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熱門】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合集六篇

【熱門】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合集六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很多,有元宵節。春節……大大小小的節日算起來,一共有十二個傳統節日,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端午節吧。

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奶奶,還有外婆都會包好多好多的大糉子和小糉子。有蜜棗糉,蛋黃糉,肉糉,還有豆糉……。各種各樣的糉子多的數不清,可我最喜歡吃的還是蜜棗糉,我之所以喜歡吃蜜棗糉,一半是因爲蜜棗糉吃起來甜蜜蜜的,那米鬆鬆軟軟的,輕輕一咬,甜甜的味道溢滿了整個口腔。一半是因爲蜜棗糉吃起來有不一般很甜蜜的味道。是讓我希望以後的生活過得甜蜜蜜的。快上學了,我連忙把在鍋裏煮熟的蛋用大湯勺打了一個蛋,一摸,還是熱乎乎的呢。我小心翼翼的把蛋放入蛋袋裏上學去了。我到了學校裏看見同學們在再一起玩‘轉蛋”,我不一會兒也加入了“”轉淡”,這個行列裏了。我仗着蛋的堅固和尖頭撞破了好幾個蛋,我把那些蛋佔爲己有,留做備用。

放學了,我和媽媽來到江邊看賽龍舟,只見江邊停着幾條龍舟,龍舟上坐滿了人,手上拿划船的槳。只聽一聲“砰”的聲音,船上的水手用自己用力又粗壯的手臂划着槳,我看紅隊現在暫居第一,藍隊第二,綠隊第三,我看見藍隊後來居上,慢慢的超過了紅隊,以第一名成績獲勝了。

我喜歡吃糉子,轉蛋,賽龍舟,但我更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蒲艾、吃糉子、喝雄黃酒,有些地方還有賽龍舟的活動。這些習俗可是經過20xx多年的演化而來的。

相傳偉大的屈原就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跳進汨羅江的,人們划着小舟在江上尋找並希望能夠救出屈原,這樣的形式最後就演化成賽龍舟。屈原的屍體沒有被找到,人們爲了怕江中的魚兒啃食屈原的屍 體,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汨羅江裏,善良的人們相信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種活動不斷的變化,到現在就演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吃糉子的習俗。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也漸漸變成了 一種民間風俗。

吃了早飯,奶奶端出浸好的糯米、紅棗、赤豆和糉葉準備裹糉子。我一看,來了興致,搬來小椅子也要湊熱鬧。奶奶教我先用三片糉葉圍成一個小漏斗,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放一些紅棗和赤豆 ,然後再在上面添上一些糯米。我看了一下就說:“哎!這個太簡單了!奶奶,讓你既聰明又能幹的孫子包個糉子給你看看。”我三下五除二的就做好了,可是,後面的步驟讓我洋相百出。一會兒,米 就從糉葉的縫裏露了出來,堵了這邊就漏了那邊,忙得我手忙腳亂、汗流浹背的。還有一個好不容易扣好了線,可等我一拎它就都全散架了。

我可是越戰越勇,毫不氣餒,在“犧牲”了無數糉葉之後,我終於裹了一個比較像樣的糉子。嘿,別提我的高興勁了!

中午吃糉子的時候,我拎着糉子向每一個人炫耀:“看,這是本少爺我親自動手裹的糉子,怎麼樣,厲害吧?呵呵,我真是可愛又聰明呀!哈哈……”大家看着我得意的樣子都抿着嘴偷笑!

這個端午節真快樂,因爲我又學會了一樣本領,同時我也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耐心!因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星期一一大早,奶奶去菜市場買了許多包糉子的材料,有荷葉、醬油、糯米、五花肉。奶奶把材料買回來之後,我先把荷葉全部洗乾淨,奶奶把糯米、五花肉、醬油攪拌在不鏽鋼盆裏。材料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告訴我糉子的形狀有各式各樣的,有圓形、三角形、長方形 ,這次奶奶教我包的是三角形的糉子。首先將荷葉拿在左手,右手將糉子的餡料放在荷葉上,然後把荷葉捲起來,用棉紗線裹緊,這樣一個糉子包好了。我和媽媽用奶奶教的方法包了一個又一個糉子,通過我們的努力滿滿的一盆糉子包好了。我們把這些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蒸,等糉子蒸好的時候,奶奶打開鍋蓋糉子的清香迎面撲來,饞的我口水直流。奶奶把糉子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還沒等糉子涼了,我就馬上品嚐起來,真是又香又黏啊!

吃完午飯媽媽帶着我到岸邊看龍舟比賽。到了賽場那邊已經人山人海了,我們選了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觀看比賽。沒過多久,只聽一聲鑼鼓聲,五條船馬上出發了。第一條船在最前面,第二條船緊隨其後,觀衆們都大聲喊着加油,加油。在最後的時候第一條和第二條同時通過終點,裁判員重複看了一下比賽回放,最後確認第一條比第二條船領先了一秒秒,獲勝的是第一條船,真是驚心動魄啊!

今天真是興奮而難忘的一天啊!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等20多個。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知道此消息後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來,漸漸發展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原因。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爲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等形狀的,象徵着鳥語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免等。

因爲相傳端午節是惡日。所以,端午節那天,家門口都要掛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這些東西綁成一束,然後掛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插在門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國的文化真奇妙、豐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國人關注啊!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中秋節,清明節,臘八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早上,我還睡意朦朧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特有的味道,我立馬起牀洗漱完畢就迫不及待地跑向餐廳,我看到了兩種食物:綠殼雞蛋和我最愛的迷你糉。我剛坐到椅子上就狼吞虎嚥的開始吃起來,滿嘴的蛋黃香。

吃完早餐我們全家人一起出發去南塘去看賽龍舟,這裏熱鬧非凡,敲鑼打鼓,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只見選手們聽到鑼鼓聲就開始奮力向前劃,龍舟在水中飛快地遊動,我都看呆了,不久第一名龍舟就到達了終點。

看完了龍舟,我們走進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小飯館吃飯,我看見一張紙粘在玻璃上,上面寫着:端午節的由來,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楚王聽了奸臣的胡言亂語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得知楚國都城被佔領老百姓遇難,悲痛欲絕,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縱身跳入泊羅江。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後。含着淚水來到了泊羅江。爲了不讓屈原餓死,也爲了不讓魚兒把糉子吃掉,他們就用若葉把糉子包起來,扔入泊羅江喂屈原。漸漸地,漸漸地人們的後代也學着前輩一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糉子。就慢慢形成了端午節,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首兒歌,我就想到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屈原離不開。那天,屈原聽說楚國當時外有強敵,朝廷腐敗,屈原難過極了,抱着石頭跳入奔流的汨羅江裏。楚國人民知道後,都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屍體,找了半天都沒找到。爲了不讓魚蝦把屍體吃掉,他們把白米撒入汨羅江裏讓它們吃白米。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也叫龍舟節。由於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所以很多習俗和五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端午節,我都要回家,會先從菜市場買回蘆葦葉,瘦肉,紅棗和糯米,到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於是我連忙跑過去,看着包糉子。先用熱水把蘆葦葉燙了一下,拿起來,再把倆片葉子交叉繞成三角形,抓一把糯米放進去。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緻的小糉子就完成了。煮糉子的時候,我就聞到一陣蘆葦葉的清香,真想咬一口。晚上,會煮艾葉水給我洗澡,我開心極了!

啊!我愛端午節!也崇拜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讓我們在端午節一起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