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愛要大膽表達散文

愛要大膽表達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2K 次

一天晚上,兒子放學一回來,就高興地躥到我跟前,把那雙凍得通紅的小手貼到我臉上,說:“媽媽,我愛你!”

愛要大膽表達散文

於是,正在泡腳的我,從腳一下熱到頭,忙說:“媽媽也愛你!”

2015年第二期的《讀者》有一篇收藏家馬未都的文章,說爲了改善我們民族不善“直白露”的內心表達,他和兒子進行了一場制度性試驗,當兒子可以交流的時候,就對兒子深情告白“兒子,爸爸愛你”,兒子在調教之下也說“我愛爸爸”。這種持續十年之久的含蓄文化抗衡,終於在兒子小學四年級時說出的“少來這一套”中宣告結束。

我的兒子今年上初中一年級了,“少來這一套”目前還未出現,毫不誇張地說,“直白露”還在繼續上演。

週日,兒子趴在牀上玩手機,我湊過去對兒子說:“兒子,媽媽愛你愛到骨頭裏。”

兒子笑嘻嘻地回覆:“太慘烈了吧。”

“兒子,媽媽愛你愛到血液裏。”

“太噁心了吧。”

“就這樣應付我呀?”

想了一下,兒子探過頭來,一字一頓地說:“媽媽,我愛你愛到手心裏,愛你愛到心坎上!”

“呵呵,這還差不多。”

時不時,我和兒子之間就進行這麼一場深情對話,既是對傳統含蓄表達的挑戰,也是對兒子的情商教育。

我們的傳統文化太深藏不露,心裏的愛意藏得深。小時候離家外出上學,父母經常給我寫信,信的開頭千篇一律“妮兒,見字如面”。而我則給他們回了“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放假回家,母親提起信的`事,說:“還用了親愛的,讓你爸不好意思了好幾天。”

多少國人就是這樣,把深深的愛意揉成團,放在心底最深處。不是沒有愛,而是不習慣大膽表達出來。

我們的一代又一代,就是在這樣的不好意思中,沉默着自己的愛意心聲。

在這樣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那種張揚的愛,就顯得突兀了。去年秋天,看到兒子跟幾個同學一起向我走來,快到跟前了,我微笑着向兒子張開雙臂,兒子看到一邊小跑一邊喊着“媽媽”撲到我懷裏擁抱了一下,幾個一塊接孩子放學的家長那個羨慕,一個勁兒地驚歎:“哎呀,你是怎麼把兒子培養成‘小情人’的?”那些半大孩子們則集體戲謔:“都多大啦,還這樣,切!”

在這樣的影響下,兒子的愛意表達大受影響,當我說“兒子,媽媽愛你”時,兒子常唏噓:“哎呀,媽,我知道了。”於是我便堅韌不拔地、持之以恆地,時常給兒子上課。

兒子在廚房洗碗時,我會主動說:“兒子辛苦,媽媽愛你!”得到的迴應是:“媽,你歇着去吧,我來!”

沒事的時候,拉兒子到鏡子前比比個兒,把頭靠在他肩上,對着鏡子,無限深情地說:“媽媽愛你,我的兒子。”人高馬大的大小夥子攔腰把我抱起來,在原地轉上幾圈:“媽媽,我也愛你!”

都說兒女是父母上輩子的情人。反觀一下我們做兒女的愛意表達,我們大大方方地對父母說過“爸爸我愛你”、“媽媽我愛你”嗎?我們有多久沒有擁抱過他們了?我們多久沒有對父母用過“親愛的”三個字了?當滿大街兜售玫瑰花的時候,我們做兒女的,是否想到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買上一朵?

我們的傳統文化習慣於愛得低調,習慣於默默關注,習慣於埋在心底。於是,讓你猜、自己悟、慢慢懂,有的時候,當愛錯失的一剎那,才後悔,愛還沒有來得及表達。

有時,當嘴懶惰的時候,心便不再熱了;心不熱了,愛的距離就不近了。

愛意的表達,需要勇氣和智慧。

相互傳遞的愛,纔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