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貼春聯的散文

貼春聯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貼春聯的散文1

又到大年三十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總要打上一碗糨糊,把去年殘餘的已經褪成灰白色的舊春聯撕下來,換上嶄新的紅底金字的新春聯。做好這件事,就意味着過去一年的結束,而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總把新桃換舊符,想想古人那時候是夠麻煩的了,還是現代人省勁,幾張紅紙就算是應景了。

貼春聯的散文

春聯就像春晚,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大不如前了,在過去的歲月裏,貼春聯絕對是件大事。而且還絕對要有規矩,必須是初一清晨貼。故舊傳言,誰家貼得早,誰家的運氣就好。於是乎每到初一這一天,我們那幾家鄰居都要起早,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就已經在屋裏抹好了漿糊,再飛快地跑出去貼上。有時候看到別人家也在貼,我們更要笑嘻嘻地加快速度,其實未必是希望好運真的到來,只是有個爭強好勝心吧。

春聯是必須跑着貼的,一方面有上述這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因爲東北太冷。當年的氣候,要比現在冷上十幾度,春節的時候經常達到零下三十五六度,要是跑慢一點,沒等到門口,春聯上的漿糊就凍成了硬塊,還得現拿進屋裏來,在爐火上烤一會兒才行。

當年的春聯是很講究的,不只要應時,還要應景,只要是個門,就要貼上。臥室、客廳、廚房,有時候連放柴火的倉房門,也要貼上一副。這還不算,牆上要有擡頭見喜,窗戶上還要貼掛籤,就是一種剪紙,上面剪着些吉祥的圖案,紅紅綠綠的迎風飄揚,煞是好看。福字也是和春聯一樣重要的吉祥物,大門口的福字必須是倒着貼的,取其諧音“福到了。”

而今這一切繁文縟節,已經越來越遠了,象徵性地貼上春聯,再也不用等到初一清晨了,也不必爭先恐後了。特別是住在樓裏的人們,樓洞狹窄,有時候一起出來貼春聯,施展不開,總有一方會笑着謙讓,您先來,我一會兒貼。

由此可見,春聯的意義,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重要了。隨着一些傳統的東西,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人們似乎也在深思,怎麼能把一個春節過得有年味,是復古還是創新?這一切,都有待我們思索。

貼春聯的散文2

貼春聯是過年的頭等大事,各家各戶,都絕不馬虎。

農村的老房子沒有拆遷的時候,我們把院子裏東、西、正房所有的門窗和所有的物件兒都貼上喜慶的春聯,需要花費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屋裏的房樑、隔扇和大門外別人家的後牆上,年年都一樣,前者貼“擡頭見喜”,後者貼“出門見喜”。接着,雞窩和羊圈上貼“六畜興旺”,水井和樹幹上貼“春光無限”,院牆上,是“紫氣東來”和“吉慶有餘”,就連倒垃圾的手推車,也要貼上一聯,或“除舊迎新”,或“四季平安”。

那時,所有的春聯,都出自父親之手;遒勁的筆力,把一年的希望和期待,全概括在了長長方方的紅紙上。每天出出進進的那扇門,頭上是“吉星高照”,兩邊是“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平常人家的平常日子,能過的安安穩穩,順順當當,且小有進步,便足矣。

旺火是壘在當院,正對院門的那側,貼着“旺氣沖天”。三十兒晚上,開始接神,澆了油的大碳不一會兒就着得通紅,辭舊歲的聲聲爆竹中,你旺我旺家家旺,年的氣氛,算是達到了真正的熱火朝天。

掛在房檐下頭的,是一溜兒在風中唰啦啦作響的五顏六色的“大字”。“大字”是春聯的一種,紙大逾尺,每紙一字,多爲四字成語。我從小就喜歡念“大字”:一元復始。大地回春。鳥語花香。萬象更新。風調雨順。人壽年豐。自力更生。財源廣進。詩一般的流暢,念着念着,就念出了無限的遐想和美好;念着念着,就把童年念成了少年,把少年念成了成年。

至今,還記得貼在我家老宅院內那些大大小小的“福”字和“春”字。“春”是生長和希望,“福”是順利和如意,能擁有和珍惜這兩個字的人,一輩子,都會過得喜氣洋洋。院門上貼的呢,是“向陽庭院花開早,勤勞人家喜事多”。父親在普天同慶的春節,也不忘用紅紙黑字告誡我們,腳踏實地和勤勤懇懇,纔是擁有快樂生活的保證。

聽說,某年,舅舅的舅舅,因爲生活總也難有改善,春節的時候,就寫了一幅原創的七字聯貼在家裏,上聯是“年年接神年年窮”,下聯是“今年不接行不行”,最妙的是橫批那三個字——“問財神”。

似水流年,春聯裏的日子,誰能說,不是瞭然於目。

如今,住在高高的樓房裏,門,只有一個,春聯,也只需貼一幅。貼什麼?就貼“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花永開”吧,你說呢?

