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幸福家庭徵文1000字範文

幸福家庭徵文1000字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2K 次

來到人世上,原本就是一次偶然,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必然,然而誰不貪戀生得絢爛,活得漫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幸福家庭徵文1000字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幸福家庭徵文1000字範文

  【幸福家庭徵文1000字範文1】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目送》

十七年前,一個春雨霏霏的凌晨,女兒降生了,她以響亮的哭聲向世界宣佈自己的到來之後,就那麼靜靜地躺在我的身邊,瞪着深不見底的大眼睛張望着這個陌生又新奇的世界。看着這個即將和我一路成長的粉嘟嘟的小生命,我手足無措、驚喜又恐懼。那一年,我,二十七歲,母親,六十七歲。

瘦弱而堅強的母親,雖已步入老年,卻依然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我和女兒的重任。她那麼精心的呵護着我們,每天,和我一起驚喜於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驚喜於這個小人兒的每個第一次……母親每天和女兒一起祈盼着下班回家的我。母親說見到我她就踏實了,而女兒那麼急切地撲到我懷裏的感受更是讓我的心底溢滿幸福。我在母親和女兒的陪伴裏忙碌、幸福又快樂地過着每一天。

女兒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在不高興時撅起小嘴兒,學會了反抗……不知不覺中,女兒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我也像所有的母親一樣,也像本書的作者一樣,以一種複雜的心情,看着女兒瘦小的身影消失在幼兒園的門前……再後來是小學,每天早晨我拉着女兒的小手,她柔軟的小手那麼服帖地被我攥在手心裏,我們邊走邊說笑……然後是中學,女兒學會了騎自行車,櫛風沐雨、三年的輪迴,那個曾經瘦弱的小姑娘已經亭亭玉立,和我站在一起竟然要比我高了。不由得讓我驚歎:我家小女初長成!

在這種欣喜中,在母女的陪伴中,我們一起看春花秋月,一起經狂風暴雨。甚至,在一個寒冷的雪夜,我和女兒一起去樓下堆雪人,一起畫一個大大的圓,寫上“I LOVE YOU”,我和女兒擊掌說要記住:在那個美好的冬夜,四十歲的媽媽陪十幾歲的女兒戲雪……

歲月流逝,我已人到中年,而母親也更加蒼老。在母親和女兒中間,我享受着暖暖的母愛和傳遞母愛的幸福。在這種生命的陪伴裏,那個曾經粉嘟嘟的小人兒,迎來了成長的叛逆,在我們對一個問題發生爭執時,女兒竟然說出了一句令我震驚的話語:你可以管得了我的身體,你能管得了我的思想嗎?我當時簡直驚呆了,爲女兒擁有不斷成熟的思想和判斷力而欣喜,同時也在女兒與我的漸行漸遠中而苦悶、掙扎,更在爲失去女兒對我的依賴而茫然。年過八旬的母親,總是默默地陪伴、勸慰我,說起當年的我——曾經和女兒同齡時的叛逆與執拗,在母親點點滴滴的敘述中,我彷彿看到曾經叛逆的自己是如何傷着母親的心,想起每次離家母親站在屋後那顆老樹下目送我遠去的身影,也更深深地體會到了當年母親的無奈與痛楚,但母親從來都沒有責怪過我,她只是用平和的眼光看着我、用溫柔的母愛包容我。因爲在她的眼裏、在她的心裏,是如此地珍惜對兒女的每一次目送和陪伴……

生命因有母親和女兒的陪伴而溢滿幸福。母親因年齡的增加也加劇了對我的依賴,她總是在我到來之前坐在小區的門口等我,我喊一聲娘,她就應聲而起,邁着蹣跚的步履陪我回家。對我而言,母親的期盼就是一種溫馨的呼喚、一道幸福的風景,而我的心就在通往這道風景的路上徜徉……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去年秋天母親就像一片秋葉,靜靜地落下。此時,女兒十六歲,我四十三歲,母親八十三歲……恍惚中,我知道,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走了。從此,在我的生命裏沒有了母親的陪伴……

我真的很感激母親陪伴我人到中年,感激母親以她的寬容善良給我一顆平和的心。女兒已過了叛逆的年齡,她會和我一起回憶有母親陪伴的美好歲月,她會勸解痛失母愛的我,推薦美文給我,讓我面對分離、面對死亡。

