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學生篇】

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學生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地震是“地殼”在不停地變化由此產生力的作用,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便發生地震,地震波從震源出發,再傳到地面,使地面發生一系列災害。以下是小編收集的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學生篇】

  【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學生篇】1】

今天,我和舅舅、表弟,一起去紹興科技館參觀了“防震減災”科普展,讓我對“防震減災”科學知識有了全面的瞭解。

近幾十年來,地震給我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河北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重傷。1966年在邢臺發生的大地震共造成8064人死亡、3萬人受傷。地震還帶來其他的破壞,如地表破壞、沙土液化、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另外,我還了解了地震分別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地震發生時,房屋是從地基開始倒塌的。

假如地震了,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躲到牆角或堅固的桌子旁邊、牀邊等地方防止被墜物砸傷。如果廚房燃氣正開着,應首先關閉。地震後不能隨便用火,否則容易引起爆炸。如果你身邊有水和食物,可以有效幫助你維持生命。如果有收音機,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瞭解災情,並得到外界救援信息。如果有哨子,它可以把聲音傳得很遠,並有效節省我們的體力。

假如着火了,我們應該如何逃生呢?平時要留心周圍環境,知道逃生通道,一旦有了危險可以迅速撤離。遇到火災,要保持鎮定,逃生時注意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方向離開,遇到濃煙時應彎腰前行,儘量不高於1.2米,如有條件可以用溼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減少煙塵吸入。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讓我瞭解了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掌握了在地震和火災發生時有效逃生、保護自己的科學知識。

  【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學生篇】2】

自從參觀了科技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後,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地殼以下將近2922千米的深度範圍被稱爲地幔。它的厚度幾乎達到地殼到地心距離的一半。地幔中的軟流層是巖槳的主要發源地。

地震可以看成是一顆炸彈,每顆炸彈釋放的能量是很有威力的。當這顆炸彈爆炸後,對遠近物體的破壞程度是不同的。我們把地震破壞的程度用震級來衡量。可分爲12個等級來表示。

地震會造成房屋倒塌,鐵軌變曲,山體下沉,生死離別。許多人在地震中難以逃脫,不幸死去。1588年陝西省華縣大地震,死亡人數是83萬餘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是24.2萬餘人。2008年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國以來損害最大的一次。

現在自然災害這麼多,我們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使災難程度減小。地震來了,我們要避開高聳的建築物,比如:樓房,水塔,煙囪.....還要避開支撐物,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吊車等。選擇在空曠的地方,不要驚慌,不要亂跑。不要返回室內。

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痛是難以想象的。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擺脫痛苦的生活。

  【2016防震減災科普展觀後感【學生篇】3】

說起地震,我就聯想到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這兩次地震使大片的房屋倒塌,使無數的人員傷亡,親人們忍受着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場面太慘痛了!

今天,我參觀了“防震減災”的科普展,裏面一幅幅畫都在向人們展示地震是如何形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等等。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爲以下幾種:1.構造地震 、2.火山地震 、3.塌陷地震 、4.誘發地震 、5.人工地震 。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1.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製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裏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家要愛護地球,因爲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沒有地球就沒有人類,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