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散文的作文彙總六篇

關於散文的作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散文的作文彙總六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我要寫一篇散文,這個美好的想法已經被壓制了很久,今天終於動筆!

首先,散文該怎麼寫?儘管自已是二十年前的初中生,這二十年又沒學習,對於初次嘗試,心中空蕩蕩地。

人,不能用無數地假設扼殺夢的靈性,然後落魄地去哀怨嘆息!

然後我又擔心會有人不幸看到,並且爲之大失所望,不知道這傢伙究竟要幹什麼?胡言亂語,詞不達意,文不對題……其實這也不是大問題,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和包容,這不算什麼打擊。沒有天地之心,苦的是自己!

瘋了嗎?彷彿我是瘋了,連老婆也這樣想。笑話,我哪會瘋呢?只是無知者無畏!試想:如果我知道什麼是詩還會寫嗎?如果我知道什麼是微小說,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寫哩!

世界之大,無限繁榮,無限生機……最神奇的是心中的種子,它不需要任何的妝扮和刻意地追隨,依然光明,可愛,清新!

不寫詩不知道要講究韻律,不寫微小說不知道省略號原來是六個點,不是三個!那麼散文會不會又爆出驚喜?

因爲習慣省略陽光,所以陷入自我封閉的世界裏。這是懶人的哲學,可以做一條小魚,自在隨意。別人叫它水窪,我則當作大海。快樂如此簡單,沒有什麼非要背在身上,抱在懷裏。

呵呵!扯到哪裏了?

然後,再然後呢?然後忘記!忘記曾經來過,寫過什麼,說過什麼,又回到一無所有的境界裏!

如果你以爲我說的有道理,說明你很偉大,偉大的人總能有理由安慰別人,安慰自己!如果你受到不良激刺激,請深呼吸三百下,完全可以忘記!

散文,我的散文呢?下次,下次再寫給你!

散文的作文 篇2

“看不見來摸不着,四面八方到處跑。跑過江河水聲波,穿過森林樹呼嘯。”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對,它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風。

春風,他掠過什麼都沒有的土地,留下滿眼的綠色,小草探出頭來,長出新新的嫩葉;它越過光禿禿的樹枝,小樹抽出嫩綠的的枝條。春風像一支動聽的樂曲,喚醒了沉睡的動物,青蛙蹦蹦跳跳地出來活動,蝴蝶、蜜蜂四處賞玩……

夏風,它爲可愛的樹葉伴奏,爲文靜的小草伴舞,爲田裏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帶來清涼。夏風,就像媽媽的手爲我們除去一切焦躁。

秋風,它把果園裏的果子吹熟了,把玉米吹得金燦燦的,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高粱的臉被吹紅了,雪白的棉花也咧開了嘴,它把豐收的號角吹響。秋天的風,像一位盡職盡責的郵差,滿載着美麗,報告着收穫的消息。

冬風,像一隻難以馴服的野馬,在田野裏奔跑,把小草踩得枯黃,把樹葉撞得落了下來。它又像一名考官,帶着幾分冷酷、肅穆,萬物交出了一份關於毅力的答卷。

風,它在四季中演繹着不同的角色,它用自己的行動爲奇妙的大自然倍添色彩。

散文的作文 篇3

在朋友們的祝福聲中,我吹滅了十二週歲的最後一根蠟燭,於是剎那間,我與童年最後一絲的牽連也被扯斷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長大了。“我對自己的說。

忽然間,我又覺得有點割捨不下。都說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站在十五歲的尾巴上,我流連徘徊。面對過去,我看到了我童年的足跡,有點幼稚,有點執着,又有點歪歪斜斜:曾經因爲過於嚴肅而受到同學們的冷落,又曾經與不懂事的表妹吵架而不歡而散……這一切的一切如今看來都是那麼的純潔而美好。

站在十二歲的尾巴上,面對飄渺不定的未來,我是如此孤獨與迷茫。我猶豫着,不敢邁出一步。我害怕,害怕走錯一步會帶來無窮的悔恨。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不會可以對做錯的事念念不忘,可是如今我要長大了,我必須對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

“懦弱!“我的耳際掠過一絲寒風,我的心爲之一顫。是啊,正因爲懦弱,使我不敢直麪人生,不敢挑戰人生。我爲我的懦弱感到羞恥!是啊,錯誤又有何懼!失敗又有何懼!讓我們換個角度看看自己吧:我們正年輕,我們有的是魄力。童年固然美好,但那畢竟只是人生的起點,幼稚,單純,無知也只能屬於起點。該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了,未來無數的艱難險阻等待我們去拼搏。作爲時代的驕子,有什麼理由一味的留戀過去,拒絕未來呢?