貼春聯的散文3

邁進臘月的門檻兒,大年,便在冰天雪地裏迎風破土、萌發綠芽;年味,也像水面鼓泡般咕嘟咕嘟竄出來、越冒越濃;特別是過了臘八節,年味更是黏糊濃郁……

走在城區街道,但見港城逐漸變成紅色的海洋:大紅燈籠開始不斷登場,單位、居民門口掛的,露天市場、街邊地攤賣的;四處可見的福字、囍字、門聯、年畫、吉祥飾品物件,門上貼的、街邊市面擺的,一片片一排排;各種年貨攤位、吃的用的、點心美酒一摞摞一行行,其包裝盒鍍金燙銀大紅大綠;隨處可見的鞭炮攤店,時不時燃放幾掛招徠顧客;街邊孩子們亂放鞭炮,捂着耳朵圍着炸響起鬨嘰哇上躥下跳……

改革開放後的富民政策,使中國大地一派繁榮、舊貌換新顏。

置身鬧市,我想起昨天、過去的鄉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可是遠遠沒有這麼紅火、富麗的年景。農家過年可歡氣了,但是物質極其貧乏;大街小巷不斷飄來歡歌笑語,連普通的聊天和打招呼,也變得喜滋滋、樂淘淘,整個村莊喜氣洋洋。然而,鄉親們心裏不免有幾分憂慮、沉重、惆悵,爲這“窮過度”苦日子發愁。爲過大年,農家可是抻斷腰筋奔濟努力,才準備出這一點可憐巴巴的過節飯菜。

在爸爸媽媽的安排下,多日來我們一直在忙活收拾衛生、做過節的準備。媽媽和姐姐,趕鄉村大集買吃的穿的用的。爸爸也從城裏買來一部分。等到媽媽徹底打掃完屋子衛生,和我們一起把屋裏牆壁天棚用報紙裱糊一新,再蒸出幾鍋雪白的大團圓餑餑;我們也把院裏院外打掃、歸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再把水缸挑得滿滿的。年底也如期而至了。家裏家外都收拾停當,到臘月二十九傍黑,我燒竈火,媽媽在大鍋裏熬出糨糊,我和哥哥便開始貼春聯。

春聯、福字都是爸爸順便從縣城買的,大紅紙上有黑字有金字。按農村的傳統習俗,家裏家外到處都要貼春聯、喜帖、福字。街門上的春聯最重要,要先貼。我和哥哥在門上用做飯的草扎炊帚刷上糨糊,一個比劃、一個掌眼看方位偏正。如果貼歪了或者一高一低,是不吉利的!仔仔細細比量好了高度和左右豎直,才正式把春聯按到門板上壓實貼緊。內容常見的是“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是“吉星高照”;“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是“喜迎新春”;“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橫批是“春滿人間”之類。貼門聯非常隆重而嚴肅,這個儀式的成敗優劣,簡直就是象徵着、決定了全家一年的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貼好,站在門前一看,立時,紅彤彤的春聯一下子就把年味、過年的氣氛渲染出來了。心中馬上增多了幾分喜樂。貼好了街門再貼房門,貼過道門、外屋門、東西廂房門等。內容類似,都是吉祥如意、平安發財、快樂幸福一類。

街門外,對面別人家的牆上要貼上“出門見喜”“出門吉祥”;如果門外有自家的樹木或他人的樹木,以及路旁電線杆上,都要貼“出門見喜”或“出門吉祥”;屋正門的對面院內牆上,也要貼“出門見喜”;院裏院外的糧囤上也要貼對聯,至少要貼福字或單帖,如“五穀豐登”“糧米滿倉”“年年有餘”;院裏果樹幹上貼“瓜果豐登”或“平安吉祥”;雞窩、鴨舍、兔子窩邊,貼一個“金雞鳴春”或“雞鴨滿籠”“玉兔呈祥”;豬圈牆上要貼“肥豬滿圈”或“六畜興旺”;小推車創在院子裏,它也要過年啊!貼“進出吉祥”或“車人平安”;大咸菜缸外面貼“菜豐足食”;茅房裏外,也要貼“擡頭見喜”“泰康人壽”等吉祥帖……反正到處都要貼,物、事、人大家結伴一起歡天喜地過大年、迎新春、秀幸福!