感謝母親和女兒,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教會我珍惜生命裏的每一刻陪伴……

在龍應臺的《目送》裏、在生活的磨練裏,我懂得:只有珍惜生命裏的陪伴,纔會有目送中的淡然……

  【幸福家庭徵文1000字範文2】

狄德羅說過:“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靈魂達到偉大的成就。”是的,情感是人生的驛站,親情讓我們感受溫馨,那血濃於水的親情無不讓我們唏噓感嘆,爲之動容。親情,在諸多類情感中,自古以來就排在首位,正如人們常常提到“家國天下”四個字,因爲只有親情和諧,家才得以和睦,家和睦,國才得以安定,國安定,天下得以太平。

親情是根,正如老舍先生在他的回憶性散文《我的母親》中所說:“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不知讀了多少遍,但每次讀來都會被他們母子間的摯愛親情所打動,禁不住鼻子一酸,流下淚來,或許是我的“感動點”太低了吧。在舊社會,在戰亂中,一位柔弱的寡母獨力支撐家庭,撫養子女,靠的僅僅是這世間最難割捨的親情,是母親對子女傾盡所有的愛,這種愛最平凡,最樸實,也最可貴。爲了兒子有出息,母親“籌鉅款”送老舍去讀師範;爲了女兒的幸福,母親忍痛送老舍的三姐出家;爲了不影響兒女的工作與生活,母親獨守清爐冷竈,甚至除夕夜也不強求。在文章結尾,老舍先生這樣寫到:“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爲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生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吃的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母親離去,留給老舍先生的是深深的思念與自責,而痛之深悔之深,就更能表現出老舍先生對母親的愛之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一則公益廣告也說:“別讓等待成爲遺憾。”那麼趁着愛我們的親人還在,珍惜並懂得回報吧。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我們送關懷給親人更要趁早啊。

近來讀到一篇美文《田野上的白髮》,同樣抒寫了可貴的親情。故事中的母親“50歲後,頭髮日漸白了。先是兩鬢,後來是額前,再後來滿頭蘆發,讓我感到心痛”。父親臥病,姐姐出嫁,“我”在城裏工作,小弟還在上高中,裏裏外外都是母親一個人在操持,這讓作者心裏萬分不安。文章主要敘述了母親深夜在田裏敲盆趕鼠和母親因體力不支,跪在田裏插秧兩件事情,那種任勞任怨不拖累兒子的倔強,不正是普天之下所有慈母的真實寫照嗎?同時,我們也讀出了兒子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他時刻惦記家裏,經常回家探望,勸母親把田退了,跟他去城裏,爲母親心疼。替母親插秧,“把母親送回家,就跑到田裏,沒命的插起秧來。我累得腰痠背痛,但一想到母親的白髮,想到母親跪在田裏的身影,便覺得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望着一口氣插完的秧,我禁不住又哭了……”僅僅讀了一遍,我也哭了,我是想起了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同樣是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爲照顧爺爺奶奶,爲孩子們長大成人成材,付出青春,爲這個家傾注了所有,只知奉獻,不知索取。我上初一那年,麥田裏冒出了許多不知名的青蟲啃食麥粒,母親頂着烈日,一手拿着臉盆,一手敲打麥穗,青蟲“啪啪”地掉在盆裏,也不知母親在田裏曬了多少天,捂出了一身痱子,手臂脫了一層皮。一想起來,總覺得那痱子生在了自己身上,脫了一層皮的是自己的手臂,渾身痛癢不已。棉花長到膝蓋高時,就得打叉了,母親也經常因爲常蹲着受不了而跪在硬坷垃上,邊打叉邊爬着往前走,我也跟着打叉,心裏難受什麼也不敢說,誰讓家裏地多呢?父母年紀都已過花甲,在我們兄妹四人一致強硬的勸說下,今天才開始不再種棉花,但麥子、玉米仍是要種的,說是要供我們吃麪喝粥。細數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同往籃子裏撿拾幸福,那種只有親情才能詮釋的幸福。

如今都已經成家立業的我們,都已爲人父爲人母,週末或節假日,帶着孩子回到家裏,給父母做一頓飯,洗一次碗,或是陪他們聊上半天,有舒暢,有溫馨。覺得有父母在,能盡到微薄的孝心,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