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構築訓練型課堂教學結構-1000字散文

構築訓練型課堂教學結構-1000字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構築訓練型課堂教學結構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這已成爲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而我認爲語言文字的訓練就是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聽說讀寫的訓練,達到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陶冶情操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明確教學目的,採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構築訓練型課型。帶着這一認識,在上小學語文課十一冊第8課《落花生》時,我做了一些嘗試。

構築訓練型課堂教學結構-1000字散文

  一.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

《落花生》是許地山先生的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所以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有三個目的:一是要學懂這篇散文之中的字、詞、句的意思和用法,學懂文章內容;二是要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是要讚美花生,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花生這一平凡的事物告訴大家要做有用的人;三是要知道文章採用了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我們要學會用這種方法來寫作文。在課前,我就把這些目的告訴大家,再去學課文,有的放矢,學生就容易抓住重點,不會造成學得多而雜,卻一無所獲的局面。

  二.採用多種方法,使課堂訓練落到實處。

明確了目的,接下來的任務是邊學邊練,達到預定的目標。爲了達到目標:學懂內容,明確中心及寫作方法,我層層深入,在聽、說、讀、寫這四個字上下功夫,設計了各種練習。

如學第一段,在講解內容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兩個重點詞的隨句理解練習:

1.母親說:“讓它荒着怪可惜的……”這句話中的“怪”不是本來的意思,在這裏作“很”講,這是一字多義的練習。

2.“……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這裏的“居然”是個關聯詞,是“沒想到”的意思。我又用“居然”和“果然”讓學生做選詞填空,“果然”是“事先就想到的,沒有出乎意料,真的發生了”的事。這兩個詞雖只差一個字,但所用的語言環境和意思是相反的。這樣的練習,很清楚地就讓學生區別了一字多義和兩個字的不同用法,把前後學過的知識連成一體,靈活運用,進行了語言文字“說”的訓練。

再如,學“全家人議論花生好處”這部分內容時,我是着重進行了讀後理解的訓練,先請學生自由朗讀全家人的話,再指讀父親講的兩段話,理解之後又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父親的話是什麼意思。邊讀邊理解,到最後,同學們自然明白了父親的話就是告訴我們“人不僅要追求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做有用的人”,水到渠成,文章的中心也就這樣揭示出來了。這篇文章中,作者並沒有直接說教,告訴我們要怎樣怎樣,道理是在文章中人物的談話議論中得出的,這種寫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理。講到這裏,不需要再多費多少口舌,學生對寫作方法也有了明確的認識。那麼這一段的教學,從內容到中心,到寫作手法,都是“讀”出來的,採用的是“讀”的訓練。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訓練的必要性。

語文不管怎樣學,到最後要來考察水平時,“寫”往往是重要的一環,寫出來的文章漂亮與否,是很能說明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怎樣的。所以教學生寫好作文這一工作,是需要常抓不懈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要及時學習別人的'優秀寫作方法和技法,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落花生》這篇課文中,重要的寫作方法是“借物喻理”,這是很值得學習的一種寫作技巧,很多優秀文章都採用了這種方法,如《古井》、《高大的皂莢樹》等。“借物喻理”這四個字的意思大家在學課文時已經明確了,關鍵是怎麼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這需要老師幫助他們作一些鋪墊。我設計的練習是,請同學們寫出這幾樣東西的最可貴之處。

春蠶:到死絲方盡,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具有犧牲精神。

鋪路石:被別人踩在腳下,毫無怨言,默默無聞作貢獻。……

通過這樣的練習,同學們就心中有點數了,然後再確定一下自己所要說明的道理或要讚揚的精神,選取有代表性的事物,列好提綱,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寫完整,再潤色,這是“寫”的訓練。

說、讀、寫都訓練到了,那麼“聽”的訓練該怎樣落實呢?其實,在我們以往教學中,“聽”已經太多了,所謂的“滿堂灌”、“填鴨式”都是老師說得太多,學生聽得太多、太雜的緣故。那麼學生到底該聽些什麼呢?我認爲,跟文章內容與中心很有關係的背景材料學生該聽,文章中比較難理解的重點句子學生該聽老師講,總結性的語句學生也該聽,其它內容當講則講。面面俱到的效果並不會如想象中好,試想又多又雜的話,學生聽了該記什麼好呢?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是培養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髮展聽說讀寫的能力。”爲此我們可以設計綜合能力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按“聽練─讀練─說練─寫練”四個基本環節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