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半碗粥散文

半碗粥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家鄉三十二聯圩是巢湖西岸最大的圩區,圩區內水網密佈,溝渠相連,農戶的房前屋後多挖有一口蓄水養魚的水塘。旱季,打開閘門,引巢湖水灌溉,巢湖的魚蝦順水而來;雨季,水滿自溢,水塘的魚兒隨波逐流,遍佈溝溝渠渠。生在圩區,耳濡目染,小小年紀,我便學得一手釣魚的技巧,野外轉一圈,很少空手而歸。每次釣到大魚,我就飛奔回家,興奮地將魚交給媽媽,媽媽根據魚的種類或蒸或煮或紅燒。媽媽烹飪魚的手藝確實了不起,無論什麼魚,經媽媽的手,端上餐桌都是一盤香氣四溢的美味,在物質生活並不富裕的年代,一家人美美地吃魚改善伙食,其樂融融。

半碗粥散文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但在我家,魚頭則是我媽媽的最愛。

媽媽烹魚雖然好吃,但她自己只吃魚頭,不吃魚身子,多年如一日,成了我家鐵打的規矩。無論鯽魚、鯉魚、黑魚、鰱魚,無論大魚小魚。時間久了,我們也習慣了,沒人去想,沒人去問,即便偶爾問一下,媽媽也總是說:“魚頭好吃,魚頭纔有味道呢!”

其實,媽媽不僅是愛吃魚頭,家裏的雞頭、鴨頭也是媽媽的專利。

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成年後離開家鄉多年,讀到一篇短文,說一家人吃魚,唯獨媽媽不吃魚,媽媽總是對孩子們說她不喜歡吃魚。有一次,一個孩子在廚房裏偶然撞見媽媽在吃孩子們吃剩下的魚骨頭,才恍然醒悟,驚悉了媽媽並非不愛吃魚,而是壓根兒捨不得吃魚。讀到此處,我和文章的作者一樣爲這個祕密而震驚,震驚之餘,我猛然想到我媽媽對魚頭雞頭鴨頭的鐘愛,大愛無言,莫非媽媽愛吃魚頭也是美麗的謊言?

媽媽八十歲生日那天,子孫們從四面八方,齊聚老家。五個兒女、十二個孫子輩、二個重孫,四世同堂,共同爲媽媽祝壽。人逢喜事精神爽,飯桌上,面對滿桌美味佳餚,媽媽胃口大開,大塊吃肉,大塊吃魚,唯獨不吃魚頭。我奇怪地問媽媽:“媽,你怎麼不吃魚頭了?”媽媽說:“我其實很怕吃魚頭,自從你們都離開家後,我就不吃魚頭了。我吃魚頭,是因爲我欠了一個孩子的半碗粥,那時你們小,家裏生活苦,端上飯碗,看到你們,我就想起了那個孩子,所以你們吃的,我怎麼也吃不下,你們不吃的,我才吃得下!”媽媽接着對我們講述了一件塵封多年的往事。

五十年代末,國家大型水利工程——淠史杭水利灌溉工程開工後不久,便遇到三年糧食困難。當時我父親遠在合肥工作,爺爺奶奶年邁,三叔在外地讀書,六叔七叔和我姐姐們年幼,媽媽作爲家裏唯一的勞動力,被派往淠河工地。媽媽到淠河工地後,肩挑手扛,幹着男人乾的活,累且不說,主要問題是吃不飽子肚子,很多人晚上睡去,早上醒不來。後勤供給不足,人心渙散,工程中途被迫擱淺,民工陸續離開工地。媽媽接到可以離開工地的`通知後,步行回家,由於不認識路,就一直順着河堤跑,跑到第二天中午時終於跑到三河鎮渡口,雖然離家不遠了,但又累又餓,頭暈眼花,四肢無力,沒有力氣再向前邁出一步了!

這時,渡口旁有個賣粥的攤子,媽媽向一位帶着小孩掏錢買粥的阿姨伸手乞討。阿姨掏遍全身卻再也沒有找到一分錢,於是她端過攤主遞過的那碗水米分明的粥,又向攤主要了一隻空碗,將上半碗一粒米也沒有的米湯倒進空碗給她孩子,剩下半碗帶米粒的粥遞給我媽媽。孩子貪婪地看着我媽媽半碗帶米粒的粥,阿姨則對孩子說:“你喝米湯就可以活下去,她是大人,餓成這樣,沒有米粒馬上就要被餓死,這個年頭,吃飯不僅僅是爲了自己活着,也要讓別人活着!”孩子聽完他媽媽的話,懂事地喝着碗裏的米湯。我媽媽知道遇到了好人,天荒地亂的年頭,阿姨母子苦自己,也不苦別人的捨己爲人精神,令我媽媽感激涕零,淚水滴在粥裏,媽媽和着眼淚喝下了那半碗粥,喝完後一口氣跑回家中。

那份恩情,因爲萍水相逢,無法報答,但那個孩子、孩子的媽媽,永遠記在我媽媽的心中。半碗粥,拯救了媽媽的生命,改變媽媽的人生。“吃飯不僅僅是爲了自己活着,也要讓別人活着!”這句話更是成了媽媽生活的原則,媽媽用這個原則和一大家老小,同舟共濟,度過了三年糧食困難。隨後,媽媽和下放回村的父親,在漫長的貧困生活中,繼續遵循這個原則,拉扯大了我們兄弟姐妹,照顧陸續出生的衆多孫子輩。圩區水患頻發,經濟落後,物質貧乏,魚是唯一能夠爲孩子們增加營養的食物。而魚頭都是骨頭,孩子們當然不願吃,但大人用魚頭下飯綽綽有餘,省下魚肉留給正長身體的孩子們吃,是媽媽專吃魚頭的真正原因!

聽媽媽說完這些,我們驚歎,如果沒有那半碗粥,今天的一切都不可想象,半碗粥,竟給了我們今天的世界。而媽媽數年如一日只吃魚頭,不吃魚肉,省下的又何止是魚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