室內房樑上不貼對聯,但要貼“擡頭見喜”或”“吉祥如意”條幅;屋內各間牆上要貼大大的方帖福字,而且字頭朝下,寓意“福到了”!土炕兩邊的牆上,除了大胖娃娃年畫,畫旁邊還要貼對聯;各間屋內房門邊的裏外兩面,也貼上小一點的門聯,或者貼幾個單帖,如“擡頭見喜”“快樂如意”“豐衣足食”等,單帖的上方要貼個福字;院裏壓水井要貼上“水井吉祥”“井水豐源”豎條帖;水缸上貼“細水長流”“風水寶地”;石磨邊要貼“糧豐足食”;麪缸、面盆、菜罈子、盆盆罐罐都要貼小號的福字或單條帖;衣櫃、箱子、櫃櫥也要貼福字或單帖。反正,家裏家外所有物品都要沾點紅色,一同過年,紅色象徵着喜氣、鴻運、吉祥、幸福。

還要供奉竈神,把竈神的畫像貼在鍋臺後牆上,兩側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竈神上天敘職時說好話、保證來年豐衣足食。

年三十晚上,在自家堂屋牆上貼家譜,供奉本族祖先,家譜兩邊也貼對聯“子孫滿堂,人丁興旺”或“豐衣足食,富貴榮華”。等待年三十半夜,點香、擺上果盤、飯菜、點心供奉祖先,祈求先祖呵護保佑,全家人平安吉祥、富貴榮華。

室內,窗戶兩邊也要貼對聯和橫批,左右聯的頂上還要貼個小號福字。木櫺窗戶上要貼剪紙畫幅,內容也是連(蓮子)年吉祥、年年有餘(魚)、平安吉祥等。所有的帖、聯都是大紅色!

春聯中,洋溢着節日的祥和喜氣。紅紅的對聯,寄託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祈願和希望,滿含鄉親們追慕富裕吉祥安康的樸素願景。鄉親們熱切盼望來年有個好收成,能吃飽、穿好,過上安穩的好日子。

到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紅彤彤的門對兒都就位了。紅紅火火的對聯、福字、喜帖貼遍了房前屋後牆角、樹幹、電線杆。大街小巷已經被紅色所裝飾渲染,點燃了歡樂幸福的氣氛、歡慶喜悅的節日情緒。小小的村莊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裏。幾天來,已經有孩子們不時地點響鞭炮,鄉村已經有了一些芳香薰人的鞭炮火藥味……

但是,過大年最紅火、最隆重、最神聖的儀式,是要等到大年初一零點00:00:00,一聲震天動地的爆竹炸響,作爲引子、前導,新的一年纔會姍姍遲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就緒,讓我們用心靜靜地歡呼、期待春節——大年的正式登場吧!

貼春聯的散文4

貼春聯,在我們這裏民間也叫貼對子,是每一箇中國人過年的習俗,不論家境貧富,不論文化深淺,都要把自己對來年的美好憧憬化作抑揚頓挫的對偶句式貼在自己家的門楣和門邊。

小的時候在老家,只要有門的地方都要貼上,就連風箱、竈臺、水缸、牀頭、豬舍、雞窩、農具都要貼上鮮紅的春聯,只不過這些地方內容基本是固定的,如風箱上貼的是“風聲如雷”,竈臺上貼“香氣撲鼻”,水缸上貼“川流不息”,牀頭貼“身體健康”,豬舍貼“肥豬滿圈”等。那個時候,最開心的就是一家人圍着長條桌一起輪流寫春聯。爲了能夠掂起毛筆,那個時候都很喜歡上毛筆課,已進入臘月,就開始找地方練習了,或者石頭上,或者報紙木板上,或者空中。對聯的內容都是一家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想出來的,至於格式是否符合平仄對稱,倒是沒有注意,只要是喜慶吉祥的內容就行。

