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貼在記憶裏的春聯優美散文

貼在記憶裏的春聯優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記憶裏,我們的村子是從幾支毛筆開始做着新年的準備的。

貼在記憶裏的春聯優美散文

一進入臘月,三先生就提着他毛筆忙活開了。從村子西頭一直寫到村子東頭,寫好最後一個字,擱筆,淨墨,舒臂,除夕已經站在村子的門口了,盡等着人們將這些春聯貼在新年的門扉上。

當然,並不是每家每戶都請得起三先生的。每個生產隊裏都有那麼兩三家是有頭有臉的,三先生集中在這幾家。左鄰右舍的,就將自己家的紅紙預先裁好,摺疊好,背面寫上“大門”、“豬圈”、“報條”等等的字樣。這樣,三先生展紙,一看背面,就知道寫什麼內容了。這一天,不管忙到什麼時候,反正三先生不寫好最後一張紙是不收筆的。所以,三先生輪到哪家,哪家的地面上,都滿滿當當地鋪滿了紅紅的對聯,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我的父親就爲三先生做過好幾年裁紅紙的準備工作,但不是爲我家而是爲叔叔家準備的。這樣,我就有了幫下手的機會。一張大紅紙,八仙桌子上一攤,那種喜氣很是逼眼,氣魄得很。如果稍好一點的紅紙,上面會有一層蠟似的東西,找一塊乾爽的抹布,擦。這個工作,一般我做,我也不知道當時我手上的力度爲什麼會拿捏得那麼好,沒擦壞一張紙,到最後,抹布紅洇洇的,我倒有點愛不釋手了。擦好了,父親把它先一分爲二,這時父親從來是不馬虎的,一根棉線,穿紙而過,我揪住這頭,父親捏住那頭,“嘶嘶嘶……”。這在我簡直是樂音,輕柔,均勻,在耳畔縈繞。接下來,基本就靠父親一人了,他多半不用棉線,只用手,就能將紅紙裁得大小適中,門框上的,大門上的,房門上的,門楣上的,一一裁開。這一點,我很是羨慕,曾經偷偷地做過幾次,都將好好的紙張弄壞了,心虛,不敢聲張,偷偷將壞了的紅紙掖袖口裏。

萬事俱備,三先生一來,就刷刷刷地寫開了。三先生念過私塾,喝過不少的墨汁,現在想來,他的字筆力沉穩,用墨圓潤,字體開闊而大氣,實在算得上是鄉村書法家了。只是春聯內容有點亙古不變的味道,什麼“稼穡艱澀”、“三更讀書”之類的。最爲我們村子裏人稱道的是,將八仙過海的故事融入到春聯中來,寫那種幾個字合成一個字的繁複字,比如“道法高”湊成一個字,“把扇搖”合成一個字。這樣的對聯別具一格,很是惹眼,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三先生的創造。人們很是喜歡這種樣式,後來把它寫到新砌的房子上,或者用它作爲字模,製成精美的工藝品,倒也是鄉村一景呢。

我們自己家的春聯,父親寫。父親算是念過書的,一直上到高中,這在他這一輩人中,算是少之又少的,可以想見我奶奶和爺爺當初的決心和辛苦。跟三先生的莊重比,我父親顯得隨意得很,拿着毛筆當鋼筆,對聯內容倒是與時俱進的樣子,充滿了時代喧譁的聲音和氣息。只是,有一幅對聯特讓我心裏犯怵:上聯的七個字都是走字底,下聯都是雨字頭的字,這些字,我認得的.很少,更別說它們的意思了。一直到今天,對這幅對聯,我都有點兒耿耿於懷。最是竈王爺面前的十個小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讓我覺得好笑。父親裁張小小的紅紙片,卻寫上如此莊重的內容,實在幽默得很。大門門楣上一般張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字條,早先幾年,正月初一,村裏的文藝宣傳隊還敲鑼打鼓送我家“光榮人家”的條幅,“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父親將條幅貼在門楣的正中。

師範畢業的第二年,我正在家過寒假。突然有一鄉親到我家,請我爲他家寫春聯。這下子,我很是受寵若驚,拿着支毛筆,不知天高地厚,毛筆當鋼筆用,居然也忙到天擦黑纔回來。午飯時候,有肉,豇豆燒豆腐,一盤青菜。幾十年過去了,不知怎的,對那頓飯,我總是記憶猶新。

我們的毛筆在紅紙上落下一個又一個的漢字,窗外的雪花一片又一片地飄落下來。鄉親們同時也緊張地忙碌開來:除舊撣塵,炒花生,蒸饅頭、年糕,做豆腐,稱年肉,做新衣,撒網拉魚……就這樣,新年被我們盛裝打扮,她一出場,就驚豔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