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水相和散文

山水相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若道泰山西湖有着紈絝子弟的華麗或之大家閨秀的多姿,那麼,夜郎的山山水水,則有謙謙君子的純樸和小家碧玉的嫵媚,夜郎多山,先輩們皆說是秦始皇用趕山鞭趕來的,始皇一統中國,欲霸天下,望北一片汪洋,南則羣山巍巍,於是便趕南山填北海,至夜郎,變故乃棄之。

山水相和散文

悠悠盤江水,巍巍烏龍山,相傳烏龍山便是秦始皇趕山時留下的。烏龍山,位於南北盤江之間,由一個比一個高的山頭連接而成,好似一條騰飛的巨龍,故曰:“烏龍山。”

藍天下的相思,是這彎彎的路。

往烏龍山必經之路,蜿蜒崎嶇,羊腸曲折,皆峻坡險路,曲徑通幽,林蔭上下,鳥語相和,行行且止,非志者難登此山。登臨最高峯棱腳嶺,晨曦之熙和,觸眼處,薄霧凌空,百峯齊秀,直聳雲霄,甚是壯觀,不禁吟出杜甫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此番感受,讓人產生一種放眼世界寬的徹悟與超然。

夜郎避處南疆,自古被視爲窮山惡水之地,實是讓人堪悲。如此清秀之佳景焉能忽視,烏龍山區文化雖較落後,但卻承載着悠久且厚重的歷史,同樣有着深不可測的文化底蘊,同樣記載着一個又一個具有濃厚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

烏龍山頂,一馬平川,極目千里,現僅存一堆殘磚爛瓦。破壁敗垣,殊不知這破敗之後,卻隱藏着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傳自唐朝以來,烏龍山頂便有一座神龍寺,居百餘僧,唸經習武,耕寺中田地,極爲隱世。

於公元1402年,明朝發生宮廷政變,朱棣攻破京城,戰亂中建文帝被迫逃往於烏龍山,只因當時神龍寺主持清風長老原是先帝當年部下,四大金剛之一陳長風,只因皇上昏庸,被迫隱居於此。

建文帝到此山後,見此山方圓百里,唯蓮花山一條旱路可通,進可攻退亦可守,便欲在此立皇城。遂與長老相商,長老爲其占卜,卦上雲:若在此立皇城,必是於此數出百山之人。於是,擇黃道吉日,至最高峯棱腳嶺,數百山。天意弄人,建文帝數去數來只有九十九座,失望之極,憤怒難當,仰天長嘆道:“蒼天何不助我,生此無用之山。”長老想起簽上還說,若差五山之內,可到山下之河捉白條一斤之魚堆砌,當此一山。

次日建文帝下河捉魚,皇天不負,魚終已捉到,可惜的是一條金魚逃了出去,了無蹤影。此後,文帝再捉,皆爲成功。

長老遂至雲南聯絡,助文帝復位,囑弟子厚待文帝。長老走後,衆弟子皆違背長老囑意,成天折磨文帝。一日,衆弟子又叫文帝下山擔水,文帝勞累之極,極其悲憤,便在寺前用扁擔一擊,涌出一股清水(此水至今還在,人稱涼水井)。在衆弟子多番折磨下,文帝病重,衆弟子不讓食飯,只供飲米湯,文帝無法忍受,便朝寺門噴出一口米湯,遂成茫茫大霧(至今,若天陰此山皆濃霧籠罩)。其病稍愈,留書長老,憤然離去,回頭乃見神龍寺,怒之呼道,此山無用,此水無魚,此寺必遭天譴。音畢,只聞霹靂一聲,神龍寺已遭雷火焚燒,化爲灰燼,山腳白水衝擊起數十丈水柱……

從此,烏龍山便冷落荒蕪,只樹不長,寸草不生,清澈白水亦無魚蝦。其實,建文帝和長老數的山頭是一百個,只因他一時糊塗,忘了所站山頭——棱角嶺。看來天意恢恢,大明事業再劫難逃。

通烏龍山之地有條彎彎的峽谷,兩岸青山顯露逶迤的風姿,宛若兩條騰挪的青龍,中間山嶺如白虎雄踞,山環水繞,這便是山溝河峽谷。

高山下的情歌,是彎彎的河。水溝河,流水潺潺淙淙,依舊滴響那曲纏綿悱惻的往事。

南明王朝之時,永曆皇帝逃難至水溝河村,飢餓交加,便昏倒於一座破屋前,破屋居住母女二人,此時,母親未在,少女見到永曆,先是一驚,然後將永曆扶進自己的閨房,讓其睡在自己的閨牀上,並熬湯喂藥。次日中午,母親探親回來,見永曆躺在女兒牀上,不由驚道:“吾兒,你自己作主了,依本地風俗,除非少女意中之人才可睡其閨牀。”

永曆見狀,乃明白過來,永曆既感謝少女的救命之恩,亦生了愛慕之情,於是把自己的身世和盤托出,並獻上自己的玉帶作爲定情之物,待坐定天下再來迎娶……

不久,永曆皇帝在南龍(今安龍)登基後,日夜思念少女,便帶侍女前來迎娶,不料少女早已離開人世,空留荒塚,永曆悲惻傷心,重立姑娘大墳……

高山,浩浩蕩蕩,流水,纏纏綿綿。

烏龍山,水溝河倒是實在的,而兩個傳說又如此迷人,奏出夜郎之神韻,

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琴音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