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武當之斷章散文

武當之斷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國慶長假,我和閨蜜一行人商量好去武當山遊玩,一睹這道教名山之秀麗,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等到我們兵分兩路來到十堰市時,已是早上九點多了,便直奔武當山,哪裏顧得上秋雨的阻攔,心魂早就被那武當山勾去了,這步伐就顯得異常輕快。

武當之斷章散文

到了丹江口市,才發現武當山隱在白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恍如仙境。大巴車盤旋在繞山的柏油路上,兩旁的灌木叢枝葉枯黃,透着一種深秋之意。近一小時就到了南巖,便開始徒步行走在石階上……

沿路兩旁整齊擺放的垃圾桶,吸引了了我的注目光,上面都用粉紅色的楷體寫着溫馨的提示,讓我在這涼意漸深的秋季感受到一抹溫暖。“山有情,水有情,人更有情。”讓我驀然感到我們遊人應該比山水更有情,那就意味着要愛惜這大自然的恩賜——一草一木。怪不得,看到山路兩旁的樹叢裏除了有些落葉之外,別無雜物。

人常說,登山是爲了磨練意志、陶冶情操,但是往往在獲得的同時,會把許多沒用的東西隨手丟下,不止是垃圾,還有品德。然而,在武當山卻將這種認識刷新,這讓我甚感欣慰。在移步換景的同時,看到了不同造型的垃圾桶上面寫着一句句溫馨熨帖的提示,只要識字的人大可讀懂其中的意思,又怎好意思將廢棄物亂丟?

平時見過許多垃圾桶上的標語,都是嚴禁之類的話,一種生硬的口氣。可在這武當山,卻感受到了別樣的溫馨,像有一縷縷暖流到了心裏。我在猜想,大致上是南方人的溫婉性格所致吧。“用美麗的心靈呵護我們的家園”語氣文雅平和,只有遊客美麗的心靈和幽美的武當山融爲一體,才能營造出“我們共同的家園”。再回首看看那垃圾桶的模樣,用一個個黃褐色的板子圍成的圓柱狀,宛若莊戶人家的籬笆牆,那麼的純樸,那麼的自然,那麼的親切。

經歷許多坎坷的我,看到景區一句句溫馨的提示,心裏對人性化管理由衷地敬佩!生活在北方的我,生成了豪邁不羈的性格,但是看到這垃圾桶上的標語,讓我對環保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大概是因了這垃圾桶的溫馨話語,我的心情也隨之溫和了起來,就像這石板上的雨水,一點一點洇成一大片,如詩如畫豐盈了起來。

這乾淨溫馨的垃圾桶,給了我諸多思考的角度和空間:換位思考,珍惜眼下,愛護所有……

沿途看到大大小小的農家樂,一溜偏廈房子,密密匝匝挺立着,青灰色的牆體,黛色的瓦片,高聳的屋脊,像是在吟唱一首流傳千年的古詞,風雨中顯得更有幽古韻味。當我撐傘走進一個個轉彎處的當兒,感覺這是武當獨特的'江南味道。在江浙一帶,江南煙雨朦朧,小舟輕輕推開江波,固有一種婉約朦美感;然而,在武當看到的江南,卻是由綿綿不絕的秋雨染就的,滲透着軟和的氣息,這到讓我想起了昨天初到十堰聽這裏的人說話都是綿軟的感覺,和我們八百里秦川的人說話的硬棒腔調截然不同。

最讓我瞠目結舌的,是這家家飯店門前都會擺上一個蜂窩煤爐子,上面放上用竹筷戳着的玉米棒子。黃橙橙的玉米粒上帶着幾點焦黃色,分明是說玉米已經烤熟了。一陣陣甜甜的玉米香味散發了出來,勾着我肚子裏的饞蟲。在注視玉米棒的時候,餘光發現了旁邊的半截塑料瓶子裏插着一把一把的野菜,那種紅莖幹碎圓葉的野菜,在我們當地叫麻兒菜。一簇簇在水瓶中盎然挺立着,不時隨風輕輕搖曳着,像是向遊人點頭打招呼。不解的是,爲啥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擺上這些菜?帶着心中的疑惑,便去詢問店家,才知道是當地的野菜面或者素面都會放上這些菜。

