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唉,趙本山散文隨筆

唉,趙本山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唉,趙本山!風風光光的趙本山,是是非非的趙本山!

唉,趙本山散文隨筆

近日在江山遊弋,見有文友說到趙本山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他——病得真的很嚴重!”說是消息來自“一位在文學界的資深人士”。看來那“生病之說”就言之鑿鑿,決無疑義了。據說,病有兩宗,一是花55萬上CEO;一是小瀋陽現象的泛濫。因此,“這個一心夢想把‘二人轉’弄成與京劇並駕齊驅的國粹,卻孕育出妖怪的人,是有罪的!他應該向國人深深地懺悔道歉!否則,趙本山將成爲中國文藝乃至民族文化最大的失敗與悲哀,續演又一出中國最灰色的幽默!”

不錯,媒體爆料,趙本山要上大學了!日前已祕密報名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CEO課程,5月3日赴香港參加開課典禮,這意味着本山由藝術家向知名企業家開始轉型。據悉,趙本山就讀的中國企業CEO課程班,共分5次授課,整個學習時間僅有18天。授課地點遍佈全球,趙本山將於今年的7月、8月、11月飛赴倫敦商學院、哥倫比亞商學院、瑞士國際管理髮展學院聽課,學習課程包括《參與未來競爭中國公司所需的新思維模式與框架》、《歐洲視角下的全球經濟以及歐洲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現狀”》等經濟熱點問題。“2010年1月,課程將在三亞結束。順利完成學習的學員將被授予由長江商學院、倫敦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瑞士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共同認可並聯合簽發的證書。”上進可嘉啊,遠非明目張膽花錢弄個假“照”可比,這等好事,何言罪過!

“小瀋陽之累”也牽強附會。小瀋陽、“純爺們”,是是非非猶可爭論,各抒己見;但不是一個叫了小瀋陽,一個大名本是趙本山嗎?縱有聯繫,怎麼就能把趙師傅等同於“純爺們”呢?

趙本山因爲快速竄紅,又彌久不衰,所以形成一種“趙本山現象”。趙本山現象是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一個沒有受過正規藝術教育,也沒經過專業訓練的農民,帶着一身土氣登堂入室,轟動遼寧,征服東北,初上春晚便一炮走紅,此後憑人氣連續包攬了這之後歷屆春晚同類節目的最高獎項。收視率之高,互動性之強,影響面之大,構成當代中國一大文化奇觀。現象既成,當然會品之評之。

我也見到另外一些“資深人士”對趙本山的如潮好評和殷殷期待,這是說他“很健康”。

著名學者餘秋雨對趙本山的小品藝術非常欣賞,對趙本山一直持山肯定態度。他說,趙本山是一個立足民間的喜劇表演藝術家,也許會有人因爲他的過於世俗、文化層次不高而輕視他,曾經有人建議,是否讓趙本山到戲劇學院進修一下,我卻認爲他應該是戲劇界研究的對象。趙本山的表演藝術來源於他深厚的東北農村生活根基。他把中國農民的樸實、機智、小狡猾、大善良演繹得惟妙惟肖。趙本山的確是個大藝術家,今天他的表演更加爐火純青。12年前被驚歎的藝術家,12年後成爲被全國人民驚歎的藝術家。有人說趙本山的影視作品是“小品的堆砌”,其實,喜劇本身就是一種“笑的鏈接”,就像卓別林的電影也是笑的藝術集成。趙本山以跨越自己的勇氣,將東北小品、二人轉等藝術樣式與影視藝術結合,來呼喚一種遇到尷尬和艱難的民間藝術,這是多麼不容易,這種勇氣應當受到鼓勵,而不應過多的苛求指責。他又說,笑也需要一個由頭,趙本山小品給人們提供了這個由頭,藝術家經過高超的藝術,善良的挑逗,使人們開懷大笑,放鬆身心,愉悅情感,從農民到教授誰不需要會心地一笑呢。笑的製作者是可敬的,趙本山及其小品藝術拔動了時代的笑神經,使中華民族迎來了一個大規模的笑的時代。趙本山爲中國人那麼長時間地接受,構成了中國人當代的心理審美史,經受了這種考驗,還不是大藝術家的話,什麼樣纔是大藝術家?大藝術家何年何月能產生呢?現在很難找到連續多年受到這麼多人歡迎的演員了。

他的評價言之成理,客觀公正,恰如其份,多麼中肯。

王蒙也撰專文解析:趙本山不僅是文藝演出現象,而且是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相當典型的現象。趙本山——劉老根——“二人轉”代表的是農民文化、民間文化、外省市場文化。知識精英們從西方發達國家躉進了那麼多知識觀念,卻因中國與西方的多元制衡社會大異其趣,精英們便只能吞吞吐吐,磨磨唧唧,不能不令人覺得他們是沒有找到感覺或找錯了感覺。他們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還不如趙本山。與趙本山式的農民文化的節節取勝相比,主流文化與所謂精英文化倒是值得深思自身的發展與改善的空間。會不會在紅火熱鬧的趙本山——劉老根節目面前,精英們乃至一些領導們感到些許的尷尬與寂寞呢?或者只能反脣相譏找點茬呢?