散文的作文 篇4

飯後,女孩拿着杯甜酒和同學一起走進了書店。此時的書店堆滿了人,似乎空氣也變得躁動。門口收銀臺旁的女子用尖細的嗓音喊出“不要看書,買完就走”的警告,大家都充耳不聞。

同學從書架上抽出了一本散文集,正翻着目錄,女孩不經意地瞟到目錄右側空白處的一句詞:三頃田,五畝宅,歸去來。

“歸去來”三字倒勾起了女孩的興趣,“你看,這詞不是從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裏照搬來的嗎?雖然都是田園隱逸風,我倒喜歡這詞,多上口啊!”同學沒說話,女孩便打趣道:“只是不知是哪個風騷的詞人寫的?”

同學指着被女孩忽略掉的角落裏的註記:“馬致遠的詞。”

女孩點點頭:“帶筆了沒?”同學不解,但也隨即搖了搖頭。

“這詞挺合我心意,本想把它記下來的。”女孩淡淡地解釋着,目光卻仍留在詞上。

同學玩笑道:“你背吧!我相信你。”

女孩沒好氣地瞪了同學一眼,猛地往肚裏灌下幾口甜酒,忽然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行,一起背!”

書店裏仍然喧鬧,嘈雜的聲音如一張細密的網將兩人細碎的讀書聲蓋了個嚴實,終於兩個人悲哀地意識到背下整首詞不現實。女孩放下書,用吸管攪甜酒裏的糯米,看着那些小白粒兒在水裏打轉,可是完全沒有再喝的慾望,也許是晚飯吃得太飽吧。

甜酒被女孩塞入了一旁的垃圾箱。

同學知道背書是不可能了,便問:“這書貴嗎?”

女孩說:“不貴。”

同學接着問:“那你買嗎?”

女孩不假思索:“不買。”

這時同學問道:“甜酒多少錢一杯?”

女孩說:“三塊五。”

“那散文集呢?”

“四塊。”

靜默了一會兒,兩人相視一笑,“好好,我買。”女孩拿起散文集,轉身走向收銀臺。

散文的作文 篇5

夏日炎熱,太陽的光線照射到我的眼中使我感受到了夏日那耀眼的日光。

我倚着窗牖,注視着窗外的一切,時不時有一絲微風吹來,讓人感到一絲清涼,額頭上的頭髮也時不時輕搖着。而天空上的白雲卻飛快的飄蕩着,在不斷的變化形狀,一會像大象,一會像狐狸。瞧,那朵白雲在那太陽的照射下彷彿像教科書上的凌霄寶殿吞吐着瑞氣,彷彿夏日的日光只是爲了襯托出它那耀眼的姿態。白雲也只有在夏天才能讓人看着內心就感到平靜,就像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樣的心境。

炎炎夏日中不只有一望無際的天空,還有風,永不停止的風,它沒有顏色,沒有形狀。當風吹來的時候天地萬物都因它而改變,樹木不停的搖動,而它的樹葉則發出“沙沙”的響聲,表示對風的臣服,鳥兒會啼叫,旗幡會隨風舞動,表示歡樂。雲兒是對風最信仰的人,它會改變自己的形狀,跟隨着風飄向遠方。而風對人來說只能表示友好,有了風人們會感到清涼,變的愉快。風在夏天的時候是萬物的首領,人也不例外。因爲人在夏日中忍受不住炎熱,而風能給人帶來清爽,然而只有一個信念不會被風吹走,那就是人們在夏日的炎熱中仍想要在夏天干各種各樣的事情,那份信念一定能排除夏日的炎熱,那時夏日的炎熱只不過是夏天生活中愉快生活的調料,而那夏日一定能夠成爲你最珍貴的回憶。

夏日中的.任何美好事物,任何一個充滿回憶的故事都能讓你內心感到幸福,感到清涼,感到平靜,感到和諧,不想去爭吵。當你看向夏日中的天空你就會感到世間到處都有着美好的事物,那一定是平淡的滋味吧!

散文的作文 篇6

會議間歇,入羣讀曉斌“令人頭疼的作文課”,感覺不像曉彬老師在說話。

曉彬是校長,博覽羣書,工作循循善誘。而這兩節作文評改課,他讓學生拿出以前的作文自己修改,佈置完任務因事離開課堂。待他回到教室,學生未改,一學生捂着本子不讓老師看,他生氣地想:你不讓我看,我也不看了,想幫你,你還不領情,懶得理你。

故事之後,是曉斌的反思,頗爲深刻。但我無心細讀,只想當面問問曉彬,這是作文評改課嗎?這樣上課老師“悔”死又有何用?學生有多少這樣的兩節課可以“聚在一起說話”,而可以“不用心修改”?我不知道曉彬學校的老師怎樣上課,也不知曉彬作爲校長髮現老師這樣上課作何感想?

