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媽媽的針線袋抒情散文

媽媽的針線袋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媽媽的針線袋,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它拾掇,串聯起了我童年的瑣碎記憶。

媽媽的針線袋抒情散文

媽媽的針線袋是一個早已泛黃的帆布口袋,那是我們上學時背過的書包,後因太過破舊而退出了學習的舞臺。媽媽把它拿來洗淨,再在破損處縫補上一些漂亮的圖案,就這樣它又擔當了針線袋的任務。

在袋中,裝滿了媽媽的寶貝。有顏色各異的線團;有大小長短不同的針;有把兒已經鏽蝕但被纏上了小布條的剪刀;有很多的鈕釦,大的,小的,塑料的,金屬的,應有盡有;還有好幾個黃色,鐵青色的用來頂針的金屬環;更多的則是平時收集的大小各異,五顏六色的布角,媽媽把它們按大小或者按顏色卷在一起,幾乎塞滿了整個袋子。

夜晚,吃過晚飯,待鍋碗瓢盆收拾完畢後,媽媽就會坐在我們的身旁,拿出針線袋裏的工具,藉助那微弱的燈光,開始了縫縫補補。她或者把我們的書包帶子加加固,或者給我們訂上丟失的鈕釦,或者縫上衣服破損的地方。媽媽邊做邊教育我們要愛惜衣物,不能太瘋玩。衣服破了要及時給補上,否則小洞不補,大洞一尺五什麼的。

媽媽有過做裁縫的經驗,她的針線活做得特別好,左鄰右舍的大嬸們常常向媽媽請教,媽媽也很樂意與大家交流分享,大嬸們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最令我影響深刻的,則是媽媽縫製的小棉襖。我們穿的棉襖小了或者是裏面的棉花板結不暖和了,媽媽都會給我們縫製新的。這時,她就會拿出針線袋裏的工具,先用剪刀把棉襖剪開,掏出裏面的.棉絮,放到太陽下爆曬,待棉絮顯得膨鬆柔軟了再收起來備用。

縫製棉襖可是一件技術活,要先裁剪好棉襖的內層,也就是她說的裏子,一共四片布,兩片做袖子,一片做背部,一片用來做胸部。縫製的時候需要把布平整的放在桌子上,然後在上面均勻的鋪上一層薄薄的棉絮,最後再在棉絮的上面蓋上一層顏色好看,選料考究一點的舊布。媽媽說,裏子穿在裏面,只要暖和就行,布料可以差點,但面子的布料不能隨便。做好這些後,媽媽就會用針線把這四塊布縫合起來,棉襖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爲了讓我們穿上更加舒適,漂亮,媽媽還得在棉襖上完成幾道工序,她會用針線在棉襖的裏外絎上很多針,說是將布和棉絮連在一起,能夠把裏面的棉絮固定,不至於滑動。沒有領子的棉襖是不好看的,做一個漂亮的領子這難不住媽媽。棉襖要天天穿脫,所以鈕釦和釦眼部分不能馬虎,鈕釦要訂得結實,釦眼的鎖邊要做得細密。做完這些後,一件漂亮的棉襖就完成了,穿着身上既貼身,又暖和,往往能引來大人們的讚賞。

每當農閒的時候,媽媽就會拿出她的針線袋,開始爲我們準備過年的布鞋了。鞋幫的製作很是講究,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兒,但比較省時快捷,鞋底的製作比較粗糙簡單,但耗時費力,媽媽們得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鞋底上。納鞋底的時候,媽媽就會從袋中拿出她收集的布角料,一片一片的展開,一層一層的鋪上,當有一定厚度的時候,就開始了她納鞋底的漫長而又枯燥的過程了。

媽媽納鞋底的時候,喜歡用麻繩,就是把麻絲擰成一根根細小的繩子,,說是這個比棉線牢固耐用。穿好針,引好線,再把頂針——金屬做的環套在中指上,這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可以納鞋底了。把針穿過厚厚的鞋底很是費力,這時媽媽都會習慣的利用頂針的作用,用頂針抵一下針尾便穿透了厚厚的鞋底。納鞋底的時候,媽媽還習慣性地把針在頭髮上擦拭一下,年幼的我們不知道這是爲什麼,現在想來,這可能是使針上沾點油以增加潤滑性,減小摩擦的原因吧。媽媽納鞋底的時候很是熟練,幾乎不用去在意針的走向,都能知道針腳的位置。納好的鞋底針腳均勻細密,橫看是一條線,豎着看也是一條線,斜着看還是一條線。做成的鞋子穿在腳上,會有一種捨不得下地的感覺。

就這一個泛黃的袋子,它見證了過往歲月的蒼桑,它記錄了我們童年成長的艱難,它裝滿了苦澀難忘的記憶,它領略了媽媽勤勞玲瓏的雙手,它縫補了歲月留給我們的裂痕,它裝下的是歷史的縮影,記載的卻是生活的無奈。

媽媽的針線袋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關於針線袋的記憶卻深深烙印在腦海中,怕是一輩子也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