對呀,王蒙一針見血,讓我們看清某些人的酸葡萄心理!

何慶魁說,趙本山小品裏的“包袱”是“淋漓盡致發揮了二人轉中丑角藝術這一民間喜劇形態,小品裏的“笑料”有的就是從二人轉直接拿過來的。”可見其與二人轉的淵源。

有份量的好評不在少數,諸如:在近年來的諸多影視劇表演中,趙本山表現出影帝級別的實力;中國還沒有一位像卓別林一樣偉大的喜劇電影大師,“對趙本山充滿信心”;十八年,趙本山不間斷地在春節晚會上帶給我們快樂;今天,不是趙本山江朗才盡,而是我們索取得太多……

反之,對趙本山的'質疑也不少。學者質疑趙本山二人非物質遺產轉傳承人資格。有說,趙家班的商演不是“綠色二人轉”,而是“灰色二人秀”。趙本山讀CEO課程是無知的發酵。巴蜀鬼才魏明倫向趙本山開炮,質疑春晚小品《不差錢》格調有問題。笑星朱時茂談到趙本山的小品時,稱趙本山主要靠語言取勝,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比較單一,並且聯繫到他二人轉的“出身”,而略有微辭。

還有人尖酸地評說,這是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以趙本山爲代表的庸俗笑聲淹沒了一切。趙本山的風格,整個兒就是一個俗,徹頭徹尾、徹裏徹外的俗。他是醜星,醜星應該安於其位,現在卻紅得發紫,取代前朝英雄而成爲舞臺、熒屏偶像。趙本山的崛起,反映了精神的低迷和理想的缺失。

趙本山到美國巡演,惹出了一點負面新聞,說演出內容庸俗,言辭粗鄙,趣味低下,有人要起訴趙本山歧視殘疾人!紐約作家畢汝諧撰文說:趙本山其人相貌委瑣,其節目內容庸俗,言辭粗鄙。前紐約中華學苑張校長也認爲“趙本山的演出非常低俗。”紐約律師陳梅說:“比較姜昆的演出﹐趙本山的內涵有待考察。可以用四個字來囊括他們的演出:無聊、下流。趙本山的演出團隊﹐演員上臺一諷刺殘疾人﹐二諷刺肥胖者﹐三諷刺精神病患﹐他的演員模仿瘸子等殘疾人﹐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連趙本山本人出場時都說‘大概全中國的精神病人,都在我趙本山劉老根隊伍裏’。”

臺灣同胞雖覺得“春晚”很好看,但遺憾“趙本山的小品顯得粗俗,許多方言俗語也聽不明白。”

看來,相對於大雅,趙本山難離一個“俗”字,這也算小有共識。但不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且誰能把俗雅界線劃的像“三八線”一樣明白清楚?萬人空巷傾國欣賞的東西是雅還是俗?

樹大則招風,關於趙本山的爭論同趙本山的走紅結伴而來,不絕於耳,充斥媒體,延燒中外,而且尖銳對立。這不足爲怪,個性被張揚的年代裏,衆聲喧譁衆說紛紜是它的一大特徵,困惑、猶豫乃至焦慮,在所難免。面對“趙本山現象”的複雜性,沒有任何“一家之說”會被認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問題在於,理智告訴們:必須心平氣和,冷靜面對,給趙本山一點公允。

如果認同趙本山病了,病得不輕!那等於說中國十億觀衆那天晚上快樂錯了!