聞聽之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武當派祖師張三丰。他莫非就是食用了這武當山的野菜?要不,怎能有着氣度非凡的精氣神?大概也是因了這吸收了武當日月精華的野菜,才能精心修身養性,成就一個道教宗派。

在農家樂裏吃着農家飯,享受着不同地域的田園生活,這自然是最愜意不過的事情了。衝着野菜的份兒,便要了一碗素面,指名要那麻兒菜。老闆親手擀麪,等到端上來的時候,那菜香、面香融合的濃郁香氣,不待嗅而自入鼻中,讓我垂涎三尺。

吃着碗裏的面,心卻在那麻兒菜上……

可能是因爲我昨晚坐火車疲倦的緣故,今天爬山卻沒一點毅力,最後還是放棄了,恰好讓我有時間和這裏的農民朋友接觸下。

武當山離山門口相當遠,這些農民就居住在山門口,有開門面做農家樂的,還有搭棚等候遊客吃飯的。我見那大棚下有一排椅子,便坐了下來,剛好和身旁的一對下山來的情侶攀談了起來。二十分鐘過去了,竟沒人攆我們走,不禁感到這裏的民風很淳樸。

不大一會兒,那一對情侶起身走了,我便和當地的一位農民大叔閒談了起來。他雖然和我在說話,可眼睛一直在遊客和麪前的土特產之間互換着。於是,我也關注了那些土特產的品種:剁椒、豆豉、豆腐乳等。看得出來,都是農民親力親爲之物,應該是純天然的。閒談之中,得知他們一天也賣不了多少錢,就是覺得淡季在家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出來變賣幾個錢,也好貼補家用。

就在我們聊天的同時,有幾個從山上下來的人,迫不急待地坐在我們旁邊的長凳上歇腳,也不買啥東西。來來往往的,聚集在這裏的人像流水一般,幾乎沒有斷絕過。然而,農民大叔卻沒有絲毫的不高興,滿臉憨厚地笑道:“能來這裏坐就是緣分,何必攆人家走呀!”不加任何修飾的樸素話語,讓我感到很溫暖很親切,完全可以將這“好涼一個秋”的感嘆改寫。

時間總在不經意間溜走,我和大叔聊了一會,來這裏歇腳的遊客也圍着大叔問這問那,似乎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他不厭其煩地解釋着,讓遊客帶着疑問而來,滿意而去。其實,這也是一項高境界的服務,不被銅臭所染的境界。或許真得感謝這一方水土養育了這麼淳樸的人們。末了,一位年齡大點的遊客要給老人放下自己隨身帶的水果,以示謝意,可是那位大叔說什麼也不要,還叮囑老人慢點走。

我要趕路了,起身向大叔致謝後,心裏總有一個大拇指點讚的樣子浮現,久久不能褪去……

以前在影視片當中見過四川一帶有滑竿,一種供人們乘坐的工具,可是沒有親眼見過,這次在武當山見到了。

兩根茶杯粗的柱子間固定着一把竹椅,兩端會有兩個男人擡着。走在路上,碰上好幾組擡滑竿的師傅,他們也不是傳說中的彪形大漢,大多都身體很清瘦。真讓我匪夷所思,就憑他們的瘦弱的身板是如何將遊客甚至還有肥嘟嘟的大漢擡到目的地的?

於是,我就仔細地觀察起他們,發現這些擡滑竿的師傅腳上都穿着一雙黃膠鞋,在兩腳在交替上臺階的時候,傾斜了一定的度數,而不像我直上直下地行走。前面的那個人躬背上臺階的時候,後面的這個人就喊遊客讓道,後面這個人下臺階的時候,前面的這個人就接班喊,配合得如此默契,可真讓我打開了眼界。

“師傅,擡我們到南巖停車場多錢?”

“五百。”

“三百吧!”

兩個擡滑竿的師傅相視一望後,決定承攬這個活。我也跟在他們後面,看需要多久走到南巖。遺憾的是,我的速度還是跟不上他們。想想這些滑竿師傅憑藉着自己的力氣,爲遊客提供周到的服務,真心地佩服他們。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藉助武當山的地勢,做着你情我願的生意,給這安靜的武當山增添了一抹醉心的風景,也將這名的氣魄與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望着他們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

這次武當之行,不是去學武功,而是讓我的心靈在這座道教名山裏得到沉澱、淨化。或許,能在以後雲捲雲舒的日子裏,活出不一般的靜雅,不一般的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