我的印象中,貼春聯往往是接近傍晚,天氣很冷,一個人端着漿糊,一個人拿着笤帚和春聯,挨門挨物把一幅幅或俊或醜、或大或小、或正或斜、或長或短,字體各異的春聯貼在早已想好的位置上。然後兩個人都搓着已經被春聯染紅抹黑、凍得有些發痛是小手,站在遠處看看貼的是否端正,不行的話,揭下來重貼。都貼好了,總會叫上家人對每幅對聯的內容品評一番。一家人看到滿院都是紅紅火火對未來美好憧憬的對聯時,心裏總是很開心,很開心。

那個時候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貼完春聯的第二天一大早都要呼朋喚友挨家看,看誰家的春聯寫的字好或者內容好。如果有自己寫的了,還一定要讓夥伴們進院裏到自己寫的春聯面前“欣賞”。那個時候我們就都挺會講話的,如果字寫的不好看,就說內容寫的好;如果內容不好,就說字寫的好,反正都是好。我們也知道這不是實話,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快樂。

大學畢業進城了,尤其是在城市安家了之後,春節依然是貼春聯。不過這個時候的春聯,比起我在老家的春聯光鮮了很多,這裏的春聯不是用墨汁寫的,是用金粉,金光閃閃的。也不是自己提筆寫的,是機器印刷的,看起來很是整潔乾淨,字體也在本本兒,比我們寫的好看多了。就連貼春聯的方式也不一樣,不用打漿糊,只需要用透明膠布一粘就行。貼完春聯,手上也不會弄得染紅帶黑了。我感覺城裏過年還就是比鄉下好,比如貼春聯。

孩子大了一點,大年初一我帯孩子到小區和大街上去轉轉,看看哪家的對聯寫的好。孩子愉快的接受了任務,還拿了一個小本子,說是見到好的就可以記下來。一開始孩子的興趣還很高,記了幾幅對聯,轉悠了有半個小時後,孩子就不願意轉悠了,說要回家。我說爲啥啊,不是要欣賞春聯嗎?孩子說,爸爸你真是個近視眼啊,你沒有看到每家的都差不多嗎?內容差不多,字體也差不多,都是印刷的,沒意思。然後,孩子頭也不回的就回家了。我自己站在那裏環顧了一下,還真是這樣,自己也就悻悻的跟在後面回家了。我感覺好像是欠了孩子似,從此再也沒有給孩子這樣的任務了。每年的貼春聯就成了我自己的`任務,孩子很少伸手幫忙。

今年的春節到了,又是貼春聯的時候了,我對已是高三的女兒說,今年的春聯咋弄啊?孩子說,您上街買一付或者到銀行營業廳取一副不就行了,反正就是一個形式。我說那樣感覺沒意思,我們搞個有意思的咋樣?孩子問有啥創意。我知道孩子也上過書法課,就說我們自己寫。孩子問誰寫啊?我說我、你媽媽、還有你啊,我們家就一個門,內容我們自己想。孩子怯怯的問,我能行嗎?我說咋不能啊,最少不會寫錯字吧,只要寫的有意義,只要我們開心就行。我的提議得到她媽媽的贊同,孩子看我們都同意了,就也說試試吧。

我找出了塵封已久的毛筆和紅紙,麻利的裁好,鋪在了餐桌上。家裏沒有墨水,女兒飛快的去了文具店裏買了回來。然後,我們一家三口開始爭先空後的湊內容了,最後是她媽媽出了上句,叫“龍年龍子居龍地”,女兒問有啥講究啊?媽媽說,因爲你爸爸是龍年生的,屬龍,也就是龍子,現在咱住在石龍區,所以叫“龍年龍子居龍地”。女兒出的是下聯,叫“鳳生鳳女飛鳳窩”。問孩子這個有啥講究?她說,媽媽屬雞的,雞也就是鳳,我又是她的女兒,也就是鳳生鳳女了,明年我又要高考,希望能一舉考中,走出去,離開爸媽的懷抱去開始自己的生活,不是飛出了鳳窩嗎,所以叫“鳳生鳳女飛鳳窩”。我聽到這裏忙說有道理,也算工整,那我湊個橫批,就叫“萬事如意”吧。