此刻,自己覺得有些心堵,這樣的感受該不該發羣?我遲疑着,打好的文字滯留在手機屏幕。

想起寒假後組織的學生徵文,一樣的“令人頭疼”,空話大話假話,而且“雷同”。那日,一位學生家長,問孩子的作文能否獲獎,語氣中感覺她對自己的孩子信心滿滿。這位家長是鄉鎮的小學老師,利用假期陪孩子上作文補習班,補習班主講教師是城內某小學業務副校長,以作文指導成名,在家長心目中很有分量。

我找出她孩子的習作,又拿出兩篇雷同文,她傻了眼。她告訴我,這篇參賽作文是她看着孩子“修改”而成,她相信是孩子的親筆。

第二天,她來和我致歉,也是在訴苦。她說,輔導班的錢白花了,老師的輔導方法是,把上屆學生的優秀作文讓孩子們背下來,然後插在自己的作文裏……

這個輔導班叫“寫作速成班”,假期收入不菲。知情人透露些底細,某校班主任老師負責招生,語文老師負責提供範文,大家分成。輔導班生意紅火,預退教師常年授課,輔導班有營業執照,屬於民辦學校。有些在職教師看着眼紅,效仿三五人搭夥辦短訓班,或在車庫或在農家,上邊查得嚴,就說是親戚家孩子補課,也就免去各種辦班手續。

想着曉斌是負責任的校長,想象他的學校該是另一番景象。這樣轉念,覺察曉斌“令人頭疼的作文課”在自己內心激起的波瀾,感覺資源難得。想點擊“發送”真實的感悟與曉斌碰撞。

心有餘悸,畢竟大家習慣“畫餅”。畫“餅”不給“餅”,不給“餅”而繼續畫“餅”,如當下盛行的教師培訓,長而久之變作負激勵。想起錢起的《省試汀靈鼓瑟》結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如何無“帖詩”痕跡,還把人帶到永恆的境界?我在思考我們這個羣的發展前景。

先發吧。近日在讀奧修,他說心中沒有光不要想着助人。此刻自己,內心被現實的“惡露”堵滿,尚需清淤,怎能靜心對談?只想“捕捉”當下幫助自己。真誠地附上後綴:“對不起大家,請曉彬包容我的自私!”

忙完一日工作,想想“修改文章”,應該與曉斌有個對接,何況若水也提到更想知道“改文”的方法。

能感覺到楊老師病中多了一份擔憂,或許我的“想當面問問”讓楊老師顧慮大家難以接受,或許我的“利眼”又回到昔日的咄咄逼人,或許我的“認知”停留在了技術層面。泄氣?失望?自己直覺捕得的感悟,思考後發羣,其價值非他日可比。此刻的我,心緒平和,探求真理在腦海中根深蒂固,不會消逝。

“修改”?想着自己原來的寫作,寫人、記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後再用誇張的字詞渲染,最後結尾,再加上自己特別主觀的評論以提高格調。這些文章現在再讀,令我羞愧不已。有了這樣的體悟,指導學生修改,只做兩件事。一讀,抓畫面。二找,找形容詞,找一個刪一個,還原當時的場境。學生習作每天上牆,修改隨時隨地。時間一長,改起文章來,學生會找具體的事例表現自己想要說的情感。表面看,孩子們刪掉的是“形容”,實際上,他們在學習審辨。還會有“雷同”,是思想撞“衫”,真理或見解流注自己的故事,成了思想體系的一支。

學者遂不失時機,以近日讀經之惑相詢,《大學》的“格物致知”可否作爲“修改”之迴路?

章太炎引王艮之解曰:“‘格物’,即物有本末;‘致知’,知所先後,乃與‘誠意’‘正心’合,次第也相符。”粗淺理解,格物,感之於外;致知,覺之於內。如宋儒程顥詩云:“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即內在生命節律與晝夜四季相合。若用《白虎通》的“覺”淺顯釋之,乃學者與教者相互感應。“覺”是通過自己與學生的交相互動,喚醒其本有的生命節奏而已。

想一想讀“令人頭疼的作文課”心堵的緣由,是用課後的“思”替代當下的“覺”成爲當今教師培訓的導向,尚需“修改”。用近人嚴立三先生的《禮記大學篇通釋》勸慰自己:“知者,情之感也;物者,感之應也;致者,極也;格者,通也。通物而感,極感而實有諸己。”

廣言學之,持一顆初心,念茲在茲。念念不忘,必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