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麥收遐想的散文

麥收遐想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開車回老家的路上,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金黃的滾滾麥浪,彷彿在大地上抖動的一牀牀黃色大絨毯。

麥收遐想的散文

面對此情此景,我突然想起了微信朋友圈發的一組麥浪照片,題目爲《又是一年,俯瞰麥波千層浪》,一片金燦燦的景象,滿屏盡是金色的麥浪。看着一幅幅金色的麥浪照片,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了過往老家麥熟的景象……

麥子成熟了,給農人帶來的是豐收的喜悅,農人們憨厚的笑意寫在了臉上,帶着愉悅的心情開始磨刀霍霍,鐮刀親吻着久違的磨刀石發出“刷刷”的聲響,被磨刀石親吻後的鐮刀銀光閃亮,農人們把它斜插在腰間布條腰帶上,邁着急切的步伐奔向了那一片片金燦燦的麥浪……

遙想鄉村當年帶領社員們割麥的是人高馬大的生產隊長,他一如戰場上指揮作戰的首長,那一聲“開始割麥啦”的號令,如一針強心劑,振奮了人心。只見社員們在麥地頭“一”字排開,一如整齊列隊衝鋒陷陣的士兵一樣。大家分工合作,有拔麥的,有割麥的,有捆麥的,一片繁忙的麥收景象。

歇息之時,爲了放鬆一下疲勞,相互之間便逗趣打起了嘴仗:“老喬,你幹長了個大個子,拔麥子不一定行的'!”“老荊,就你這瘦小的身子骨敢跟我比試,不服就擺上!”鄉間打賭的俚語此刻派上了用場,就不顧休息爭先恐後比試起攆趟來,只聽到鐮刀“唰唰唰”一片聲響,一棵棵麥子在劇烈的搖晃中往後仰躺下了,那一把把鐮刀如同割扯着一塊巨型的黃布一樣,霎時便豁開了一道道口子。社員們揮汗如雨般在滾滾麥田裏比試着拉趟,比的是興致,比的是幹勁,比的是精神。

收割了的麥子鋪得遍地一片金黃,捆麥的跟在割麥的身後不停地捆綁着,一捆捆麥子組成了一個個團隊,被裝到了小推車、牛車、馬車上,大車小車成羣結隊上溝爬崖地被推拉到了打麥場上。

打麥場上,通常招呼着打麥的是保管員和婦女隊長,男少女多的地方總是歡聲笑語,麻雀們也聞着麥香飛來“嘰嘰喳喳”地湊着熱鬧,婦女們嘻嘻哈哈地打着趣,打麥場上涌動起了歡樂的海洋……

鍘麥、梳麥、碾麥、揚麥……鍘麥子需要兩個人操作,一人往刀口送麥子,一人操刀,落刀時刀刃緊貼着刀口,大鍘刀過處,麥根瞬間分離,草是草,糧是糧;幾個老漢裸露着精瘦黑紅的脊樑,拉着那個圓滾滾、實嘟嘟的碌碡,“吱吱呀呀”地鳴響着,一圈又一圈碾壓着,後面跟着幾個人時不時地用叉子、耙子之類的工具,把碾壓過的麥穗翻動抖散,把尚未碾壓到的部分翻到上面來,以便碾壓到;迎風而起的揚場杴在空中劃出了一道道漂亮的弧線,飄飛了麥芒,唰唰落地的是一顆顆飽滿的金黃色麥粒;打剩的麥秸堆得如一座座小山一樣,成了一羣羣孩子的遊樂場,撒野的孩子率先爬上了麥秸垛頂上拉開了架勢,擺開了“戰場”,一如打擂臺一樣,垛上垛下,互不相讓,你推我拽,麥秸飛揚。一會兒垛下,一會兒垛上,玩得不亦樂乎。隨着保管員老漢的一聲斷喝,孩子們嚇得喊叫着四散而去了……

2005年12月國家實行了農業稅改革,百姓收割的麥子不再用交公糧了,百姓們奔走相告,誇讚黨的富民政策好!

分田到戶的麥子綠了又黃,獨立自主的農人乘着天氣晴朗與老天爺爭搶着,拼出的是力氣,換來的是犒賞,是沉甸甸的麥粒,裝滿了自家的大倉小缸。

如今的麥田裏又是一番喜人的景象,一輛輛收割機魚貫開進了麥田,隆隆的機聲如勝利的凱歌一般響亮,收割機取代了大隊人馬,取代了鐮影刀光,一塊塊田地儼然成爲一個個移動的“打麥場”,百姓們再也不用灰頭土臉地日夜奔忙了,只管站在田間地頭撐起蛇皮袋子就可以收穫麥子、收穫希望了。麥子收穫了,鄉親們就用石磨磨成白白的麪粉。昔日的農家院落裏家家戶戶都擺放着一盤石磨,它們打磨着麥子,也打磨着鄉下人簡單而幸福的日子。

……

布穀鳥又響起來了,麥子又要熟了,看着手機微信圈裏一副副金色麥浪照片,讓我生髮出無限感慨和遐想來。

如今,麥收全部實現了機械化,鐮刀、叉子、碌碡、木掀、石磨已成爲一段歷史和記憶。回望那一段走過來的路,酸楚又漫長,卻又最踏實、最厚重。

同是金黃的田野,同是滾滾麥浪,不同的時代凝聚着不一樣的時光,蘊含着不一樣的韻味,自然感受也不一樣。此時,我的腦海裏又翻騰起了那一望無際滾滾的金色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