請注意,是誰成就了趙本山?狹義上看,英雄造時勢!首先是他自己悲切、坎坷的命運和他睿智的表演才藝。“十幾年連續鰲據春晚的頭獎,集多枚桂冠於一身,並建立了自己的影視基地,創立本山傳媒,打造了劉老根大舞臺多家連鎖劇場,拍攝了多部影視劇,挖掘整理了‘東北二人轉’,還是綠色的,並有一幫子自己的弟子,帶紅了不少明星,和千千萬萬忠實的觀衆和粉絲,幾乎泱泱而成一派,佔據中國文藝江湖的半壁江山,其風格獨特,成就非凡,幾乎無人能望其(項)背!”這個評價很實事求是。其次,是馮小剛,是作家、編導成就了趙本山。崔凱、張超、張惠中、李春明、喬傑等人的名字,也許鮮爲人知。但以趙本山爲代表的東北小品之所以能夠歷時十餘年走紅全國,跟這些作家、編導們的長期藝術創作與默契配合爲是密不可分的。更有人評說,是風流何慶魁造就了沉重的趙本山!

廣義上講,時勢造英雄!趙本山是今日中國轉型社會的產物。探究“趙本山現象”的形成,就不能不提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閉關鎖國時期,物資的貧乏,精神的桎梏,文化的荒漠,在演藝界爲“樣板”獨尊,必然是百花凋零。改革開放後,國人從貧窮走向溫飽。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腳步,文化藝術也開始呈現多樣性,多元化的百花齊放。越是具有濃郁風情的地域文化,越是能夠滿足大衆化文化消費需求,所以,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在東北,在瀋陽產生出趙本山這樣的人物絕不偶然的。“藝術本山”的成功,在於定位準確,在於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趙本山帶着自己的特色和獨特經歷趕上了時代的快車。一方面他擁有能夠對他小品人物感同身受的廣大受衆羣體;另一方面,資訊時代的快速反應也使他擁有了過去連老一輩藝術家都未曾享受過的成名高效。這兩者有效互動,結果形成其個人發展的良性循環。所以,儘管針對他的冷嘲熱諷也不絕於耳,但“小品王”的桂冠仍然穩穩當當並且當之無愧地落在其頭上。

當然,也是當今中國的煩躁之氣催生、造就了一個善於對立批評的可愛的本山大叔。從某種程度上說,正象魯迅先生當年的雜文一樣,趙本山的小品一出出如鋒利的匕首,深刻的記印着當代中國的國情與人倫,鞭笞着愚頑與鬼魅。

現代化的傳媒也成就了趙本山!中央電視臺,大雅的至高舞臺,正是它讓名不見經傳的趙本山紅起來又紅下去。遼寧電視臺也是有力推手!

演員的榮譽是誰給的?趙本山有那麼多觀衆,那麼多粉絲,那麼多桂冠,空前“難”後!春晚優秀節目是誰投出的票?是觀衆。“觀衆需要,趙本山必須上春晚!”所以,又是觀衆成就了趙本山!

如果因爲他的大紅大紫,就“病得不輕”,那麼,邏輯的推論應該首先是:這些作家精英、全國觀衆,甚至整個時代首先病了,“病得不輕”!這顯然荒謬!有人斷言,“因爲趙本山的存在,讓中國的文藝停滯了二十年沒有發展。”真正危言聳聽,這反倒從另一角度大大擡舉趙本山了!

從古到今,文化的發展,由於民族、地域、歷史等原因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在文化的屬性中,有着排他性和包容性,排他性引起不同文化間和不同文化價值觀方面的衝突,而包容性將使不同的文化間,求同存異,和諧發展,更顯張力。趙本山的功績在於把“二人轉”這種原本鄉土文化,帶進了城市,在全國颳起了東北風,使其成爲民俗文化。並且將原來處於劣勢地位的民俗文化,提升爲強勢文化。並且在中國多元化文化蓬勃發展過程中,打造出獨特的“東北文化映象”。

當然,如王蒙言,僅僅靠趙本山等可愛的文化土明星,恐怕不足以向歷史交代。人們期待着更多的承擔、前瞻、思想、藝術、靈感、創意、想像力與熱情,期待真正的精神火炬與精神營養,人們期待智慧與德性的光芒。

讓我們聽一聽一位美國學者的忠告,只有心平氣和,“搞清過程的本質,才能使過去的變化和現在的變化之間的對比變得清晰。”(瑪格麗特米特《代溝》)

以我愚見,還是公允地看待趙本山好,不必暗地裏偷偷地享受了別人提供的笑的藝術大餐,卻又公開指手劃腳,說自己天生的歪嘴全是那笑的罪過。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善意的批評幫助並無不可。

我希望,有人超越趙本山,有藝術超越二人轉、小品,或超越現今所有的一切——不僅僅藝術;而不希望讓趙本山“生病”,再“什麼時候咕咚一下”倒下去,更不願看見什麼心懷鬼胎的人人爲地把他推倒在地!

唉,趙本山!風風光光的趙本山,是是非非的趙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