。

參禪說到底是悟道,是修身養性,是精神境界乃至靈魂生活的追求,是豐子愷評論李叔同境界之“二層樓”(精神生活)乃至“三層樓”(極具宗教色彩的靈魂生活)。品茶亦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叨陪末座,非茶不重要,茶乃國飲,且影響遠及世界各地;只是相對前面六種,茶似乎不太重要(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尚且難以滿足的情況下),畢竟飽暖思飲茶,這說明茶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甚至對有些人來說是靈魂的(如個別得道高僧)。茶品到一定時候完全可以說是精神享受,物質滿足反倒退而次了。儒、道、佛看似不相干然又內聯不斷,本質上都是提高修爲提升精神境界的。參禪後的得道在漫漫人生路上充其量只幾次,一壺茶滋味最好也只三四泡而已,好比人生真正引以爲豪的也只幾次而已,這麼看來不只茶禪一味,茶禪和人生竟也一味起來,故品茶參禪實則也是體悟人生。茶禪一味,標誌着儒家道家、佛家都已經將飲茶作爲與精神生活密切相關的體驗。飲茶已然(尤其在物質生活水準日益提高的當下)由物質層面上升到了精神享受文化消費。一茶一世界,一禪一菩提。此茶禪一味之其三也。

曾於今年四月八日、五月十七日兩度有幸於臨港新城滴水湖畔之“倚湖茶莊”品茗,頗消受了一番,那款棗香四溢、瑪瑙湯色、紅亮通透、釅濃醇厚的大葉種熟普給我的印象太強烈了,如今似乎還頰齒留香。品茶之餘,順帶欣賞了其中佈置,一幅大羊“茶禪一味”行書條幅讓我兩度駐足,寫的是極具仙骨佛心,令人歆羨,暗想好茶的我,他日也能得其手澤,或把玩或懸諸陋室,當甚幸。七月八日晚蒙大羊厚愛邀我至其府上聊天喝茶,我焉能不去。品茗三巡,時至晚十點,我忍不住把珍藏已久的想法說了出來,許是大羊兄正沉浸於品茗神侃的高興中,立馬裁紙磨墨,瞬間“茶禪一味”四字立就,首字“茶”尾字“味”濃墨,中間“禪”“一”字淡,尤其“禪”字水墨洇染,亦字亦畫,頗有禪意,妙不可言。人說妙手偶得,信哉。整幅字集“濃墨宰相”與“淡墨探花”於一體。書法中有儒家的`中和,道家的飄逸,乃至佛家的空靈。想來忠民兄是滿意此作的,要不然不至於日期外順寫“茶後一揮,禪味自由指間瀉出耶。”管中窺豹,寥寥數字見出書家之功力性情與狀態也。

難忘張忠兄的好茶,難忘大羊兄的佳字,也難忘古人的智慧結晶——茶禪一味,留下雪泥,留待將來再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