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湘湖的另一道風景散文隨筆

湘湖的另一道風景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說到湘湖,迴廊亭榭,曲橋流水,盡顯古園林風采,自古以來與西湖並稱爲“姐妹湖”,自然景色優美,歷史積澱深厚,它的風景,聲名在外,是蕭山人都引以爲榮的一個去處。

湘湖的另一道風景散文隨筆

但湘湖的另一道風景,卻鮮爲人知,人們在飛龍橋畔、水漾塢內,起早貪黑地取礦物質豐富、甘美清澄的湘湖泉,用來做飯、燒菜、沏茶,提升生活品質。這道獨特的風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人們有時凌晨三四點起來排隊,有時甚至出現漏夜排隊的景象,只爲一個共同的目標,取上湘湖泉,沏上“三清茶”,一飽口福。

人們把這些取水者,喻爲取水“軍團”。這“軍團”的成員不乏蕭山人和新蕭山人,有來自蕭山主城區的,也有來自濱江區的;有年長者,也有年輕者;有男的,也有女的;有開着汽車的,也有開着電瓶車的,還有年長一些的,騎着三輪車一巔一巔地過來,當然也有拉着行李車小跑而來的,據一位資深取泉者透露,現在的日取水量,折算成月,約可供二三萬人享用。

取水者或早或遲地到達泉眼處,都會很自覺、約定俗成地用空桶排在隊伍之中,從未出現擠兌現象。有的會根據隊伍長短來估計取水時間,把桶一放,就徑直去湘湖邊散步或爬山,鍛鍊身體;有的會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機,埋頭沉浸於網絡之中;有的則站在桶的一側聊聊天,講些街頭巷尾的.事情。

這些排着隊的水桶,有人會毫無遺漏地一點點幫着向前挪動。如果排着隊的桶,取水時間輪到了,但主人卻還沒有出現,下一個取水人,就會把桶放在取水口的一側,讓自己先行取水。倘若取水人已經到達,便可插隊進行,大家不會發出怨言。

取水“軍團”中,最鐵桿的要數來自崇化小區的楊大伯,他今年83歲了,身上揹着兩隻4升的塑料桶,早晨徒步四五十分鐘,從崇化的家出發,前來取水,風雨無阻。打滿水後,改乘公交車回家。他說,他對湘湖泉情有獨鍾,癡情泉水已有27年的時間,其實按照他家裏的用水量,兩桶4升的水,足可用上二三天,不需要每天都來。大多餘下來的水,是轉贈親朋好友的。近年他每天來的目的,一是感受大家取泉水的快樂,舒緩一下心情;二是取泉水和鍛鍊身體兩不誤,既取到了心愛的泉水,又得了身體鍛鍊,使生活過得有規律、充實。

說到取湘湖泉水,大家的腦海中一定會想,取泉水者會拿上一個勺子或水桶,在泉眼外面的蓄水池中,一點點地撈。但湘湖泉則不同,有愛心人士專門在泉眼外側,特製一個不鏽鋼三角支架,再在這個支架上,安裝一隻不鏽鋼手壓式水泵,水泵一頭用塑料管連着泉眼,另一頭裝在出水管上,把管子伸進桶內,只要手輕輕按壓,清澈的泉水便隨透明的水管嘩嘩而下,一隻水桶約三四分鐘就能搞定。儘管這個速度,但排個二三小時是常有的事,有時排上五六個小時,也在所難免。

湘湖之美,更美的還是蕭山人的心靈。蕭山只要有公共場所的地方,就會呈現公益義舉。有人回憶說,早在七八年前,自從這口泉眼取水漸成氣候時,爲了更好、更整潔地保護泉眼,有人自發組織起來,搬來青石板,在泉眼周邊,砌上石坎,在泉眼外側,鋪就青石板平臺,然後再在泉眼上面,裝置上一個約3平方米的鉛合金玻璃房,給泉眼遮風擋雨。

在這個泉眼的背後,更有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一直在默默地奉獻着。他在玻璃房內,醒目地貼上一張啓事,“如遇設施因故損壞,請說明所損零件情況,致電136×××6257或82××0295,便於及時修復”。據說,這位終年義修的長者,家住高橋小區,住處與湘湖泉眼,少說也有三四公里路程,一遇求修電話,便會帶上相應配件,跨上電瓶車,火速趕到現場,及時修復。

義舉行動,有時也會像行駛中的列車,出現一種慣性狀態。在湘湖泉眼這裏,有人用義舉建造玻璃房、鋪設青石板;有人用義舉添置手壓泵,進行終年無償維護;有人看到盛夏取泉,酷熱難受,主動支起可供七八人享用的遮陽傘……在這一件件義舉行動的背後,都跳躍着一顆顆涌動的愛心。

自從去年秋天起,我也加入了取湘湖泉的“軍團”,美美地和家人分享着大自然賜予的物質,與其說是享受着甘洌、清爽的湘湖泉,還不如說是享受着湘湖的另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