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編辮子散文

編辮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春風雖欲重回首,落花不再上枝頭。”

編辮子散文

轉眼間,春天漸漸遠去,翻手拂袖即過,不會相同,也絕不重合。

夏天已經悄然登場。教室裏,學生們早已呼呼啦啦扇上電扇了。

這讓我懷念起兒時的那一把把漂亮、大方、質樸的麥杆扇。

小時候,農村有着編麥杆扇的風俗,鄉村中無論大姑娘、小嫂嫂,還是老婆婆都會編制美麗的麥杆扇。她們代代相傳,每年都要編織不少扇子,送給遠親近鄰,眷友家人。

端午節前夕,麥子收割好了。

中午,女人們從不午休,但男人們要午休,女人們趁男人們午休的時候,扛來一捆捆麥杆,將麥杆捆子放置於屋前的曬穀場上,將捆束它的竹鞭條一一解散開,搬來一隻小矮櫈坐着,依次從一捆捆麥杆中精挑細選,挑揀顏色金黃,身材勻稱高挑的。將經過一番挑選的麥杆,擼去其身上的外衣,剪掉根部的一截和末梢的穗子部分,剩下中間長約0.5米的部分,根部拍齊,用撕成了絲條的棕葉將其整齊地束成一小把一小把,摟到村前池塘的石板小碼頭處浸溼,清洗,使之柔軟,然後撈起,一順兒朝下,中空中藏的清水,從根部至末梢像成串的珍珠慢慢滴下,再經過淘米水浸洗、煮蒸、漂洗等工序,使麥杆變得既白又韌,最後放置於屋內晾乾,晾乾了的麥杆就將正式上崗了。

(女人們編辮子的工作也是每天中午趁男人們午休的間隙進行,因爲上下午要忙於田間勞作。)

女人們嫺熟地拿起一把晾好的麥杆,先從中挑出六根,用細線將其根部紮緊,再插進一根棕葉的筋將其用作將編的辮子的主筋,然後編辮子的表演正式拉開帷幕了。先將棕筋掰至最左邊,編制從左邊開始,將靠左邊的一根麥杆在底端繞棕筋纏繞過來按平並與另外五根交織,再將最右的一根繞鄰近的一根纏繞過來按平且與另五根交織,然後又回到左邊重複開始的動作,這樣左右交替進行着,繞、編、織、挑、按……隨着辮子在兩手中上下翻飛,辮子不斷生長着,有的麥杆和棕筋也先後走到生命的盡頭,因此要不斷地爲他們尋找接班人,要不斷地補接麥杆和棕筋,接上的修長的麥筋姑娘們仍然繼續拼肩作戰……

有時,女人們找來一隻小竹籃子,將辮子盤成圈放於小竹籃裏,再放幾把麥梗,左手挎籃,一邊走路去幾里路外的小商店買鹽醋一邊編織,或一邊放牛一邊編織,再惑者下雨天,一羣女人一邊說着家長裏短一邊編織着,就像嫺熟於織毛衣的女人,一邊織着毛衣,一邊看電視或一邊走路欣賞着沿途風景。

嘖嘖嘖,嘖嘖嘖……辮子快速跳動着,不停不歇,節奏均勻……大約兩至三個中午的時間,一把扇子的辮子就完成了。

辮子完成後就是縫製成扇子了。

以辮子的起端的'小疙瘩爲中心,一圈繞壓着一圈縫,它由一隻煎餅變成了一隻臉盆大小,辮子縫完了,扇面完成了,再編一圈菱形樣的花邊(大人稱之爲狗牙齒),縫在扇子的最外圍;然後截一段長約一尺的竹片作扇柄,修理成厚約一公分、寬約五公分,在竹片的一端沿厚度對半剖開長約五寸,將竹片由辮子的縫製的結束處夾着扇面,直至中心的小疙瘩處,並用細線將竹片與扇面縫固定;最後翻找出家裏縫製新衣留下的邊角料,挑選一小塊漂亮的花布,裁剪成小孩手掌大小的圓形,縫在扇子的中心剛好遮住那小疙瘩,至此,一把潔白漂亮的小扇子誕生了。

鄉俗中,每逢端午節,新嫁的女兒要回孃家送節,以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其中的主要禮物,就有扇子。這些扇子,多達幾十把,皆爲姑娘編制。她們把這些扇子分贈家裏的父母兄長,伯父叔嬸,左鄰右舍……

兒時,我也跟着母親和姐姐學會了編麥杆辮子,小姑娘們常常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賽,不僅比速度,還比質量,看誰編得既快又好,有時母親來喊吃飯了,也不敢輕易離開,生怕夥伴趁這間隙趕上我超過我。

編好的辮子不僅可縫成扇子,還可縫成遮陽帽。

後來,我到縣城上高中了,由於學習的繁重而回家少了,編麥杆辮也漸漸淡出了我的生活,直至後來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成了家,有了電扇,裝上了空調,麥杆扇完全從我的生活中退出了,但兒時編麥杆扇的情景卻成了我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

但每每回憶,又常常感到有點可惜,由於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天熱了不僅有電扇,空調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了,人們不再需要扇子,所以這些手藝幾乎失傳了,想着,想着……不禁又有些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