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涼寺行記散文

清涼寺行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紅塵事累,嚮往幽景,位於箕邑東30公里之清涼山便是佳所,而清涼寺就藏於其翠谷之中。6月26日,我與同仁拜訪,乃作行記。

清涼寺行記散文

炎熱之際,酷熱難擋。一入山,頓感涼爽,清氣襲人而淤鬱盡釋。擡目望,藍天皓無邊際,朵朵白雲輕移,姿態萬千,疑入仙景。又見滿山綠意盎然,茂密幽深,引人入勝,不禁歎絕。身在其中,有如仙子而意欲翩翩,未品已醉。

沿斜徑而登山。悠悠艾香,輕輕飄來,有如迷夢,禁不住閉目長吸,沁人肺腑。那種與天地共享共存之感,油然而生,猶如靈氣繞于丹田,似夢似醉,不能分辨。忽然間,鶯鈴入耳,不知深處。細細諦聽,松濤伴着絲絲微風,若隱若現。《尋隱者不遇》之詩,便飄蕩在胸田。又見串串紅果,掛滿樹間,甚是紅豔,卻又擠於壘石之叢。再看壘石,殘垣斷壁,令人思索,真不知其中有多少古老的故事。同仁中,李旭清兄可謂是箕邑活歷史。聽其言,此處曾是清涼山村,惜已無人煙,豈不嘆息。生在聖景之間,享受着田園生活,豈不比天堂更美,我向往。遙指着林間隱隱的殘牆,觸動着每一點敏感神經,倍感滄桑。猛然間詩興大發,又瞬間而去,或許此時無聲最好。

清涼寺靜靜的佇立於林間。立其門外,但見兩棵青松傲視蒼穹,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魅力往往就藏於山谷,遠離喧譁,更覺奇偉。門右側,四塊碑石排立,但字跡已不可見,引人深思。碑石既像似忠實的守護神,卻蘊含了多少鮮爲人知的故跡,惜哉。這或許就是令人嚮往之緣。倘若過去的歷史已晴晴朗朗,那探幽之人還會來否?但我想知道過去的故事。推門而入,突現三間大殿立於正方,甚是莊嚴。而小院兩邊,各有三間偏房。但最奪目的,依然是那兩棵參天青松,遺憾的是不知樹齡。一棵青松腳下,有個“金藏”,高約幾十公分,像似在訴說着清涼寺的興衰。其上字跡尚見,但我卻看不懂其內玄機。倒是鄉民講了其失而復得的故事,真乃懸乎,甚幸。倘若盜者無蹤,還不知其漂泊何處,但更讓我對其未來感到擔憂。“保護”,這兩個字,深深的嵌入了隱隱作痛的心房。入正殿,殿內空蕩蕩的,只有一張香案,顯得十分淒涼。但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左右兩壁,依然遺存着伏龍擒虎的古畫,栩栩如生,十分精美。這明、清之時的古畫,該是多麼珍貴。只是修茸一新的殿牆,已使古畫有不少損毀,痛惜也。更有新痕,顯得無知而愚昧,這是對後人的犯罪。想到此,不禁呼籲,珍惜吧,我的箕民。這是箕邑的歷史見證,更是箕邑過去的輝煌。我們不該對不起先人,更不能對不起後人。

從寺院出來,有點戀戀不捨。鄉民言,寺內曾有暗洞,直通山下,今已塞堵。相傳,一縣吏不得升遷,乃此暗洞所至,便令填堵。聽到此,我眸中忽然一亮,倘若從洞中走下山,該多美。詩云:

登山尋徑訪幽叢,古寺深藏翠谷中。

遙夢當年留往事,誰知今日斷遺風。

緬懷石壘思文興,猶見雲霄勁柏鬆。

讀儘先人碑史記,吟歌當上最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