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稼軒山上辛公墓散文隨筆

稼軒山上辛公墓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江西的上饒是辛棄疾的第二故鄉。辛棄疾曾在上饒的帶湖、鉛山的瓢泉隱居過20多年,最後病逝於瓢泉,葬於鉛山縣陳家寨的陽源山中。

稼軒山上辛公墓散文隨筆

上饒也是辛詞的搖籃,辛棄疾所留下的600多首詞有400多首是在上饒寫的。這位出生在山東歷城的愛國詞人,21歲就參加了農民組成的抗金部隊,一生主張抵抗外來侵略。但是他多次提出的抗金建議,不但未被宋朝朝廷所採納,自己反遭權貴小人嫉恨而終被罷了官。於是,他攜帶妻子範氏在上饒帶湖隱居下來,並給自己的'新居命爲“稼軒”,以此作爲自己的別名。9年以後,稼軒毀於火災,他與家人又遷到鉛山的瓢泉定居,達12年之久。辛棄疾的詩詞充滿了愛國激情,是繼蘇軾之後又一位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

陽源山如今被命名爲稼軒山,山上的稼軒墓已成了中外熱愛辛棄疾的名人學士緬懷詩魂的遺址。登上陽源山,我所看到的稼軒墓只是一個雜草叢生的墳塋。這樣一種格局,其實也符合辛公的心願。詩魂需要山的寧靜、水的清澈、鳥的唱和,詩魂要遠離紅塵、世俗和身後的頂禮膜拜。在辛公墓前,多少人虔誠地向辛公膜拜、叩首。辛公並不寂寞,800多年來,探訪稼軒遺址和拜謁辛公墓的後人從未間斷過,這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愛國詞人。

拜謁辛公墓後,我們一行便在墓前的臺階上坐下,領略四周風光,談論辛詞。稼軒山與鵝湖山相連,有連片的鬆杉林和筆竹林。辛公墓就在半山腰上,背後是蒼松翠竹,墓前有幾瓏稻田,時有疏落的蛙聲傳入耳際,偶有孤鳴的鴉雀從頭上飛過。這清幽的環境,正如辛公所描寫的“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哇聲一片”、“春來平原薺萊花,新耕雨後落拜稿”。辛公愛山水愛田園,據記載,他在上饒帶湖所修建的房舍,房前就有一汪澄碧如玉的湖水,周圍便是蛙聲鼓舌的農家田園。後移居瓢泉,也是看中了那裏的依山傍水與樹木蔥蘢。瓢泉似一拳形巨石臥于山腳下,一泓清泉從半空石窟中噴出,盪漾在前後兩個石潭之中,辛公於是爲之命名爲“瓢泉”,還寓意“一瓢足矣”。他又在屋前鑿有一口池塘買青蛙放養。

辛公終生歸宿的陽源山墓地也正迎合了他生前的選擇,但他不同莊周,也不是陶淵明,他隱居田園是因爲抑鬱、憂憤和壯志未酬。至死不忘國憂的辛公,在臨終前也是大呼殺賊數聲而瞑目。

曾有學者評價說:“在我國文學史上,辛棄疾是文武全才,更是經歷過沙場戰鬥的第一位作家。”他在詞的創作上的貢獻是打破了詩、詞、散文的界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正所謂“詞至於南宋集大成”。

下山前,我又一次品讀了墓地上郭沫若親筆手書的楹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喝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