內容出來對了,下面就是寫了。她媽媽提筆寫了上聯,我寫了下聯。而女兒還從來沒有在我們面前寫過毛筆字呢,今天有些害羞,不過最後還是把橫批寫出來了。我和她媽媽仔細端詳了孩子寫的字,有點像孩子本人端莊秀麗,最後說,嗯,不錯。女兒在我們審視她的毛筆字的時候,纔開始還有點緊張,看我們評價挺好,就得意的說,最少沒有一個錯字。女兒話音剛落,我們一家三口就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來。最後女兒說,還得有一個門字,這個我來吧。說完鄭重的把一張四四方方的紅紙按對角線摺疊了一下,對角寫了一個大大的“福”。我和她媽媽看着這個“福”字,高興的說,我們家的福是孩子帶來的,我們多麼有福啊。說完,又是一陣歡快的笑聲。

春聯晾乾了,我們一家三口共同把它們貼到了我們家的門口。女兒在貼那個“福”字的時候,專門把那個大大的“福”字給倒了過來,說這叫福到咱家了。我和她媽媽忙說,孩子知道的還不少呢!女兒聽到我們誇獎,連忙衝着我們做了一個鬼臉,第一個走進了“福”中。

春聯貼完了,接下來,我們一家三口開始了愉快的春節生活。

貼春聯的散文5

不知道爲什麼,春節期間當我走在農村的大街小巷,望着家家戶戶貼着一張張印刷精美的春聯,總感到一種現代氣息撲面而來,年味卻是越來越遠越來越淡。於是便想起兒時在農村過年貼春聯的情景,那濃濃的年味兒,一切都是那麼溫馨那麼從容……

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魯中地區的農民還沒有完全解決溫飽,對於辛勞一年的農家人來講,過年就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爲這不僅預示着生活的改善,同時也體現出豐收的喜悅、家庭的團圓與幸福。自然在春節前夕貼春聯是農村過年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也是喜迎新春的重頭戲之一。

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從這天開始,到臘月30貼春聯成了農家人的重要事項之一。(當然,當年有人去世的人家是不貼春聯的,因爲吃“孝”的緣故,在我們那裏要三年以後才能張貼。)那時的春聯都是手工書寫,不像現在有着速成的印刷品,並且裝潢高檔內容別緻。印象中,我的伯父就是本村有名的書法家,他的毛筆字寫的工整秀氣,深受大家好評,正因爲如此,幾乎全村的人都拿着紅紙找伯父寫春聯。

至今我還清晰記得,每年一到臘月二十五、六,左鄰右舍有的拿着大紅紙,有的拿着毛筆帶着墨汁,便三三兩兩來到伯父家,請他寫春聯祈求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家庭幸福。每到這時,年過七旬的伯父都會戴上花鏡,捋着長長的鬍鬚,在大家的擁簇下,拿着備好的筆墨紙硯及小刀、木尺,認真裁紙,做好前提準備工作。我則站在一旁規矩地做些按紙、晾曬的服務工作。在鄉親們的圍觀下,伯父手拿毛筆,氣運丹田,蘸滿濃濃的墨汁後,懸腕提筆在裁好的大紅紙上寫下對新春的祝福。不一會,一幅幅帶着墨香的諸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好事流傳千古、良書播惠九州”、“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春聯猶如紅霞滿地鋪滿了整個室內、院外……這時伯父稍微休息片刻,如同立功的將軍,捋着他那長長的鬍鬚,來回踱着八字步,巡視着自己的書寫成果,有時點點頭表示滿意,有時搖搖頭感慨萬千……

貼春聯是我們最幸福的事情,大年三十這一天上午,我會起個大早,如同歡快的小鳥蹦蹦跳跳,端着母親熬好的漿糊,同哥哥姐姐一道,拿着寫好的對聯,籌劃着每個門口逐個張貼……面對大門口的院牆,我們會貼上一個大大的“招財進寶”條幅,在小推車上貼“出入平安”,在糧囤上貼上“五穀豐登”,牲口屋內貼上“六畜興旺”,就連院內的牆上、樹上也貼上了“春回大地”、“春光滿園”。不長時間,春聯便全部貼完了,看着院內、門上花花綠綠煥然一新煞是好看,我們便說着笑着,相互簇擁,奔走於各家門口之間,不知天高地厚地評論着誰家的春聯好看,那種愉悅的心情現在想來依舊在眼前回蕩……是啊,農村的春節,正是在這紅紅的春聯面前,洋溢着節日的快樂。

然而隨着經濟的好轉,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寫春聯的已經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街擺掛的印刷精美的春聯,在那火熱的叫賣聲中,我總會想起兒時伯父寫春聯的情景,以及貼春聯其中的樂趣,那種美好的回憶讓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